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豪华的邮轮泰坦尼克号,它的第一次航行,竟然成了它生命的终结,一座庞大的冰山毫不留情地撞上了泰坦尼克号。1912年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泰坦尼克号,这艘当时全世界最豪华的邮轮,永久地沉入了大西洋海底。
这是泰坦尼克号邮轮的主人始料未及的。上亿元的投资就这样轻易地“沉没”了,竟然一丝一毫的痕迹都没有留下,首航的销售收入是它的唯一收入,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使这家远洋运输公司彻底破产了!
在经济学上,当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时,我们称这种成本为沉没成本,就像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一样,公司都破产了,何谈成本的收回?
我的一个朋友买了一套房子,准备对外出租,先后联系了几个房客,价格一直没有超过2万元钱,朋友不甘心,为了使租金能够再高一些,对房子进行了高档装修,一共投入了6万元。结果房租非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为什么呢?由于房子装修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油漆和板材的污染,房子装修好了之后,根本无法在房子里居住,一进去就咳嗽、恶心、流眼泪。房子闲了半年,污染依旧,根本没有办法居住。虽然有两个看好的,但是都是当库房来租的,一年就给1.5万元。无奈,后来房子只好以1.5万元的价格租给了一个做生意的人。本来房子可以以2万元的价格出租,追加了6万元的投资,房租不但没有涨反而还降了0.5万元,这6万元的投资再也无法收回了。这6万元的装修成本就成了沉没成本。
在人们的生活中,其实类似的投资是比较多的,应该引起注意,规避沉没成本的产生。
珍尼花了2万元钱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而孩子对钢琴根本就不感兴趣,买回来根本就没有动一下,珍尼做孩子的工作,想帮她找个老师学琴,她却再三推托,就这样,钢琴一直放在家里,直到孩子大学毕业,这架钢琴也没有使用过,成了为孩子投资的一笔沉没成本。也许你会说,钢琴还可以卖出去。不错,但是卖出去的价钱和买回来的价钱肯定是不同的,那样的话,这个差价就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不同。成本一旦沉没,你就对它无所作为了,就像泰坦尼克号邮轮一样,你明明知道它沉在大西洋的海底,但是你毫无办法。就像你给孩子买的钢琴,虽然它放在那里,但是它对你来说也是毫无用处的,最后只好以5折或者更低的价格卖掉它,珍尼至少损失了1万元。这1万元就是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就不同了。还说珍尼的钢琴,假设珍尼在买这架钢琴之前,是一个私人艺术学校的钢琴教师,每月的收入是1000元。她给孩子买了这架钢琴之后,孩子不学,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艺术学校的工作,回到家里自己收了几个学生教钢琴。那么这个2万元就不是沉没成本了,而应该计算的是它的机会成本。如果不买钢琴,2万元在银行里储蓄,每年的利息是600元。那么这600元的利息就是珍尼买钢琴每年所投入的机会成本。
对一个经营者而言,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固定成本也应该看作沉没成本。
朋友刘刚租房子开了一个餐馆,房租每年2万元,租期是两年,并且规定了房子不准转租给他人。此外固定资产投资还有3万元。经营了一年之后,经过核算,全年的销售收入是15万元,全年人员工资8万元,全年的其他可变成本是5万元。假设3万元的固定资产在两年经营结束后还可以出售1万元,这样固定成本分摊在每年正好是1万元。一年的总成本一共是16万元(2 8 5 1),销售收入是15万元,亏损了1万元。那么如果让你来帮助决策的话,你认为是应该继续干下去,还是应该关门呢?
让我们一起来帮刘刚算一算:
根据上面的计算,刘刚经营一年之后,虽然亏损了1万元,但是2万元的房租收回了,8万元的人员工资、5万元的可变成本也收回了,损失的正好是固定成本1万元。如果关门呢,15万元的收入没有了,8万元的人员工资没有了,5万元的可变成本也没有了,但是2万元的房租已经付出了,收不回来了,分摊在第二年的1万元固定成本也收不回来了,这样就要亏损3万元。因为2万元的房租和分摊的1万元的固定成本在不营业的状态下,照样会发生,就成为沉没成本。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某某的生意明明在亏损,但是他却依然干劲冲天,为什么?因为已经付出的成本无论是营业还是不营业,它都付出了,与现实的经营已经“无关”了,就是说可以不考虑了,如果你真的停止了营业,它就会永久地沉没,毫无作为。而此时选择继续营业的话,我们付出的不过是可变成本,只要我们的营业收入大于可变成本,我们就有利可图,我们就有必要继续干下去。
所以在经营不景气的时候,是继续还是停止,我们只要考虑可变成本和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已经付出的就当作已经“沉没”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行决策,进行选择,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