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
34752600000014

第14章 商贾交易的记忆

古代称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固定场所出售货物为贾,而“商贾”就是买卖人的统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重农抑商、重义轻利。据《尚书·酒诰》记载,武王灭商后,周人告诫商遗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厥父母”,这里就可以看出,古时就有人在农闲时,用牛载商品去远处做买卖,将赚得的钱来孝敬赡养父母。

到了明代,全国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有晋商、徽商、甬商等所谓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与晋商为南北商帮之魁首。山西有“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的说法。在倍加难的商业活动中,山西人却信奉“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因而形成了“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秤满、斗满、尺满足”等诸如“买卖不成仁义在”的经商谚语。山西老人中至今还流传着一袋金子的故事:客商住店遗金,旅店王老板拾金不昧,客商失而复得,感激涕零,坚持要分一些金子致谢,却被王老板拒绝了。据说,晋商崇拜的是关羽和孔子。这两人虽不是晋商的祖师爷,但寓意显而易见,那就是经商既要豪爽仁义,乐善好施,又要儒贾相通,亦商亦儒。徽商的精神偶像是他们的老乡朱熹,在外地经商的徽商会馆崇祀朱熹,奉他为神明。徽商还信奉“忠君济世,以显父母”的经商理念。药业是浙商经营的主业之一,百年老店胡庆余堂内至今悬挂着“戒欺”匾,其正面所对的正是时刻与顾客打交道的店员。与“戒欺”匾相对应,胡庆余堂还有一条“真不二价”的祖训。

众所周知,商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而狭义的商业则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想想也是,如果商贾交易中没有利益,农民也用不着在农闲的时候,用牛车载着商品,去远方进行贸易,那用什么“来孝敬赡养父母”呢?在义与利面前,作为十大商帮之一的甬商又留下了哪些蕴含慈风孝行的记忆?商帮以外的小商小贩又是怎么样的呢?

赚钱养家

旧时的宁波人以经商居多,通常当儿子长到十五六岁,父母便要托乡亲保荐,让儿子离家出门当学徒,学生意。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礼俗》载:“本邑为通商大埠”,又记:“商业为邑人所擅长,惟迩年生齿日盛,地之所产不给于用,本埠既无可发展,不得不四处经营以谋生活。”

宁波商人共同的目的是赚钱养家,有歌谣《小白菜》为记。

小白菜,嫩艾艾,丈夫出门到上海,上海“末事”(商品)带进来,邻舍隔壁分点开;小白菜,嫩艾艾,丈夫出门到上海,廿元廿元带进来,介好丈夫哪里来?

丈夫出门到上海,宁波的家里又有谁呢?歌谣《侬要啥人抱》告诉我们:

阿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爷(即祖父)抱!阿爷腰骨弯勿倒。阿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娘(即祖母)抱!阿娘脚小立勿牢(意为站不稳)。阿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外公抱!外公田里割夜稻。阿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外婆抱!外婆埠头洗袄袄(意为衣裳)。阿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爸抱!阿爸出门赚元宝。阿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姆抱!阿姆纺纱织布忙。阿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哥抱!阿哥读书做文章。阿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姐抱!阿姐绣花描凤凰。

从这两首歌谣可见,旧时宁波家庭以三代同堂或两代同堂的为多,而家里主劳动力阿爸大多是出门赚钱,这就是宁波商人,而且是廿元廿元带钱到家里,以供父母妻子消费的好男人。

从中不难看出,宁波商人的赚钱养家与古代周人告诫商遗民的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宁波帮研究者认为,宁波商人为“儒商”。儒,是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是知识分子的代称。宁波“儒商”恪守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以重义轻利为自己的职业操守。

赊销红票

赊销与红票曾是商贾交易中的两种经营方式。

旧时,宁波至少有三类商店可以就账赊销。一类是农资商店,一类是药店,还有一类是南货店之类的副食品商店。农资商店,如牛骨行(以牛骨粉作农肥)向农家放账占95%。

赊销红票的经营方式分几类:一类是规模较大的商行按区乡划分账区,重阳节是收账期;一类是付现金的,可七折优惠;还有一类是冬至到年终是一年赊账收款期,由放账先生挨户登门收款,凡年终结账者,加收货款10%的滞纳费。宁波城区每年的腊月十六这天,一些商店会贴出“年关在尔,止账后收”告示,意谓年关将到不再赊账,以前赊账皆要一一收回。药店在农忙前有向农民赊药钿的做法。旧时的农业生产以种粮为主,播、耕、种、耘、耥、割等工序全靠农民的人力劳动,因而宁波民间有农忙前进补的习俗,有的农家专门请中医开处方,撮几帖补药给主劳力进补。而农忙前夕,正是农家青黄不接、家里缺钱的日子,因此药店就向农民推出“先吃补药后付钱”的赊账撮药经营方式。

