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搞定家中小大人
34511400000005

第5章 过早禁锢思维,创新力缺失

造成孩子们创新能力越来越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孩予的思维被固定。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5岁的孩子看到路边的树枝被风吹得摆来摆去,在他还不知道树动是风的力量时,他有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树在向我们招手;树也想离开这里,在使劲移动;树在跳舞……而当孩子知道树枝晃动的真正原因后,再看到这样的情况,他根本无须再多想,脑子里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也就不会再动脑筋费心思去探究这个问题了。而相应的,孩子的创新能力、想象力也逐渐在这种思维定式中被扼杀了。

这也正是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却越来越贫乏的原因。成年人思维定式,一种思想形成习惯,就很难打破已经禁锢的思维。故而会有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被人们追捧。。

我们可以从“小大人”形成过程来展开分析。

每个孩子出生之初都是一样的,孩子后天的发展跟家长教育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小大人”形成的原因有的是成年人教出来的,有些是跟社会环境学习的……而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年龄小,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却像个大人。“小大人”懂得的知识多,思想成熟,能独自处理好一些事情,没有一般小孩所表现出来的幼稚、天真和偶尔冒出来的傻气。

而一个孩子能完成大人们才能做的事,那他首先得知道这些事该如何去做。孩子怎么知道?那就是——学。我们都知道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孩子要解决一件事之前,会向父母询问,父母按照自己的思路告诉了孩子解决方法。以后,孩子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会按照先前的“成人式”

的思路去完成,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形成习惯,这种习惯逐渐变成了孩子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的养成是不知不觉的,一旦形成就会很难突破。

慢慢地,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动脑筋,总是机械、惯性地处理事情,自然也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在养育和教育一个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孩子们的生活空间和心理空间却正在变得越来越狭小。孩子们没有自由,被成人约束在一个一个框子里:家庭、学校、兴趣班……他们接触不到大自然,甚至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孩子们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他们逐渐变得懦弱、依赖与无能。这种个性心理的形成让孩子没有了创造的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孩子的认识被父母限制在一个固定的层面上,没有灵气,影响了孩子的创造力。

国外的家长们有着与我们同样的教子烦恼,如孩子任性、不爱学习、早熟等等。国外的孩子里也有“小大人”,但那里的“小大人”的创新力却没有被扼杀。我从自己和周边的同事身上发现,这是因为我们父母的观点就不是创新型的。

观看国外电影大家会发现,外国人家家都备有工具箱,里面有扳手、电钻、斧子等各种工具。家里有什么需要维修的东西,父亲自己就能动手完成,有时孩子在旁边还打打下手。而我们的城市家庭,一旦有生活用品坏了,不是找物业就是花钱找师傅修理。没人肯自己动手去修,孩子也被家长影响着懒得去做、懒得去思考了。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一代一代传给孩子们,形成国民的一种思维定式,我们国家的未来会是怎样?又怎能指望出现中国的比尔?盖茨呢?

当下的“小大人”们就好像是只天鹅,翅膀被剪断了,其观念被制约在小小的池塘里,遐想力被无情地抹杀!这难道还不算重大危害吗?

小孩子接触的事物少,思维方式相对更加开放,而我们的家长却偏偏鼓励孩子们的思想像成人一样模式化。等孩子大了,发现孩子的思维习惯已经形成,然后又让孩子多想象,多创新,可这时候的孩子还能想象出来什么呢?这只不过是家长在自食恶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