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段正元文集
35723600000005

第5章 阴阳正宗略引(5)

时学论略

客有难於愚曰。今翻译诸书。层出不穷。哲学百家。生学百家。计学百家。艺学百家。皆辟前古所未有。至我国报章所载。亦莫不各标新颖。洵学界转动一大关键也。独高谈性命。何补时艰。不知百千万年。皆四时之所推。四时皆一时之所积。一时乃一元之气所生。元气聚则时平。元气散则时乱。盖元者、性也。气者、命也。元气者。性命合一之理也。在天为元亨利贞。在人为仁义礼智。在物为木火金水。一时此理。万古此理。有理此有人。上下亲疏远迩。一时此人。万古此人。有人此有事。衣食器用往来。一时此事。万古此事。有事此有制。若朝廷、若学校、若农、若商、若兵、若工。一时此制。万古此制。世虽有小变大变。不过因而增减之。斟酌尽善而止。非别有所谓制也。此制原以周旋此事。保聚此人。实无非维持此理。夫理、精言之。则曰性命。由精而粗。则曰富强。今睹外国之富强。守旧学者。拘於计功谋利之非。正罔知趋时。而讲新学者。又半以时有不同。惟变所适。求其有利无害已矣。不必深究乎性命之理也。抑思圣人。载理之经。统於大易。(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易之为书也惟其时。动静不失其时。只此一中。三不中则多凶。四不中则多惧。二得中则多誉。五得中则多功。变通趋时。存乎德行。故孔子圣之时者也。学易加年。只期无过。重时务而徒知利害。不辨是非。可乎不可。旷观时局。智则蒙而力则困。(蒙如旧学不知有所当变革者。新学不知有不可变革者。困如受诸国压力。惟有俯首听从。)而实由人心之涣也。(万其人者万其心。徒爱身爱家。而不能爱国。无团体故也。殊国不可保。身家亦不可保。故天演论有曰。自营之私一行。群道息。而人种灭矣。)然而水遇山则蒙。泽无水则困。风行水上则涣。似不亨矣。易乃曰。蒙亨、困亨、涣亨者。以刚而得中也。中无不正。人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故自古先正。不与时世为浮沉。总求所以干济时世。时世之盛衰。气数为之。实凭人心以酿之。私心未去。凡事皆末也。人心既去其私。旧章新法。随无咎。革乃孚。或损或益。利有攸往。第凌夷以至於今。本末弱。而栋将挠。惟有大过人之学。独立不惧。方不求同俗。而求同理。同理於天。即同人於野。而天下之志可通。自万国纷争。非种必锄。各以保种为能事。是同人於宗。吝道也。我国蚤值群雄角逐之秋。同种者固宜同德。而远人之在所嘉矜者。亦宜一视同仁。(如我高宗谕旨有曰。抚御中外。一视同仁。大哉王言。至今虽势迫时危。所谓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颠沛必於是。)无大同之世。而有大同之心。出门同人。又谁咎也。纵运会已终。如同人於郊。(内讼外逼。孤立无助。)志未得遂。而孽非自作。问心则无悔也。况天定胜人者。人定亦可胜天。九三曰。伏戎於莽。内奸也。九四曰。乘其墉。外寇也。君与民既同心为善。内则三岁安行而不兴。外则四邻欲攻而弗克。安见运会之不可转移。特奸已伏而冠已乘。必嚎啕而后笑。募游兵以扼险要。或为应援。土著之民。亦时训练。首尾腹心皆实。敌来而我应之。师出以贞。又必率以丈人。四万万中之良民。乃相与保全首领。所谓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此治标急务也。而利权漏卮之患。或因强权而渐次收回。然欲动出万全。夷夏交通。不能不互相去取。(中国译出新书。十年前后,不下万种。或意见自封。或译笔太劣。因而舛谬漏略。不胜屈指。而善本亦多。坐而读之。不出户知天下。然其书日出日新。新者出而旧者吐弃。若欲相师相制。仍不外游历游学。)始则选经明行修。性敏达者。以明其政。以通其技。使一切维新辈。有所倡率。庶不因实事而遗乎理。(虽游历游学。总以中学为主。西学纬之。则归国后。或教训生徒。或翻译诸书。自然有益无弊。)继则凡分门学习者。先於士林中立其品。然后专一以精其业。而士之杰出者。惟致力於诚正修齐治平之理。兼究其法。行有余力。艺一及之。大受仍归诸君子。小知仍归诸小人。同人所以类族也。学有大小。爵禄即於此分上下。同人所以辨物也。(海外文编云。创一美利者。国家给予凭单。俾独享其利。则千万之巨富。可立致焉。又或奖其勋劳。锡以封爵。即位至将相者。莫不与分庭抗礼有然抱歉之意。则宇宙之大名。可兼得焉。等语。此创兴之始。激厉人材。权一时之宜则可。非万古常典也。)此上统乎下。小人莫非君子之用也。犹天在上。火性炎上。天与火不同而同。否之初六。拔茅连茹。柔而志在九五之刚中。泰之初九。拔茅连茹。刚而志在六五之柔中。上下皆中。刚柔相济。天地之否。一旋转即地天之泰。从可知宇宙之变局。皆不能出大易变易之中。卒不能外大易不易之理。乃者言庞事杂。万有不齐。齐其末者。几悔我中国之贫弱。不明当时之势。徒遵圣人之理。此乃末学之流弊。不能拨乱世而反之正。即非能遵圣人之理。若圣人之理。所谓有不变之道。宜变今以复古。有迭变之法。宜变古以就今。系辞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又安知不务圣人之理。不克转贫弱以为富强。(生众食寡。为疾用舒。富之理也。有勇知方。外防内备。强之理也。况又多闻多见。择善而从。今讲新学。而实有裨于科学者。无一不在其中。)不专务圣人之理。不克由富强以臻平治乎。