在除夕之夜的漫天风雪中,岳飞喝下赵构“御赐”的毒酒悲惨离世,年仅39岁。
牛皋
牛皋(1086~1147),南宋初期抗金将领,岳飞部将。字伯远。汝州(今河南临汝)鲁山人。牛皋英勇善战,在南宋初期抗金战争中以常胜将军闻名。后亦被秦桧党羽所害。
牛皋初为射士,时值金人南侵,乃聚众与金兵作战,数战皆胜。当时西道总管翟兴奇其才,上表补荐牛皋为保义郎。金兵进攻东京(今河南开封西部地区),牛皋与金兵作战,又十余战皆胜,晋官果州团练使。其后又与金兵战于宝丰、鲁山邓家桥、丹霞等地,三战皆捷,俘虏金酋郑务儿。于是又以功升为蔡、唐州、信阳军镇抚使,兵屯蔡州(今河南汝南)。
高宗绍兴四年(1134),诏命牛皋以所部军归隶岳飞军。这年五月,岳飞率军北上中原,令张宪、徐庆率兵攻随州(今湖北随州)。敌守将王嵩坚守不出,宋军无法攻克。牛皋请缨带兵往援,只带三日粮进击随州守敌。兵至随州,牛皋令兵士用声东击西之法,不到三日就攻破随州,活捉王嵩斩之。岳飞即任命牛皋为唐、邓、襄阳、郢州四州安抚使,后又改授为神武后军(即岳家军)中部统领。
绍兴五年(1135),朝议北伐,岳飞奉命从鄂州(今湖北武昌)出师襄阳,直捣中原。岳家军进抵唐州(今河南唐河),据守唐州伪齐都统薛亨骁勇无比,牛皋请缨与之交战,最终生擒薛亨。
后金人攻淮西,岳飞派遣牛皋渡江,自提兵与牛皋会合。伪齐驱甲骑5000人至庐州(今安徽合肥)。牛皋遥谓金将说:“牛皋在此,尔辈为何进犯?!”敌兵见是常胜将牛皋,不战而退。牛皋又带兵追敌三十余里,金兵相踩踏及被杀者无数,军声大振。
绍兴十年,金人叛盟。兀术亡分军四路攻宋,兵围顺昌(今安徽阜阳)。岳飞奉诏率军往援,在金人败退后北上追击。牛皋率军进入京西路,六月与敌军遭遇,金军一触即溃,牛皋率军乘胜追击,连克鲁山等县。之后又奉岳飞命令配合张宪向退守在陈州(今河南淮宁)的金朝大将韩常发起猛攻,打败金军,力拔陈州。后晋升为真定府路马步军副统总管,转宁国军承官使等职。
绍兴十七年(1147)上巳日,都统制田师中设宴大会诸将,牛皋中毒急归。第二天去世。有人说,这是秦桧指使田师中所为。
张俊
张俊(1086~1154),南宋初着名抗金将帅。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一生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有“张铁山”之誉。但他急功近利,以利忘义,助秦桧构陷岳飞,为人所不耻。
一、乱世起家相州勤王
张俊少年时好骑射,负才气,先从群盗,16岁时为三阳县弓箭手。宋徽宗时,曾随军南讨,后又与西夏作战,继而又镇压了山东、河北一带的农民起义,以功封官武德郎。
宣和七年(1125),金军兵分东西两路攻宋。西路金军受到太原军民的殊死抵抗。朝廷命制置副使种师中率兵救援。张俊属种师中所辖,随军前往。兵至榆次(今山西阳曲东南),金兵数万人来攻。张俊时为队将,率队奋起冲杀,伤敌甚众,并获马千匹。张俊向种师中请求乘胜再战,种师中以时日不利为由不许进军,急令退保榆次。金军闻宋军退回榆次,遂复引重兵合围榆次。未几榆次城破,种师中战死,张俊率所部几百人突围而出,且战且退。援救太原之战失败。
金兵西路军在太原受阻,东路军长驱直人,二次围逼汴京。宋钦宗急下诏令,命令其九弟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收调各路军马,迅速赴汴勤王。赵构接诏后,便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建立大元帅府,招集各路人马。这时张俊带所部人马来到相州,参加了勤王队伍。赵构见张俊相貌英伟,忠心一片,遂擢升为元帅府后军统制。
