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突破点:走进市场的国有企业
34782600000014

第14章 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国有企业对股份制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经营上,即国有控股企业是属于国有经济经营范围的。而国有企业参股的股份制企业大部分是属于民营经济范围的经营。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控股企业的存在充分地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的灵活性。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讲,一方面国有控股企业需要有基本制度的创新,另一方面国有控股企业也要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股份制企业一样建立完善的经营机制。国有控股企业不仅要在企业基本制度创新方面走在国内民营企业的前面,而且在完善化的企业经营机制的建立方面也要为国内民营企业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讲,股份制企业的经营尚达不到完善化的要求,不规范的企业行为表现出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机制存在亟须改进的问题。不论是国有控股企业,还是民营的股份制企业,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本章是从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的角度,展开对这方面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一、面向市场的企业经营机制

国有控股企业主要设立于竞争性领域,从竞争的角度讲,国有控股企业必须面向市场建立经营机制。如果国有控股企业还像过去的国有企业一样经营,处处听从政府的指挥,那就没有必要作为股份制企业存在了。既然国有控股企业是国有企业对股份制形式的利用,就必须脱离政府的直接控制,自己面对市场求生存,就要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这是与传统的国有企业经营完全不同的。在市场经济中,国有控股企业需建立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基本方面要有以下不可缺少的内容。

1.根据国内国外市场走势变化进行战略决策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市场,市场的变化决定企业的命运。面对市场大潮,企业只能顺从,不可能逆反。无论企业规模多么大,都不能逆潮流而动,也不能单以企业的意愿造成市场的潮流。最有实力的企业,也只能是跟着市场的潮流去推波助澜。凡是逆市场潮流行动的企业,必定要身败名裂,被市场无情地吞噬。所以,根据市场潮流走势的变化制定经营战略是企业经营的头等大事。无论哪行哪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体制环境中,都要将战略决策视为企业经营中最为重要的决策。如果企业仅能做到战术决策正确,而不能做到战略决策正确,或是根本就没有考虑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问题,那是不可能保持生存延续的,即使在战术上取得一定的成功,在战略上也注定要失败。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仅仅是一种车间性质,只有生产的责任,无须经营上的考虑,更不必研究和决策战略问题。但现在不同了,国有控股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经营,不再是车间性质了,而是实实在在的企业法人经济组织,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当然就要同全世界的股份制企业法人一样面向市场求生存,面向市场进行企业经营的战略决策。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决策的根据不是来自政府的指令,也不单纯是国内市场形势,而是要根据国际大市场的发展变化,根据国际市场影响的国内市场趋势,来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企业经营的大计方针。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是供企业决策参考的,是指导性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政府各时期的产业政策,自觉地接受产业政策的指导,同时又要有自己的战略立场,不能将指导性的政策视为指令性的约束。股份制企业要依靠自身法人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完成企业经营战略决策的过程,发挥企业决策层管理者的作用,根据国内国外市场的情况,做出战略决策,并贯彻战略决策和对战略决策负责。这是股份制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的首要内容。

2.走在市场前面的企业产品开发机制。

现代企业的市场生存,实质上是依托于企业产品生存的。企业产品失去了市场,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所以,在企业根据市场的趋势做出战略决策之后,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企业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这是与企业的制度创新不同的产品创新,但其实质是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和效应要求,是企业激发自身活力的目的。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讲,产品的开发必须走在市场的前面,而这一行动,在市场经济进入高度发达阶段后,首先并不是一个技术研究的问题,而是一个投资决策的问题,即是由投资决定产品开发,并不是技术决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只是投资的结果,没有正确的投资决策,就不可能有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开发。投资决策的正确性表现在:一方面要赶在市场的前面,不能落在其他企业的产品研发后面;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市场的需求前沿,不能够研发会被市场排斥的产品。掌握产品开发的投资决策正确,是企业战略经营的责任,也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责任。而且,具体选择开发产品的技术人员,既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责任,也是企业战略经营的内容。所以,股份制企业的市场化经营需要建立从产品开发投资决策到选择技术人员的一系列经营机制,这样才能以此保障企业产品不断创新的实现。

