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岁月,父亲为我挂起一盏明灯
细想一下,喜欢上阅读,应该缘于父亲。
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深深地烙着这样一副画面:父亲斜卧在沙发上,一手高擎一本书,却许久未曾翻动一页。走近一看,原来他早已酣然入梦。我一直不明白,这样一个并不舒适的姿势,父亲为何要保持那么多年,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直至他带着无限的遗憾永远离开我们。
真正让我读懂父亲,是倾听了同事博士老公的一句话:“作为父母,哪怕再不爱看书,在孩子面前也要做出一个爱学习的样子。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最重要!”
父亲只上过三年小学,识字都不多,更不懂什么高深的育儿道理,但他却在二十多年前用自己看似有着几分笨拙与滑稽的做法,印证了那位博士的理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父亲拿着微薄的工资,却做出了一件令单位许多人十分不理解的事——每年年底,拿出一个月的工资为我和弟弟订阅书报。
于是《语文报》《小溪流》《小蜜蜂》《儿童时代》以及各种图画本、小人书堆满了我的房间,一个个美丽的童话把我的学生时代渲染得七彩斑斓;一个个现实的、虚幻的人物与我在梦境中相遇。
岁月荏苒,但每忆起往昔清贫岁月里那些关于读书的点点滴滴,却备感温馨。是啊,是我的父亲用他特有的方式为我在懵懂岁月里举起了一盏明亮的灯,至今依然在书的海洋中为我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