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靠什么生存
34740000000043

第43章 选择好自己的事业

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最为重要的,当然是自己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好比一个国家的国情。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个人在制定发展目标的时候,必须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认清实现目标的基础,分析这样的基础目前是否已经具备,预测目标与基础有多大的距离,凭自己的能力能否消除这种距离。

能力是一个外延十分宽广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不外包括掌握知识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等等;其中还包括自己的既有实力,包括拥有的知识水平,人际关系,身体素质、家庭环境、财力状况等。认识自己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有人指出,人生最大的难题莫过于:知道你自己!许多人谈论某位企业家、某位世界冠军、某位著名电影明星时,总是赞不绝口,可是一联系到自己,便一声长叹:“我不是成材的料!”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出息,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理由是:“生来比别人笨”、“没有高等学历”、“没有好的运气”、“缺乏可依赖的社会关系”、“没有资金”等等。而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和独特的闪光点。如果我们把它挖掘出来,必定会取得成功。然而事实上,有许多人总是妄自菲薄,不能正视自己。由此导致自己与成功失之交臂。

下面是某广告公司总经理当年投身广告界的经历:

20 岁以前,这位总经理渴望成为一名技师。在学校时,他就很努力地充实自己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有一次,他想卖掉手边的一架唱机和唱片,于是选出了几位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分别写信问他们,看谁愿意买。其中一位朋友看了信之后非常愿意购买。于是立刻回信。在这封信里,这位朋友不断地夸赞他文笔流畅,颇具说服力。因此便建议他,既然能写出这么有力的推销信,为什么不投身广告界从事撰写广告的工作呢?

朋友的这封信,就像一粒小石子丢入水中,激起了阵阵涟漪,“投身广告界立志做个出色的广告人!”就此整日盘旋在他脑中。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他立志要在广告界一展身手时,事实上,他便已经成功了。

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小崔一直默默无闻地担任某单位的工程师。一年前,参加同学聚会时,有人让他谈一些有关最近盛行的海外旅游话题。由于这是他头一次在众人面前讲话,所以常有断续和紧张的情况出现。但是聚会结束后,其中有一位老同学跑来跟他说:“小崔,你所讲的内容非常有趣,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再听你演讲。”在被这位老同学恭维之前,他从未想过尝试在公众面前讲话。于是他开始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差劲,对自己的演讲才能又多了一份信心。现在,小崔已经成为原单位的部门经理了,专门负责公关,对外联系业务。

王老师在清华大学学生处工作,专门负责分配毕业生,多年来,他收集了许多资料,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列举出来,希望对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有所帮助。

(1)避免选择那些原已拥挤的职业和专业。据统计,世界上谋生的方法共有2 万多种以上。想想看,2 万多!但年轻人可知道这一点?除非他们请教个人成长分析专家,否则他们是不知道的。结果呢?在一所学校内,2/3 的男孩子选择了5 种职业———2 万种职业中的5 项———而4/5 的女孩子也是一样。难怪少数的专业和职业会人满为患,难怪白领阶层之间会产生不安全感、忧虑和“焦急性的精神病”。特别注意,如果你要进入法律、新闻、广播、电影等这些已经人满为患的圈子内,你必须要费一番大功夫。

(2)避免选择那些谋生机会只有1/10 的行业。例如,从事人寿保险。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经常是失业者———事先未打听清楚,就开始贸然从事人寿保险。据业内人士透露,90%首次从事人寿保险的人弄得又伤心又沮丧,结果在一年内纷纷放弃。至于留下来的,10 人当中的1 人可以卖出10 人销售总数的90%,另外9 个人只能卖出10%的保险。换个方式来说,如果你从事人寿保险,那你在一年内放弃而退出的机会比例为9∶1;留下来的机会只有1/10.即使你留下来了,成功的机会也只有1%而已,否则你仅能勉强糊口。

(3)当你开始工作前,要先抽出时间制订一个全面的计划。如何才能获得成功。你也可以同此行业中的成功人士或有经验的老者面谈,这将使你得到很大帮助。

你如何获得这些职业指导会谈呢?为了便于说明,姑且假设你打算做一名建筑师。在你做最后决定之前,你应该花几个礼拜的时间,去拜访你所在城市和附近城市的建筑师。你可以打电话到他们的办公室。如果他希望见面,你可以写信给他们,内容大致如下:

能否麻烦您帮个小忙?我希望能接受您的指导,我现年18岁,正考虑学习做一名建筑师。在我做最后决定之前,很希望向您讨教。

如果您太忙,无法在办公室接见我,而愿意赐半个小时的时间在您家中接见我,那我将感激不尽。

以下就是我想向您请教的问题:

①如果您的生命再从头开始,您还愿意再做一名建筑师吗?

