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幽默笑话
34739700000053

第53章 奇思妙联(8)

清代,有个在官府当差的人,觉得当差被人视为奴才,没有多大出息。就决心让儿子好好读书,以期日后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改换门庭。谁知,儿子自幼受到父亲熏陶,对当差的那一套颇为熟悉,而对四书五经却一点也学不进去。

一天,先生考学生对对子。正好望见一差人手持羽毛扇进来,先生以此出联:

大伯手中摇羽扇;

学生心想,大伯算啥能耐,我老子在官府当差,头插鹅毛,比他威风多了。于是对道:

家君头上戴鹅毛。

先生接着出了一个六字对:

读书作文临帖;

学生对道:

传呈放告排衙。

先生又出一五字时:

读书宜朗诵;

学生应声对道:

喝道要高声。

先生又出一四字对:

七篇古文;

学生对道:

四十大板。

先生听了,全是衙门公差的那一套,气得两眼直瞪,大喝一声:

打胡说!

学生还以为是先生让他对三字对呢?于是回答:

往下站!

先生更是火冒三丈,骂道:

放屁!

学生不知是在骂他,于是又对道:

退堂!

先生气得再也说不出话,干喝一声:

哼!

学生也照着公差的办法,喊一声:

喝!——

学生走后,先生指着他的背影说:“真乃朽木不可雕也!”

潘县官巧对众秀才

清代有个姓潘的山东人到江南某地当县官,人称潘官。这位县官又瘦又矮,其貌不扬,当地的秀才根本瞧不起他。秀才们便想在一次宴会上出他的洋相,要求和他对对联。

一位秀才以江南才子为题出了一句上联:

多山多水多才子;

潘官见他们如此自骄,心想:如果真是才子,当不会不知道古代的孔圣人。于是,他以家乡山东为题对出了下联:

一泰一岱一圣人。

泰山是五岳之首。岱,即岱庙。

秀才们听后大惊失色,但不认输。重又出了一联: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放;

潘官当即对出下联:

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向右翻。

秀才们惊叹潘官学识深广,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小看他了。

“凤”和“驴”

古时,有一位名叫芦柟的人,总觉得自己才华出众,经常喜欢显露自己。一天,同科进士们聚会,他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乘着酒兴口占一联:

鸟入风中,啄出虫而作凤;

进士中有位叫王云凤的,他对芦柟的狂妄自大颇为反感,决定回敬一联教训教训他。于是,开口对道:

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

此联一出,即把芦柟弄了个大红脸。

应对解屈

有一个庶民杀了人,而误传凶手是某秀才。差役就把那秀才抓到了公堂审问,秀才大声喊冤,太守却充耳不闻。秀才愤怒极了,连声叫屈不止。太守说:“当秀才难道就不能受一点委屈吗?来,我先出个对子,看你能否对上。若对不上,再跟你算帐。”上联是:

投水屈原真是屈;

屈原,名平,战国楚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因遭谗言陷害被朝廷疏远流放,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在今湖南)而死。太守的上联,用的就是这一史实。秀才听后,稍加思索,对道:

杀人曾子又何曾?

曾子,名参,春秋鲁国人。据记载,有3个人先后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在外杀了人。曾母虽贤,也不得不信。后人遂以“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秀才的这副下联,恰切地运用了这个典故。太守听了,暗中称妙,嘴上却说:“我的出句有两个都是‘区’的读音,而你的对句第一个‘曾’字读‘增’,第二个‘曾’字读为‘层’,对得不工整;你不学无术,不是明摆着吗?”秀才笑了笑,说:“这是使君学欠周到,屈姓虽然习惯读‘区’,但古音应读为‘掘’,不信,请使君去查考查考。”机灵的太守自我解嘲地说:“刚才是跟你开玩笑的。”只因这一笑,秀才才得以获释。

巧续县衙门联

清代有一个县令,以贪婪残酷闻名。一年正月初一,他在县衙门口贴了一副春联: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人们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有人在每句下面各添几个字,成为: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这样一改,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这位贪官的丑恶嘴脸。

