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圆则九重,敦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战国·屈原《天问》
风水观念、风水理论、风水实践的发生不是偶然的现象,也不是外部世界强加于我国先民的,它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它最根本的原因是贫困和愚昧,是科学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除此之外,风水的发生还与其他社会原因有关,如“孝道”,生者追思死者,希望采取厚葬的方式弥补心理上的空缺,以便调节心理。又如“相术”,我国古代盛行相马、相牛、相人,这其中有迷信也有科学。相术的发达必然会导致相地。又如“术数”,我国古代有完整的阴阳学说,有算命、测字、扶乩、圆梦、占课等迷信活动,这些迷信助长了风水术的发牛。
要讨论的原因很多,这里,仅就意识形态的崇拜观念与风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1.自然崇拜
人们生活所依赖的大自然,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顺从于自然,屈服于自然。诚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人们以为大自然是个巨大的未知数,它有无比的造化,可以任意主宰人类。于是,人们就神化大自然,崇拜大自然。对臼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土石草木,无不敬仰。《尚书·尧典》记载虞舜时“梗于六宗”。六宗即天宗日月星,地宗河海岱。《国语·鲁语》记载:“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五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大自然可以赐福于人,也可以嫁祸于人,可以决定人的命运,人应当顺从大自然,这正是风水观念的基本前提。上观天文,下察地理,顺应自然,得到有生气之地,或住或葬,以得到吉祥,这正是风水所乐意追求的效应。
2.土地崇拜
人们不是生活在天空中,而是脚踏实地的生活在土地上。上地赐予人们肌体,又给予人们取之不尽的资源。人们热爱上地,称土地为慈母。但是,土地变化无穷,它经常作弄人们,洪水、旱灾、虫豸、冷暖都是人们生存的种种危害。于是,人们敬畏土地,祈祷土地。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虔诚地祭祀土地。《礼记·郊持祀》云:“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孝经纬》云:“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
祭祀土地的礼仪有多种形式。有的是垒上成堆,对冢土加以崇拜。有的是用酒、人血、牲血洒在地上。在广西的有些偏僻村寨,流行着主土祭,供奉土主神。在云南的有些偏僻村寨流行地母祭,每三年一次,杀牛杀猪埋在地下,作为供奉地母的礼品。
有些土地呈现出奇妙的现象。如,海拔1200米的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来乡寺院村土家山寨,有两亩神奇的水田,不论遇到什么灾害,不论变换什么稻种,都能盛产香稻,这种特异功能千年不衰。又如,在湖南洞口县山门清水村西北,有一块50平方米的土地,不断喷出奇特的香味。闻了这种香味,能使人精神舒爽,神志清醒,解除疲劳。孕妇在香地站着,可以明显地感到胎儿在腹内活动。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现代科学解释是某种矿物质微量元素造成的。
在古代,对土地的异象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于是,先民就认为这是吉地,有生气之地。人住在这样的土地上就可以长寿和富贵,死人埋在这样的土地下就可以荫庇活人。地之吉凶,取决于能否聚气,因此,先民约定俗成,不许动土掘坑,据说这样会伤地气,引来不测之灾。至今,修公路、铁路、水库,盖工厂、开矿藏时,往往很难从农民手中征得土地,农民常常以败坏风水为名,百般纠缠。
土地对人是不是有影响呢?回答是肯定的。以阴宅为例,在埋葬死人时,有些土地里死尸小易腐烂,保存完好,这是因为土质干燥、纯净,温度稳定。往往有这种怪事,由于土地条件好,昏厥的尸体(假死)可以复活。印度的瑜珈功可以把活人埋在土中数天而不死,这与土质是有关的。与此相反,如果把尸体埋在潮湿、细菌极易繁殖的土质中,很快就只剩枯骨‘堆了。所以,风水师常常用这样的例子劝告人们择地,人们也容易相信他们那一套。风水师又谎骗说地气可以决定人们的前途,可以带来富贵,并附会一些事例加以说明,使得那些抱有幻想的人们纷纷上当。
3.大山崇拜
我国国土有三分之二是山。绵延的山脉是大地隆起的脊梁,巍峨的山峰是擎天的石柱。在先民看来,大山含泽布气,离天最近,是神灵的住所,苍天的意志是通过大山传导给人间的。
传说在原始社会末期,先民就已经开始祭山了。虞舜时“望于山川,遍于群社”。进入阶级社会后,大山更加被神化,《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日神。”山神是很多的,仪《山海经》的《五藏山经》就记载了近四百个山神。祭祀方法有多种形式,简单的形式是将鸡、羊、猪、玉石投入山谷,或悬在树梢,称为“投”、“悬”。复杂的形式则是由君王率领文武群臣择吉日举行隆重的仪式。