3.以市场经济的文化理念为基础的人力管理机制。

企业活动的主导者是企业员工,上至高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员工,构成企业生命的动力。而且,作为劳动主体,企业员工是有思想的,是有精神追求的。在既定的制度约束下,企业需要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凝聚力,才能有效实现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结合,创造满足企业资本收益和员工报酬需要的劳动成果价值。因此,企业员工即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内容,在战略决策之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必须塑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本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思想和理念深入全体员工之心。在此基础上,才能构建企业市场化经营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作为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现时代,股份制企业的经营并不是只见资本不见人,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股份制企业是无法搞好经营的。就此而言,国有控股企业更需要强化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因为国有企业的经营,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是要以人为本的。所以,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机制,从不完善到完善,包括建立既有制度约束又有文化约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这种走向完善的企业经营机制是以企业员工的市场化生存理念确定为基本条件。

4.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销售机制。

股份制企业的企业利益实现是首位重要的,只有实现了企业利益,才能保证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而企业利益的实现直接要依靠市场销售,有了稳定的市场份额,才会有稳定的企业利益保障。所以,从企业利益直接实现的角度讲,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投入一定的销售成本,确保既定的销售任务完成。这种市场化的销售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有合格的销售人员,能够胜任销售工作;二是要有相应的销售投资,保证销售策划、销售宣传和销售网络建设到位。从企业经营讲,企业管理层就是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即必须选择适当的销售管理人员作为销售团队的带头人,将企业销售的重任压在这个带头人的身上,还必须拍板决策投入多少销售资本。在特殊的情况下,可能企业的主要经营者需要亲自抓销售,亲自决定广告的投入量和投入方式,亲自做大客户的工作。不论怎样做,销售都是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搞好这个环节,企业才能获得生存的现实条件。并且,企业的销售人员选择和销售资本投入,都必须建立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机制基础之上。企业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为客户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就是要以保障客户利益为实现自己企业利益的前提,而不能是空洞地讲客户是上帝。上帝是远离市场的,上帝没有货币,崇拜上帝并不能保证市场销售。而客户实质代表的是市场的存在,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以市场为中心,只有以市场为中心,才符合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的要求。

二、企业在市场外的寻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机制,不仅包括市场化的经营机制,还包括企业在市场外的寻租机制。寻租是企业的市场外活动,寻租机制属于企业经营机制,但不属于企业市场化的经营机制,面向市场生存的股份制企业,不仅需要有完整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而且还需要建立在市场外的寻租机制。如果企业只有市场化经营机制,而缺少市场外的寻租机制,那就企业经营机制来讲,也是不完善的。在中国改革的进程中,或是讲在转轨之中,股份制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机制不完善,可以说十分明显地表现出缺少市场外寻租机制。其实,对于企业利益的维护和获取,必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内直接地获利,再就是在市场外寻租。寻租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市场外活动,是间接地维护企业利益的行为,并同样是以获取企业利益为目的。

在改革后的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学界对于寻租问题的理解是有别于国外同行的。寻租范畴本是产生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学术界,在那里,人们是将企业寻租界定为企业在市场外维护和获取本企业利益的正常行为。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寻租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是企业在市场外维护和获取企业利益的普遍行为。但是,在中国引入这一范畴之后,却普遍地将寻租解释为政府寻租,而不是企业寻租,即不是讲一种企业的正常行为,而是将其看成一种政府的非正常行为,看成政府部门的腐败行为。要知道,寻租的解释是来自国外的,而在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几乎是不存在腐败行为的,至少是不存在普遍的严重的腐败行为,因此,国外根本不可能将寻租解释为政府寻租,将政府行为解释为是普遍的腐败。现在,我们根本无法追究为什么中国人要将国外对寻租范畴解释的企业正常行为改变为不正常的政府腐败行为引入中国,或许是因为那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存在过比较严重的腐败行为,特别是普遍存在的政府部门创收活动,让人们觉得最好用寻租一词来加以概括。只是,在这种错位的解释之下,已经造成了中国企业经营机制的欠缺,造成了企业寻租得不到正常的普及和认可。因而,在要求企业经营机制完善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正本清源,还企业寻租的本来性质,将政府寻租的概念去除。事实上,在社会和市场的管理井然有序的环境中,不可能产生和存在政府寻租,只会普遍地存在企业在市场外的寻租。

在国外,企业寻租就是企业在市场之外,利用合法的手段,影响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制定,以维护和获取企业利益的公关活动。这包括直接影响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也包括直接影响中央政府政策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制定。若企业希望政府出台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法规,就可以开展积极的市场外活动,向有关人士传达企业的希望,并可能据理力争,达到目的,实现企业在市场内得不到的利益索取。正是由于企业要正大光明地维护自身利益,所以,企业寻租首先要求行为必须合法,绝对不能搞非法动作,既不能向有关人士行贿,更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向有关部门施加压力。企业为了寻租,只能是合法地游说在有关人士之间,也可以合法地借助有关社会团体的力量,这完全展示的是企业的公关能力,表现的是企业对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明确和关注。而且,企业的这种行为一定要在市场外进行,不能扯到市场行为之中。企业在市场中就是盈利,怎样能获利就怎么干,只要不破坏市场规矩,企业可尽力发挥自己的盈利能力。但是,寻租是公关,是远离市场的行为,是平静而儒雅的,需要的是另一种智慧和拥有这方面智慧的人才。

