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搞定家中小大人
34511400000052

第52章 隔代爱宠出的“小大人”

现如今的家庭模式,隔代抚养司空见惯。对于老人来说,为子女照顾孩子,为子女减轻负担也是他们晚年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老人对孙辈的疼爱,他们怎么都不会觉得过分。这是因为,许多老人在年轻时因物质条件欠缺或是没有太多精力,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留下些遗憾,所以更多的老人就会想在孙辈身上补偿回来。老人们对孙辈可以说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孩子哭时,老人揪着心;孩子病时,老人寝食难安。这种对孙辈的疼爱,远远超过了自己曾经养育子女时的爱。这种“隔代爱”让子女们都嫉妒,可也让子女们犯愁,因为“隔代爱”极易出现“隔代害”。

学校有个退休的王老师,年轻时脾气暴躁,对老婆儿子态度很不好,儿子也是在他的棍棒下长大的。儿子学习不好,早早地退了学找了份临时工作。儿子娶妻生了女儿,谁也没想到这位王老师对小孙女却太好了。儿子小时候他从没给换过尿布,而小孙女的尿布都由他来清洗。小孙女从满月后就天天“长”在于老师身上,王老师怕孙女哭,走到哪儿抱到哪儿。孙女上幼儿园了,E老师怕她在幼儿园哭闹,有时候就坐在幼儿同门外等她放学。孙女哭闹时,王老师就给她钱,买好吃的。半夜要吃面包,王老师也要满大街地买面包。小孙女在他家的待遇,那就是女皇的地位,任何人不可动摇。

可是王老师这样对待小孙女,孙女对他却不怎么好。对爷爷没礼貌,呼来喝去,有时候还出手打爷爷。妈妈教育她时,爷爷还替孙女说话:“这是宝宝在给爷爷捶背呢?”奶奶笑话说:“这老头子真是奇怪,咋对孙女这么好呢?我都嫉妒了。”而有着爷爷的宠惯,小孙女任性的脾气日益见长,天不怕,地不怕。在学校里老师都拿她没办法。不懂得教育的人也能看出来,孩子这样下去不太好,但是身为教育者的王老师却“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身边还有一件事更是不可理喻。有位同事的婆婆对孩子极度溺爱,竟然坚决不让已经六岁的孙子上幼儿园。理由是幼儿园里小朋友多,老师都脾气不好,孙子在那里吃不好,睡不好,从前的人从不上什么幼儿园,照样考上大学。这位同事为此还跟婆婆大吵…架,闹得满城风雨,可是结果还是没有改变。

现在,同事几乎都放弃了对自己儿子的教育,她说:“我有什么办法呀!打也打了,闹也闹了,老太太还那样,我还能把她怎样?哎!”这位同事,根本没有解决婆婆问题的办法,只能这么一天一天地挨着。

我说:“可是时间不等人哪,你儿子在渐渐长大。”同事只是唉声叹气,无奈地摇头。

面对这样的“隔代害”到底怎么办?孩子们被老年人捧在手心里,整天和老人在一起的孩子心理上会受到影响,他们多表现为“少年老成”、缺少童趣,就像个“小大人”一样。像有段时间,我女儿和姥姥在一起比较久,她常被姥姥带到超市等地方.和其他许多孩子比起来,女儿显得有些老成,经常嘴里在叨叨:“姥姥大米要涨价了,快提前买些大米存着吧!”女儿的话看上去像是会过日子,可她这个年龄根本不应该为此事操心,她的脑袋里应该想着如何痛快地玩才对。

所以我建议,年轻家长们要早早地意识到“隔代爱”的危害,生子前就要有这样的计划—自己带孩子,尽量让孩子们回归自然,回归童真。

虽然把孩子放在老人那里,省去了很多力气。可祖辈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之前,当时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在与孙辈的亲密接触中,他们的世界观无意中会隔代传播,以致增加儿童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度。再说,老人的思想意识相对陈旧,也相对固执,对孩子接受新的知识经验造成不正确的指引。另一方面,老人生理衰退,腿脚不便,喜静懒动,带孩子只能圈在家庭的范围里,带出的孩子容易老成有余,活泼不足,有碍孩子智能发展。

若是孩子小时必须得由老人来带,那么父母也不能图清闲,对孩子不管不问。每天下班后,尽量还是要自己管孩子。其实,全家人可以制订方案:老人管生活,爸妈管教育。大家各司其职,达成共识。

其次,我建议让孩子尽早去幼儿园。不论怎样,孩子还是要与同龄人一起进入他们的社会.让孩子早些锻炼人际交往,集体生活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不要觉得成人也在向孩子介绍交往经验就够了,那只是成人的交往标准,不一定适合孩子们。

然后,还是要对老人进行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避免因孩子引起家庭战争。为避免日后出现教育子女的矛盾,年轻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很关键。开始时就要让老人们知道,你不是要对孩子不管不问,教育孩子是大事,不能用溺爱来惯坏孩子。父母时刻要记住:你们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不能图省事,把孩子甩给老人,也不要怕惯坏孩子就断绝孩子与老人的联系。你们还是要多向老人们请教,以虚心、温和、肯定的态度多沟通,而老人们要当好“隔代家长”

也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进行自我提升和完善。

当然,老人带孩子也有些益处。如老人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老人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而且也比较有经验。

所以说,“隔代爱”有利有弊,而处理不适当,就会弊大于利。希望年轻的家长能扬长避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和祖辈多沟通多商量,双方都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让孩子在祖辈和父辈共同的爱护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