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临终之前,曾托付三名大臣辅佐朝政,一位是外戚史高,两位是刘奭的师傅肖望之和周堪。肖、周二人本为刘奭的师傅,又受先帝遗诏辅政,所以刘奭即位之初,接连数次宴见肖、周,研究国事,讨论朝政。充分体现出对师傅的尊重和信任。
刘还大力任用儒生。博学多才的大儒刘向和忠正耿直的金敞,刘奭均委以重任,并特赐随便出入禁中、参与机密之权。刘奭即位不久,听说琅邪(今山东诸城)人王吉和贡禹是关东明经解行的儒学大师,就特派使者召来京师做官,王吉病死在赴京途中,贡禹入京拜为谏大夫,随后又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为了发展儒学,重用儒生,刘曾一度指令京师太学的博士弟子取消定员限制,凡能通一经的民间儒生均免除兵役、徭役。后因用度不足,博士弟子定员千人,即使这样也比宣帝末年的名额增长了5倍。刘奭在位期间重用的大臣,多为汉代知名的经学大师。
话又说回来,汉元帝起用了这么多儒生,倒也有不少性格耿正,敢于直谏的人。虽然汉元帝有时也心生不满,但毕竟自己重儒,因而对于直言极谏的儒者多不怪罪。儒生薛广德敢于直言,有时甚至搞的刘奭很难堪。一次,刘奭出宫中便门到宗庙祭祀祖先,忽然产生了乘船观水的浓厚兴趣,打算放弃桥渡路线,改做楼船前往宗庙。薛广德拦在刘奭前,脱掉帽子,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要求刘奭从桥上通过。刘奭让他戴上帽子起来,薛广德说:“陛下不听为臣规谏,臣将自刎,用鲜血污染车轮,那时陛下就不能进庙去祭祀先祖了。”刘奭听后,很不高兴。光禄大夫张猛对刘奭说:“陛下,臣听说有圣明的君主才有敢言的直臣。乘船危险,走桥安全,圣明君主不靠近危险,御史大夫的话是应该听从的。”刘奭瞪了薛广德一眼,说:“晓人以理不应该这样吗?”于是从桥上通过。这个故事也充分说明,汉元帝在深受儒家思想桎梏的环境中,要想有点脱离传统的创造性作为,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任用奸臣
汉元帝尊师重儒,但毕竟自己还是个皇帝,在处处受儒生牵制的情况下,自然会想找一些能陪他一起玩乐的小人陪在身边,而这种人不是小人也是奸臣,自然一批小人便集于朝廷要枢,石显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他依靠刘奭宠信,以中书令官职专权十几年,一直到成帝即位。
石显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大地主家庭,少年时囚犯法而受宫刑,不得不入宫为宦官。他嘴唇灵巧,头脑狡猾,内心歹毒,不但精通朝务,左右逢源,而且能用心计和语言探测出皇帝尚未明讲或难于言传的内心含意。凭着这套本领,宣帝末年就已经混上了个中书仆射,并与中书令弘恭结为党友。到刘奭即位时,石显已经是一个饱览宦海沉浮和官场事故的钻营利禄的老手,很快就赢得了刘奭的欢心和宠信。随着宠信加深,中书的权力日益增大,自然就会与那些所谓的儒家忠臣产生矛盾,于是朝中形成了以弘恭、石显为首的中书势力和以肖望之、周堪为首的势力的对立局面。双方明争暗斗,愈演愈烈。
肖、周二人向刘奭提出废除中书机构,试图根除石显等一伙,夺回朝廷大权。刘奭性格柔弱,因此采取折中态度,对废除中书之议久置不决。而石显、弘恭则及时行动,数次设计,先是逼肖望之自杀,后又气死了周堪。虽说刘奭怜惜师傅,而且还把周堪的职位加在石显之上。但是终囚识不破石显的计谋,而石显又稳操实权,未能保住师傅的地位、性命。从此正直派官员失去了首领,更处于被动和困难境地。
为政乏力
汉元帝在位期间,也采取了一些政策,希图振兴国家,但是终因积弊大深,刘奭本人柔弱无能,又宠信奸臣,未能如愿。