石榴和李子

清代,有一位老财主用钱捐了一个举人,并补了个知县的缺,接着又用行贿手段,由知县爬到了御史的高位。于是,他耀武扬威,有点忘乎所以。一次,他回乡省亲,县令照例带领秀才、举人前去迎接。人们看到他目空一切的神态。心里特别不舒服,这位大人见迎接他的人一个个面无笑容,很是不快。于是,对县令念了一句刚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联语:

掰开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意思是说:你们县里的秀才、举人目无官长,未免太酸气了。县令听后,无词答对;有一位秀才则反唇相讥:

咬破李子,紫袍里一个大仁(人)。

此联讥讽了这位御史是个不学无术、用钱买来紫袍加身的“大人”。御史听后,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京官对学士

相传,有一位学士,除夕之夜正在拟作春联,他先想了上联:

座上无毡,且喜身安心内乐;

当他正想下联时,恰好一京官来访,他看了一眼上联便说:“我来为你对下联吧!”于是念道:

门前有粟,谁怜眼饱腹中饥?

原来,这位京官一生廉洁,两袖清风,虽是面对粮仓,但家中正在缺粮。学士一听,连忙派差人把粮食送到了他的家里。

南楼北斗筑妙联

张、王二人是好朋友,于中秋之夜同登临江楼赏月,但见月明如水,水清似镜,真是“江天一色无纤尘”!张仰望北斗,俯瞰江波,即景出一上联: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14点;

王听了张的出句,大加称赞,但一时对不出下联来。不一会,忽见歇在楼上的失群孤雁腾空而起,带着月影飞向远方。于是触动巧思,对张念道: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上下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堪称佳联。张、王二人玩得十分开心,直畅谈到东方发亮才和衣而睡。

又“扒”又“唱”成妙句

清末民初。有一年,广东高圹墟(今高江镇)举行扒龙船比赛,河边照例搭台唱戏,甚是热闹。有人来请当地通俗文学家何淡如撰写楹联,何当即答应,问:“写几言的?”来者说:“悉听尊便!”何笑着说:“好!那就把联纸接长一些!”只见他挥笔如飞,一气写下了:

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

旁边看热闹的人不由得笑了,说:“怎么总是‘扒’呢?”何淡如也笑着说:“诸位‘扒’够了没有?”大家一齐回应道:“够了够了!”于是,何淡如又续写上:

扒到龙门三级浪。

说也凑巧,这时戏开演了,抑扬顿挫的曲调十分悦耳,何淡如接着奋笔写下:

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

唱出仙姬七姐词。

这一奇特的联语,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水中赛龙舟和台上唱戏的动人情景。众人看了,无不称绝。

王尔烈巧对樵翁

清朝时,辽宁省辽阳才子王尔烈赴京赶考,路上遇到一位砍柴老翁,两人一起在一棵古树下休息。

老翁看到王尔烈挑着一担书,便问:“你是进京赶考的吧?”王尔烈彬彬有礼地点头答道:“是!”老翁打趣地说:“来!我先考考你。”说着,便指向自己刚砍来的一捆树枝,出了句上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这是一句别出心裁的合字对,下联也必须与之相应。王尔烈稍加思索,对道:

因火成烟夕夕多。

樵翁听了,赞不绝口:“对得妙,对得妙!”

船夫“绝对”今有对

明代嘉靖8年(1529年),江西吉水县出了个状元,姓罗名洪先,号念庵,被人们誉为“才高八斗”。他自己也非常自负,觉得这是当之无愧的。有一次,罗念庵和几个士大夫出游九江。一路上,船行得很快,眼看九江就要到了。这时,邻船一个船夫走进罗念庵的船舱,求他对个下联。罗念庵看来者是个船夫,开始不屑与他一谈。及至船夫写出上联,罗念庵却久久对不上来;同船的几个士大夫更是目瞪口呆。船夫所写的上联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这副上联,历经了几百年,始终没人能对得出。一直到了1959年6月,广东佛山市有一装修老工人,因为制作材料的需要,托人到十里外的农村找一段名为“九里香”的木料,只用两天时间就运到了。据说,在1943年,也曾有人找过“九里香”,但却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二日与一年,相差何其远。一位姓李的人听到这件有趣之事,忽生灵感,终于对出了船夫的这一“绝对”: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夏牛飞乎