在慈城,除撮药能赊账,到南货店、广货店、酱园店买食品也能赊。这是慈城店铺为招揽生意而推出的促销方式。这些赊销的店铺给一些人家一户一本折子。这些人家平时可凭这本折子到店铺取食品,只要将取食品的数量、日子记录下就行。买食品而赊的钱由店铺账房上门收取,一般在端午、中秋和过年这三节前。

《赊销结账票据》图就是1927年慈城鼎懋南货店向消费者冯甘庆结账的凭证。

慈城的商贾除了赊销外,还以折扣吸引消费者。以冯存仁堂药店为例,每月有打折期。冯存仁堂之所以月月打折经营,是遵循“视人疾病如己身,兹铺之设以济人为务,不计资本盈亏,惟求无愧于心”的祖训。

台州的中药铺也有赊药钿的习俗。据记载,台州药店里不能讨价还价,且不让利,因而那儿药店的包装纸上分两行印有店号和“不二价”的字样。若买药遇上钱不够,可先拿药回去,以后再付钱。

红票,亦称礼券、礼单,相当于现在的购物券(卡)。宁波城区的商店为了扩大销售,便发售红票,顾客可将此馈赠给亲友。红票购兑商品,按喜庆礼尚、岁时节物各异,如有黑枣、花生、桂圆、荔枝合为一份礼单,谐音“早生贵子”;蛋糕、桃酥、红烛、长面合为“糕、桃、烛、面”,因而商店在出售一些商品时往往在包装纸上写“百年好合”“寿比南山”“长命富贵”等吉词祝语。

买卖公平

商贾总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儒商又是“唯求无愧于心”,怎么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呢?那就是买卖公平。一般而言,大多数买卖以“秤”作度量衡器,宁波的民间视“秤”为中央人。众所周知,短斤缺两是做买卖的一大忌,怎么来抑制不法商贾的短斤缺两行为呢?旧时,人们追求“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所谓五福临门。旧制1市斤为16市两,杆秤的刻度谓“秤花”,民间认为买卖时,若卖者少一粒秤花,便是折寿,少两粒是缺富贵,如果短斤缺两贪五粒秤花,那就不能善终,即不得好死,这是人之最害怕的。民间就用这样的说法来规范买卖行为,以此来抑制人的贪欲。

当然,商贾还是以营利为目的,信仰财神,在经营场所多设财神堂。冯恒大是慈城百年老字号,坐落在东西走向的下横街西闸桥以西,即现今民生路的北面。冯恒大为前店后作坊,开双扇大门,右面镌刻着“恒其德”三个字,左面镌刻“大有年”三个字。店内客厅南墙上方供奉财神爷像,财神爷下方的立轴上是一个行楷的字。旧时的慈城人认为与“和”音相近,认为做生意首先要和气,和气才能生财。只有持和气买卖之心态,才能真正做到买卖公平。

岁终敬神

宁波商人信财神,店堂多设财神堂。财神神像有泥塑、木雕、彩瓷、白瓷、神祇纸等多种。有的在神像背孔内垂一条“银菱”,新店开张,在神像内塞进一只活癞蛤蟆,以牛皮纸封口,久而久之成为蛤蟆干,谓可得灵验。平日供以清香、净茶,初一、月半置素食,端午供粽子,中秋供月饼。商店每收学徒,便让其先进店拜财神。

商家与宁波民间一样有岁时祭祀习俗,大多视端午、中秋、岁终为大节,并以岁终为重,称谢年。其礼仪基本与民间相同,但有一点差别,那就是以能否参加祀神膜拜表示店员的明年去留,俗称“拜神无份卷铺盖”,成为一条不成文的俗规。一般情形下,谢年祀神前,老板或阿大、经理依店内职务指名邀拜,若某人未被邀请,不言而喻即为解雇,也有告知“另谋高就”的。是夕,亦吃汁水青菜年糕汤,意为年年高、油水足,这是共同的祝福。而个体行贩,亦与家人一起敬神,然后在钱桶上贴财神纸,在秤等交易工具上扎红绳和年糕元宝,祈盼年年高。