经常受到祭祀的是五岳,有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岳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山形也有不同,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衡山如飞。
五岳中以泰山最尊。《史记·封禅书》记管伸语:“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泰山之所以受殊荣,是因为它屹立在文化发达的齐鲁平原上,滨临大海,显得特别高竣。先民以它为五岳之长,镇守天地。孔子曾说“登泰山而小鲁”。秦始皇等历代皇帝都祭祀过泰山,山上有岱庙,这是帝王们封禅告祭的居所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传说泰山与人事吉凶有关。《风俗通义·正失》记载:“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后汉书·乌桓传》记载:“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太平·一记》卷99记载“泰山治鬼”。《太平御览》卷881记载泰山神“呼之令人不病”。《梦梁录》卷2记载泰山神“掌天下人民之生死”。《后汉书·许曼传》记载“(曼)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
山与风水有关。《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山神的气息就是风。它吹气时,世界就是冬天:呼气时,世界就是夏天。河南嵩山少室山的南麓有个风穴,每当将刮大风时,洞内就发出风吼声,接着风就从洞中呼出。风穴旁建有风穴寺,汉魏以来香火旺盛。
民俗称人死为归山,坟墓就是山,墓门为山门,卜卦算命的人为山人。山形决定人的祸福。《艺文类聚》卷7引《相冢书》云:“《青乌子》称,,山望之如却月形,或如覆舟,葬之出富贵。山望之如鸡栖,葬之灭门。山有重叠,望之如鼓吹楼,葬之连州二干石。”
群山连绵,像人体的脉络,又像龙在飞舞,风水师称为龙脉,并以之大做文章。这些观念,都是由大山崇拜逐渐演变而来。
4.风崇拜
风,就是流动的空气。先哲对风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庄子·逍遥游》:“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淮南子·天文训》:“天之偏气,怒者为风。”《说苑》:“天地之气合以生风。”
风从哪里产生的呢?先哲认为出自土。《淮南子·览冥》:“羽翼弱水,暮宿风穴。“注:“北方寒风从地出也。”晋张华《博物志》:“风山之首,方高三百里,风穴如电突,深三十里,春风自此而出也。”这就是说,北风从地中出,春风从洞中出。
风有助于万物变化,可使草木欣欣,花粉传播。《白虎通》:“风之言萌也……条风至地暖,明庶风至万物产……广莫风至则万物伏。”
风与人的吉凶有关。风可毁坏房屋,影响交通。周武王伐纣,大风折盖。秦始皇浮江至湘山祠,遇大风阻截。《史记·天官书》记载:“风从南方来,大早;西南,小旱……东方,大水:东南,民有疾疫,岁恶。”
因此,先哲很尊崇风。伏羲氏、女娲氏以风为姓。黄帝之相有风后。春秋时,任、宿、须句、颛臾四国都姓风。
尊崇风,必然要观察风。《周礼·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汉代时很盛行风角。风角是一种占风的术数。《后汉书,郎颉传》:“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算、六日七分。”注:“风角谓候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凶也。”《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刘孝恭《风角》十卷,已佚。
正因为有以上这些情况,所以,相地术把风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风水先生宣传“八风说”:穴的前面有凹风,则明堂倾卸,案砂不有,堂气难收,牵动土牛,主贫穷败绝。穴后有凹风,则臂膊寒,必然是无依无靠,穴星不起,主天寿无子。穴左有凹风,是龙砂软弱无情,主长房伶仃孤寡。穴右有凹风,必是白虎空缺,不庇小房,主弱弟幼子,败绝夭类。穴两肩有凹风,则胎息孕育之方受伤,其他方面虽有好风,亦主败绝。穴两足有凹风,则子孙祭墓朝拜之所低陷,不是冲射堂局,定然水口斜飞,主破家荡产。这八风中,在艮向的艮风最恶,这是因为寅宫为箕星,箕为风星。即使为龙水生旺之地,苟坐寅寓而招艮风,最轻必得风瘫颠狂之疾,重则家破人亡。
“八风说”可追溯到先秦,先哲考察方位,提出了八方概念。《吕氏春秋·有始览》:“何谓八风?东北日炎风,东方同滔风,东南日熏风,南方日巨风,西南日凄风,西方日厩风,西北日厉风,北方曰寒风。”《春秋考异邮》:“八卦主八风,相距各四十五日。艮为条风,震为明庶风,巽为清明风,离为景风,坤为凉风,兑为阊阖风,乾为不周风,坎为广莫风。”这些“八风”没有迷信色彩。
5.水崇拜
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管子·水地》说水是“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水能造福于人,供人饮用、洗涤、灌溉等。水也能肇祸于人,冲毁田地、住宅,淹死人、畜。人们感激水,也害怕水,称水为神。