继位之初,刘奭的师傅和儒臣纷纷进谏,禁奢糜,行节俭。贡禹即指出,高祖、文、景之时,皇帝宫女不过十多人,厩马百余匹,后来日益奢侈,后宫女子竟达数于人,厩中食粟之马达到万匹。上行下效,诸侯妻妾有的多达几百人,豪富者的歌女也有数十人,造成天下内多怨女,外多旷夫。他建议刘奭首先从自己做起,成为节约的表率,来纠正社会的侈糜之风。在贡禹规谏下、刘奭在皇室范围内先后采取了许多节俭的措施。他诏令停止维修那些经常不去的离宫别馆,大仆减少喂马的谷,水衡减少喂兽的肉,撤消黄门署的乘舆、狗马和玩物,并把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飞外池和严御池曰曰处曰猎游玩场所假与贫民田居。他又下诏解除甘泉、建章二宫的警卫,卫士一律曰乡务农。百官各署务必减省费用,将实际情况向上汇报。还诏命负责宫中饮食的女官,不要每日屠宰,伙食费照以往省减二分之一。乘舆养马以不误正事为准则,不可铺张浪费。并废除了角抵戏以及常用的上林宫馆。
尽管刘奭重用儒生,能在一定程度上纳谏,并采取了一些轻刑和节俭的措施,但丝毫也不能改变西汉王朝的没落。刘奭曾减省刑罚70多项,并连年大赦,但今日大赦,明日犯法,相随入狱,盗贼满山,社会治安极为混乱。而节俭方面,刘奭做出不少示范动作,但奢糜之风有增无减。由于积重难返,刘奭也别无良策,振兴乏力,再加上宠信奸臣。所以朝纲不整,地方吏治败坏,以致贪官暴敛,酷吏横行,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西汉王朝只有向下坡路滑去。
好色之徒
刘奭做太子的时候,姬妾美人众多,可他独宠司马良娣。司马良娣去世以后,刘奭这个性情中人,还能做到用情专一,从此不再亲近众姬妾。宣帝刘询无奈之下,选美女王政君入宫,也就把后来灭了西汉的王氏外戚集团推上了历史舞台。这王政君注定要成为王氏外戚集团的创始人,伴刘奭一夜,就怀上刘骜。刘骜诞生后,宣帝非常喜爱,亲自给他起名为骜,宇大孙,常留在身边玩耍。刘奭即位后,自然就把刘骜立为太子,立王政君为皇后,但刘奭并不爱她,所以王政君很少能够亲近刘奭。
到了晚年的刘奭,不亲政事,贪图安逸。他不喜皇后,而太子刘骜年少时还能喜好经书儒学,后来却贪婪酒色,刘奭发现自己的儿子不能将自己独尊儒术的方针继承下去,自然就不那么宠爱了。这时刘奭爱的是傅昭仪,由母及子,自然对其于刘康也非常宠爱,遂生易仪之念。公元前33年,刘奭病重,傅昭仪和刘康常侍左右,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稀得进见。刘奭几次问尚书关于景帝废栗太子而立胶东王刘彻的旧例,打算易储。皇后王政君、太子刘骜和刘骜长舅卫尉王凤日夜忧愁,不知如何是好。史丹是刘奭的亲密旧臣,能入禁中看望刘奭。他乘刘奭独寝时,径直闯入卧室,跪在刘奭面前哭诉说:“皇太子以嫡长子立为太子,已经有十多年了,名号因人百姓心中,天下无不归心。现在见定陶王受陛下深宠,纷传陛下打算易仪,道路流言,满城风雨。若果有此事,公卿以下的满朝群臣必定以死相争,拒不奉诏。愿陛下先赐臣死,以示群臣。”刘奭本为仁柔皇帝,不忍见爱臣伤心流泪,又觉得史丹言辞恳切,深受感动,说:“寡人的身体江河日下,朝不保夕,然而太子和两王年少,欲去又留恋,怎能不挂念呢?不过,却没有易仪的打算。况且,皇后是个宽厚谨慎的人,先帝又喜欢骜儿,我岂能违背他老人家的旨意。你是从哪里听到这些闲话呢?”史丹借着刘奭的话茬,连连叩头说:“愚臣妄闻胡说,罪该万死。”刘奭说:“我的病日益沉重,恐怕不能好了。尽心辅佐太子吧,不要让我失望。”从此,刘奭打消了易仪之念。当年五月,刘奭死于未央宫。在位16年,终年43岁。
汉成帝刘骜
(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
