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128

第128章 武夷学案(黄氏原本、全氏修定)(2)

问文定与秦桧厚善之故,朱子曰:「秦尝为密教。翟公巽知密州,荐试宏词。游定夫过密,与之同饭于翟,奇之。后康候问才于定夫,首以秦为对,云其人类荀文若,又云无事不会。京城破,金欲立张邦昌,执政而下无敢有异议,惟秦抗论以为不可,康候益义之,力言于张德远诸公之前。后秦自北归,与闻国政,康候属望尤切,尝有书疏往还,讲论国政。康候有词掖讲筵之召,秦荐之也。然其雅意坚不欲就,是时已窥见其隐微一二,有难处,故以老病辞。至后来秦做出大疏脱,则康候已谢世矣。」

百家谨案:靖康金议立邦昌,马时中伸抗言于稠人曰:「吾曹职为争臣,岂可缄默坐视,当共入议状,乞存赵氏。」秦桧不答,时中即自属稿,就呼台吏连名书之。桧既为台长,则当列于首。以呈桧,桧犹豫。时中帅同僚合辞力请,桧不得已,书名。是桧迫于马时中,以台长列名,何尝抗论。乃知当时无论贤愚,尽为桧欺矣。幸文定宦情如寄,天下后世亮之。因叹知人之难也!

吕东莱《与朱侍讲书》曰:「胡文定《春秋传》,多拈出《礼》『天下为公』意思。蜡宾之叹,自昔前辈共疑之,以为非孔子语,盖不独亲其亲,子其子,而以尧、舜、禹、汤为小康,真是老、墨子之论。胡氏乃屡言《春秋》有意于『天下为公』之世,此乃纲领本原,不容有差。」

武夷讲友

忠公邹道乡先生浩(别为《陈邹诸儒学案》。)

文定朱汉上先生震(别为《汉上学案》。)

侍郎曾先生开(别见《廌山学案》。)

刘先生燮

刘燮,字君曼,河清人。与胡文定游。(参《斐然集》。)

附录

《胡氏传家录》曰:四海神交,惟河清刘曼字君奕,其人有相业。(补。)

(梓材谨案:先生名字,二书不同,未知孰是。)

忠毅向先生子韶

向子韶,字和卿,开封人。故相文简公曾孙,钦圣宪肃皇太后之再从侄也。清约如寒士,强学自励,永嘉刘安节与胡文定皆深交。元符三年擢进士第,累官至知淮宁府。视事六月,寇兵至陈,先生率诸弟城守,励战士,开喻百姓。既而城陷,骂贼而死。子十人,或死或虏,惟沈与鸿得免。诏赠通议大夫,谥忠毅。(参《杨龟山集》。)

唐先生巩

唐巩,字处厚,荆南人。与胡文定情义最笃。(参《斐然集》。)

忠襄李先生植(别见《苏氏蜀学略》。)

武夷同调

叶廷珪,字嗣忠,口口人。知德兴县,张邦昌伪诏至,不拜。高宗中兴,历官太常寺丞,补中秘府。轮对,议与秦桧不合,出知泉州、漳州。先生笃学淳雅,名重当时,叶颙、陈俊卿、黄祖舜、郑丙皆出其门。有《诲录》三十卷。(参《姓谱》。)

武夷家学(孙、程三传。)

文忠胡致堂先生寅(别为《衡麓学案》。)

参议胡茅堂先生宁

胡宁,字和仲,文定次子。以荫补官。试馆职,除敕令所删定官。迁祠部郎官,出为夔路安抚司参议官。除知沣州,不赴。学者称为茅堂先生。文定作《春秋传》,修纂检讨尽出先生手。又自着《春秋通旨》,总贯条例、证掳史传之文二百余章,辅传而行。吴渊颖曰:「胡氏传文,大概本诸程氏。程氏门人李参所集程说,颇相出入,而胡氏多取之。盖欲观正传,又必先求之《通旨》,故曰『史文如画笔,经文如化工』。若一以例观,则化工与画笔何异。惟其随学变化,则史外传心之要典,圣人时中之大权也。世之读《春秋》者自能知之,不可昔者向、歆之学而异论也。」由吴氏之言观,则茅堂《通旨》之书多与文定相参考,可以互证者矣。是书在元初赵仁甫最传之,(云濠案:仁甫一作仁辅,即江汉先生。)故《胡氏春秋》遂颁学宫。惜乎今之不可复见也!(修。)

谢山《书宋史胡文定传后》曰:致堂、籍溪、五峰,茅堂四先生并以大儒树节南宋之初,盖当时伊洛世适,莫有过于文定一门者。四先生殁后,广仲尚能禅其家学,而伯逢、季随兄弟游于朱、张之门,称高弟,(梓材案:季随为朱、张高弟,伯逢特与朱、张有辩论,当非受业弟子。)可谓盛矣。茅堂还朝,秦相问曰:「令兄有何言﹖」对曰:「家兄致意丞相:善类久废,民力久困。」秦相已愠,因谓茅堂曰:「先生《春秋》议论好,只是行不得。」茅堂曰:「惟其可行,方是议论。」又问:「柳下惠降志辱身,如何﹖」对曰:「总不若夷、齐之不降不辱也。」遂以书劝避相位,以顺消息盈虚之理,秦相愈怒。一日,忽招茅堂饭,意极拳拳,归而台章已下。《宋史》秖载其蔡京之对,且谓因致堂与秦相绝,遂并罢,不知茅堂自不为秦屈,不一而足,非以致堂之牵连也。