②在您仔细打量我之后,我想请问您,您是否认为我具有成为一名成功建筑师的条件?

③建筑师这一行业是否已人满为患?

④如果我学习4 年的建筑学课程,要找工作是否困难?我应该首先接受哪一类的工作?

⑤如果我的能力属于中等,在头5 年当中,我可以希望赚多少钱?

⑥当一名建筑师,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⑦如果我是您儿子,您愿意鼓励我当一名建筑师吗?

事实表明,在今后几年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面临十分严俊的考验。由于社会需要的数量减少,而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全国供需情况看,2000 年虽然是国企改革3 年脱困的最后一年,但生产经营尚未走出困境,下岗问题仍很突出,国有经济在原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余地已经不大,很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有关方面预测:今后,新增就业机会约为400 万~600 万个,劳动力供给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进入劳动年龄的劳动力将超过1000 万人,新增下岗人员约500 万~600 万人,加上1999 年接转劳动力供给(下岗+失业)1290 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此外,当时中央部委机构改革刚刚结束,省级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已提到日程,并将逐渐推开,机构的裁并和人员的精简将对毕业生的接收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区域情况看,由于区域的差距越来越大,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加,用人单位要人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其他地区毕业生就业需求仍处低迷状态,中西部及东北等省已连续几年出现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本科以下的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

目前,我国正进行“西部大开发”。由此,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就业和一展身手的机会,当然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从需求层次看,不同学历层次的供需情况极不平衡,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继续增加,供需比可达到1∶4 以上,本科生基本持平,专科生供大于求,供需比不到30%。一方面高层次高学历的毕业生争夺大单位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低层次、低学历的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二者形成明显反差。

从学科专业看,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讯、电子、医药、土建、机械、自动化、外语、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社会需求很旺。而其他科类,如财经、政治、文史、农林、体育、管理、轻工食品等需求不足,本科生不到50%,专科生不到2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每一位毕业生在就业前都必须做好思想准备,以利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打开新局面。

职业理想与择业现实差异

几载寒窗苦读,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心中都描绘着今后生活的蓝图,构筑事业的大厦。每一个人都想找一份称心的工作,但往往事与愿违。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正确的职业理想应当是一个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不断补充、随时调整的动态目标系统。因而应当使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于一体,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兼顾的一个有机的体系。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并能及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去适应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遇到挫折时也不会使情绪一落千丈。

艰苦奋斗面向基层的思想准备

多数毕业生的择业目标瞄准大城市、大单位、经济发达地区。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偏远的地方就业;还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认为只有到国有企事业、三资企业、党政机关才算就业,对其他单位不屑一顾,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志向,忽略了社会的需求,这样使得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应该充分认识到,最需要毕业生建功立业的岗位在基层,在第一线。因此,国家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去,到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去。但由于基层工作往往较辛苦,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相对差一些,常常使求职择业的大学生望而却步。

其实,号召毕业生去建功立业的地方正是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也是人才大有用武之地的地方。也许这些地方很艰苦,条件简陋,但它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做建设的创业者,总是要付出辛苦的,前人不栽树,后人难乘凉。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也正是前辈人栽树的乘凉者。

生活是一本厚厚的书,内容像海一样丰富。有人只能捞到海藻,要想得到珍珠,必须沉下去,基层是年轻人成长、成才的肥沃土壤。

超越所学专业的思想准备

“学以致用”是大学毕业生分配就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专业不对口”。第一,有些专业设置的分类过细,社会对这种细化专业的需求量是有限的,真正的对口有一定难度。第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初步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同时,任何知识都是要逐步更新、发展的,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明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就有可能“过时”。第三,由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广泛兴起,需要有更广博的知识面,仅凭所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做好竞争的思想准备

