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漫天,驼铃幽幽,赶道的商人在那条古老漫长的“丝绸之路”上缓缓行进着,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商人给世界带去了异域风情,是那条“丝绸之路”给东西方铺就了交流的桥梁。在“丝绸之路”上有一个重要的旅栈,它是东西方商贸的中转站。中国商人大多把货物运送到此就为止了,商品然后由波斯商人转到西方。那里,拴满了大量的骆驼,堆积着奇珍异物,云集了东西商贾。这个地方就是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是伊朗第三大城,历史上的古都,位于扎格罗斯山和库赫鲁山的谷地之中,人口近100万。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也是伊朗的交通要地。
伊斯法罕不仅风景优美,拥有11世纪~19世纪的各种伊斯兰风格建筑,而且它作为“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更是东西方商贸的集中地。南来北往的商客都汇集于此,各种商品也琳琅满目,伊斯法罕一时富甲天下,所以民间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称。
伊斯法罕最引人注目的要属皇家广场了(又称伊玛目广场、阿巴斯王广场)。皇家广场由沙法维王朝的阿巴斯一世大帝建于17世纪,长500米,宽150米,是当年阿巴斯大帝检阅军队和观看马球的地方。广场周围由两层拱廊环绕,每边拱廊都开有一座雄伟的大门,分别通向伊玛目清真寺、圣·罗图福拉清真寺、阿里·加普宫和皇家集市。
如今整个广场环境优雅,成为游赏观光和休憩的好场所。广场四周的拱廊已经装点成了两层楼店铺,店铺前是宽阔的马路和绿地,草地上安放了不少石凳供人们休息。中间建造了几个宽大的水池和喷泉。绿草成茵的广场上点缀着清水荡漾的方水池,美丽的拱顶倒映池中,如梦如幻。据说当年建造这座广场的设计师在清真寺没有刻下自己的名字,只刻下了一句名言——结满果实的果树总是垂下枝条的。
著名的40柱宫也是皇家建筑的一个经典。微风拂过,水中的倒影摇摆闪烁,如同幻境。华丽的门廊木顶画着连串的几何装饰,并以花饰进行装点,充分展示了波斯的艺术天赋。
伊斯法罕城内布满清真寺,而且多数都较为有名,简直是一个伊斯兰寺庙建筑的博览会。有名的清真寺就有伊玛目皇家清真寺、圣·罗图福拉清真寺、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等。
伊玛目清真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古建筑之一,建于1611年。大门和两座宣礼塔朝向正北,正殿和另外两座宣礼塔朝向圣地麦加。整个建筑具有波斯风格。宏大的造型和宽大的庭院,给人以幽深的心灵震撼。当初没有扬声器,聪明的设计师巧妙地利用声学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巨大的拱顶内侧是一层层的凸起结构,站在拱顶正下方,轻声的讲话都听得很清楚,而且回音荡荡。
圣·罗图福拉清真寺建于1602年,曾是阿巴斯一世的私人礼拜堂。清真寺正面饰以蓝色和粉红色为基调的土耳其玉,其他位置特别是圆顶内外两面则以黄色为主调的彩釉砖装饰,并饰以精细的黑色或蓝色的花卉。这个圆顶在伊朗被公认为最好的圆顶,光线从拱顶的窗口斜射进来就会形成怪诞的光影,倍添神圣之感。寺内绘画以装饰性技法为主,也有写实的题材,例如孔雀、柏树等。另外,这个清真寺没有院子或塔柱,因为这里不是公共朝拜的场所,而是只供国王、王室成员及大臣使用。
岁月蹉跎,当“丝绸之路”退出了它的历史舞台后,伊斯法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变的只有那些蓝色的清真寺和那些依然来来往往的商人。他们的叫卖声让伊斯法罕重温着过去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