某塾师教了十名学生,其中一人秉性愚笨,但学习非常刻苦。有一天,先生出联让他应对。上联是:

春燕舞;

愚生对道:

夏牛飞。

先生听后,十分不满,说:“简直是胡言乱语,这怎么能对得上!”愚生辩解说:“‘春’和‘夏’都是时令;‘燕’为禽‘牛’为畜,都是动物;‘舞’和‘飞’同为形容动态。虚实相称怎么不能对呢?”先生气愤地说:“‘牛’是走畜,它怎么会‘飞’呢!”说罢,将愚生打了一顿。

从此,愚生知耻而勇,更加发愤读书。后来,应试中举,位尊相公。在一次宴会上,他特地为塾师先生题了一副对联:

夫子应毋忘,曾记当年春燕舞;

相公原不易,哪知今日夏牛飞。

因为满座的宾客,都不知道“夏牛飞”的典故,所以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只是在塾师先生说明原委之后,大家相向大笑不已。

秀才写春联

从前,有一个秀才,花钱一贯大手大脚,吃穿无度,不知节俭,每每钱一到手,很快就会花光。这年年关临近,他看到众邻居都忙着办年货,而自己则手无分文,什么东西也买不起。可他又极爱面子,怕别人讥笑,于是便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行节俭事;

过淡泊年。

知道他底细的人看了,都暗暗发笑。一天,乘他外出时,有人便在他的上下联中各添一字,成了:

早行节俭事;

免过淡泊年。

秀才回家看见了,非常羞愧,从此再也不乱花钱了。

渔翁讥公子

从前,有个略识文墨的浪荡公子,整日游手好闲,还总喜欢欺负不识字的老百姓。

这一天,他摇摇晃晃来到集市上,见一位渔翁正提着一篮活蹦乱跳的武昌鱼,沿街叫卖。他垂涎三尺,遂起霸占之心,便走到渔翁跟前说:“老翁,我出一对联,你若能对上,我给你两倍的价钱;若不能对,鱼就归我,如何?”没等鱼翁表示可否,他就摇头晃脑地哼出上联来:

磨大口小齿轮轮,吞粗吐细;

渔翁思索片刻,凝望秤杆,眉头一皱,对出下联:

秤直勾弯星朗朗,知重识轻。

浪荡公子万万没有想到,老渔翁居然能够应对自如,想赖也赖不成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只好付出双倍的鱼价,灰溜溜地走开了。

借对讽师

清代石成金在他的《笑得好》一书中说,有位教书先生非常喜好喝酒,而且往往每饮必醉,每醉必大撒酒风。

有一次,先生上对对课(教学生对对联)时,出了个“雨”字,学生对了个“风”字。接着,他又续成三字联:

催花雨;

学生们心想,何不借此规劝一下先生呢?于是,接续对道:

撒酒风。

先生再续为七字联:

园中阵阵催花雨;

学生接着对道:

席上常常撒酒风。

从此,这位先生喝酒也注意节制了。

抨击考官

清代的科举考试,虽然有严格的规定,但科场作弊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落第秀才和正直士人,往往抓住弊端,通过题联作对,抨击考官,把他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康熙年间,有一次江南乡试,正主考左某,副主考赵某,因受贿而将富商程某等数人录为举人。落第的考生们便把一尊财神塑像抬进文庙,又把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二字,当作横披;又在大门两边贴出了一副对联:

左丘明两眼无珠;

赵子龙一身是胆。

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传说是个盲人。赵子龙即赵云,骁勇善战,刘备曾夸他“浑身是胆”。此联巧用典故,冠以二位主考的姓氏,痛骂他们“两眼无珠”,录取不才;揭发他俩“一身是胆”,贪赃枉法,可称贴切精妙。人们看后讥消他们说:“没有眼,只有胆,取庸才,私囊满。”

雍正年间,少司空(工部侍郎)顾某和学士戴某,受命为顺天(今北京)乡试正、副主考,有位秀才许某以人情、贿赂打通关节,得中解元(举人的第一名)。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顾司空,顾人情不顾脸面;

戴学士,戴关节未戴眼睛!