勤王宋军兵分两路,赵构命副元帅宗泽率军万余人南进,直援汴京;而自己则带领一万精兵避开敌锋,东赴东平府(今山东东平),张俊随赵构至东平府。不久,赵构以张俊“忠劳日积”迁升为拱卫大夫。
汴京陷落,徽、钦二帝均被金军掳挟北去,一时人心惶惶,无所适从。张俊劝赵构早日登帝位,以安人心。张俊又使耿南仲奏请,三次上表。五月初一,勤王军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赵构即帝位,是为高宗,改元建炎。张俊因此而升为御营前军统制。不久又被委以重任,令其还京迎隆佑太后。太后归,张俊颇得赵构的重用。
二、平变护帝明州抗金
建炎二年(1128)秋至三年春,金军再次攻宋,前锋直指扬州。尚“巡幸”在扬州的高宗赵构慌忙弃城逃跑至杭州。这时苗傅和刘正彦发动政变,逼迫赵构退位。
当时,张俊屯兵吴江县(今江苏吴县南)。在诸军将中,张俊已颇有声望。为稳住政变局势,苗傅等人下诏加封张俊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张俊拒绝接受。此时三军汹汹,张俊向大家宣告说:“此事当请张侍郎(即张浚,此前曾为礼部侍郎)决定。”军心方略定。张俊于是率8000人至平江(今江苏苏州)面见张浚。张浚向张俊细述政变经过,言罢泪流不已。张俊自相州勤王后颇受赵构器重,此时见张浚如此忠于朝廷,为之感动,边流泪边对张浚表示愿效忠高宗,起兵问罪于苗、刘。这时,又有韩世忠、吕颐洁、刘光世来会,商定共讨苗、刘。于是张浚传檄中外,声讨苗、刘之罪,并令张、韩、刘、吕诸军讨叛。张、韩诸军与苗傅军展开激战,苗傅军战败退逃。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吕颐浩入城,于内殿和高宗赵构相见。高宗一一嘉劳众将,遂再登帝位。封张俊为镇西军节度使,御前右军都统制。后又封为浙东制置使。
不久金兀71亡率金军大举南侵,江防守备全面崩溃,金兵渡过长江,围攻建康。十月,高宗赵构闻知江防崩溃,慌忙带文武大臣放弃临安(今杭州),奔明州(今浙江宁波)。张俊率军自越州(今浙江绍兴)赶至明州护驾。金军攻下临安,赵构欲继续南逃,临离开明州时亲赐御札给张俊,命其率所部在明州拒敌。
不久金兵至明州城下,张俊率军迎战。张俊部将数破金军,杀敌数千人。金军见硬攻失利,遂欲招降张俊,张俊断然拒绝。而后张俊考虑敌兵必再至,于是下令清野,多用轻舟埋伏弓弩,闭关自守。建炎四年(1130)正旦,西风忽起,金兵乘风再攻明州。张俊与守臣刘洪道坐城楼上,遣兵杀敌。金兵死于江中者无数,只好夜遁而去。又过了七天,金兵再攻明州。因敌势太大,张俊为保存兵力退守于台州(今浙江临海)。
此后,张俊平定江淮贼寇被加封为太尉;消灭伪齐政权,被加拜少保之职。
三、领柘皋功附秦桧谋
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金人再次统大兵攻宋,直指两淮地区,并很快侵占庐州(今安徽合肥),来势凶猛。张俊派兵渡江迎敌。先锋王德军先夺占和州(今安徽和县),后又败金将韩常于含山,收复昭关。后王德与杨存中、刘锜等将会兵,在柘皋(今安徽巢县西北的柘皋镇)伏击金兵,打了一个大胜仗。此时岳飞也率军相援,师至庐州,金兵望风而遁。张俊通知岳飞敌兵已退,无须再进,岳飞还兵舒州(今属安徽)待命。但不久,金兀术亡又攻破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王德、杨存中都在濠州城西中金兵埋伏,大败而归,杨存中所带殿前军三万余人几乎全军覆没。岳飞闻讯带兵来援,金兵已在濠州大肆焚掠后自行退兵。
