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段正元文集
35723600000107

第107章 《大成礼拜杂志》(之二)(6)

问、道家之持心。戒慎杀机。佛家之持心。曰结善缘。儒家之持心。必慎其独。何也。

答、不忘道也。

问、道至乐也。文王之慎独。何曰小心翼翼。曾子之慎独。何曰战战兢兢。中庸云、君子慎独。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何谓也。

答、不忘法也。

问、道法并行。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为人之所不见乎。

答、道法并行。君子之所以出气数。挽气数。受天德。为王道。君子之所畏。即君子之所乐。问、爱人者莫若佛。安人者莫若儒。二教皆为人。为人乃上帝之心。於斯为教也。教皆同心而异德。异德而同归。

答、教皆道之用。教愈合而道愈完。三教合源。万教自归上帝。

问、万教之难。难於修身。儒则修己可以治人。修己可以安人。立己可以立人。达己可以达人。佛教普渡众生。能渡一己之众生。即能渡天下之众生。无嗔杀邪淫之念。则渡身内地狱之众生。无悭贪不施之心。则渡身内饿鬼界之众生。无愚痴暗蔽之行。则渡身内畜生界之众生。有三皈五戒之行。则渡身内人善界之众生。有精修十善之果。则渡身内天善界之众生。有善恶杂糅之因。则渡身内修罗界之众生。有修四谛因缘之功。则渡身内声闻界之众生。有空十二因缘之德。则渡身内缘觉界之众生。有修六渡万行之功。则渡身内菩萨界之众生。普渡身内之众生。乃能常觉不昧。是谓内佛而外慈。耶稣能舍身成志。然后其说乃行於天下。孔子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有子曰、本立而道生。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於妻子。其身不正。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答、万教之义。成己成人而已矣。成己者、学也。成人者、道也。学以致其道。是谓大道之学。故大学之道。曰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能明明德於一身者。而后能明明德於天下。能亲身内之民者。而后能亲天下之民。能止一身之至善。而后能止天下之至善。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万教乃能归儒也。

问、欲知万教归儒之义。须知真儒之道。欲知真儒之道。在行大学之功。大学一书。道法并载。明明德、、亲民、止至善、道也。止、定、静、安、虑、得、法也。道者所以成己成人。法者、所以致道。道即大学之道。法即大道之学。自外王言之曰学。自内圣言之曰法。君子学以致其道。即法以得其道。是道也。人人皆得而成之耶。

答、有志竟成。志之所在。即道之所在。法者所以行其志。即所以成其道。故孟子曰、士尚志。孔子曰、志於道。无志者。乌足与言哉。

问、儒家之礼。领取生人之乐。释道之教。享受灵魂之安。性命双修。诚不易欤。

答、大道之行也。万教归儒矣。下学可以上达。三教其合源乎。

第六十礼拜大道严於治法

民国二年五月初四日记

问、星期我到了十馀次。先生所讲的学而第一章。讲来头头是道。我方知孔子之道。包罗万象。昔赵普云、半部论语佐太平。半部论语治天下。今听先生讲来。只要学而一章。就可以修身治天下。真是圣道大如天。我辈何敢妄加评议。但闻世人言。论语之书。蒙童不可读。依我听来。非将圣经作为实行的教授书。万不能自治。今日一般蒙童。异日一般英雄。皆出於论语之中。我看而今的新学。不读圣经。不讲圣道。总讲阴谋手段。在家不知伦常。一到学堂。则讲欺骗诈夺。弄得一般青年子弟。野心勃勃。回家讲起家庭革命。在外学假学阔。男女平权自由。今日自由结婚。异日自由离婚。世风日下。廉耻丧尽矣。人面兽心。实教育为之也。今民国欲企富强。非改不良教育。先讲道德。然后讲学说。万难收拾人心。今先生将此学说昌明。功德无量矣。

答、敝会兴大成礼拜。每星期不辞口舌之劳。不过尽我国民之职。何敢言昌明学说。非天子不议礼。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不敢作礼。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亦不敢作礼。必要聪明圣智达天德者方能之。但今时人人有五洲共和之说。天道开而贤人自出。我今不过开圣道一线之路。待其人而行。鞠躬尽瘁。完全分量足矣。

