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34506800000021

第21章 本章小结

本章从资源、市场、管理、科技、相关产业、政府、环境和不确定因素这八大要素出发对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计算,在资料收集方面力求做到科学、全面、准确、及时,概括起来本章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资源要素评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力、原材料、资产和工业基础四大模块。首先,文章从就业规模、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评价了我国纺织产业在劳动力规模、劳动力成本和敬业精神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但劳动者综合素质不足、劳动生产率的低下和高级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纺织产业竞争潜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详细分析了我国棉、麻、毛、丝和化纤等纺织原材料的竞争现状,结果显示:尽管我国不是纺织原材料“贫国”,但是,我国原材料的自给率却很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原材料的品种结构不合理和品质不高所造成的。再次,从资产规模、投资主体、资金来源、区域分布和资产的现代化水平等五个方面对我国纺织产业的资产展开研究,分析认为虽然我国的资产总量很大,但由于资产运作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我国资产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难以满足规模化大生产的要求,并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从生产能力和组织结构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工业基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尽管我国纺织产业的门类齐全,生产、加工能力都居世界首位,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集中度低,企业发展的稳定性较差,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国际纺织巨头企业。

第二,市场要素评价。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进出口能力及相互关系、贸易方式、产品质量和市场前景等四个方面展开,并且每一部分都有更详尽的分析和评价。进出口能力及相互关系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贸易总额、出口优势变差指数、相对出口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力指数这五个指标来评价,得出:我国是世界三大纺织品服装贸易区之一;我国的出口份额占世界市场的四分之一,我国在三大国际市场同样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我国服装的竞争力指数一直在0.9以上,纺织品竞争力指数不断增长。由于我国其他产品出口地位的上升,纺织产业的出口优势变差指数有所减小,但在同行中仍居世界前列。在贸易方式评价中得出:一般贸易仍是我国主要的出口贸易方式,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在产品质量评价部分,既有国际间的单价比较又有质量结构的国际对比,还有产品附加值的国际比较研究,总体结论认为我国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不高。市场前景主要包括国内需求的市场潜力、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分析以及外部市场的需求分析,分析得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价格和收入仍是影响当前消费行为的两大因素,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的消费增长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前景也比较乐观。

第三,管理要素评价。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运营管理和国际化管理两个方面展开评价。运营管理分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运营分析得出:我国纺织产业的日常管理和财务管理效率逐步提高,由于竞争方式的转变,销售成本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销售利润的增长速度;从长期运营效果来看,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能力、负债能力和资产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我国纺织产业整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经济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管理主要包括国际市场多元化管理、品牌管理和国际贸易摩擦管理三个方面。在我国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国际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我国纺织产业的品牌数量、品牌领域和品牌价值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品牌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当前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形势、贸易摩擦的类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评述,分析指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重灾区”,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应积极研究应对措施。

第四,科技要素评价。这部分内容首先从科技人才、科技经费、R&D投入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整体的科技投入现状,进而分析了我国大中型纺织企业的科技现状,并指出我国纺织产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和科研层次都亟待提高;其次,分析了我国纺织产业的科技创新机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再次,简述了我国纺织产业在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等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并重点从能耗量、污水排放率和生产效率三方面进行了国际对比,得出我国绝大多数纺织工业企业仍处于“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生产阶段;最后,运用定量化的方法测算了我国纺织产业劳动力、资本和科技三要素对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我国纺织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有所进步,但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还是比较低,我国纺织产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提出了今后纺织产业科技继续朝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产业信息化技术方向发展的思路。

第五,相关产业评价。首先,从分析纺织产业的敏感度和感应度系数入手,得出纺织产业属于高关联产业,因此,其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对纺织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和制约作用;其次,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产业间存在着影响产业优势扩散或传导的种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纺织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第六,政府因素评价。首先,借鉴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报告,指出了当前我国政府在债务和财政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但是,我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体系、金融体制、社会保障体系、司法体制和公共机构等方面缺乏竞争力,政府在处理各种事务时难免会受到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最后,结合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阶段和我国国情分析了政府对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新问题。

第七,环境要素评价。环境分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两种,其中每一种环境又分别从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基于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国际政治局势的分析得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仍然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仍在继续,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都在不断增长,这些都为我国纺织产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但是,各种国际事件和冲突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秩序,影响着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发挥。其次,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不断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平统一、团结一致的国内政治局面以及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国际政治关系为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第八,不确定因素分析。首先分析了不确定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正负面影响,随后以“非典”为例,结合我国纺织产业,详细分析了“非典”对我国纺织产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最后指出了正确对待不确定因素的态度和方法。

§§第五章 中国纺织产业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