两人在树林里过夜。早上,突然从树林里跑出一头大黑熊来,两个人中的一人忙着穿球鞋。另一个人对他说:“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我们反正跑不过熊的!”忙着穿球鞋的人说:“我不是要跑得快过熊,我是要跑得快过你。”

现实中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因此,如果你跑得快,就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只要事先做好充分的竞争准备,才能在同行业中独占鳌头。

近年来,我国新增劳动力呈上升趋势,而就业机会相对减少。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估计,1999 年新增就业压力为:下岗未就业600 万人+登记失业620 万人+企业新下岗33 万人+城镇新增加新劳动力274 万人+机构改革预计分流300 万人+农转非300 万人+其他2394 万人,比1998 年增加23.27%,绝对数增加450 万人。劳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这自然加重了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与此同时,毕业生的数量年年增加,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经从1994 年的60 多万增加到现在的100 多万,而近几年需求却没有回升趋势。因此,在就业过程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毕业生就业引入“双向选择”,必然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在相同的机遇面前,谁更具有竞争能力,谁就能占据主动。

健康的心理准备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你将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挫折或问题,这也许会使人感到恐惧不安。如果没有心理准备或心理准备不足,则一定会被这些突如其来的陌生所窘迫,不能充分、从容地表现自己择业的愿望及敬业的实力,你可能会非常遗憾地失去渴望已久的机会。

在求职择业的大学生中,一直存在着许多心理障碍。比如胆怯、自卑、等、靠、要,只图心满意足,不顾自己的差距,碰运气、书生气、夜郎自大、期望值过高、挑肥拣瘦、缺乏自知、怕苦、怕累、怕奔波等等,所有这些障碍都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的求职择业,必须及时地予以克服。做好健康的心理准备正是克服上述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

自尊、自信

自尊、自信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是择业成功走向社会的又一重要因素。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不向他人卑躬屈膝,维护自身的尊严和自我的情感体验,能独立自主地待人处事,并值得信赖。自信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估计和坚定的信心。自信源于自尊,自尊心越强,自信心也越强。在谋职择业中,一个人只有自尊、自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一个人的品行和成就永远不会超越其自尊自信的限度。一个谋业者只有坚信自己有实力能胜任这项工作,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在择业中有一种失败,不是来自于他们的能力,而是来自于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以及对自身尊严和信心的表达方式。

承受与忍耐

求职择业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择业者有的投师无门,择业无路。有的自己不想去,却被竞相争要。有的人久拖不决,有的人步履维艰,即使顺利就业也要经过几道审批,等待几个月才能最后被认定。这种不确定的状态是折磨人的。还有更令人悲哀的事情,那就是费尽周折找到的工作不被认可或错过了时机,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所以,要求择业者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一定的忍耐力。常言道:镇定是力量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成功的第一步是临危不乱、遇难不退,用镇定去承受、去赢得时间,用忍耐去争取机会的来临。

挫折中生存的心理准备

由于大学生初踏社会,没有经验,社会知识缺乏,在求职择业的道路上屡遭挫折是在所难免的。

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那么具体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呢?在做员工调查的时候,最常听到的反应是:“我要求的只是一个不太枯燥而待遇适当的工作。”他们不是只想找一份工作,他们要的是事业,是一个能满足自己成就欲望的职业。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选好了,可成为成就事业的基础,选不好,将面临无数的坎坷。确定职业之前,应该考核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爱好,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或相近,其社会意义和发展前景如何,必要的工作环境和保障条件怎样。

首先必须认清目前的处境。梦醒时分,童话和幻想都已远去,现实需要生存的本领、竞争的技巧和取胜的捷径,要面对社会无情的选择或残酷的淘汰。这个时候,你在选别人,别人也在挑选你,没有退路,只有向前走。要认识到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这很正常。万万不可争强好胜,钻进牛角尖出不来。遇到难题,不妨换一个视角思考,试试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点,说不定很快就会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