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草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34610700000051

第51章  夏天的鸣奏者——叶蝉

“一树蝉鸣三两声,引来四五顽童攻。六尺撵成七八步,九丈翠柳十壳空。”声声鸣叫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回忆和联想,它们总是经过2~3年的蜕变来赢得一夏生命的高歌。它们是谁?它们就是夏天的鸣奏者——蝉。

明星名片:

蝉,古称蜩、蚱蝉、爬树猴等,因其雄性发出的声响类似于中文的发音“知了”而俗称知了。蝉是一种半翅目昆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它们的一生可分为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完成整个生长周期大概需要3年的时间。蝉的身影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已经有3000余种之多。

蝉的若虫期有许多好听的别名,蝉猴、知了猴或者蝉龟。我国对蝉的关注由来已久,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将之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三种。

出土时间最早的是春蝉,古书称只为“咛母”。夏蝉当中有一种叫蟪蛄的,寿命不过数天,古人曾感慨过“蟪蛄不知春秋”。而最迟出现的是寒蝉,要经过寒露才“鸣”,因为其声音哀婉凄惨,远不如夏蝉的那般嘹亮动听,甚至常使人误以为它是哑蝉、雌蝉,成语“噤若寒蝉”指的局势它们。

古今中外,蝉都被文人墨客赋予了浓厚的文学色彩。但是,因为认知的局限性,古人甚至不知道蝉是吸食树汁的害虫,反而认为它们只是靠“含气饮露”为生,感慨之余,竟受到了历代不少文人墨客的青睐和赞美。

在我国关于蝉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诗经》中就留下了蝉的芳名。不只有中国的文人骚客对蝉情有独钟,蝉鸣在古希腊人心中是被当作不扰人的美妙之音。他们尊称蝉为“歌唱女王”,并且喜欢用鸣蝉来装饰或做成竖琴的标志。

在古希腊民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次,当时古希腊闻名遐迩的音乐家爱诺莫斯正在雅典举办着一场万人空巷的竖琴比赛。在整个演奏过程中,他凭借着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技艺博得了人们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然而,正当他演奏到蝉鸣的那一部分的时候,从没出现过故障的琴弦突然断了。眼看着这场比赛就要落败,艾诺莫斯急得像热锅蚂蚁,坐卧不安,可就在这关键的时刻,从窗外飞进一只鸣蝉,竟准确无误地把琴声给和谐的衔接了下去,结果当然是爱诺莫斯成功地击败了对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人们都纷纷传言说这是音乐神阿波罗助了音乐大师一臂之力。那么,蝉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动听的声音呢,又是什么力量使蝉具有那么大的动力,在整个夏天一直叫个不停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强烈兴趣,他经过对蝉多年的观察研究后,做出了一份极其细致而生动的描述。

他是这样描写蝉的鸣叫:“蝉的翼后的空腔里,带着一种像钹一般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强声音的强度,这种蝉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确实作了很大的牺牲。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好把它们压紧到最小的角落里。为安置乐器而缩小内部器官,这当然是极热心于音乐的了。”

正是这个原因,雄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聋子,它们没有长听觉器官,也根本听不见自己的叫声。而它们持续不断地鸣唱,只不过是为了招引远处的雌蝉前来与之交配,以便种族的繁衍。遗憾的是,雌蝉的发声器官已经退化,它们只能静静地听着雄蝉发出的美妙邀请。这就意味着这些“蝉侣”只能进行单向性声音通信,而不能深情的“对唱”。

雄蝉鸣叫的时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也在一次次的高歌中不断地校正着自己的声音,以便更有效地招来雌蝉。有的科学家认为,当雄蝉倾尽全力高歌呜叫的会后,能把方圆1000多米内的雌蝉都给召唤过来。当发现雌蝉飞到近距离的时候,雄蝉就会不断发出特有的低音量“求爱声”,进一步地吸引雌蝉靠近。

与此同时,雌蝉也能发出相应的低音量应答声。只有通过这样相互默契它们才能进一步的达到交配目的。只不过雌蝉的这种应答声很低,人耳是听不到的。不过,它们是否真的是在用低音量的声音互相的“交谈”,这至今还是个谜。

交配后的雌蝉会在树的嫩枝上,用它们那针状产卵器刺破树皮,将卵产在嫩枝内。而树枝被刺伤后会因为水分供应不足而迅速的枯萎死亡。在当树枝枯萎后,借着风雨的作用跌落于树下,从而逐渐被掩埋于土壤之中。

蝉卵孵化成若虫后便会吸附在树根上以吸食树汁为生。经过漫长的2~3年时间,若虫逐渐地生长发育成熟。在每年的夏至过后,只要下一场透雨,它们便很快地破土而出。出土后再经过2~4小时,成熟的若虫便蜕皮变为成虫蝉。成虫蝉依然是依靠吸食树木汁液为食,在炎热的夏天里,趴附在树上不知疲倦地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