对于已经走进市场的国有控股企业,为了维护和获取最大的企业利益,不能讲市场化经营机制重要,市场外的寻租机制不重要;也不能讲市场外的寻租机制重要,市场化经营机制不重要。对于任何一家股份制企业来说,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和市场外的寻租机制,对于企业经营都是重要的,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两种机制是有明确分工的,市场化的经营机制要用在市场竞争之中,而市场外的寻租机制是要通过立法手段和促使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社会生存条件。企业要熟悉市场,相应的要用好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同样,企业也要熟悉相关的立法程序和政策制定过程,做好公关工作,达到公关目的,让有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然,企业寻租活动的能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左右国家和地方的立法,也不可能决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有关经济政策的制定,企业最多是通过由自己的公关工作达到让有关部门了解自身意图的目的,并据此使有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好一些的生存环境。只要能获得这样的效果,企业的寻租就是值得的,就是达到了基本要求。

建立企业的市场外寻租机制,是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对于现在中国各地的股份制企业来说,必须要补上这一课。而要实现这种经营机制的完善,各类股份制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都必须设立专门进行寻租活动的职能部门,专职负责这项工作。企业还要审慎地选择在这方面有才能的干部具体管理这一部门工作。这一部门应是常设机构,不能是临时机构,更不能是松散型的机构。在从事寻租工作的部门,兵应是强兵,将应是强将。有的时候,或者说在关键的时候,企业的第一把手要亲自抓寻租工作,既不能将此作为可有可无的工作,也不能将此作为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如果寻租事项有关企业的根本利益,那就是企业的大事。在关键时刻,无论是哪一家企业,都需要全力以赴寻租,使企业在市场外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保障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在现时代,企业不能只讲市场竞争,忽略市场外的环境,因此,牟利和寻租都是必不可少的,但相对而言,现在国有控股企业应更关注一直缺失的寻租机制的建立,更注重寻租能力的培养。

