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传奇林绍良
34762700000018

第18章 转战海外银行业

林绍良觉得基础已经打好,时机已经成熟,从1979年开始起,他便积极向国外拓展金融业务。

这既是林绍良性格和志向使然,也是时代的需要,大势所趋。

一、首先,以中央亚细亚银行为大后方,林绍良在香港设立了中亚财务有限公司和中亚保险有限公司。给贸易、投资、保险等业务提供足够的空间,极大地增加了与香港金融方面的业务往来。

后来,香港中亚财务有限公司出资60%,和台北资讯工业策进会计划合组UBIS公司,这次合组中,台北资讯工业策进会出资40%。合组后的公司将专门从事各项资讯连线系统的规划及建立业务,并着手积极储训这项计划的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使之培训期满后,协助建立“银行资讯连线系统”作业。该系统旨在使林氏企业集团所属的所有银行都能实现资讯连线,全面实现银行作业的电脑化。从而为中央亚细亚银行及其所有分行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上立于不败之地。

二、1981年,林绍良以林氏集团名义,收购得法侨联金融公司,并将它改名为第一太平财务公司,专门经营合并及购买其他公司的业务,第一太平财务公司在联合融资市场中经营运作得也非常成功,总资产已逾十五亿港元。

三、1982年,以林氏集团名义,在成功运作第一太平财务公司之后,再收购上海业广公司,并将它改名为第一太平实业公司,紧接着,林绍良又通过收购怡富的部分资产上市,定名为第一太平国际公司。

第一太平公司是一个大型集团公司,主要从事贸易、投资、通讯、地产等业务。该集团公司主要由第一太平国际和第一太平控股这两个企业构成。第一太平国际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活动,而第一太平控股则主要从事金融投资。这两家公司的股权,林代集团均持有60%以上。后来,这两家公司又合并为第一太平有限公司,林氏集团在这家“新”公司的持股量超过了50%,处于绝对的掌控地位。其中林绍良家族持有29.4%的股权,属于持股最多的股东,几年之后,林绍良家庭所持股权将上涨到近50%。

四、1982年,第一太平集团又收购了美国加州恒亚银行80%的股权。

五、1983年3月18日,林绍良又一个收购计划实现了。先由第一太平财务公司和第一太平实业公司宣布新股发行上市,集资了五亿港元,成功收购了纽约hage-meyer公司51%的股权。hage-meyer公司创设于荷兰,总部亦在荷兰,是一个国际性的知名企业,已在25个国家设立了40所分公司或工厂,主要从事贸易、销售、制造及承揽工程等业务。

六、为了让印尼土产的出口能够告诫摆脱对外国人的依赖,改变印尼土产出口中存在的窘状,1983年3月,林绍良斥资二千万美元收购了荷兰克马洋行的51%的股权,随后在荷兰创立了荷兰太平洋有限公司。

此收购之举,显然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自己发财,实现成为商业巨子的梦想,而是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了。

荷兰的克马洋行对第一太平集团的业务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989年,第一太平集团的总盈利是三千五百万美元,但其中的三千万美元便来自该洋行,这虽然不过是一个特例,但克马洋行给第一太平集团提供的机遇和直到的制约作用该有多么大,此数据足可看出拿下该洋行的控股权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七、1983年8月20日,第一太平集团在澳洲开办了自己的分公司,分公司定名为First Pacific Securies,专门从事研究美国证券、投资管理与经纪服务,为澳洲第二家以买卖美国证券为业务对象的公司。

八、第一太平集团为了进一步扩展它在香港的银行业务,从而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占据香港金融市场,于1987年初收购了当时的康年银行,此时,该银行正陷入巨大的经济困难之中,寻找扭亏为盈的机会而不得,银行高管正处于朝不保夕的焦灼境地之中;不久,第一太平又以迅雷不及掩铃之势成功完成了第一太平有限公司和康年银行的合并,并将其更名为第一太平银行有限公司。

然而,第一太平集团的“开拓疆土”的步履并未至此驻足,林绍良的雄心正野,壮志凌云,尽管此时林绍良已经是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然而,他并未有丝毫的垂老之象,杜甫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不仅诗的前一句与林绍良没有任何关系,后一句似乎也与林绍良关系不大。七十岁,是林绍良的又一个黄金时期,这从他名下的企业完成的一个又一个令人咋舌的收购中即可看出来。

