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空中动物探索大百科
34596200000046

第46章  鸟儿中的“变色龙”——秃鹫

无论是高原还是草地,天空中总会有这样一群身影掠过,它们犀利的叫声,响彻天际。它们是战无不胜的王者,几乎令所有生灵闻风丧胆。它们是谁?它们就是鸟儿中的“变色龙”——秃鹫。

明星名片:

秃鹫俗称秃鹰、座山雕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类以采食腐肉维持生存的大型猛禽。除南极洲和海岛以外,几乎分布全球的每一个地方。

秃鹫的体形较大,全长约在110厘米左右,体重在7~11千克之间,是高原上体形最大的猛禽,它展开翅膀之后整个身体的长度在2米以上,0.6米宽。成年秃鹫的头部绒羽呈褐色,头部后面的羽色颜色稍淡,脖颈裸出为铅蓝色,皱领呈白褐色。上体为暗褐色,翼上被厚厚的绒羽覆盖,为暗褐色,年幼的秃鹫其飞羽为黑色,尾羽的颜色为黑褐色。下体呈暗褐色,胸前长有绒羽,两侧为矛状长羽,胸、腹具淡色纵纹,尾下覆衬白色,覆腿黑褐色。秃鹫的虹膜颜色为褐色,喙部黑褐色,腊膜为铝蓝色,跗跖与趾均为灰色,爪的颜色为黑色。由于食尸的需要,秃鹫的嘴会变得特别厉害,因为其嘴上带钩,因此它能够轻而易举地啄破、撕碎坚韧的牛皮,扒出沉重的内脏;其裸露的头部可以非常方便地钻进腐尸的腹腔;秃鹫颈部的基部有一圈特别长的羽毛,如同餐巾一般,这块“餐巾”的作用就是,防止自己在食尸的时候弄脏身上的绒羽。

幼鸟的头后常长着松软的簇羽,飞行的时候很容易与其它雕类混淆。幼鸟的两翼又长又宽,长有平行翼缘,后缘内凹,清晰可见,翼尖的七枚飞羽散开的形状类似于深叉。尾巴比较短,其形状为楔形,头和嘴强劲有力。幼鸟的虹膜深褐,嘴的颜色为角质色,蜡膜蓝色,脚踝为灰色。除非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它们一般是不会发出叫声的。

秃鹫不具亚种分化,在非洲西北部、欧洲南部、亚洲中部、南部和东部广泛分布,冬季来临,秃鹫就会迁移至印度、泰国、缅甸等地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返回。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住的都是罕见的留鸟,部分迁徙或是在繁殖期之后四处游荡。

秃鹫的栖息范围非常广,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5000多米的高山、草原以及高山裸岩地带,主要生活在低山丘陵、高山荒原和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与林缘等地区,冬季来临之后偶尔也会到山脚平原地区的村庄、牧场、草地、荒漠及半荒漠地区。秃鹫生性孤傲,经常单独活动,偶尔也会结成小群,尤其是在食物充足的地域。白天,秃鹫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空中度过常,它们善于飞行,时常在高空悠闲地翱翔与滑翔,偶尔也会在低空飞行。休息时就站在突出的裸岩之上,或是电线杆、树顶的枯枝上。秃鹫一般不会鸣叫。在秃鹫的食谱上,以大型动物的尸体为招牌菜,每次进餐前,它总是先把腐尸的腹部啄破撕烂,之后将裸露的头部钻进腹腔中,将其内脏吃得干干净净,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秃鹫时常在开阔而较裸露的山地与平原上空滑翔,应自己犀利的眼睛捕捉腐尸的踪影,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其它动物,但是饥饿难耐的情况之下,也会主动袭击中小型兽类、两栖类、爬行类以及鸟类等来充饥。

大多数的秃鹫都会选择将巢穴筑于高大乔木上,修建材料主要是树枝、小枝和兽毛等。

秃鹫在争夺食物的时候,身体的颜色也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也许是情绪激动的原因吧。在平时,秃鹫面部呈暗褐色,且脖子为铅蓝色。而当它在和同类争食时,秃鹫的面部及脖子会变成鲜艳的红色。这样的变化其实是在警告同类:你们千万不要靠拢,否则会很惨。若是有一只身强力壮的秃鹫气势汹汹地跑来争食,而它无力与之抗衡,招架不住,败下阵离开原先的位置,它的面部和脖子就会马上由红色变为白色,是不是很奇妙呢。而胜利者正在那里趾高气扬地吃着争来的食物,这时它的面部与脖子就会变得红艳似火。

在所有的猛禽之中,秃鹫的飞翔能力算是比较弱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秃鹫的体型太大,重量太沉,好在它天生具备滑翔的本事,可以为它节省很多能量。像秃鹫一样生有大翅膀的鸟儿,盘旋于荒山野岭的上空,用它们犀利的眼睛,捕捉着肉眼看不见的上升暖气流。而它们则凭借上升暖气流,舒舒服服地继续升高,以便向更远的地方飞去。

秃鹫每窝产卵1~2枚,每一枚卵均呈污白色,而且零星点缀着一些深红色条纹和斑点。不论雌雄秃鹫都会参与孵卵,孵卵期大约在55天左右。在这段时间,雄秃鹫每天都会辛辛苦苦外出觅食,回到家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张开大嘴,把吃进去的食物再统统吐出来,把最大的肉块喂给雌鸟吃,之后再耐心地帮助幼鸟喂碎肉浆。秃鹫的胃口很好,而且胃的容量也很大,每次都要吃到脖子都被装满为止。所以,雄鸟辛辛苦苦带回家的食物经常被妻子、儿女吃得一点不剩。

§§第五章 沙漠空中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