称水为水伯。《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日天吴,是为水伯。”水伯有八个脑袋,人一样的面孔。
称水为水母。王褒的《九怀思忠》:“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
称水为水神。《管子·水地》:“集于天地,而产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故2日水神。”
洛水之神叫宓妃,长江之神叫江妃,湘水之神叫湘君。东海之神叫禺貔,南海之神叫不廷胡余,西海之神叫彝兹,北海之神叫玄冥。此外,又有湖神、泉神、井神、壶神。
水对人的生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西游记》记载女儿国里的人喝了子母河的水,专门生女孩。《山海经》记石脆山的北面多洞,灌水发源于此,流注于禺水,水里月流赭,拿它涂在牛马身上,可以不生百病。《抱朴子》记载:临沆县有个廖氏人家世世代代长寿,后移居他处,子孙就容易夭折。别人搬到廖氏住过的地方,也是世代长寿。由此推断,住宅与人寿有关。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观察,发现原来廖氏所住的地方有一口井,井水是红色的,把井挖开,发现井底有数十斛丹沙,丹沙与井水溶解,饮用后可长寿。
根据这样一些现象,风水术很看重水,称江河为水龙,水能聚气,人乘生气就可以得到富贵。
6.龙崇拜
龙是占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人们说它是马首蛇身,潜伏在九重深渊,掌江河湖海之水。它能腾云驾雾,穿透铁石,摧毁山岳。
我国先哲很早就开始有了龙崇拜,太嗥伏羲氏时出现龙瑞,就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左传·昭公十九年》记载郑国发了大水,有龙在城外的洧渊争斗,有些官吏请求举国祭龙,执事大臣子产不允,说“吾无求于龙,龙亦无求于我”。
我国有些少数民族也崇拜龙,白族有龙图腾,村民认为自己与龙有血缘关系,是龙的后裔。普米族有龙潭祭,在密林或大山搭起高台,用酒、牛奶、鸡蛋等物作祭品,祷告龙神,保护人畜两旺。汉族人祭祀龙,主要是求龙不要发洪水,不要闹旱灾,争取得到农业好收成。
龙是个庞然大物,像由一样起伏连绵,人们就把山比作龙。如山西浑源县有一座山,山势雄伟,山气腾腾,山麓苍翠,人们就称作龙山。此外,湖北的江陵县、河南的宝丰县、辽宁的朝阳县等处都有龙山。又有龙穴,如湖南常宁县有个龙穴,穴中有黑土,天旱时,人们以水沾穴,据说就会下雨。河北徐水县西南的龙山有四个穴,民间传闻东穴出春风,两穴出秋风,南穴出夏风,北穴出冬风。又有龙门、龙泉、龙井、龙丘、龙溪等。如陕西西安市,唐代时的兴庆宫里有一个龙池,常有云气上升,时人称为龙气。
风水术借用了民问有关龙的观念,称逶迤曲折的山为龙脉,或称山龙;称源远流长的江河为水龙。龙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病龙、死龙、来龙、去龙、直龙、横龙、飞龙、潜龙、闪龙。
风水以龙山为吉地。东晋慕容孰以柳城之北、龙山以南为福德之地,派阳裕筑龙城,建和龙宫,还在山上立龙翔祠。傣族有些村寨有龙林,将死者葬于此。壮族有些村寨有龙头地,认为把死者葬在龙头地会给儿孙带来好运。
龙山、龙湖有龙气,传闻秦始皇时江苏丹徒有龙气,朱元璋出生时风阳有龙气,这些都是风水师的附会之辞。
风水以山的气脉集结处为龙穴,龙穴宣作墓地,可以得到吉祥。《秘传水龙经》云:“横宫龙穴生荣显,借合穿龙主发财。”但是,龙穴只有富贵之人才能享受,一般的贫寒之七如果占有龙穴,只会遭到大祸。
可见,风水术的龙观念是由龙崇拜演变出来的。
7.灵魂崇拜
先民很尊敬老人,老人去世后,人们在悲痛之余,总觉得死者还没有死,至少灵魂还存在。灵魂游荡在幽冥世界和活人之间,它有超人的能力,能够帮助儿孙,给活人带来吉祥。《礼记·郊持祀》云:“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这就把死人分为魂魄两部分了。古代的彝族人认为,人的灵魂有三个,人虽死而灵魂不死,一个由毕摩指路送到祖先的发祥之地,一个住守自己的坟茔,一个则作为祖灵留在家中受供奉。
为什么先民会产生灵魂不死的观念呢?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说得很清楚:“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昀,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种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上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并且往往是一种真正的不幸。”
这种不幸落在先民头脑中,很轻易地产生了风水,认为人死了虽死犹生。死者,是本,生者是支,本支永远是相连的。如果死者不安,生者就不荣。怎么才能知道死者安不安呢?有两种判断方法,一是看坟墓,有些地方盛行二次葬,打开棺木后,发现尸体腐烂得不忍卒睹,就以为死者在地下受到了极大的折磨。另..种判断方法是,如果生者有病痛等灾难,就被认为是死者不安造成的。
怎样才能让死者安逸呢?风水师就发明了一套相地的方法,从龙脉到土质,从穴口到穴周围的环境,说是选择了风水宝地,死者的遗体就不会腐烂,死者的灵魂就会荫福生者。
其实,人死如灯灭,哪还有什么灵魂?没有灵魂,何谈荫福?显而易见,请风水师相地,无非是一种徒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