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民工心理疾病辨识与防治
34741300000042

第42章 第一讲 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既是幸福的标志,也是创造幸福的重要条件。健康是一种在躯体上的、心理上的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是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包括道德品质)三者的统一,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是健康的核心,也是本篇的中心内容。

在心理健康的评定上主要有以下标准。

1.心理和环境的同一性

具体表现为:

(1)与现实环境保持密切接触、不逃避现实、不孤僻封闭。

(2)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正确评价自己,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2.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和谐性

具体表现为:

(1)在思维活动方面,具有实际应用性和可行性,在结构、形式上都符合思维活动的逻辑规律,能被人理解,能与人交流。

(2)在情绪与意志行为方面,情绪的发生、发展有明确原因,情绪的反应、心理状态能和处境相适应,情绪与意志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

3.人格的健康

具体表现为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它由人格的外部行为的稳定性和内部稳定性构成。外部行为的稳定性反映人的情感、思想,而人格的内部稳定是全部行为的主要依据。

4.社会功能

具体评估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职业功能。在事业上能完成本职任务,胜任本职工作。

(2)生活自理能力。对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妥善处理、安排,并自觉、主动去做。

(3)人际关系。能妥善处理好从家庭到邻里、从领导到同事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4)业余时间的利用。有高质量的业余生活,业余时间得到充分的安排、使用,过得有价值、有收获、有品质。

总之,评价心理健康的原则既要看心理与环境的统一,与行为的协调,同时还要看人格的稳定、看人的适应能力、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情绪评价,对心理健康,要从多方面、多视角、全方位地作出综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