秀才们看后感慨地说:“科场上解元不是榜首,人情、关节才是第一呢!”乾隆年间,有个叫吴省钦的人,做直隶(今河北)学正(主管教育方面事务,相当于现在的省教委主任或省考试委员会主任),他握权受贿,士人恨之入骨。一年乡试,他又被任命为主考。有一位贫寒的秀才,自知无钱行贿,中举无望,便在贡院大门上贴出一副合字对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披:口大欺天

“口”“天”即“吴”“少”“目”为“省”“欠”、“金”是“钦”。联中不仅巧嵌“吴省钦”名字,而且内容切人切事,极为自然,一时被广为传诵,弄得这位吴大人声名狼藉。

张弓与李木

从前有个弓箭手,名叫张弓,射得一手好箭,但他有个毛病,喜欢自吹自擂。一次,他正在习射,不少围观的人看着他的表演,连声叫好。张弓十分得意,即掷弓提笔立就一联:

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大家看不太明白,更对不出下联来。恰好这时,来了一个卖弓的人,他拿出自己的弓来,请张弓试试。张弓连试了几张,都拉不动。卖弓人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木料做的吗?”张弓摇头说:“不知道。”卖弓人说:“我这弓是李木做的。”张弓非常奇怪:“李木并非良材,怎能做出这么硬的弓?”卖弓人笑道:“这就是木匠的本事了。”说罢,提笔对出了下联: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

众人不解,请教是什么意思。卖弓人解释道:“他姓‘弓长张’,我姓‘木子李’;他叫‘张弓’,我叫‘李木’;人称他‘张弓手’,唤我‘李木匠’;他善‘张弓射箭’,我会‘李木雕弓’;他射箭是‘箭箭皆中’,可惜拉我的弓却‘弓弓难开’。”

众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张弓未免感到羞愧,从此再也不敢吹牛夸口了。

好朋友妙对近音联

明代有个叫陆俊明的人,善于作诗属对。某天,他邀请朋友们来家中叙谈,他们一边下围棋一边饮酒。一位友人即席出了一近音联求对:

围棋饮酒,一着一酌;

陆俊明答道:

听漏观书,五更五经。

另一位朋友也凑趣对上一联:

弹琴赋诗,七弦七言。

彼此对得都很工巧,酒兴也因此而倍增。他们谈笑风生,直至红日西坠才分手道别。

中药对

有位老中医,喜欢用中药名作对联。某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的灯笼说: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医师马上对道:

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客人走进院后,看到丛竹,赞叹道:

烦暑最宜淡竹叶;

医师随口对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客人在院里花坛边坐下后,又出一联: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医师不加思索地对出:

梧桐子大,日报五六十丸。

客人看完病,告辞出来,说道:

神州处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医师笑着说:

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霍香木香。

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淡竹叶、小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霍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对得工整和谐,颇有趣味。二人兴味盎然,边走边谈,医师一直把客人送出村外,才挥手而别。

汤元对

有个秀才去赶考。途中,肚子饿了,忽见路边有个卖汤元的老头在向他招呼。秀才本想吃两碗,可是一摸口袋已无分文。卖汤元的老头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说:“不必为难,只要能对出我的上联,就请你白吃汤元。”只见老头说道:

八刀分米粉;

秀才一听这是合字对,被难住了。心想连这个都对不出还考个什么试!于是,自愿给老头当帮工,老头同意了。一次,秀才见一老鼠扒掉的土块掉在锅上,“当”的一声,他遂即便来了灵感,忙去报告老头说:“对上了!”答曰:

千里重金锺。

老头一听,高兴极了。又送路费让他赶考去了。

罗星塔仙人释联在福州市南、闽江之中的罗星山上,有一座罗星塔。相传为宋代柳七娘竭资始建,明末天启年间重建。塔细而高,独立江中。此地不仅是由闽江驶往东海的要道,也是由长乐县到闽侯县的暂泊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