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
34402300000053

第53章 宋、辽、金朝大事记(7)

等光宗病好后,爱子心切的孝宗听说光宗病体痊愈,便召他相见,以叙父子之情。可李后没有告诉光宗,而是自己一个人偷偷来见孝宗。孝宗问她:“皇上不是病好了吗?怎么没有来?”李后装着忧虑的样子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陛下本来已经好了,可今天又偶染风寒,我只好一人前来见您。”孝宗担心地说:“他正在壮年,便如此虚弱,将来该怎么办呢?”李后便趁热打铁:“我也正为此不安,依我之见,皇上既然多病,就不如册立赵扩为太子,也好辅佐皇上,为国分忧,不知父皇您的意下如何?”孝宗反驳说:“皇上受禅刚刚一年,就忙着册立太子,未免过于草率,这事关社稷,应从长计议。再说你一个妇道人家,怎能随便议论国事?”李后听了此言,又气又恼。回到宫中,立即找到光宗哭着说:“寿皇(孝宗)将要废掉我,另立中宫,我们母子就要见不到陛下了!”光宗不解,便问怎么一回事,李后便添油加醋地叙说了一遍,说到最后还嚎啕大哭起来,光宗心软,自然对李后的谎话深信不疑,于是向李后保证从此不见父亲。他说到还真做到,硬是一直没有去见父亲。

这孝宗想儿子想得两眼欲穿,就是不见光宗前来,心里非常难过,渐渐忧郁成疾。公元1194年,68岁的孝宗病情越来越重,眼看就要不行了,群臣急忙请光宗前去问候,可却与皇后出游去了。

孝宗终于与世长辞,得知噩耗后,光宗依然拒绝群臣的请求,坚决不出宫,后来也不肯主持孝宗的丧礼。这使得大臣们群情汹汹,于是与皇太后合谋,准备逼光宗禅位。

第二天,百官齐集,举行仪式。大臣赵汝愚率百官来到孝宗灵柩前,向垂帘而坐的吴太后上奏,请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又替吴太后拟定一篇懿旨,请吴太后过目。吴太后接过一看,见上面写着:“皇帝因为有病,不能亲执丧礼,曾有御笔,自欲退闲,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吴太后边看边点头应允:“就照此办理吧。”大臣们急忙让内侍扶赵扩入内,吴太后勉励了他几句,然后替太子披上皇袍。大臣们一再劝进,太子百般推让,最后还是接受百官朝贺,当了新皇帝。

此时光宗还被蒙在鼓里,直到第二天,新帝参拜他,方才知道。只好对着随侍新君的大臣们大发脾气:“你们这些做臣子的,事先不报告我,就作这样决定。不过现在既是我的儿子受禅,也就罢了。”于是做了太上皇帝、退居泰安宫。这时,光宗方才感到后悔,也体会了当时父亲的处境,于是借酒浇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到了公元1200年,做了6年太上皇的光宗终于在寂寞中病死。

宁宗赵扩

(公元1168年~公元1224年)

在位时间:公元1194年~公元1224年

曾用年号: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庙号:宁宗

安葬地:不详

公元1168年,宋光宗光宗的第二子赵扩出生。

公元1178年,赵扩被封为英国公,又于公元1185年进封为平阳郡王。随后在公元1189年父亲光宗当上皇帝后被封为嘉王。

公元1194年,因祖父宋孝宗驾崩,而父亲光宗不主持丧礼,大臣们在太皇太后的主持下逼光宗禅位,赵扩于是即位,是为宋宁宗。

公元1198年,擅权的韩宵将朱熹等罢黜,史称“庆元党禁”。

公元1198年,韩氏胄进行北伐,结果以失败告终。

公元1208年,宋金“嘉定和议”,又一次增加南宋向金所纳“岁币”的总数。

公元1217年,赵扩派兵北伐即将灭亡的金,迫使金裒宗求和,宋金递进入休战状态。

公元1224年,宋宁宗因病去世,享年57岁。

身处南宋后期的宋宁宗赵扩,其朝政已逐渐腐败,赵扩也先后被两个权臣韩健胄和史弥远所控制,庸碌无为。不过,在他统治时期,南宋还是多次派兵伐金,但此时北伐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光复失地,而只是两代权臣为增加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地位所进行北伐,劳民伤财,最后还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后来金被蒙古铁骑冲得差不多快完蛋的时候,南宋的北伐才稍微取得些胜利,总算也找回些中原正朔的面子。

