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后,他们就不再喜欢受其他人的摆布,这个时候,若是家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孩子听命于你,就会爆发一场“家庭战争”。这种家庭战争的最后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家长越来越伤心失望。而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往往都与家长和孩子间的沟通进行得不顺畅有关,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凭着自己想当然的理由来管理约束孩子,根本不知道孩子的真正意图。因此,战争越发频繁,矛盾日益加深,家长和孩子间的隔膜也越来越大。
月月友的女儿八岁了,有了自己的意见,朋友呢,是个喜欢流行元素的人,她常常给女儿梳些漂亮的发型,让我们羡慕不已。女儿被小朋友们夸赞漂亮也很高兴,她觉得妈妈最棒,把她打扮得这么漂亮。可是,每天早上为了梳头,母女还是会发生矛盾,每次妈妈给女儿梳头,女儿都很不配合地乱动,气得妈妈大发脾气。
我问朋友,你是否问过孩子为什么不配合妈妈梳头?是不是你梳头时弄疼她了呢?朋友说问过了,孩子说不疼啊!我感觉很纳闷,既然这孩子喜欢漂亮发型,为什么还抗拒呢?而巧的是,有一次我有机会和朋友的女儿谈话,我就随口问了她这件事。
朋友的女儿说:“每天早上梳头浪费那么多时间,我想让妈妈快点梳,可她总是慢腾腾的。”
我连忙把女儿的话转达给朋友,朋友这才恍然大晤说:“她也没谢青楚啊!”
我说:“是你没问明白吧!”朋友哈哈大笑。从此以后,朋友尽快帮女儿梳好头发,或是从简发型,她们家每天早晨的“战争”才终于结束。
这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不了解对方的想法,矛盾自然就会产生。朋友从来没有想到女儿会为耽误时间而反抗梳头,她只是纠结在女儿为什么不配合,用自己的思维定式来考虑事情,一叶障目,看不到女儿的真正想法,而这也正是许多家长与孩子产生分歧的原因,家长漠视孩子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意愿强行加到孩子们身上。
家长对孩子的无视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孩子们的内心无助又悲凉。
让孩子们生活在这种无法呼吸自由空气的家庭中,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都是一种变相的摧残。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因为父母和孩子的想法有分歧,父母不理解他们,他们只能用叛逆和伪成熟来反抗父母。
因此,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要从高高在上的位置走下来,蹲下来,身体尽量和孩子的个头保持平行,一手摸着孩子的头,一边温柔地问问孩子:
“为什么要这样?你是怎么想的呢?”家长这种放低姿态的询问方式,会减少孩子对家长严厉权威的惧怕,而家长主动要求孩子说出想法,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找到亲子间矛盾的症结所在,以便更好地解决矛盾。这是一种平等的沟通方式,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使沟通进行得顺畅。
若是家长站直身体,俯视着孩子问:“为什么要这样?你是怎么想的?”同样的问话,因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孩子听来效果也大不相同。因为家长没有表现出想走进孩子心里的诚意,孩子自然不会向你吐露真话了。
孩子觉得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找不到可以谈心的人,他们压抑着自己的心情,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的心得不到释放和疏导,容易心理早熟,极度渴望与人交流,极易出现早恋现象。
我很喜欢沟通这个词,它有两个动作,只有先进行沟才能够达到通畅。因此,我建议父母们一定要多和孩子坐在一起促膝长谈,耐心地听孩子的要求,并向孩子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其实,沟通也是需要父母和孩子间建立成一种习惯,若是平时父母很少去和孩子沟通,突然地找孩子聊天,孩子会想,难道犯的错被父母知道了?他们的心里会有抵触。
从女儿会说话开始,我就和女儿建立了这种沟通的习惯。每天晚上,在睡觉前,我都要问女儿在幼儿园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开始时,女儿不知道说什么,我就提出问题,她回答。后来,女儿每天主动跟我讲在幼儿园的趣事或不高兴的事。如果是有趣的事,我跟着她哈哈大笑,若是不高兴的事,我则以事论事,开导孩子,塑造女儿的良好性格。这种睡前聊天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每晚女儿都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她对我非常信赖。
但是,家长和孩子间遇到一件分歧很大的事时,常常会把沟通演变为争吵,一次又一次地闹得不欢而散。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不再喜欢互相交流了。因为,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更增加了矛盾,两人只能选择逃避。这样的弊端会使世界上最亲的两个人越走越远。
遇到这种情况,我建议家长可以使用QQ聊天,或是电子邮件、MSN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方式虽然看不到对方表情,听不出对方语气,却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QQ聊天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与限制,也不用直视对方的眼睛,可以不顾及对方的态度及表情,坦荡表露心声,完全释放自己的心情。很多时候,孩子面对长辈有些话说不出口,尤其是面对长者严肃的神情,更不敢随便发话。可利用QQ就不一样了。有啥说啥,不必在意对方的心情与态度,不用考虑或介意长幼之序,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有时借此发发脾气也未尝不可。而对于想解决矛盾的两个人,在对方打字思考的过程中,还可以平息激动的情绪,冷静思考问题。
当然,沟通还不止这些方式。家长可以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但用语应委婉慈爱,避免指责、教诲、说教和上纲上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玩耍,比如一起游泳、打球等,做一些两个人都喜欢的运动。一起看电影、听音乐,讨论一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这样能够拉近自己和孩子的距离。在孩子犯错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切忌火冒三丈,给他申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