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整个社会的经济处于完全瘫痪的境地,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们无家可归,饿殍遍野,人们束手无策。这个时候,政府采用了一个经济学家的建议,雇用两百人挖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大坑。
这两百人开始购买两百把铁锹,于是,生产铁锹的企业、生产钢铁的企业、生产锹把的企业相继开工了,接下来工人开始上班、吃饭、穿衣……于是,交通部门、食品企业、服装企业也相继开工了,大坑终于挖好了。然后,政府又雇用两百人给这个大坑再填埋上,这样又需要两百把铁锹……萧条的市场就这样一点点复苏了,启动起来了。经济恢复之后,政府通过税收,偿还了挖坑时发行的债券,一切又恢复如常了,人们在灿烂的阳光下过着幸福的生活……
虽然,这只是凯恩斯编造的一个经济学寓言,但是它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国家的经济陷入危机的时候,国家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应该采用宏观调控的办法干预经济生活,使经济走上正常的轨道。
在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英国的经济首先呈现出高速的发展,然后美国、欧洲的经济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到了1929年,形势急转直下,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斯密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失灵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市场失灵”。与此同时,在经济生活中,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另外一只手,发现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在挥舞,它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经济生活,这只“看得见的手”指什么呢?其实这只“看得见的手”就是指“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就像开始讲的寓言那样,在整个社会经济不好的时候,国家积极地进入了角色,开始干预经济生活,稳定社会的经济。
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来源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一本著作,这就是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著名的经济学寓言“挖坑”,正是出于这本书。这个寓言告诉人们,面对市场的失灵,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的,政府不能坐而视之,而应该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刺激市场,启动市场,解决社会存在的经济问题。
凯恩斯的这只“看得见的手”开始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频频挥舞,它使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从危机的泥沼中走出来,并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蓬勃发展。
那么国家通过什么办法调控整个社会的经济呢?
国家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上对经济进行调控。财政政策主要有鼓励消费、扩大投资、加大出口;货币政策就多了,比如汇率的变动、利息率的变动、货币发行量的变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发行国债等,都会对一国的经济走势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也就是从凯恩斯那个时候开始,各国分析和预测经济问题的视角发生了彻底的转变。过去人们重视微观经济问题,也就是个人、家庭、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而现在人们更看重宏观经济的问题了。比如在股市上,人们虽然注重各股的业绩分析、学会了看企业发布的公告和各种消息,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们学会了观察国民经济的大势,学会了观察利息率、汇率和货币发行量等对股市的影响。人们知道,当国民经济的宏观走势下行的时候,各股的业绩再好也不可能有大的利好消息,因为各股是脱离不了大势的控制的,孙悟空有再大的本事他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经济学家这样比喻:在剧场里看戏,当一两个人站起来的时候,这相当于微观经济,我们自己说了算;当全场的人都站起来的时候,这就是宏观经济了,这个时候每一个个人都无法左右全场的局面,他只能想办法去适应这个局面。这个时候只有国家伸出它的那只大手才能发挥作用。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斯密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繁荣了150多年,凯恩斯的这只“看得见的手”又让资本主义经济蓬勃了近50年。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左右,世界上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又陷入了一种“滞涨”的状态,无论国家如何挥舞那只“看得见的手”,对经济进行怎样的刺激,经济就是停滞不前,而此时物价却不断地飞涨。
比如日本的利率已经降低到0.1%的水平了,但是仍然没有人到银行去贷款。只有人存款而没有人贷款,利息率就一定要降,不然只派发利息,赚不到贷款和存款的利差,银行就面临倒闭。
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利息率连续下调了13次,由过去的6.5%下降到0%~0.25%,但是经济依然没有大的起色。
再看我国,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1997年至2011年,利息率虽然也上调过,但是总体趋势在下调,在这期间,人民币储蓄存款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由1997年的4.6万亿元上升到2011年年末35.2万亿元的水平……
这一切都说明,经济发展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它有自己固有的运动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它,认识它,利用它,但是无论多么高深的学者、经济学家、政府高官都不可能左右它。理论永远是落后于现实的,经济的发展导致新问题的产生,导致新的经济学家不断出现,导致新的理论不断诞生,新的理论再指导我们的经济活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