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隐士大风流
34608300000012

第12章 严君平,我的算命生涯

在庄周先生死后五百多年后,在天府之国成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有两个姓氏的隐士,这个人也是古代所有隐士当中活得最长的一位,他的一生充满了神秘的传说,以至于有很多人怀疑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人,或者这个人不是人而是神,甚至有人像推测曹操先生是女性那样推测这个人和庄周先生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西汉王朝末期的大隐士严君平先生。

严君平先生绝然想不到,在他死后的某一天,一个叫班固的年轻后生为了避汉明帝刘庄先生的讳,把原本姓庄名遵的他改成了现在的严君平,以至于后来的人只知道严君平先生,而不知道庄遵先生。悲哉!纳兰秋先生庆幸生在了新社会,否则不知道哪一天也会被改名换姓呢。

严君平先生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以算命为生,同时免费开办学堂,教授学生道家思想,后一个阶段用前一个阶段积攒下来的银子隐居在平乐山,也就是在隐居的时候,这位神机妙算的隐士也为大汗王朝算了一卦,他预言野心家王莽先生将会篡权,但很快就会被刘氏后裔推翻,二十年后他的预言灵验了,可是他老人家却看不到了,只留下一本让后人顶礼膜拜的《老子指归》,仙去了,据说活了将近一百岁。

成都的算命先生

汉景帝刘启先生统治天下的时候,他老人家热衷教育事业,于是为了响应刘启先生的号召,在现在的四川省成都市文庙街一带,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方官学——石室学校。

在严君平先生还没有当算命先生之前,他是石室学校的一名不合格的教师。不是严君平先生的教学水平不高,也不是严君平先生不受学生的欢迎,而是他本人的离经叛道。石室学校是政府开办的学校,办学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培养公务员。学校的其他老师老老实实的教授学生儒家思想,教授四书五经,苦口婆心的告诉学生,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读书不做官就是浪费学费。

可严君平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也读了不少儒家典籍,幸运的是他阁下抗腐蚀能力比较强,他没有成为儒狗,而走向了与儒学相反的一条道路——道学。学校是明文规定不准教授道家思想的,可他偏教学生《道德经》、《庄子》,他告诉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做官有啥好,做官只会让你成为权欲的奴隶。我们不要做奴隶,我们要做主人,要做自由人,要做逍遥人,像李老前辈庄老前辈一样。

那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在一次公开课上,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坐在教室的后面旁听,一名学生天真的提出这样的疑问。

坐在后排的老师,有些替严君平先生捏了一把汗,生怕他在这个关键时刻说出一些不该说出的话来,这些人是严君平先生的朋友。而另外一些老师则幸灾乐祸的想,这下看你怎么说,有种当着领导的面把你以前的那套歪理说出来!这些人是严君平先生的敌人,他们恨透了严君平先生。

严君平先生用不卑不亢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在后排就座的各位领导,他们庄严肃穆的样子,看起来很吓人,但严君平先生不怕,他也知道在他说出这番话之后会是啥样的结果,但他严格遵循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不想背叛自己的心灵,更不敢背叛那些他所崇敬的大师们,他也不想做一个虚伪的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于是,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读书当然不是为了做官,那些为了做官才读书的人往往读不出什么名堂,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来发展生产,来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

结果是毫无悬念的,在说出这番话之后的第二天,严君平先生就离开了石室学校。至于是严君平先生把石室学校炒了还是石室学校把他炒了,纳兰秋先生也不知道。但纳兰秋先生推测,以严君平先生的性格,他把石室学校炒了的可能性要大。

严君平先生炒石室学校可不像纳兰秋先生曾经炒老板鱿鱼那样,属于意气用事,干着不爽了就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个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于是严君平先生招呼也不打一声就离开了石室学校。

离开石室学校后干点啥好呢?严君平先生已经想好了未来的道路,他要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他要与那些儒狗们对着干,于是他阁下就在文庙街的附近另外一条街道——以前叫啥名字不晓得,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严君平先生便把这条街道叫做君平街——创办了自己的学校。

这是一所什么学校呢?除了一间破屋子外要啥没啥,严君平先生既是校长也是唯一的老师,可以说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它都无法跟石室学校比。这样的学校有谁来上课呢?更要命的是,在当时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尘嚣甚上的背景下,谁愿意跑到这破烂学校里来,尝试一下读书就是为了失业这样的滋味。想通过读书做官的人自然看不起严君平这样的学校,而那些不想做官也想读点书的人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哪有心思正儿八经的来读书呢?于是,严君平先生创办的学校生源问题成了最大的问题。