(梓材谨案:五峰序吕氏《中庸解》云:「靖康元年,河南门人候师圣自三川避乱来荆州,某兄弟得从之游。」考靖康初年致堂为校书郎,禀学于龟山,则五峰所谓兄弟,特兼茅堂而言矣。然《闽书》径称致堂从候师圣游,则于《刘李诸儒学案》仍列致堂于候氏之门,而益以茅堂可也。)

承务胡五峰先生宏(别为《五峰学案》。)

简肃胡籍溪先生宪(别为《刘胡诸儒学案》。)

武夷门人

教授江先生琦

江琦,字全叔,建阳人也。宣和三年进士,主高安簿。尝摄令新昌,民负税有至十年者,闻先生至,不待遣吏而华输。移永丰丞,历任邵武军、永州教授,不求荐达。张魏公抚福建,辟为幕官,不就。主管台州崇道观以卒。先生游于游、杨之门,卒业胡氏,深于《春秋》。尝以所学正于龟山,龟山抚书而叹曰:「百年绝学,留心者希。吾老矣,之子勉旃!」着《春秋经解》三十卷,《辨疑》一卷,《语》、《孟说》各五卷。其在永丰,丁丧事,寮友赙之甚厚,先生曰:「大事当自尽矣,敢为诸公费。」致堂推以为畏友,尝问之曰:「学道者无所得,鲜不归于佛。兄既有得,而或者以为亦趋空寂,信乎﹖」先生笑曰:「是谓我为陈相也。安有此!」(补。)

文清曾茶山先生几

曾几,字吉甫,河南人。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迁校书郎,为应天少尹。高宗即位,历提举湖北、广西运判,江西提刑,广西转运。为秦桧所恶,奉祠。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召对,授秘书少监。先生承平时已为馆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每会同舍,多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荐绅推重焉。权礼部郎。孝宗立,以通奉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着有《经说》二十卷、(云濠案:谢山《学案札记》:「曾吉甫《周易释象》五卷。」)《文集》三十卷。子逢,亦以学称。(修。)

宗羲案:朱子言:「曾吉甫答文定书天理人欲之说,只是笼罩,其实初不曾见得,文定便许可之,他便即如此住了。」盖亦入于禅者也。

曾茶山语(补。)

崇德必先事后得,如释氏却是先得后事。

道只在日用处,须玩「师冕见」一章。

《子张》一篇,惟记诸弟子之言,盖有深旨,欲明群弟子学之所至。

在己为忠,推己及物为恕。合彼己以为一,便是一以贯之。通天下是一个心。

(梓材谨案:谢山所录茶山语四条,今移入《元城学案》者一条。)

附录

先生早从舅氏孔文仲、武仲讲学,又从刘元城、胡文定游,其学益粹。

林拙斋《纪问》曰:尝问尹和靖日用下工夫处,和靖曰:「须求喜怒哀乐未发以前底心。」少蓬曰:「如今才举,便是发了,如何求得未发之心﹖」和靖曰:「只如吉甫未发意来相见时,岂有许多事,才举意来,路中乘轿,来相见吃茶吃汤,如此类求之。」

(梓材谨案:少蓬盖紫微之别称。此条前设问辞即茶山,故下有「只如吉甫」云云。据此,则茶山尝及和靖之门矣。)

知州范先生如圭

范如圭,字伯达,建阳人。从舅氏胡文定受《春秋》学。以乙科授武安节度推官。召试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忤秦桧,谒告奉祠,读书不与外事者十余年。起判邵州、荆南。召对,提举江西,复奉祠归。起知泉州,寻罢。绍兴三十年,卒,年五十九。