在1988年底至1989年初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第一太平集团全面收购了国银亚洲(集团)有限公司,控制了该公司51%的股权和该公司所持有的74%的远东银行股权,国银亚洲有限公司是一个在香港上市的集团公司,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大批的客户。随后,简称为FPB的First Pacific Bancsharer Ltd应运而生,将国银亚洲的上市地位取而代之,成功完成了华美的转身。

仅仅几个月之后,FPB以换股的方式,顺利吸纳了远东银行剩余26%的股份,从而使远东银行成为FPB名下的全资附属公司。

1989年即将结束,1990年即将开始的时候,远东银行若水归于海洋一般,并入第一太平银行。

林绍良还完成了其他的一些收购。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力宝集团出手收购了香港华人银行,力宝集团中,林绍良持有35%的股权。

就在林氏集团顺利收购了美国加州恒亚银行,使之现金增加到二千万美元之后,银行的各项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984年,林绍良以力宝集团的名义再次出手收购了美国华通银行的控股权,使其资产总额达到了二十五亿美元,此后,林氏集团在美国又开辟了自己新的根据地。

……

印尼的政局渐趋稳定,在此保证下的印尼经济日益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储蓄的能力和意识也日益增强。有了多余的钱,自我保护意识也渐见提高,原来日不虑夕,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渐渐淡漠,转而把钱投在保险上。

因此,印尼的保险市场在日益扩大,市场前景看好,保险业务也在冉冉上升。在此之前,林绍良已然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才在多年前便把保险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进行扶植,使之在中央亚细亚银行中很早就独立出来,足见他有着极强的商场判断能力。

林氏集团中的中央亚细亚保险有限公司,规模庞大,实力雄厚,拥有有效的保险单超过十亿美金,是印尼五大一般保险公司之一。

中央亚细亚人寿保险公司,实力同样不可小觑。它在印尼的许多重要城市里都设有自己的分支机构,还拥有中央亚细亚地产保险公司,密切配合其业务的顺利进行。是印度尼西亚三大私人人寿保险公司之一,在人寿保险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林绍良的杰出商业头脑还表现在另一个商业项目上。

1980年,印尼政府刚刚出台了允许外国人经营租赁业的规定,林绍良闻风而动。

一、成立独资新租赁公司。

在印尼的全国各地,开展各种类型的机器设备的租赁及融资业务,该业务是林绍良用中央亚细亚银行财团的名义进行的,项目上马之后,生意兴隆,盛况喜人,很快即成为印尼最“年富力强”的租赁业。

这是林绍良开办的独资租赁业。

二、成立合资租赁公司。

中央亚细亚银行该财团还和其他机构合资经营一些租赁业,在亚洲范围内,开展国际租赁业务,目的是通过国际租赁业务,使印尼获取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器设备,从而帮助印尼迅速恢复生产,迅速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与林绍良合作的公司不很多,如日本租赁集团、斯德芬美国租赁集团、华友银行租赁集团等。业绩惊人,发展速度极快。聊举数例,以资佐证:

1981年,一个新的合资租赁公司以崭新的姿态,势不可当的势头巍然屹立于世人面前,其名字叫Central Sari Metropolitan Leasing,这就是林绍良以中央亚细亚银行财团的名义和日本租赁公司合资组成的公司;

仅仅三年之后,到了1984年,林绍良已经让合资的租赁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六家,在合作的范围了,不仅与日本,还扩展到台湾、美国、法国等国的银行;在美国,林绍良另辟蹊径,打破了以前只租赁生产机械的思路,将租赁的范围扩大至办公室机械上,为他在美国的租赁公司争得了更新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在国内与外资合作重组租赁公司。

开辟新的根据地的同时,林绍良不忘巩固旧的“势力范围”,这些在国内的老牌租赁公司原本已经拥有一定量的客户,有了一些市场,只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它们需要更多的资本和更新的理念来改善。林绍良非常重视将它们“发扬光大”,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像那只小猴子一样,空忙碌一场,到最后还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得到。力宝集团和世华联合商业银行与台北中国国际商业银行合作,在印尼国内,将一些小规模的老牌租赁公司合组在一起,使它们一跃而为大型的国产机械租赁公司,这也体现了林绍良这样的经商理念,既要有雄心壮志,又需要步步为营,他觉得,大和小,鱼和熊掌,可以得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