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34760000000126

第126章 代表古老文化的面具

面具作为一种古老文化,曾广泛地进入中国各民族的社会生活领域,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所蕴涵的文化积淀,涉及到宗教、祭祀、民俗、艺术等各个领域,是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

面具,是中国各民族共生的古老文化现象。在史前文化中,炎帝后裔之三苗九黎所信奉的黄金四日、铜头铁额、鬓如剑戟、头有角的战神形象,就是最古老的面具写真。古人出于对图腾、神灵的敬畏,不得不祈求它门发挥超自然的威力,战胜自然的或人为的灾难,来保护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而面具正能起到超脱红尘,超脱自我的通神、祈祖、驱鬼、逐疫的作用。所进行的活动称为祭祀。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面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却是各民族普遍存在的。

面具藏语称为“巴”,是藏戏艺术独有的面部化装手段。早在吐蕃时期,苯教文化的祭礼仪式中所表演的土风舞、拟兽舞等百技杂艺,就采用了面具化装手段。后来由于宗教发展,土风舞便与金刚舞相结合,产生了跳神舞时所戴的面具。到了公元14世纪,云游高僧唐东杰布为筑桥修路筹集资金,创造了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后来藏戏表演者视他为藏戏始祖,并按他本人面目做模式制作了白发白须的白山羊皮面具。

温巴(意为渔夫或猪人)面具又分白、蓝两类。早期的白温巴面具,面部施白色或黄色,周围全用山羊毛装饰,后面披背,前面齐胸。蓝温巴面具比白温巴面具略大,面部贴蓝布或黑布,整个面具包括轮廓造型、眼、眉、鼻、嘴等,由八种吉祥图案巧妙构成,下额部分用獐子毛或山羊毛装饰胡须。个别蓝温巴面具用五彩锦缎装饰,绣有喷焰来尼三宝和日月图案。藏戏面具的产生,使藏族古老的面具艺术从神秘的宗教世界迈进了新的更加广泛的艺术世界。

地戏面具用丁木或杨木雕刻,已具有戏曲脸谱程式化的表现雏形,主将面具分为文、武、老、少、女等五种类型,俗称“五色相”,面部色彩丰富多变,已开始运用一定的色彩或图案因素来表现角色的身份、年龄、地位等。头盔和耳翅是地戏面具的显著特征,装饰也相当讲究,一般分为龙凤装饰、星宿装饰与吉语装饰三种类型。地戏面具是研究戏曲、美术、历史、宗教和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面具作为世界上古老民族共生的文化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少数民族面具有着丰富的种类和鲜明的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而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已成为一种文化而受到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