舍人薛先生徽言

薛徽言,字德老,永嘉人也。从胡文定公学。高宗即位,以布衣上书言六事,曰国势,曰边防,曰刑赏,曰巡幸,曰财用,曰官吏。成建炎二年进士。赵丰公为中丞,先生以书谒之,大见称赏。丰公连章劾吕颐浩,高宗是之,对曰:「是皆温士薛徽言为臣发之。」次日缴上其书。丰公进枢府,先生亦蒙召对,首以强志勤政、君子小人为言。授枢密院计议官,请建立方镇以固篱落,从之。东宫虚位,首陈大计,请择贤宗室立为皇子。时高宗春秋方富,莫敢言者,言之自先生始。于是娄寅亮继请,高宗擢寅亮为御史,已许其请矣。未几,又中止。先生因星变再上书论之,言:「陛下已有旨,召宗室三人入侍。此命一出,万口称庆。乃其二人,一见而止,一人未闻促召。切料小人必有荧惑陛下已成之志,识者为之寒心。」于是立嗣之议始定。又言:「佞幸未去,国论未定。忧其所不足忧而忘其所当深忧,此乃大可忧者。」颐浩再当国,欲中伤之,不得,乃以权监察御史宣谕湖南。奏言本路不便于民者十事,且请令大将岳飞绥定湖南,荐宪司吕祉等五人及隐士黎明,劾去贪墨吏谢微等。时折彦质以枢臣帅潭,代李纲,先生言李有成效,不应遽易。颐浩乃言小臣不当荐举将相,且以其奉使时擅易守臣,于是诸使皆有殊迁,而先生权发遣兴国军。张魏公督军湖南,召还幕府。以比部郎召,历兵部、吏部二司、左司检正中书门下诸房文字。先是,徽宗讣至,上疏力言以日易月之非。大将岳飞以忤督府,弃军归庐山,手书劝令军。刑侍奏:有父夜盗子财,子不知而杀之者,当以夜入人家、登时杀死之律。先生谓:「父子法不别籍,非人家也;子富而父贫,是不孝也;人子弒父,而有勿论者乎﹖」从之。迁起居舍人。赵丰公之三入也,先生以为事功难就,当如姚崇以十事要明皇,俟许可始观政,丰公不能用。秦桧知平江,过阙,望丰公留之而不得,先生谓丰公曰:「桧从此怨矣!」丰公疑曰:「桧居永嘉,故君助之邪﹖」由是稍疏之,而不知先生之忠于己也。和议起,丰公以下皆去国,而先生独留。盖桧亦以前事谓先生厚己,稍亲之,而先生不为所用。初,丰公之去,惟二郎官与先生送之,丰公语先生,欲以桧罔上一事入告,先生止之。丰公既颇疑先生,喟然叹曰:「鼎去,君安得独留!」先生戏应之曰:「未可量也。」桧闻之,益以先生为助己。先生乃上言帝王之孝在复雠,因援汉高帝桮羹之说。且言万里梓宫,真伪莫辨。已而直前与桧廷辩曰:「偷安固位,于相公私计则良便,然忍君父之辱,忘宗庙之耻,于心安乎﹖」是日极争移晷,感寒疾,不数日卒,遗疏犹诋秦计甚力。故事,左右史卒官,与其子二人恩泽。至是,上诏特赐帛百匹,恩泽如例,而秦桧格之。先生之大功在议国本,其大节在争和议。《宋史》作传,寥寥不满十行,亦异甚矣!次子季宣,别为《学案》。(补。)

忠简胡澹庵先生铨

胡铨,字邦衡,庐陵人。建炎二年,高宗策士淮海,先生策万余言,高宗见而异之,将冠之多士,忌者移置第五。授抚州军事判官,未上,转承直郎。丁父忧,从乡先生萧子荆学《春秋》。吕祉以贤良方正荐,赐对,除枢密院编修官。秦桧主和,先生抗疏言王伦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并言孙近传会桧议。桧以先生狂悖鼓众,编管昭州。桧死,量移衡州。擢起居郎兼侍讲、国史院编修官。因讲《礼记》,曰:「君以礼为重,礼以分为重,分以名为重。愿陛下无以名器轻假人。」又言:「陛下自即位以来,号召逐客,与臣同召者张焘、辛次膺、王大宝、王十朋,今惟臣在尔。以言为讳而欲塞灾异之源,臣知其必不能也。」又言:「廷臣以箝默为贤,容悦为忠,驯至兴元之幸,所谓『一言丧邦』。」上曰:「非卿,不闻此言。」金人求成,先生请锐意恢复,绝口勿言和字,一弱于和,不能自振。除宗正少卿,乞补外,不许。兼国子祭酒,寻除权兵部侍郎。上以灾异,诏廷臣言阙政急务。先生以赈灾为急务,议和为阙政,谓和议成有十可吊,不成有十可贺。符离之败,朝论急于和戎。魏文节杞使于金,金人留之,分兵攻淮,乃以本职措置浙西、淮东海道。时惟高邮守陈敏拒敌,射阳大将李宝拥兵不救,先生劾之,宝惧,始出师犄角。大雪,河冰皆合,先生持铁锤锤冰,士皆用命,金人遂退。干道初,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改泉州。乞致仕,除宝文阁待制,留经筵。求去,以敷文阁直学士与外祠。陛辞,犹以归陵寝、复故疆为言。上问今何归,先生曰:「归庐陵。臣向在岭海,尝训传诸经,欲成此书。」特赐通天犀带以宠之。先生归。上所著《易》、《春秋》、《周礼》,《礼记解》,诏藏秘书省。淳熙七年,卒,谥忠简。有《澹庵集》一百卷行于世。(参史传。)

(梓材谨案:先生初事萧三顾,为《春秋》学,复学于胡文定。南迁后作《春秋集善》十一卷,张魏公为之后序。其谪新州时,作《易传拾遗》十卷,宗主程氏而时出新意于《易传》之外,李泰发为之序。见《直斋书录解题》。谢山《学案札记》,胡忠简《易传》十卷。又案谢山底本标题有《澹庵学案》之目,知其于《澹庵集》与其学派必多釆录,惜经并入武夷,而其稿不全。)

直阁胡先生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