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阳光心态:员工自我成长心理学
3462400000035

第35章 为什么我们过分自我(6)

敢想敢干与布里丹毛驴效应

"都说三十而立。"彭鹏双手抱头丧气地向我抱怨,"我这都已经30了,工作还跟七年前一个样,要收入没收入,要职位没职位,就一所谓的破'骨干',还不断重复着刚参加工作时做的那些活,唉,什么都没有"立"起来啊。当初,要是像志义一样大胆的跳槽,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丢人啊。"

2003年,彭鹏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干起了非本专业的文职工作。虽然和他一起进入公司的很多人在第二年就跳槽走了,但相对清闲的工作、稳定的待遇和福利,平复了他想从事本专业的躁动的心,踏踏实实地待了下来。对于工作,彭鹏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顾忌自己是个新人又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总是不敢将自己的思路与领导交流或付诸实践。久而久之,单调乏味的工作内容磨掉了他的激情,让工作三年的他几欲走人,去从事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但是考虑到入职四年以上的已婚员工可以分房子,他放弃了几次机会。第五年,为了分到房子,他结婚了。之后不久,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出现了,彭鹏认为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然而,公司撂下话来:人可以走,房子必须退还。房子虽然不大,总归是一个自己的家。思虑再三,彭鹏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妻子与我同岁,都不小了,家里也催,我们决定今年要小孩。一想到将来大笔的开销,我就再也不敢有别的想法了。算了,反正专业也荒废了,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还是老老实实地待着吧,好歹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彭鹏无奈地说。

由于自己的游移不定,彭鹏失去了公司领导的信任。很多与其资历相当,能力逊色的人都纷纷被提拔,而他只能在原地踏步。

彭鹏就是一头"布里丹毛驴"。他在公司相对较好的福利和清闲的氛围工作和自己喜欢的事业之间犹豫不决,一会儿想走人,一会儿又舍不得。七年间,他虽有想法,但是做不到敢想敢干,在不停的摇摆状态中,丢掉了追求,丧失了自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毛驴"不在少数。

我所说的"布里丹毛驴"中的布里丹,是一位法国哲学家,由于他证明了在两个相反且平衡的推力下,要随意行动是不可能的,而声名远播。

其提出的理论,被后人称作"布里丹毛驴效应"。它准确地反映了"彭鹏们"的典型心理状态:在决策过程中患得患失、摇摆不定、迟疑不决。而这样的后果往往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是一无所获,最终追悔莫及。

"布里丹毛驴效应"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布里丹养了一头英俊且爱思考的毛驴。一天,他向附近的农民买来草料喂爱驴。由于农民是一个业余哲学爱好者,出于对布里丹的仰慕,多送了一堆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