慈城商业形成于唐宋时期,其商贾习俗既与宁波相似,又另具特色。年前,店铺老板要请伙计吃年夜饭。店铺的年夜饭中,年糕是必不可少的。老板娘客气,伙计们可吃到油菜、肉丝、笋丝炒年糕或茭白丝、肉丝、笋丝等四色炒年糕,寓意四季平安、四季发财。除吃年糕外,还有座位的讲究。假如是东家坐主人位,俗称上横头,那么伙计放心吃饭不用担心开年后的“饭碗”。假如老板请一位伙计坐上横头,那么这位伙计就要担心被解雇。若这位伙计还想继续做下去,就要挽亲谋戚向老板讲好话疏通。

江苏的商贾岁终敬神风俗与宁波商贾类似。湖南商贾中的店员大多食宿在店里,雇期一年一定,每年过小年时吃饭,老板如荐某店员坐上席或将席上鸡头对着谁时,即表示他将被辞退,来年请到别处高就;如果是因贪污等被开除,同一城镇的同行一般不再雇用,俗称“卖了码头”。

旧时,温州的染坊曾是亦工亦商作坊式经营企业,也有岁末敬神的习俗,俗称除夕压岁钱。据染坊老师傅回忆,东家必在除夕夜摆分岁酒,请店里的老司、学徒,除送压岁钱外,还另有一份明年的定金。压岁钱或多或少人人皆有,定金是第二年续聘的意思,就不一定每人都有,无工资的学徒自然没有,东家不满意的老司也有可能拿不到定金,即是吃过酒后走人的意思。所以遇到生意不景气的年份,老司们往往十分担忧。一年,“三友”染坊的5个老司只有4个收到定金,而没收到的正是家庭条件最困难的老司,其中有个未婚老司征得东家同意后就将自己的那份定金给了他。

同这一习俗类似,岁末年初,商贾常视经营状况而裁员或者招收新雇员,可谓优胜劣汰,以保经营的红红火火,但这样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考虑东家利益,必须得裁员;考虑雇员利益,最好不裁员,两者是对立的矛盾体,正如某些情形下的慈与孝一样,古代所传颂的“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儿的故事中,郭巨为了养活老母,竟要将嗷嗷待哺的亲儿子活埋,哪有慈爱可言?由此而言,慈与孝既可和谐共生,也可能相互冲突,而民间认同的做法是取其重而舍其轻,以大慈大爱而闪烁人性的光芒,就像那个未婚老司让出自己的那份定金那样。商贾裁员是劳资关系中的一种现象,员工间的互助友爱则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现象,数百年间所形成的商贾习俗,拂去其岁月的浮尘,其实质何尝不是百行百业的慈风孝行呢?

开市敬茶

民间普遍视初五为财神日,亦称五路财神日。宁波的商贾习俗是这天迎神接财,请过财神爷后才开市营业。应该说,这天商贾接财神的仪式与民间新年祭祀差不多,不同的是东家祭神后还要请阿大、经理和职工等人吃财神酒。酒席上,为商铺盈利出力多者坐上横头,东家执壶为其斟酒。头道菜要上圆蛤,因其形似元宝,寓意吃元宝。这一天,店铺要向第一个登门的顾客敬上“元宝茶”(内泡两个青果或金柑),以示开市赚元宝。

广告招市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商人一向分为坐贾和行商两类。行商走街串巷,沿街叫卖或唱卖,是民间流行的最早的一种广告形式,也是商贾招揽顾客的声响标识。一般叫卖或唱卖的多是各地的四季特色应时小吃。

宁波城厢的咸货店秤手称鱼,能边称边唱出斤两、价格,往往是有童叟无欺相关的内容。蛋行数蛋,唱数字讨彩头:

一手来,两手来,连中三元,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顺利,七巧生意,八仙过海,九十快得利。