(圣人之理与人同好同恶。虽兼弱攻昧。取乱侮亡。而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今最大公例之自由。而又以他人之自由为界者。无一不在其中。)盖圣人之理。冒天下而开物成务者也。人欲为一时不可少之人。万古不可舍之人。则由士希贤。由贤希圣。学务只三。而实以一相贯。一曰本天道。自天演之学兴。人持一说以谈天。家宗一教以论化。甚至以天为戎首罪魁。或以彼苍愦愦。祸福皆非善恶之所为。即有为天讼直者。且反议其持可言之理。引不可知之事以解天。而再三辨难。终不能释然於忧疑。其实乃在气数之后天。曰天行。曰天择。皆非探其源而论之。易之为书也。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其不可恶与乱者。有先天之道以主之也。奉以为本。定吉凶。生大业。而学乃可大可久矣。二曰治人情。译本有之。天之生人也。其周一身者谓之气。谓之力。其宅一心者谓之智。谓之神。以之离合万物。成天之所不能自成者。谓之功。谓之业。吾为续之曰。合气力智神功业。极其变化者。通谓之情。黄白红黑棕色诸种人。虽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喜怒哀乐之情则一。人欲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先莫善於治情。盖天下之事。人治之。亦人乱之。而实皆情为之也。本天道以治之。圣为天口。吐辞皆道之华。读其书而天之明在焉。然则情之暗无所逃。圣即天心。所行皆道之实。举为表而天下之公在焉。公则情之私无所遁。复即人情之散於古今中外朝野者。博览之。详说之。其情之真者。可以增吾之慧。励吾之行。其情之伪者。可以知天地之变。民物之繁。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又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此之谓也。而治人不患无术矣。三曰明物理。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混成之物。(归於无物。)不可致诘。(此惟圣人自喻之。难为俗人言也。)自无而有。凡天之高。地之厚。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体。及一名一目。皆是物也。物莫不具所以然之理。理有一成不变者。道之定体。(如天地日月诸星之动静。大小虚实。或独或众。古今异说。其实有一定不移之理。知之匪易。前人考核既详。后人无此神通。不知亦无害於身世。其他切近者不在此例。)有变而独擅其能。(如蒸汽之类。其应用层出不穷。所谓印书。汲水。推磨。锯木。纺织。以及运车行船。其捷便异常。)合而共成其能者。(如化合之类。有原质。有杂质。数原质交互。亦成杂质。化出无穷新质。如磺酸食铜成蓝盐。磺酸食铁成青盐。亦见一斑。)道之妙用。知道原於天而散於物。凡物之有益於人生日用者。理或载诸简编。则远绍旁搜以知其化。(格物诸书取其简洁晓畅者。至须口传心受。非入学堂不为力。)理或见诸器式。则穷形尽相。以会其神。(粗浅之理。可以触类引伸。精密之理。非至制造工艺厂细心推究。不克成功。)握本以图。惟专门乃可以名家。初则人创我因。后则由因生创。(如学约云。瓦特因沸水。而悟汽机之理。侯失特约翰。因树叶而悟物体分合之理。亚基米德之创论水学也。因入盆浴而得之。葛立里尤之制远镜也。因童子取二镜片相戏而得之。大率由目前之理。偶然触悟。遂出新机之类。)立新法。造新器。工艺兴而利赖靡涯。(今藉以通万国者舟车。系辞云。舟车之利。以济不通。与诸如所取。不过聊举以示概。)即上自朝廷。中学校。下至农商兵。皆藉以普其利。(制器尚象。朝廷之利。取诸乾坤。学校之利。取诸。农之利取诸益。商之利取诸噬嗑。兵之利取诸暌。)易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夫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其理者。既美其才。尤当师圣人之德。(乐记云。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有上有下。然后可以有治於天下也。)德浑其才则不骄。德役其才则不吝。(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已。)利及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周公达道之圣人也。多材多艺。得志行乎中国。宾兴士类。首在德行。而终之以六艺。孔子志切周公。传道之圣人也。道不行而博学。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多艺。其论道也。必先据德依仁。而后游艺。皆斯三者之旨。世有古今。而此学无古今。是虽四夷。不忘上帝。得所本也。故本天道以治人情。匹夫创万国公法。本天道以明物理。机器泄大造精华。普天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此理包天道人情物理在内。)穷理尽性。以至於命。大学之道也。固时措之咸宜也。徒富强云乎哉。则将胥天下而同臻上理矣。(此下原有‘上帝叙言’‘问答条说’改刊‘上帝大中’内)