赵扩的上台,得益于父亲光宗行事荒唐,竞听信皇后李氏的谎言,发誓不见自己的父亲太上皇孝宗,就连最后孝宗病死后举行丧礼,光宗都不愿来主持丧礼。这在深受封建礼仪熏陶的大臣们看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于是由太皇太后主持,举行禅位大典,逼迫光宗退位,赵扩就这样即位称帝。

赵扩能当上皇帝和提早当上皇帝,赵汝愚和韩惦宵的功劳最大。韩氏是外戚,又是新任皇后韩氏的叔祖,因而很快将掌权的赵汝愚挤出朝廷,贬为宁远节度使副使,放逐永州,随后在路上将其害死。

赵汝愚死后,朝中已无人能够与韩氏争雄,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他对政治上的反对派极尽打击迫害之能事。公元1198年,韩氏将朱熹、杨宏中等共59人罢黜的罢黜,没当官的不录用,将正直之士统统排挤出朝廷,制造了宁宗时期有名的“庆元党禁”。

趁此机会,韩氏将亲朋故友和爪牙塞进朝廷,使得政府、枢密、台谏、侍从等重要官员,都出自韩氏之门。而宁宗赵扩如同傀儡,一切任免官吏,唯韩氏之言是听。韩的亲故得势后,无一不奸,无一不贪。陈自强公开纳赂卖官,各地官员寄给他的书信,信封上都必须注明某物若干“并”献,凡无“并”字的书信连看也不看。苏师旦自三衙以至沿江诸帅,明码标价,多者至数10万贯,少者也不下10万。

韩氏专横跋扈、忘乎所以,常常出入宫廷,甚至连皇帝的家事都要插手。皇后韩氏去世后,杨贵妃(此杨贵妃非唐玄宗时的彼杨贵妃)和曹美人都因受宠爱有立为皇后的希望:杨贵妃懂得权术,曹美人却性格柔顺。韩氏劝赵扩册立曹美人,而杨贵妃则趁着侍寝之机大吹枕头风,使得赵扩答应立她为为后。杨贵妃又伯韩氏抗旨,于是请赵扩将诏书写成两份,一份按常例发出,一份送交她的义兄杨次山,让他在百官上朝时即行宣布。第二天,韩氏上朝,却发现立后的诏书已经宣读。木已成舟,韩氏只好作罢,但从此却与杨皇后结下了怨仇。

韩氏想长保功名富贵,于是一些党羽便劝他伐金,以便巩固自己的地位。韩氏立即着手准备北伐,解除了党禁,起用其中的抗战派,着名词人辛弃疾也是在这时再起的。

韩氏的北伐,由于他的独断专行,加上内部矛盾重重,极不稳定,而且他还托大,东西两线同时出兵,结果遭到失败,收复中原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

后来准备第二次北伐,并起用主张北伐的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指挥军事,但辛弃疾还没动身,就病死在家中。而且由于前线连连失败,军费开支巨大,国库空虚。以前反对开战的大臣们又活跃起来,厌战情绪随着前线的败绩,逐步升级。

韩氏的希望破灭了,同时在后方,一场反对他的行动也在酝酿中。与韩氏素来不合的杨皇后,借首先跳出来发难的礼部侍郎吏弥远上书反对韩氏继续用兵,请求将其斩首的机会,赶紧吩咐赵俨弹劾韩氏。

赵俨接受杨后的命令后,伺机进言。有一天退朝,他对赵扩说:“韩氏再启兵端,会对国家不利,应该将其正法以谢天下!”赵扩气得将其大骂一顿。杨皇后见赵日严碰壁,只好亲自出马,她对赵扩说:“韩氏专横误国,天下谁人不知,大臣们只是惧怕他的权势,才不敢弹劾然后又一再劝说,赵扩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同意皇后所请,派杨次山调查韩氏的情况。

