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积极人生的五大追求
34725900000064

第64章 要不断地学习

学习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书到用时方恨少。面对越来越快的知识更新,如果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心态就会如同可怜虫一般陷入难以自拔的心理困境中,这一点,即使是大科学家也难以克服而必须加以正视的。

由于科学技术新成果数量的迅速增长,科技新发现和发明到实际应用的周期不断缩短,以及新技术、新产品陈旧、过时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就导致科技知识的陈旧周期也在不断地缩短。据有关学者的统计:18世纪时知识陈旧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近50年以来又缩短到15年,有的甚至已经缩短到5~10年。

请看下面一组数据:

19世纪以前,蒸汽机从发明到投入生产用了100年(1680年~1780年),蒸汽机车用了34年(1790年~1824年),柴油机用了19年(1878年~1897年),电动机用了57年(1829年~1886年),电话机用了56年(1820年~1876年),无线电用了35年(1868年~1895年),但进入了20世纪以来,雷达只用了15年(1925年~1940年),电视机用了12年(1922年~1934年),晶体管仅5年(1948年~1953年),原子能利用从发现原子核裂变到第一台原子反应堆建立只区区3年(1939年~1942年),而激光器从实验室发明到工业上应用则仅仅1年。有关资料介绍,在1885年~1919年间,一般发明到它在工业上应用的“成熟期”,平均是30年,从生产到投入市场平均是7年。但在1920年~1944年间,这些时间相应地变为16年和8年,而在1945~1964年间,则分别缩短为9年和5年。

急速膨胀的知识把我们的生存空间都压小了,许多人感叹:世界越来越小。这当然是相对的,它的实质是人类知识扩张,人的头脑变大。这种相对转变,恐怕当年书写《孙子兵法》的孙武和制造“木牛流马”的孔明等人都无法想象。他们是智者,但与今天能装配每秒百万个推论的系统专家相比,不过是小菜一碟。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成为更新知识必不可少的途径。爱因斯坦在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之后,进而想建立广义相对论,但由于他的非欧几何知识不足,险些使广义相对论的建立成为泡影。于是他又花了几年的时间去学习数学,补上非欧几何的知识,最后终于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知识应当不断地充实、更新,才不会使本来充实的头脑变得空虚。如何更新知识?第一步便是我们现今的教育制度。人们要求教育承担起更多的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求教育在更新知识上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教育制度存在着种种问题,它既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又不适应相应的开放要求。因此,那些当大学生们在校攻读时还没有成熟、未引起人们重视的新知识,在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很可能已经开始陈旧了,甚至过时了。据统计,一个大学生在校获得的知识的5%~10%是将来必需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不断学习中而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