问答偶记

问、善为修道丹头。何以世有不事此丹。而位极无上者。有从事此丹。而并不得延年者。个中盖别有丹药乎。答曰、其丹有一炼即成者。善之源头。早了於前生也。有由炼渐成者。原头已了於今生也。有久炼难成者。原头未了於今生。至来生了之。或几生了之。而始克有成也。弃此不采。妄炼必成疣瘤。采而不全。虽炼终成鳞爪。可知完成大道。别无丹经。四书六经。采以为丹。头头是道。迨善充足。一点便成矣。

问、帝王奉天命、天讨。以为赏罚。诚以天道至公也。何以天之赏罚。亦有不可知者乎。答曰、天之赏罚。至奇而实至常。有性灭德尽。困苦难堪者。所以瘅其恶也。有性灭而前德未尽。诸偿所愿者。所以速其亡也。有义理之性未灭。气质之性未尽化者。虽若足以载福。乃往往所谋不遂。诸恶纷乘。人以为罚之不平。不知此正天之隐消其罪。以培其德。罚之所以为赏之之地也。人能知此。则顺境逆境。处之自有其道矣。

问、善缘如何结法。结之果有益於身乎。答曰、世有灾患。无人救济。愚昧无人提撕。天下非无好善之人。而不得遇。纵遇而力有不足。所遇者皆悭吝冥顽。非其人薄德寡恩。实己无善以致之也。惟广行方便。财以周人之急。言以顺人之心。力以助人之事。理以醒人之迷。至有道德高出於己者。亲近之。尊奉之。善缘既广。获福自多。不幸转入凡尘。迷却本性。受诸恶报。自有不了奇缘。巧相为凑。以解为结於前。遂因结而得解於后。又何由失却人身哉。

问、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则人事不足为凭乎。答曰、天与人无二理也。人事亦莫非天事也。尽人事者。凡事处以忠恕。即天好生之德也。凡事当为必为。即天刚健之行也。穷则善身。达则善世。如是而所谋有不成者。皆前此之人事未尽也。则后此惟尽人事以补之。不躐等以求。不半途而废。人事既尽。天之大权遂假手於人。有志者事竟成。气数之天。自不得而阻之。特不可背天理以为人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