杨皇后见劝说成功,赶紧叫杨次山联合史弥远、钱象祖、李壁等人,密谋杀掉韩氏,随后,史弥远趁韩氏上朝的时候,在途中将他拘捕,押到玉津园杀死。史弥远等人先斩后奏,诛灭权臣,赵扩只得顺水推舟,下诏列举韩氏的罪行,将其抄家。随后,又将韩氏的亲信陈自强、郭倪、邓友龙等人赶出朝廷,韩氏擅权的局面到此结束。但随后史弥远又因诛杀韩氏有功,被越级提拔,以后便逐步掌握了朝政。

韩氏被杀后,宋金决定议和。当时的金已经大不如前,但就是这么根日薄西山的井绳还是将懦弱的南宋给吓倒了:金的条件是要求南宋用韩氏、苏师旦的首级赎回被金军占领的淮南之地,并且每年增加岁币总数达30万,战争赔款为白银300万两,金军则从侵占的土地上撤走。南宋统统都答应了,这就是所谓的“嘉定和议”。

与金之间的战争结束后,南宋王朝的国政大权又落到史弥远手中。史弥远牢牢地控制了朝廷大权,专权达17年之久,就连给他母亲守丧也不例外。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史弥远采取了一些笼络人心的措施。他为已故宰相赵汝愚平反昭雪,修改了韩氏干预下编成的国史,为已死的遭到韩氏迫害的伪学党人朱熹、彭龟年、吕祖俭等人平反,并录用他们的后人,朱熹的着作又重新立于学官。还任用了真德秀、魏了翁等一些名士也不次进用。然而史弥远真正重用是他的党羽,凡是要害部门,掌管在史弥远的亲信手里,当时政局的混乱、黑暗决不亚于韩氏专权时代。

公元1217年,苟延残喘的金军分兵大举南侵。在边防将领赵方、孟宗政等人屡屡获胜之后,一直犹豫不决的赵扩才下令伐金。史弥远是主和派,见主和不成,便不置可否,坐现成败。

到了公元1224年,双方长期的交战状态终于令金哀宗撑不下去,于是派人同南宋通好。宋金双方进入休战状态。

在宋金战事停息不久,宋光宗便因病去世。

理宗赵昀

(公元1205年~公元1264年)

在位时间:公元1224年~公元1264年

曾用年号: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

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庙号:理宗

安葬地:永穆陵

公元1205年,宋理宗赵昀出生。

公元1224年,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

公元1233年,史弥远病死,赵昀亲政。

公元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合,将金消灭,随后蒙古与南宋决裂,发生战事,结果南宋军队大败。

公元1235年,蒙古大举攻宋,长达40年的蒙宋战争拉开序幕。

公元1263年,南宋实施“公田法”,彻底使得南宋无力与蒙古对抗。

公元1264年,宋理宗病死。

宋理宗赵昀继承了先皇赵扩的传统,把南宋国政先后交给两代权臣把持,而他在位时期唯一能算得上政绩的事情,就是伙同蒙古将病入膏肓的金灭掉,总算是报了列祖列宗屡受其欺侮之仇,但金被灭掉了,南宋也失去最后的屏障,直接跟强大的蒙古对话,以至于最后被元灭掉,这宋理宗为南宋做的“贡献”,可谓是泾渭分明。

宋理宗的登基大礼,倒也搞得跌宕起伏,轰轰烈烈。宋宁宗在唯一的儿子皇太子病死后,便下令在宗室子弟中择优选拔。结果选中了赵螗为将来继承大统的皇嗣。这皇子虽年纪不大,但对宫廷内尔虞我诈的内幕非常清楚,因此对擅权的杨皇后和史弥远深恶痛绝。他曾宣称,史弥远应当发配到八千里外。史弥远听说后,赶紧给皇子送去许多珍宝,结果被皇子借着酒兴统统摔坏。史弥远知道后,更是恐惧,担心皇子即位后没有他的好果子吃,于是密谋废掉皇子改立赵昀。