在位时间: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
曾用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谥号:孝成帝
庙号:同宗
安葬地:延陵
公元前51年,汉成帝刘聱出生
公元前33年,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
公元前28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大阳黑子的记载。此外,还出现了我国古代最详细的哈雷彗星观察记载。
公元前31年,汉成帝下诏减天下赋钱。
公元前13年,汉成帝下令禁奢糜
公元前8年,汉成帝设三公,三公制度开始实行。
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逝世。
汉成帝刘骜说起来还算是个有创造力的皇帝。虽然在政绩方面不怎么样,但在其他方面来讲,做了一些开创性的事情,还是值得称赞的。这个具有创造力的皇帝,在史学家的眼里并不怎么样,因为刘骜年少时是个听话的孩子,好好学儒家经典,行事也像儒生,但长太后却沉迷于酒色。这在那些卫道士的眼里,自然被认为是不学无术,然而正是这位皇帝,在文化、天文等方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外,刘骜在政治方面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延续千年的三公制度,也算是那些卫道士所肯定的唯一政绩。
刘骜也是个性情中人,面对成群的美女,作为皇帝的他自然不会是什么柳下惠,所以,对他与赵飞燕之间的故事也大可不必大加挞伐了。
不过,刘骜还应该为西汉的灭亡负点责任,因为他把朝中大权交给了外戚王氏集团,而且在朝中大臣的反对下,在汉初外戚吕氏集团的前车之鉴下,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没有镇压王氏集团。
创新不忘酒色
刘骜的皇位,还是拜汉宣帝刘询所赐。因为汉宣帝是他父亲刘奭和母亲王政君的介绍人。而刘骜出生后,又深受汉宣帝的喜爱,自然而然,皇太子的位置,刘骜不坐谁坐?尽管后来刘奭曾经想废掉这个太子,原因是刘骜长太后生活过于安逸“幸酒,乐燕乐”,刘奭认为作为皇储不该如此享乐,加上刘奭喜欢宠妃傅昭仪的儿子定向王刘康,多次想改立刘康为太子。最后幸亏是史丹直接到元帝的病榻前为帮子陈情,加之元帝考虑宣帝曾甚爱太孙,才保住了成帝的太子地位,以后再没有出现波折。不久,刘奭去世,刘骜继位,时年19岁。成帝继位的第二年,改年号为“建始”,5年后又改元“河平”,以后每四年改元年号,先后是“阳朔”、“鸿嘉”、“肇始”、“元延”、“绥和”。这一举动就足以证明,汉成帝刘骜就是一个喜欢“变”的创造性人才。刘骜学习儒术的结果就是,性格格外温和内向,谨小慎微,谦恭有余,豪奭不足。
有一次刘奭急召他,如果争取时间,他可以横穿皇帝独行的“驰道”,很快来到皇宫,但他却以不可逾越为由绕道而行,很晚才到。刘奭自然很喜欢他这种能明礼法的行为,所以他最终还是当了皇帝。但刘奭却不知道,正是刘骜这种“军博谨慎”的性格,对他以后的统治曾产生很大影响。他继位后加强皇权,却终未能削弱外戚的势力,与此不无关系。
刘骜长太后,喜歌舞酒色,也比较喜欢研究政治以外的一些学问。因此,成帝时期科技、文化有着长足的发展。其间,出现了总结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着名农书《泛胜之书》。公元前28年,汉成帝刘骜就给后人留下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载。此外,还留下了我国古代最详细的哈雷彗星观察记载。
