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要用什么文字来形容文献名邦大理,“风花雪月”四字自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就是大理古城千百年来留给人们的最深刻的印象。
大理古城简称榆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人文意义上来说,大理是一个让人绕不开的地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四个典故都与大理有关。
自远古以来,大理一直是滇地文明的中心,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她不仅是茶马古道的重地,也是云南设治最早的地区。清康熙年间云南提督深感大理的人文兴盛,向清王朝申请了“文献名邦”的匾额。现在这块匾额就高悬在文献楼上,绿字黑底,苍劲醒目。从此,大理成为人人向往的“文献名邦”,文献楼也成为今日浏览大理古城时必须要去的名胜景点。
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的通道上,带有典型的白族建筑风格,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竖立在砖石结构的门洞之上,两边绿柳依依,清风拂面,颇有诗意。
穿过文献楼就进入了大理古城,城内的民居建筑仍完整地保存了白族建筑风格。青瓦坡顶的民居,棋盘式的街道,纵横交错的石板路,四散分布的寺庙、书院和教堂——众多元素汇集成这座历史悠久,兼收并蓄,而又保持了自己民族特色的瑰丽古城。
古城之内,从苍山引入清冽的泉水,穿街绕巷,来到每户人家的门前。城内居民不论贫富,都在自家或大或小的庭院内养花种草,形成了“家家流水声,户户养花忙”的和谐美景。放眼望去,各家红花绿叶伸出墙外,连成了一条条美丽的花巷,香气弥漫在全城,伴随着叮咚叮咚的泉水之声,怎叫人不沉醉在这花海之乡。
大理城外,蝴蝶泉最负盛名。这小小的一方池水虽然已经无法呈现徐霞客当年所见的绚烂蝶舞,但是却承载了大理文化的灵魂,寄托了人们对浪漫爱情的诉求。巍峨的苍山,秀丽的洱海,如一对形影不离的恋人,在蝴蝶泉边上演了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时时拨动着人们心底的那根浪漫琴弦。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城外另一个显著的标志。走在苍山洱海之间,不经意地抬头就会看见挺立在山脚下的三座白塔。走近三塔,这古旧而略略倾斜的塔体传递出浓浓的历史沧桑感,散发出震撼人心的神奇魅力。
然而,厚重的历史没有给大理增添一丝的负担,这里没有给人以敬畏和沉重的压迫感,反而与亮丽的蓝天白云一起结合成了一道轻快浪漫的风景。悠游在流传着美丽故事的青山绿水中间,你会感觉到发自内心的轻松和惬意,油然而生的是对浪漫生活的渴望和幻想。
抬头远望,高高的云层中投射出一缕缕阳光,洒在苍山山顶的皑皑白雪之上,也照射出洱海的万亩粼粼波光,在明暗的变幻中增添了神秘莫测的气息。那些知名的、或无名的原住民小岛更是旅行者梦中的乐土,那古老的庙堂,朴实劳作的渔民,为大理平添了一抹野性之美。
今天,苍山洱海依旧,夹峙其间的大理古城经历了太多的沧桑,见证了太多的变更,如一只黑色的蝴蝶,带着游人的梦想,倏然飞起,渐飞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