公元1224年,57岁的宁宗赵扩病危,在他弥留之际,史弥远趁机将赵昀召入宫中,宣布立为太子,封为成国公。这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不但原太子皇子毫不知情,就连杨皇后被蒙在鼓里,直到宁宗赵扩病逝后,史弥远才告诉杨皇后他的打算。杨皇后为了自己的利益,便将赵昀认为自己的儿子,让其称帝。等到史弥远让赵昀登上皇位后,方才宣召皇子。正在家中等得焦急的皇予一听召唤,连忙进宫。到宫门口,随从们都被拒之门外,皇于没有介意。入宫后,史弥远命夏震严密监视皇子,然后宣召百官入朝听旨。夏震带着皇子仍站在他原来上朝站的位置,皇子奇怪地问:“今天是新天子即位之日,我怎么还站在臣僚的位置上?”夏震便骗他说:“殿下误会了,根据礼仪,在未读遗制之前,您仍应站在这里,等宣读遗制后,您就可以登位了。”皇子想想也对,就不再坚持。过了一会,烛影中有人登上御座,宣读遗制后,仪礼官高声呼喊,百官拜贺。皇子这才知道他受骗了,因而不肯下拜,还是夏震按着他的头强迫他下拜,这才伏地称臣。赵昀就在一场骗局中,登基即位,做了南宋的第五个皇帝。

理宗即位后,当然对将他弄上皇位的史弥远感恩戴德,因此在他即位后的九年时间里,史弥远及其走狗,号称“三凶”的梁成大、李知孝、莫泽和“四木”薛极、胡渠、聂子述、赵汝述等人,将朝廷大权牢牢地控制在乎中。

直到公元1233年史弥远病死,宋理宗这才开始正式亲政,并将所有史弥远的死党统统逐出朝廷,史氏专权的局面结束了。

就在南宋朝廷君臣争权夺利,弄得国力江河日下的时候,北方的蒙古族却日益强大起来,就是曾经让南宋君臣感到害怕和恐惧的金,也被蒙古铁骑冲得七零八落,日暮西山了。

公元123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亲自指挥蒙古大军,分三路南下伐金。在歼灭了金军主力后,蒙古大军于公元1232年,包围了金都汴京,金哀宗出逃,守卫汀京的大将崔立立即杀掉其他大臣,向蒙古军队投降。

蒙古军队在南下伐金的同时,为了断绝金朝君臣的退路,也为了麻痹南宋,以便在灭金后再挥师南下,灭掉毫无防备的南宋,因此蒙古大汗派使臣同南宋交好,并邀请南宋夹攻金,并许诺灭金后,将金占领的河南之地归还南宋。宋理宗见天上掉下个这么大的馅饼,自然喜出望外,赶紧答应。

公元1234年,蒙宋联军攻破金哀宗所在的蔡州,金哀宗在绝望中上吊自杀,金亡。

灭金后,蒙古的诺言并没有全部兑现。将原先许诺的河南地一分为二,只归还了宋朝陈州、蔡州以南的一半。双方军队各自撤回境内。

宋理宗见到送到京城的金哀宗遗骨和金朝传国玉玺后,便在大庙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功臣们也纷纷得到加封。乘着兴头,一直反对联蒙灭金的大臣赵范和赵葵为了避免自己受罚,顺便也邀点功,封点爵,于是向宋理宗提出乘蒙古主力撤退之机,出兵收复三京(北宋时的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应天府),占据黄河和潼关。此计一出,得到群臣的响应,也使得理宗想做“中兴之主”的欲念陡然而起,不顾一些朝臣以北宋联金灭辽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所发出的警告,立即命令赵范准备出兵,顺利占领汴京,并未伤一兵一卒便占领了不设防的洛阳。这就是宋代历史上的“端平入洛”。但“端平入洛”后的宋军,因事先准备不足,结果被得知南宋开战而立即出兵南下的蒙古大军打得大败,“端平入洛”以宋军的溃败而告终。

公元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以此事为借口,派兵南进,大举攻宋,拉开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的蒙宋战争的序幕。面对蒙军的虎视眈眈,理宗照样醉生梦死,不理朝政,于是奸佞小人丁大全登台了。他勾结内侍董宋臣、卢允生二人,贿赂讨好阎贵妃,渐渐成为理宗眼中的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