柘皋之功,人皆赞之;而濠州败役,人皆责之。宋廷未究濠州败责,却大论“柘皋”之功,并追赏张俊部绍兴十年败金兵收毫州之功。于是张俊拜枢密使,其部下王德等六人均同日首受上赏。韩世忠与岳飞也同时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张、韩、岳三人同时并解兵权。原来,赏议“柘皋”之功、对张、韩、岳三大将明升暗调,削夺其兵权,乃是赵构与秦桧蓄谋策划已久的一个阴谋。张俊在诸将中年龄最大,也最受赵构赏识。他与秦桧关系也很密切。秦桧在未夺三将兵权之前与张俊已有密议,即罢三将兵权后,再使张俊统领天下诸路兵马。所以,当宋廷论赏“柘皋”之功后,张俊第一个带头向赵构交出兵权。
张俊与岳飞早有矛盾。岳飞后起,军纪严明,英勇善战,功劳显赫,提拔甚快,张俊十分忌妒。绍兴六年(1136),岳家军挥师北上,连克数郡,威振天下。北伐即将告捷时,张俊故意断岳军粮草,使其只得班师而归。“柘皋”之战取得胜利,张俊为独占其功,竟通知岳军原地待命,不得前进。而濠州之役大败,张俊怕岳飞告自己,竟首先诬告岳飞率军不进。张俊欲收韩世忠兵权,密与岳飞私议,岳飞义正词严予以拒绝。所以张俊与岳飞构隙非浅。
秦桧谋害岳飞,张俊力助其事。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先威胁收买了岳飞部将王贵。继而又收买了岳家军张宪部的王俊,令王俊出面首诬张宪,捕张宪狱中以牵连岳飞。而后又收捕岳云,对张、岳二人严刑逼供,充当了秦桧设置陷害岳飞冤案中一名重要的角色。
绍兴十二年(1142)底,张俊因握持军权而不愿去位,被秦桧派人弹劾降职。绍兴二十四年六月去世,终年69岁。高宗赵构辍朝三日,敛以一品服,“帝临奠哭之恸”,追封循王。
韩世忠
韩世忠(1089~1151),南宋着名抗金将帅,与岳飞齐名,并称“韩岳”。字良臣。延安(今陕西延安)人。韩世忠投戎以来,历经百余战,屡建战功。高宗绍兴四年,因战功被誉为“中兴武功第一”。后置背嵬军,兵屯楚州,使金、伪齐军不敢人犯,成为保卫东南、蔽遮江淮的重要屏障。
一、征战南北智勇平叛
韩世忠年少时性格粗犷,鸷勇过人,18岁时,以武勇应募乡州,开始了军旅生涯。
徽宗崇宁四年(1105),夏兵侵扰宋境,宋调兵守御,韩世忠随军前往。在此次战役中,韩世忠奋勇当先,斩关杀敌,连连打退夏军。因战功显着,上司呈报其功。此时权奸童贯治管边事,怀疑所报有讹,只给韩世忠进补一级。
宋钦宗时,宋军大校李复蛊惑士兵叛乱,附和者多达数万。韩世忠受命率所部人马追击,至临淄河岸,韩世忠兵不满千人,分作四队,布铁蒺藜自己堵塞归路,并下令说:“进则胜,退则败,逃跑者命后队剿杀。”于是宋军勇往直前,大破叛军,并斩李复。叛军余党奔溃,韩世忠乘胜追击,追至宿迁地方,叛贼尚有万人,正饮酒作乐,毫无防备。韩世忠单骑而至,大声呼喊说:“宋大军至矣!尔等若放下刀剑投降,我将保尔等无事,日后共图功名。”众贼惧怕请降,并向韩世忠跪进牛酒。韩世忠不慌不忙解鞍下马,吃肉饮酒。到天明仍未见宋军来,叛贼始知上当,但已无济于事。韩世忠单骑降叛贼,以功迁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
后金兵攻赵地,韩世忠在半夜天降大雪时分,击退金兵的进攻。宋廷嘉奖韩世忠,升其官职为嘉州防御使。
靖康之难后,康王赵构即皇帝位,是为高宗。赵构登位以来,不思收复中原,而一味南退,引起朝中一些将臣的不满。高宗移跸临安(今浙江杭州)不久,朝臣苗傅、刘正彦反,逼赵构让位,举朝震惊。这时,朝臣以张浚为首,在平江(今江苏苏州)商议平反讨乱。当时握重兵者有张俊、刘光世参与此举,韩世忠也带所部兵来。
三月,韩世忠率兵至秀州(今浙江嘉兴),称病不行,却暗中加紧营造云梯、兵械。不久,韩世忠随即发兵直指临安。
韩世忠兵至临平(今浙江余杭县东临平山下),苗傅派苗翊、马柔吉依山阻河为阵,并在河道中流设置鹿角。韩世忠带领士兵丢舍舟船,奋力拼战。张俊又带兵至,刘光世也带兵至,叛兵稍怯。韩世忠又舍马操戈而前,命令将士:“今日当以死报国,凡脸上不被叛军射伤者皆斩!”于是将士更奋力向前。这时叛兵列神臂弩,都满弓以待。韩世忠怒睁双眼,大声疾呼,挥戈冲锋在前,叛兵不能抵挡,弓矢尚未发出,韩兵已至,叛军遂败逃。苗傅、刘正彦闻听兵败,打开涌金门,率两千精兵逃遁。