在文化上,刘骜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图书收集、整理工作。他下诏进行了一次我国最早的大规模的图书收集整理工作。这项工作由当时的着名学者光禄大夫刘向具体负责。但刘向未竞而逝,后到哀帝时由其予刘歆继续完成,编成了一部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作为皇帝的刘骜,尤其是作为一个比较庸碌无为的皇帝,汉成帝刘骜也不能脱俗,纵情声色,奢糜无度。在受到儒家礼法的严重桎梏下,刘骜能够在后宫“湛于酒色”,也算是他的一种解脱吧。可能到他在位后期,连这点放纵自己的特权也差点被那些封建儒学的卫道士给劝谏后,只有出去散心了。他于是经常带侍从十余人,便服出入市里。还曾置瓜田于民间,蓄私奴车马于北宫。就是如此也被许多大臣都为此感到痛心和失望。这刘骜也真够倒霉的,如果他能晚生个1700年就好了。清朝的康熙帝和帝成天出去瞎遛弯,而且还是浩浩荡荡地出行,也没见谁把他俩怎么着,最后还把这两人出行中的故事传为佳话。这刘骜不过是偷偷跑出去透透风,买点东西玩玩,还被儒生谷永等人数次进谏,又被后世的史学家称其为一意孤行,根本不听,这成帝能有作为吗?不干点纵情声色的事情还能干什么?
所以刘骜先后立了两个皇后,但这也无可厚非。想后来晋武帝这个更无耻的君主,大选天下美女,无法都能幸之,于是竟然任扬车行之,开到哪算哪。可这个皇帝还是开国君王,还能得到史学家的几声礼赞。相比之下,这刘骜也是真够倒霉的了。其实汉成帝的一生就爱了两个女人:一个是许皇后,一个是赵皇后;就这样,还是被后来之人说成是纵情声色?!我想,这也许是成帝刘骜先学儒术,后抵儒术而喜其他被儒生认为是旁门左道的学问,自然就会受到那些饱读儒学经书的封建史学家们的唾骂。唉……哀之,惜之……。
刘骜一生中的这两个皇后,许皇后不用多说,其被废的原因有二:一是曾先后生一男一女均夭折,害得成帝长期无子嗣;二是受姐姐的妒人之术牵连,自然就会被废处昭台宫,在寂寞中渡过余生。
赵皇后“赵飞燕”,在历史上还是有点名气的,她本是阳阿公主家舞女,因身轻善舞,被微行至阳阿公主家的成帝,看到,便召入宫中。以后听说其妹貌美,又召其妹入宫,二人均封为婕妤。这也许就是汉成帝刘骜被人骂为“纵情声色”的原因。不过这个以舞女身份当上皇后的赵飞燕,除了会跳舞外,惟一在行的就是陷害许皇后,摧残宫中其他已怀孕的嫔妃,以至“生子者杀,堕胎者无数”。这原因就是姐妹10年间受宠于刘骜,但也始终没有生子。成帝死后,赵皇后被尊称为皇太后。尽管当时大臣都要求废黜赵氏,但由于赵皇后曾力主策立哀帝为太子,于哀帝有私恩,因而只是迫令其妹赵昭仪自杀,哀帝仍然尊她为皇太后。一直到哀帝去世,王莽执政时,以太皇大后的名义废赵皇后为庶人,赵氏才被迫自杀。
有心为政力不足
汉成帝刘骜也是想当个好皇帝的,从他下令减轻赋钱、严禁奢侈和设置三公就可以看出来。不过这时的西汉王朝已经是江河日下、积重难返,刘骜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扭转乾坤了。不过,汉成帝值得称道的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面对病入膏肓的西汉王朝,他还是舍全力而救之。刘骜下令减轻赋税和严禁奢侈,都没有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不过他为了加强皇权而对官制进行的改革,倒可以大书特书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