问、请先生将学而首章。切实注明。文以载道。亦可以传世。何如。

答、孔子述而不作。我区区一点学说。何敢问世。不过门人中笔之於书。传告同人。亦多闻广识之一助尔。(问谈录)

问、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今则君子之行者四焉。一曰伦礼。二曰道德。三曰大成。四曰学堂。胥天下万世而上达也。何忧何惑何惧。

答、所以行之者。立下学之基也。何上达之足云。

问、礼者、天之道。乐者、人之道。礼乐者、天人合一之道也。

答、修道以仁。故曰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问、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民者、氓也。犹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也。抑视牧者之指导何如耳。故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是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尧舜之民。惟日迁善而不知之者。职是故也。利口徒言。淆乱是非。颠倒黑白。百姓听之而偾事。邦家用之而覆国。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古者言之不出。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耻躬之不逮也。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圣门恶夫佞者。听其言而观其行。垂万世之言防。良有以也。今者、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利口覆邦家。固可恶也。吾恐佞者。生今之世。反古之道。灾及其身者也。圣言可畏。其曷勉旃。

答、昔者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矣。何利口之云。

问、言行不谨。所以动天地之枢机。苟不慎独。无以寓天地之机纽。可不慎乎。故君子谨言慎行。必慎其独也。而今而后。其知免夫。

答、诗云、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其斯之谓也。

问、儒氏三乘。曰忠信。忠恕。中和。忠信者。有诸己之谓信。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恕也。演绎也。孟子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强恕者。力行近乎仁也。归纳也。由恕以求忠也。故强恕者。忠信之目也。

答、三乘者。均所以为仁也。

问、由道者、天下之人也。办道者、中人以上之人也。中人以上之人有三。曰生而知之。中行是也。学而知之。狂者是也。困而学之。狷者是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下者中人以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语尚不可。矧曰办道。故办事细则。同一项事。告戒三次不改者退。颜子不贰过。子路喜闻过。三告不悛。困而不学也乎。

答、孔子不云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爱人以德。其教之也。能勿是乎。

问、三教者。太极也。儒释犹两仪。道干其中焉。释禀内圣。长於性也。儒擅外王。人道行焉。道应其时。无极象也。合而曰乾。一天也。曰道。二地也。曰释。三人也。曰儒。故大德曰乾。天子於乾。乾生万物。一以贯之。下学上达。下者、儒也。学也。上者、释也。教也。上达者、道也。德也。故曰太上不德。是以有德。

答、天子者、三教之一也。万教归儒焉。万教之代表。上帝之心也。是以道法并行。安天下之民也。

问、治法之严。莫严於道德。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闲居不愧于屋漏。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治法之宽。莫宽於法律。证据确凿。然后定罪。律无明条。不为犯罪。故曰法律治行为。矫枉於已然之后。不亦宽乎。法律尚可容奸。惟道德不敢自欺。

答、故曰法制之民。苟免而无耻也。礼制之民。有耻且格也。道德之民。不敢自欺也。

问、中者、示道之法。空者、状道之容。无者、溯道之由。

答、其实一也。君子下学上达而已矣。故曰登高必自卑。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以入德矣。

问、天下攘攘。谁是人也。天下熙熙。谁非人也。

答、人而不仁者有矣乎。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

问、君子为天地之心。人之表率。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答、道在君相师儒。其固然矣。

问、天数之气。无时不平。平则相持而乱。若有高出乎气者。必统一而不乱。详考古今中外变迁史。莫不皆然。答、故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问、名之所在。实必归之。古今来奸雄拥立。自诩得计。小人结义。意在牢笼。不知弄巧反拙。终遭果报。

答、天道重名分。人不履其实者。人道有亏也。居名分而无智。亦受愚之道也。

问、人之言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斯言也。知有天数而不知有天命。天命靡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故君子慎独以持己。大德以受命。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顾天之明命。畏天命也。

答、天命者、所以挽数也。必天人合一。而后天命行焉。故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力尽人事。奉天以承命也。