这是第一大问题。严君平先生面临的第二大问题就是银子问题。办学校总得有地吧,这地从哪里来?当然是花钱租来的!古时候流行盘腿而坐,可以不需要凳子,但总得有一张桌子吧,没有桌子怎么写字呢?另外,学生总不能空着手读书吧,还得有课本!这一切都需要银子!但严君平先生当老师的那点微薄的工资早就被他花光了,他哪有多余的钱呢?

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严君平先生的理想就不是理想了,就是梦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你开动脑筋,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解决的。严君平先生苦苦思索了两天两夜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这个法子不但可以解决生源问题,还可以解决办学所需要的经费问题。

是什么法子呢?严君平先生决定去算命。

算命?严先生你不是异想天开吧?算命和办学校有啥子关系嘛!

是的,是算命!这是严君平先生想到的最现实最有实效的办法,他为他想出的这个办法感到自豪。

那么严君平先生是怎么想的呢?他是这样想的:第一,为人家算命,人家总得给钱吧,无论多少一律积攒下来以后用作办学时的开销;第二,古时候的人都信命,也常常去算命,老百姓把算命先生看作是无所不知的神仙,这就说明算命是有很大的市场的;第三,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严君平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算命不是为了算命,他算命而是为了推销他的道家思想和他创办的学校,严君平先生认为,大家之所以不接受道家思想,是因为他们都不知道道家思想到底是啥东东,他可以在算命的同时为他的客人讲解道家思想。他坚信,经过他惟妙惟肖的讲解,老百姓一定为道家思想独特的魅力折服,顺利成章的就会成为他的学生。

这听起来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实际问题出来了,你严君平先生以前是老师,你知道算命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但是问这个问题的人你可别忘了严君平是学什么,他学的就是算命先生必修的课程——老庄玄学。老庄玄学对算命先生最大的贡献不是真的教你如何耍花样蒙骗老百姓,也不是教你如何测定人生未来的道路是凶是吉,这实际上是任何人也办不到的事情,老庄玄学是教你如何抓住老百姓的心思,如何从老百姓的一举一动看出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当你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的时候,算命就不再是算命了,算命就成了算心,成了心理辅导了。

主修了老庄玄学这门课程后,为了使得老百姓对自己的服务更加满意,严君平先生又辅修了《周易》等课程。

什么都有了,还等啥呢?出发吧!

于是,成都的老百姓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穿着道袍的严君平先生,拿着竹竿,竹竿上端系一布幡,上书“算命”二字,游走于成都的大街小巷,见人就问,你算命不?很准的,不准不要钱!

可一连几天严君平先生一个顾客也没拉到,看来这算命先生的职业也不好当。

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第四天,就在严君平先生心灰意冷的时候,他遇到了他当算命先生以来的第一个客人,这个客人还不是一般的客人,这个客人对严君平先生以后办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失意青年向严君平先生迎面走来,严君平先生一看他愁眉不展的样子知道他心里一定出了问题。于是,他主动走过去,向失意青年问道:“兄弟,你有心事?”

失意青年看也不看严君平先生一眼,有点不耐烦的说:“走开,都是骗人的把戏,我又不是三岁小孩!”说完就要走。

严君平先生岂肯这么容易放弃,他说:“如果我能猜到你为啥发愁呢?”

失意青年说:“如果你能猜到我为啥发愁,我就在你这算上一卦,并付双倍的钱。”

一言为定!

驷马难追!

严君平先生注意到失意青年穿得很体面,面容清俊白皙,应该不是为柴米油盐发愁。严君平先生又注意到失意青年的年纪真是大学毕业生的年龄,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不外乎愁两件事,一件事情就是个人问题,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毕业了不知道去哪里工作。从失意青年的神情来看,应该不是失恋,失恋时的神情一定是痛苦的,而失意青年似乎并不痛苦,只是有点烦躁有点茫然。于是,严君平先生断定失意青年发愁的正是毕业了去哪里工作呢。

果然不出所料,当严君平先生说出失意青年的心事的时候,失意青年大吃一惊,马上对面前这个算命先生刮目相看,并急切的问:“先生,请问,我该如何是好呢?我想做官,但我老爹偏心把他的官职传给了我的哥哥。”

严君平先生问道:“你做官是为了什么?”