三、企业竞争与行业竞争

国有企业利用股份制形式经营,是从传统体制走出来,进入到市场经济的竞争行列。国有控股企业要同其他股份制企业一样,在竞争性领域,参与市场竞争。只不过,由于改革之后进行股份制实践时间还比较短,中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尚未稳定下来,中国的企业对于市场竞争的理解和认识还比较窄。在大多数企业看来,市场竞争就是企业竞争,企业竞争就是价格竞争。大多数企业的行为表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只是一味地降价来显示其竞争力,甚至连产品的差异性都不作为主要的竞争内容去考虑。而就产品质量讲,恐怕不论是哪一个行业的哪一类产品,都还无法说过硬。这样的竞争现实是很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张敏,2006)。企业竞相降价的结果是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使企业缺少长期的研发费用,在产品的成本里排除了一切与短期生产不相干的投入。对于企业经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的竞争结果。如果是在这种状态下延续企业间的竞争,那必将不断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而不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的企业进入了这样的一种状态,也算是一种进步,但若是走不出这种状态,那就成为一种障碍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竞争包括企业竞争和行业竞争,不单单只是企业竞争,只讲企业竞争,不懂行业竞争,最终可能使行业成为弱势行业,使企业由于得不到行业的支撑而垮下来。在中国改革后的企业实践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忽视行业竞争问题,这使过度的企业竞争造成了一部分行业间的差距不合理的拉大,造成相当多的行业处境艰难。本来,有效的行业竞争应使行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行业竞争,中国的行业之间工资水平呈现出扭曲的情况。“1992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和最低的行业职工工资相差1.86倍,在2002年,最高和最低的行业职工工资相差2.99倍”(柳欣,2006)。现在,进入“十一五”规划初期,这种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又有进一步的扩大。工资水平间的差距只是行业之间竞争关系不正常的一种表现,但也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在有的行业,由于企业之间过度竞争,已使整个行业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更具体地讲,这就是同行业的企业竞相降价造成的。目前,中国家电行业的产品价格过于便宜,产品成本构成也过于简单化。结果,这些廉价的产品不仅没有带来更多的消费,反而使市场更加萎缩了,使全行业总体上陷入亏损。而且,以这样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很难避免产品遭遇反倾销。我们有些企业还难以理解,认为价格低不好吗?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不好的。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价格相对过低,那个行业的产品价格相对过高,表明市场关系是紊乱的。在这种紊乱的状态下,国民经济的运行无法平稳,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的阻碍,而且,众多弱势行业的企业,生存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所以,从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角度讲,中国企业尤其是股份制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在内,当前需要更加重视行业竞争机制的建立,不能只是从企业竞争的意义上去理解市场竞争。可以这样说,市场竞争首先是行业竞争,然后才是企业竞争,即先有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较量而后才是在同行业内的企业之间展开竞争。在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分属不同行业,即使是搞多种经营的企业,也是要有主业的,并且多种经营也是分属多种行业的。因此,企业的存在要依附于行业,行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决定企业的市场生存基本条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或是说在规范的和稳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入市场,先要受到行业的约束,要随同本行业与其他行业竞争,然后才是本行业内部展开企业竞争。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行业之间的竞争都是更重要的,或者说行业竞争更体现市场竞争的实质。所以,就国有控股企业来说,并不是成为股份制企业就懂得市场化经营了,实际上,若尚未建立行业竞争机制,其经营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行业与行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行业得到市场更高的评价,就意味着另一个行业的市场存在地位相对下降了。所谓市场的评价,是在价格上体现出来的。哪一个行业的产品受市场青睐,哪一个行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就高。反之,亦然。行业的竞争可体现出市场的公平。比如,一位电气工程师,在一个行业干一段时间,又到另一行业工作,接连变换工作于几个行业,其基本的工资收入大致相当,这体现出的就是市场的公平。相反,若在一个行业挣钱很多,到另一行业挣钱很少,就说明市场秩序是混乱的。行业竞争的结果不是搞垮哪一个行业,而是要在产品的价格比上求得一致性的评判。这实质上是使不同行业的劳动都能得到社会对其复杂性和必要性的公正的承认。而这种承认应是列于企业竞争之前的,是不受企业竞争干扰的。一旦企业竞争干扰行业竞争,市场秩序就会发生严重的扭曲。我们目前可以普遍看到的事实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产品竞相降价,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越来越便宜,甚至有时零售价低于产品的成本,这使得中国的家电行业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因为在同时,市场上的商品房、托儿费、大学学费、汽油、煤炭等产品价格屡屡地上涨。这就属于不正常的表现了,这是本行业内的企业过度竞争导致了行业的疲软,导致了本行业的劳动付出与其他行业的劳动回报相比是很不公平的。

注重行业之间的竞争,其要点在于本行业内一定要树立行业整体意识和强化行业保护意识。一个企业是独立存在的法人组织,但其要存在于一个行业之中,必须认识到在市场中有行业整体利益的存在,所以每个企业都必须树立行业整体意识,并要为此积极地自觉地对本行业进行保护。企业之间的竞争要有利于行业保护,而不能损害行业整体利益。没有对本行业的保护,本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就要在其他行业面前败阵,这就不利于本行业发展,也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对于国有控股企业来说,在进一步的经营机制完善之中,要特别地重视行业竞争问题,特别重视行业保护问题,不以企业竞争损害行业整体利益,不将竞争只限于产品降价之上。保护行业也是企业保护自身的需要,不懂得保护行业,是企业经营意识达不到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表现,也是企业经营机制不完善的反映。在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之中,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从企业竞争走向行业竞争,为实现有效的行业竞争而进行必要的行业保护。

四、企业实施行业保护的经营机制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作为国有企业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应带头完善企业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有利于市场竞争的行业保护机制。根据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中国已进入市场经营的企业对于本行业保护的机制建立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中认准行业整体利益。

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管理的大纲,具有方针性和统领性。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最基础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注重行业竞争,实施行业保护,首先需要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中,准确地认识本行业的整体利益。在确定本行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企业的战略经营要自觉地保护本行业的整体利益,至少也要不损害本行业的整体利益。从战略的高度讲,企业能不能认识到本行业的整体利益,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若企业的管理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企业可能会对本行业的整体利益熟视无睹,或是根本意识不到有行业整体利益的存在。所以,认识到本行业存在整体利益,准确地在企业的战略经营中把握住本行业的整体利益,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要求企业的战略管理具有高度的理性思维能力。在现实中,企业不仅要主动地去认识本行业的整体利益,而且更要认准这一利益的存在,不能在对本行业整体利益的认识上产生偏差。