旧时,店铺坐贾的广告有招牌、旗帘、灯具、实物和图像,无论是哪种形式,商贾往往把各自的经营理念一一表达,比如挂一幅“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匾额。创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宁波大有南货店是宁波南货行六大门庄之一,此店铺老板亲书“大名垂宇宙”,“有美尽东南”的楹联装饰门面,又在店堂的醒目处张贴了“松花脱皮、花纹不著、粉酸馅漏”的三不卖告示一份,以示食品的货真价实,见88页图。据记载,大有南货店对来自农村的农民顾客赠送灯笼一盏,内附蜡烛,供回去路上照明,灯笼上印有“大有”字样,恰好做广告。一般灯具广告理发店、客栈用得比较多。在宁波的老客栈门口常悬长方形玻璃灯,有的客栈灯箱广告上书有“公逢安处”或“安寓客商”,还有的则书一楹联——“门前一盏灯,远照四方人”。

众所周知,广告的诞生是与商品交换的诞生密切相关的,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广告开始越来越多地刊载在报纸上。而清末民国初的广告,全国商贾往往还采取祖孙的人物形象打某一时尚商品的广告,如上海麦边洋行所做的本味可可粉广告。

旧时的宁波商界有“夺人生意,杀人父母”之语,来提醒商贾要警惕买卖时的恶性竞争,从而引导商业有序发展。针对此,药商刊登商品广告也是个例子。1941年4月,《申报》刊发了冯存仁堂、童涵春药号、蔡同德堂和胡庆余堂等药堂的广告,据考,前三家药店均为宁波人在上海开设的药店,而所刊的内容又各具经营特色,是一店一品,让消费者自己选择购买,自然属于良性竞争。

造福桑梓

宁波商贾的一大特点是除赚钱养家外,还造福桑梓。有人将灵桥比喻为宁波的城徽,这座改建于1936年的现代钢桥耗资70余万银元,是由宁波旅沪同乡会和宁波商会共同募捐筹措的,其中宁波旅沪同乡会承担七成;慈城旅沪商人孙衡甫、徐庆云各捐资5万银元,占总额近七分之一。同时,宁波的商贾也捐了款,其中灵桥沿街商号每店铺至少捐资三个月的房租金额。

在造福桑梓方面,宁波历代商贾可谓是可圈可点。1921年前后,旅沪金融业巨子秦润卿在上海相继创办修能学社和钱业中小学后,又与宁波、慈溪商贾、乡贤一起先后创办了普迪小学、慈湖中学、宁波效实中学,先后担任慈溪云华堂、体仁堂、保黎医院和宁波佛教孤儿院、四明孤儿院等慈善机构的董事、董事长。

无论是孝子与慈善家,还是慈孝与慈善,两者均是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孝子是儿女对父母而言,是有着血脉相连,基因相传的亲人,属于家庭的私德,而慈善家却是从家庭延伸到社会,超越血缘与姻亲,它更体现一种公德。慈孝与慈善也是如此,前者更多的属于私德,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慈风孝行,而后者更多的属于公德,是公共领域中的慈风孝行,如梁启超说的“人人相善其群”。

综上所述,在百行百业中,无论是种养捕猎、工匠作业,还是商贾交易,人们总怀敬畏之心,于天,于地,于祖师,甚至于顾客。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唐朝韩愈的《贺太阳不亏状》有“陛下敬畏天命,克己修身”之说,就当前的道德建设现状而言,何尝不需以敬畏天地而克己修身呢?因为敬畏,才能感恩,因为感恩,才能有所担当。

本书第一、二章“人生礼仪的规范”与“四时八节的约定”所叙述的慈风孝行,用现代的价值观分析,其内涵可以用责任与感恩来概括。相对第一、二章而言,本章的人际关系从家庭外延到社会,也就是从血脉相连的亲人扩大到没有血缘之亲的师徒、师兄弟等,因而其习俗中的慈风孝行,除有责任、感恩的内涵外,多了个关键词“诚信”。笔者为什么用“关键词”这一说法呢?因为从道德范畴上来讲,第一、二章的慈风孝行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私德,用现在的观点来说仅仅是家庭美德,而本章中商贾民俗的慈风孝行则已提升到社会公德,如“买卖不成仁义在”、“忠君济世,以显父母”这一商贾最传统的诚信之操守,以达到“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的儒商境界。正是每一个商贾的诚信之操守维护了商品的有序交易与流通。这诚信之操守是否关键呢?

笔者认为,民间文化中的慈风孝行由私德升华到公德,由此人际交往的礼仪不仅规范了一个人的道德养成,还规范了商业的有序运作,诚信之操守是何等的关键!诚信与慈孝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但一个人的慈风孝行必定以诚信为底线。

鉴于此,笔者认为,慈孝文化的当代价值观至少包含责任与感恩,责任与感恩又以诚信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