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独子们在家庭中的优势地位,使得他们脱离家庭环境时仍1日想“称霸一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不全是父母教育的错误,而是一个家庭中两个大人、一个孩子的形式催生的。即使父母是教育专家,但如果全家所有能吃的食品中只剩一根香蕉时,父母还是会先给孩子吃,这个时候家长不会考虑让孩子学会分享,全家三口人一起吃,这是父母爱护孩子的本能,与教育无关。然而,正是这种家庭形式使得孩子们嫉妒心强,唯我独尊的思想很强烈。于是,面对比自己的所有都好的人时,他的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仇富心理油然而生。
我有个朋友最近搬新家,130多平方米的高层,装修得很不错。朋友邀请我们去参观新房子,其中一个朋友还带了自己的孩子去。那个孩子只有八岁,到J新房子后从里到外看了又看,然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说:“哼!也没什么了不起呀!还让这么多人来参观。等我长大了,买两套比这好的家。”
孩子的妈妈连忙说:“这孩子又嫉妒了。”
可这孩子那一整天都不高兴,见了这家孩子的主人就跟见到仇人似的,向他做鬼脸,翻白眼。
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仇富,心态不平衡,有颗不服气的心。如果他长大了,赶超不过别人,他又会怎样呢?这样的推论,我们不敢想下去,当然也不希望会发生,那么孩子的仇富心理从何而来呢?
我觉得一个原因是孩子天生的嫉妒心理比较强;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当今社会中,成人对财富的看重和过分追求。现在的成人间,信奉的原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钱可以代表一切。在成人的谈话间,常常会有因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人。他们挣不来钱,就诽谤别人挣的钱不干净,不光明正大。家长也会不小心间向孩子传达出对富人羡慕嫉妒恨的感情。看邻居家买辆新车,围着新车啧啧赞叹时,还要说上一句:“你们家老王多能干呀!哪像我家那位除了本本分分工作,其他的什么都不会。”这话听起来泛着强烈的酸味,让人不爱听。
耳濡目染的教育力量是无形的,孩子的嫉妒之心可以有,但是过于强烈对他们没什么好处。别的孩子受了表扬,有的孩子就会暗中不服气,甚至会公开挑别人的缺点。
教育专家明确指出:嫉妒心理对青少年身心发育是有害的。还有人这样来形容嫉妒心,说它是不知道休息的,它具有最持久的消耗力,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心怀嫉妒的人,往往妒火中烧,忧心忡忡,人际关系不良。种种消极情绪的淤积,极易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有研究表明: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调,肠胃功能下降,睡眠质量不好而导致神经衰弱,并且经常腰酸背疼;嫉妒者多性格敏感多疑。这些状况若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就会形成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影响各方面顺利发展的不良性格。嫉妒者有时还会对所嫉妒的对象采取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方式,例如用冷言冷语、背后说坏话、故意挑毛病等方式,设法令对方难堪,打击对方自信心。甚至导致伤人及人身安全的违法乱纪事件发生,造成害人害己的恶果。
孩子好胜心强,希望自己能够超过别人,这是无可非议的,积极的上进心是孩子不断进取的动力。但是父母要引导孩子懂得,人人都有参与竞争的权利,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权利。那种只允许自己领先,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的心理是不恰当的。在人生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己,因此,家长更要培养孩子豁达的性格、宽广的胸怀。
所以,我觉得面对孩子的仇富心理,或是对其他事情表现出过度的嫉妒心理,家长不能一笑置之,纵容孩子的行为,溺爱可是滋生嫉妒的温床啊!家长要对孩子加强引导和教育,使孩子的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指导孩子学会不断地自我完善。如果孩子对某个同学产生嫉妒,对他进行人身攻击等不正当的方式发泄的时候,父母听完后,要用温柔平静的语言让孩子冷静下来,共同分析那个同学为什么比自己强,找出别人成功的原因,从而发现其中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并且告诉孩子,光是对他的嫉妒不可能对自己有益处,而是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自己才会不断进步,这也是聪明人的做法。这样的教育会使孩子的嫉妒心理转化为前进的力量。
其次,我们要引导孩子给自己制定恰当的努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告诉孩子,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势都有所不同。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不是各个方面都可以超过其他人。告诉孩子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自己确定恰当的人生目标。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去努力奋斗,用正确的方式与其他人竞争。
当然最后还是要求家长不要表现出强烈的嫉妒之心。在某些家长中,夫妻俩也互相嫉妒,这样的环境下的孩子当然也喜欢嫉妒。家长之间要包容,真诚地称赞对方,真心地希望对方好。还记得那首歌《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人们把歌词改成了: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这种强烈的嫉妒心引发的是自己的不快乐,与别人无关。所以,让孩子快乐还是少些嫉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