问、人之言曰。中行者、内外合一之才也。闻大道即可受天之命以行道。故孔子不得中行而与之。乃思其次者也。狂者行不顾言。内外不合一。必闻道好学而后可受命焉。狷者守之於内。而不充之四海。亦有受道之资。故孔子亦与焉。三者、天之降才尔殊。俱是闻道之才。敢问其说何也。

答、君子之学无他。内外合一而已矣。君子之道无他。天人合一而已矣。狷者、有忠信之实。诚意之徵也。学始终於诚。故可以闻道。教之以道。以道存心。即可主忠信以进忠恕。尽忠恕以至中和。狂者、恕之於外。而不知守忠。有正心之象。而心实放焉。教之以谨慎。谨於言而慎其行。收放心以慎其独。忠恕之基立。则受中和之命焉。中行者、中道而行。从容中道。坐闻其道。起而行之。有中和之智。修身之美。逆来可以顺受。委曲足以求全。智谋踊跃。则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古者惟舜而已。故匹夫而为天子。圣门有颜子焉。孔子恸为天丧。三者俱能受道而有别焉。中行为大德。忠恕为至德。大道之守、忠信足矣。大道之传、忠恕能焉。大道之行。非中行未足有与。故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又苟非至德。至道尚不能凝。矧非大德而能受命乎哉。知此言者。则可以语命、语仁、语利矣。

问、何谓也。

答、命者、天命也。立命也。明命也。不知命无以为仁者。不立命无以受天命。不明命无以尽精微。仁者、天地之心也。万物之命也。大道之德也。利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溥博渊泉。而时出之。利莫大焉。是谓仁者安仁而智大。智者利仁而福生。生生不已。散之以利天下。曾子曰、生财有大道。非大德其孰能语於此哉。故孔子罕言之也。问、人有言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仁者、儒家之事也。利者、佛家之事也。命者、道家之事也。此章含有三教合源之义。孔子罕言之。留以有待也。信乎。

答、三者、性与天道之事。孔子罕言之。故不可得而闻也。

问、君子之行道也。先刚而后仁。刚则平天下。仁则明明德。孔子曰、吾未见刚者。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尚待其人而后行。何刚之见也。未见之意。亦犹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之义。言有志未逮。成道而不能躬行其道也。故曰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答、孔子固大道之师。然所谓刚者。无欲之称。无欲则命能自主。君子命立之谓也。克己也。克己於一身。乃能砥柱於天下。故曰克己之谓刚。复礼之谓仁。

问、刚者行法。仁者行道。道无形而法有验。法者、所以表道也。

答、君子平天下。行帝之道也。非法则帝道不明。故君子道法并行。乃能挽末劫。而臻盛世。问、常言大道在人。人何以不行道也。

答、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抑在乎君子之德何如耳。问、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凡被刍狗之人。必是不仁之人。人无仁心。则感天地之恶气以飘流。人而有仁。则感天地之善气而有主。是天地不仁之气。愚弄万物耳。非天地果不仁也。果天地不仁。焉生万物以养人哉。

答、知此则知先天之道。能挽后天之数也。故君子尽人以合先天之道。天人合一。则傲后天之数。作中流砥柱。以挽末劫耳。

问、至德者。佛家之慈悲。儒家之言行。敢问何谓至德也。

答、儒佛合宗。内外合一也。

问、明善即可以诚身。不诚身则记过。何也。

答、此乃天律为然也。

问、伦礼道德。均所以自修。兼以求友。大成则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则修己矣。可以治人。中和学堂者。所以治人。修己治人。尽己之性。尽人之性也。则可尽物之性。参天地之化育矣。故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仁也者人也。天地之心也。受命於天曰天子。行道於人曰大人。故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为仁有命。其利无穷。故大德者必受命。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人有言曰。君子自强不息。至诚受命。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性分定也。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其此之谓欤。

答、生今之世。行古之道。天下皆安矣。

问、好称功德。得财而难舍者。积贫之势也。

答、未知天之命也。

问、凡究丹经者。须知立功立德而后可乎。

答、人有恒言。万卷丹经无口诀。三教经文皆口诀。诀者所以行道也。否则偏於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