失意青年说:“为了能够吃好穿好,为了能够受人尊敬。”

“那么你吃好穿好,受人尊敬又为了什么呢?”

“当然为了心里面开心啊!”

“很好。”严君平先生不说话了,他拿出一张白纸,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黑点,问失意青年他看到了什么。失意青年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看到了黑点。严君平先生又问他还看到了什么。失意青年说除了黑点什么也没看到。

严君平先生笑了,他说:“这个黑点就代表你想做的官,黑点以外的世界那么广大你却没有看见,而除黑点以外的空白世界正是你的最终目的:为了开心。而你只看到了黑点,或者说你的目光不原意离开黑点又怎么能得到你想得到的开心呢?这就是道家思想经常提及的一个术语:见独。其实人生的道路不仅做官这一条,做官并不一定能够为你带来开心,重要的是你得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如果你不适合做官,只为了虚荣去做官,那么做官只是自寻烦恼而已。”

严君平先生的这一番话像一剂灵丹妙药,把失意青年的心病全医好了。失意青年恍然大悟,紧紧握住严君平先生的手,激动的说:“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失意青年走了,走之前没有忘记付给严君平先生双倍的钱,还要去了他阁下的联系方法,说有空一定要来拜访先生。

现在可以说出失意青年的名字了,他就是李强先生。李强先生后来还是选择了做官,这正是他在严君平先生那番话启迪之下才作出的慎重选择,他认为官场适合自己,他要为老百姓办事,实现自己的抱负。李强先生后来当上了益州牧,益州牧是个啥样的官呢?简单的说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兼省委书记。不过那时候的益州可不止一个省那么大,它包括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全境和陕西省南部以及云南省西北部。

李强先生虽然选择了做官这条道路,但是他信奉的还是道家思想,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患得患失,所以官做得很轻松,至少在心灵上是轻松的。李强先生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人,他念念不忘严君平先生当初对他的那一番教诲,利用他的关系大力宣扬道家思想,大力宣扬严君平先生和他创办的学校。李强先生称严君平先生是“活着的庄子”。

严君平先生成了名人,来找他算命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一个来找他算命的人后来都成了他的学生,他的这些学生回去后在自己的圈子内大力宣传严君平先生的思想,这样,他的学生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多,终于,在众多学生的帮助下,严君平先生创办了自己的私立学校。

收了一个口吃的学生

严君平先生的私立学校与现在的私立学校大大的不同,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它几乎是免费的,如果你有钱也愿意交的话就交一些,如果你没钱但有米也愿意交的话也可以交一些米,如果你啥都有但不原意交的话或者你啥都没有,那么就不交吧。无论你是否交了学费,严君平先生一视同仁,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你必须人品要好,要信奉道家思想。

这天下午,严君平先生正在滔滔不绝的对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呢,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位英俊的少年。

英俊的少年不知道是因为过于激动呢,还是天生的口吃,他支支吾吾的说:“请问……你……你……你是……严君平……平老师吗?”

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并无恶意的笑声,但严君平先生还是制止了它,他温和的对英俊少年说:“我就是严君平,你别急,你有什么事慢慢说。”

英俊少年依然结巴着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话说清楚,他说他想成为严君平先生的学生,但是他没有钱。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时候靠的就是一种直觉,在见到英俊少年的第一眼,严君平先生就感觉到,眼前这位不善言谈,眉清目秀的少年就是他一直要找的学生,只有他将来才是严君平先生思想的接班人和传播者,也只有他才是最懂自己最懂道家思想的人。

曾经的算命先生很相信自己的直觉,他收下了这个英俊的少年。

后来的历史证明,严君平先生的眼光没有错,这位天生结巴的少年后来成长为汉朝唯一可以与司马相如媲美的畅销书作家,成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并创立了“耕读理论”,即一边耕种一边读书,同时他也成为严君平先生的忘年交。

这位英俊的少年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扬雄先生。

我们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言下之意,知己真是太难求了,而对严君平先生来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得到一个知己般的学生,现在上帝派人把扬雄先生送到了他的面前,他很激动。

有了扬雄先生这位学生,严君平先生这位老师开始有点偏心了,他不仅把扬雄先生当作自己的学生,还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看待。扬雄先生家里很贫困,严君平先生经常资助他。有一次扬雄先生的老娘快要死了,老娘平生最爱吃的就是“成都炒手”,这是当时成都最有名的小吃,它是啥样的小吃呢?赫赫,纳兰秋先生没有吃过。扬雄先生想满足老娘死之前这个愿望,可是他身上没有一分钱,怎么办呢?

