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割据,通过混战兼并,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司马懿是魏国最有才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足智多谋,通过对吴、蜀的战争,他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事大权。然而遭到曹爽的疑嫉,迁为太傅,剥夺了军权。嘉平元年(公元249年)他发动政变,剪除曹氏势力,于是魏国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氏之手。他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魏国在司马懿父子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司马昭为了取代曹魏,计谋先灭蜀,后灭吴,统一全国,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因此,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秋,便调动大军灭蜀。
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三国纷争的局面结束,全国统一。
曹操当政时,为争取世家豪族的支持,曾征聘地方名士出来做官。曹操起用河内名门士族的司马懿,但未加以重用。到曹丕即位时,司马懿成了朝廷重臣。曹丕死后,他与大将军曹真两人受命辅佐明帝。司马懿统帅劲师北伐西征,在战争中逐渐掌握了军事大权,并培植起自己的势力。曹氏的势力以曹真的儿子曹爽为代表,中央政权形成曹氏和司马氏两派政治势力,两派的党羽遍布朝野。明帝死后,司马懿和曹爽辅佐8岁的曹芳。曹爽将司马懿调任为皇帝的太傅,虽位高但无实权,就此谋夺司马氏的军权。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让出高官厚禄并称病在家,暗中却让儿子司马师夺取统领京师禁卫军的重要兵权。曹爽派心腹李胜去探听情况。司马懿将计就计,披头散发,卧床不起,并胡言乱语,曹爽中计。第二年,曹爽陪同皇帝出洛阳城到高平陵祭祖,司马懿乘机调集重兵控制洛阳,并发布诏书,逼迫曹爽交出兵权,并处死曹爽及其家族党羽,独揽朝政,这就是高平陵事变。后来司马氏父子又陆续镇压其他的军事叛乱,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
蜀汉自诸葛亮死后,国势日衰。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宠信宦官黄皓,政治腐败。公元263年,司马昭伐蜀,攻蜀大军分别由邓艾、钟会率领。
司马昭因灭蜀有功被封为晋王,不久病逝。其子司马炎继承父位,掌握了魏国大权。魏帝曹奂被迫宣布甘愿效法古代圣贤,让位给司马炎。司马炎再三推让后,代魏为晋。司马炎称帝14年后,才在群臣的催促下发兵灭吴。吴主孙皓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专横残暴,唯我独尊,朝政黑暗,人心涣散。公元279年,晋武帝兵分六路大举攻吴,并派王溶等率水陆大军从益州出发进攻建业。吴国在江河险要处,设置铁锁横拦江中,企图用铁链锁住长江,又做长几米的铁椎,暗置江中,以铁椎破坏西晋的兵船。王溶用大木筏开道先行,当木筏漂过时,便将铁椎拔除。晋军又在船前安装了十多丈长的浇了麻油的大火炬,用火烧断了吴军的铁链。孙皓见大势已去,自缚起来向晋军投降,至此全国统一于西晋。
在汉末长达84年的分裂时期,战争不息,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无穷无尽的苦难,比之西汉,人口大为减少,生产出现了大倒退。西晋统一以后,社会比较安定,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移吴、蜀稠密的人口于地广人稀的北方,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等,因此,农业生产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复。总之,西晋的统一,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