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喧嚣,行走古镇
红绿灯前,须臾,便是密匝的人群,绿灯亮起,如果不急步如飞,感觉马上将被人潮淹没;地铁站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地下的人流竟比地面更多,如果不随人潮涌动,随时会迷失在人海。呼啸而过的轻轨、刺耳的急刹声、森林般的钢梁铁架、城市的行色匆匆……在上海培训的日子,每刻都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逼仄、紧张、拥挤、粗糙与沉重,只想远离这喧嚣。
周末,我来到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上海朱家角镇。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浸润着白墙灰瓦的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更显静谧和安宁。走进古镇,仿佛走进了一幅青灰的水墨画中。
那桥
古镇的桥或拱形、或半月、或平卧,千姿百态。我首先登上的是“放生桥”,据说有四百多年了,光洁的石板深刻着沧桑的历史年轮,石缝中依稀可见幽幽的青苔,更奇的是从桥的两侧的桥墩的石缝间长出几棵苍翠的石榴树,不知是风、是水、是谁人将种子留在石缝中,昭示着放生桥上的勃勃生机。拾级而上,便有阿婆兜售塑料袋中的金鱼——在桥上放生。我买了两袋金鱼,虔诚地放入水中,看着金鱼欢快地跃入水中,仿佛放飞的是一份轻快的心情。
小桥横亘在清幽的河上,站在桥上,收入眼底的是河两边的古镇人家,这里家家枕河,户户傍水,鳞次栉比,恬淡古朴,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真有说不尽的雅致清丽。
那夜
是夜,我租一小船,浏览河市风光,船身灯笼摇曳,耳际橹声咿呀,身下流水潺潺,别有一番情趣。河边亮起了万家灯火,水面漾起粼粼波光,波光、灯火交相辉映。水边的岸上的酒店茶坊林立,人们或呼朋唤友觥筹交错,或两三知己手握清茶,窃窃低语,或情侣对对,缠绵小酌。我赏景边拍照,只想把那一刻的美好永远留住,不禁感叹:这“小桥流水人家”的夜色,更胜灯影桨声中的秦淮。
那人
第二天清晨,踏着青黑的石板路,循着甜润的粽香,我走在窄窄的古镇街道上,糕点铺、粽子店和民俗店一家接一家,一阵阵香味特别地诱人。尤其是现卖现蒸的大闸蟹肥美鲜嫩,特别解馋。小小的门面或做小吃,或做茶坊,或做手工作品,令你不得不佩服小镇居民的商业头脑。
我被一间门面深深吸引,古老的木门,木柱子,灰白的墙面,青石的地面上是一堆堆的野外黄花,或躺或立,青灰的墙上也装饰着或圆或方或十字的黄花,墙上野外黄花堆积而成的照片写着“问题即答案”,游人在此无不留步,或猜测:这许是艺术家的行为艺术;或感叹:黄花渐衰的凄美。这时,店面的主人正和一清丽女孩聊天,那女孩齐肩的短发,上身穿纯棉质的浅白小褂,那一排盘扣巧妙地勾勒出她妙曼的身姿,下穿灰蓝的棉质摆裙,裙边几朵手工刺绣的小花无声开放,这白衣蓝裙的女孩和古镇的青砖、粉墙已浑然一体。我们打探得知那女孩一身装扮竟是她自己纯手工制作,她今天放下自己的制衣作坊,穿着自做的手工衣裳,只为秀一把自己的风采,而黄花作品的主人,空着当街门面不做商业用途,用以堆积黄花,或许秀的是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当有人问他为啥弄这么多的黄花放在屋内,他只是默然一笑说:你的问题即答案。是啊,这些人也是小镇的文化的积淀吧。
那心
中午,坐在水边的大阳伞下,点几碟小菜,喝一杯清茶,看着河中穿梭的小船,听着小船橹声咿呀,不禁忘情,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这时,一老外招呼我们看他的镜头,将坐在水边的我俩摄入镜头。其实,赏景也好,入景也好,重要的是那份放松的心情!当你在喧嚣的城市疲倦了,不妨到朱家角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