不得已,他只好求助于严君平先生,向老师借点钱,严君平先生二话不说,就领着扬雄先生去最正宗的老字号买回了“成都炒手”。而事实上,他阁下对“成都炒手”这样的名贵小吃,他一直舍不得尝上一口。

成为严君平先生的学生后,扬雄就一直跟随在老师的身边,这位木讷的少年有着极其敏捷的思维,什么道理一点就通。在师从严君平先生的日子里,他勤劳刻苦,虚心受教,一点一滴的吸取老师毫不保留的给予他的营养,他的人生一步一步的走出成都走出四川,最终走向了全国,成为中国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人杰。

对于一个老师而言,最想看到的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了,而对于严君平先生来说,有了扬雄这一个学生,还要其他的学生作什么呢?

于是,在严君平先生知天命的时候,当他觉得扬雄先生足以继承发扬他的思想之后,他决定归隐了,这是一次彻底的归隐,虽然在以前的岁月里,他没有隐士的名份,却干着隐士的事情,也算是隐居。但这一次不同,这一次,他要到一个没有车马嚣的地方完成一部伟大的著作,这部著作注定要流传千秋万代。

听说严君平先生要彻底归隐,已经做了益州牧的李强先生前来送行。李强先生一直以来有一个疑问想要问严君平先生,如果这一次不问的话,恐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于是,他谦恭的问严君平先生:“老师啊,我曾经多次想请你出来做官,和学生一起管理益州的老百姓,但是老师一直拒绝。学生不明白的是,我也信奉道家思想,老师也信奉道家思想,但是学生能做官,为啥老师不可以做官呢?”

说心里话,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李强先生还是不了解自己,严君平先生听了李强先生的话有点失望,他正想回答,不料扬雄先生却替他做了回答:“那是因为老师志不在做官。”

严君平先生看了扬雄先生一样,满意的点了点头,其实在所有来送他的人中,他最舍不得的就是扬雄先生了。

严君平先生就这样离开了成都,在所有学生的目光之下,他最后的身影将成为成都老百姓心底永远的怀念。他走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他居住的街道叫做君平街,这条街道直到现在还保留着。现在的成都人在教师节来临的时候,在纪念孔老先生的同时,也不会忘记纪念严君平先生这位西汉时期最大的民间教育家。

严君平先生离开成都后去哪里了呢?严君平先生在考察了成都郊区的一些村庄和城镇之后,最终,他把晚年的隐居之地选择在了距成都30余公里的郫县新胜镇的横山。

他在横山搭起了一座茅屋,在接下来的四十年岁月里,他一心一意的干着两件事。

一件事就是研读李老前辈的《道德经》,这部只有5000个字的作品堪称中国第一大奇书。

第二件事情就是写读后感。把读《道德经》的感受写下来。不是对《道德经》的简单注释,而是严君平先生在掌握李老前辈的思想精髓之后的一次再度创作,几十年如一日,三十多年后,严君平先生终于完成了一部堪称与《道德经》同样经典的著作。

严君平先生呕心沥血完成的这部巨著叫《老子指归》。这是一部啥样的著作呢?也许读者上帝对这些理论上的东西不感兴趣,但纳兰秋先生还是要硬着头皮说一说,因为这部书对严君平先生来说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部书,严君平先生最多也就是一个隐士,而有了这部书他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思想家了。正如每家饭馆都有自己的招牌菜一样,《老子指归》就是严君平先生的最大的招牌。

《老子指归》的写作形式是这样的:先是引出老子的一段言论,下面就是严君平先生对这段言论的独特理解。形式很简单,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严君平先生在这本书提出了一个类似于“我思故我在”这样的哲学思想,却比笛卡尔先生早了1600多年。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穿越千年的岁月,感受到严君平先生开放自由的思想、敏捷跳跃的思维以及他老人家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这本书里,一个活灵活现的严君平出现在我们面前……

《老子指归》的完成,了却了严君平先生最大的心愿,又过了十多年,严君平先生在横山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