韩世忠带兵进入临安,高宗闻讯步出宫门迎接。高宗握住韩世忠的手边痛哭边说:“中军吴湛助逆最甚,尚留在我身边看管我,能否先除掉他?”韩世忠慨然应允,于是去见吴湛,握手相语间乘机折断其中指,派人绑缚于市曹斩之。后又捉住此次变乱的谋主王世修。高宗感动不已,诏授韩世忠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韩世忠又上言说叛贼尚拥精兵,离京城又近,应予讨平,赵构同意。于是韩世忠又带兵追苗、刘于渔梁驿。叛兵见韩世忠追来,未战而溃。韩世忠俘获刘正彦及苗翊,又在建阳擒住苗傅,俱押送临安诛杀。
平苗、刘之反,韩世忠身先士卒,冲锋于前,功劳最大。高宗手书“忠勇”二字,绣于旗上,双手举旗授于韩世忠,并授韩世忠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时年韩世忠40岁整。
二、战黄天荡振宋军威
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兀术亡统率大兵再度南下。东京留守杜充怯敌无能,宋军江防全面崩溃。金兵乘胜渡过长江,围攻建康,杜充又弃城逃跑,后降金。
韩世忠原先屯兵镇江,宋军溃败,他也兵退江阴,以前军驻青龙镇,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高宗召见韩世忠,意欲请其护驾南逃。韩世忠奏说:“敌军在江南肯定不会长久,我愿率兵留在长江一带,以断金兵归路,并尽死一战。”赵构许之。
适逢上元节,韩世忠故意在秀州张灯结彩而会,以迷惑金人,暗中却已引兵突至镇江。这时,金兵因种种原因决定引兵北还。三月,金军至镇江,但韩世忠兵已先至,屯焦山寺,金军北归受到阻止。兀术亡下书约韩世忠战,韩世忠答应。约定之日,宋军奋勇当先,梁氏夫人亲自擂鼓催战,金兵败退无法过江。金兀术亡无计北归,只得表示愿将在江南所掠全部珍宝物品送于韩军,求放一条道路北还,韩世忠不允。金兀术亡又愿奉献名马求道而还,韩世忠仍不答应。这时有金兵从淮东来,相援兀术芒。援军在江北,兀术军在江南,韩世忠以战船间隔其间,这样宋金两军边战边行,韩世忠终于将金军逼至黄天荡(今江苏南京东北)内。
金兀术亡计穷,请求面见韩世忠,韩世忠见之。兀术亡乞求甚哀,韩世忠说:“若还我徽钦二帝及两宫人员,恢复我以往疆土,则可以放你北归。”兀术语塞无以对。后数日,兀术请求再会,出言不逊,韩世忠欲引弓射之,兀术驰马逃去。兀术回营后征询破敌之法,有闽人建议凿渠直通长江上游。金兀术采纳其计,派兵一夜凿渠有30里,随后便率军出黄天荡。但韩世忠及时发觉,尾追不舍,金兵渡江仍未成功。金军至建康,韩世忠兵扎城外长江水中。四月下旬,兀术又采用闽人之计,出轻便小舟靠近宋军大船,然后用带火之箭射宋船篷帆,矢下如雨,宋船起火,而且船大无风难以行动,金军趁势进攻宋军,宋将孙世询、严允皆战死,宋军败退七十里。金兀术这才急忙带兵过江北还。
此次战役,韩世忠以8000人战兀术十万兵,巧妙利用地形之利、南方宋军水战之长,与金兵相持约四十天,金兀术几成瓮中之鳖。虽最终北归,然金军昔日之威风尽皆扫地,丑态迭出。后来兀术亡北归后,每遇亲识谈及此战,均“相持泪下,诉以过江艰危几不免”。史载,金军自此役后,“不敢复过江矣”,宋金战场也转移集中于江北的两淮、两河地区。
三、建中兴功为东南屏
高宗绍兴三年(1133)三月,诏进韩世忠为开府仪同三司,淮南东、西路宣抚使,置司泗州(今江苏盱眙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