2.积极参与组织本行业协会并使之不流于形式。

每个企业都应对维护本行业整体利益做出贡献。但对本行业整体利益负责的应是行业协会。因此,各个企业都应积极地行动起来,组织成立本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负责行业的管理工作。如果已有行业协会,那企业就应积极地加入其中,服从行业协会的管理。行业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非营利组织,是行业中各个企业的联合办公机构。从责任上讲,行业协会的工作是社会管理性质的,不同于企业管理的性质,也不同于政府管理的性质。行业的管理主要是自律的管理,管理的水平要体现在行业竞争之中,行业能够通过协会的管理,而实现对整体利益有效的保护,就是达到了管理的较高水平,起到了应起的作用。若行业协会形同虚设,起不到行业自律管理的作用,整个行业还是一盘散沙,行业的整体利益不断遭受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侵害,那这种协会是需要整顿的,或者说是需要重组的,必须认真地研究解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客观上行业的整体利益需要有相应的组织进行维护,行业协会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要的。企业需要依靠协会发挥管理作用,协会工作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搞成有名无实的空架子。不论是在哪一个行业,协会都是要肩负重任的,企业必须处理好与协会的关系,协会必须起到统领本行业企业实现行业自律管理的作用。

3.依靠协会进行本行业的技术与管理培训工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企业要搞好培训工作,而且行业更要组织好本行业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基础培训工作。保持本行业的竞争性,就必须先要搞好本行业的技术培训,让本行业各个企业的技术人员都知道本行业的技术前沿和新技术的应用知识。这一工作如果分散在各个企业进行,成本大,且未必能落实到每个企业。由协会承担培训技术的工作,具有权威和普及性,可更好地使技术培训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这种技术培训不具有技术保密性,是对新技术的推广,是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的。在新的时代,一个行业只有不断地提高本行业的基础技术水平,才能在市场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行业协会组织的技术培训对于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是很重要的,可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对本行业企业进行管理培训也是必要的,协会在这种培训中同样可发挥出优势作用。现代社会要求交流,行业的管理培训更体现一种思想交流的性质。协会要通过培训积极地推动本行业企业的管理创新,通过本行业企业的管理创新不断地提升本行业的竞争力。总之,行业的培训是实现行业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4.依靠协会促进本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

行业要发展,一方面要对外竞争,一方面要对内保护,即要练好内功。只有本行业各个企业都兵强马壮,整个行业才具有竞争实力。在缺乏行业自律管理的情况下,企业与企业可能形成无序的竞争或过度的竞争,从而不仅削弱企业本身实力,而且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后劲。而有效的行业自律管理就是要避免出现这种两败俱伤的结果,而且还能更清晰地映现出竞争的背后是合作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中,有竞争的存在,就有合作的希望在伴随。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合作的功效更明显地凸现出来。所以有人认为,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学会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因此在行业保护之中,协会要发挥协调人的作用,积极地促使本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企业要利用协会提供的机会积极地扩大合作伙伴。除了需要建立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之外,本行业企业之间还有许多具体的业务或项目可以进行合作。一家企业通过协会与本行业的另一家企业进行具体业务的合作,就是选择了一条便捷的路径。协会开展促使企业合作的活动,是从行业保护和发展的角度考虑的,凡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举措,同时也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条件。

5.依靠协会进行行业整体宣传。

在现代社会,企业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地宣传自己,市场经济就是一种张扬的经济,企业不能只是低头生产,必须要让社会了解自己和熟悉自己。从行业竞争和行业保护的角度讲,无论哪一个行业,都需要适当的宣传,将本行业的情况告知天下。宣传行业,对于本行业企业经营都是有利的。协会可承担行业宣传工作,当然费用是要由企业分摊的。企业对此能够理解,那么支付费用就不存在问题。若企业不理解为什么要宣传行业,那肯定是不愿意掏钱的。所以,协会要作好解释工作,使企业都能够理解行业整体宣传的意义和作用,保证这一工作能正常有序地开展下去。对行业的宣传是不能缺少的,有力的行业宣传可大大提升行业在公众眼中的形象亲和感,使其影响惠及本行业产品的销售。但行业的宣传也要适度,因为存在成本问题,过多地投入费用也是不经济的。再有,就是宣传方式的选择问题。协会可以有多样的选择,电台电视台广告,报纸宣传和组织大众娱乐活动等等,都是常见的方式,协会的选择是要注重实效的,因为企业的钱决不能乱花。协会也可以委托本行业的大企业展开行业宣传,这是超过企业宣传导向的层次更高的商业宣传活动,是保护行业和发展企业并举的战略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