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国所由弱者。由於重文不重武。然欤否欤。
答、中国之所谓重文者。时文已耳。从纸上空谈。否则仪文已耳。外金玉而内败絮。中国所由弱者此也。此诚不足重也。若诗书之文。礼乐之文。上经天。下纬地。人物赖以生成。武功亦在其内。故文王以文名。而书曰、小邦怀其德。大邦畏其力。盖武功所以维持文德。无武功文德亦难推行。然单以武言。无文德以主之。是乱之阶。天下何由太平。故武王以武名。而书曰、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延及后世。有身经百战。犹必投戈讲艺。息马论道。下至期林羽门之士。时诵孝经。虽有以马上得天下。不事诗书。而君臣争功。妄呼拔击。用起朝仪。即自古之善言兵者。著书立说。以仁止杀。以义救民。亦不专重武功。诚以武功者。未之学也。
实用经济谈
问、孔子删书。何以断自唐虞。
答、天道时中生孔子。孔子时中代表天道。天道之中。传自唐虞。尧传舜曰。允执其中。舜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仲尼祖述尧舜之中。删书断自唐虞。叙道脉也。
问、圣圣心传。只此一中。中即道欤。
答、中者无极之真。太极之精。天地之主。万物之根。合其中斯合道矣。
问、合中斯合道。今天下之道何在。今天下之中何在。
答、在大同。
问、然则大同即道耶。
答、大同者。大道之行也。孔子有志未逮。(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谋闭不与。盗乱不作。外户不闭。是谓大同。丘有志焉而未之逮也。时则寰宇未通。故孔子喟然而叹也。)而今其时矣。(海禁洞辟。水陆交通。有大同之势。海牙和平仲裁裁判有大同之机。)
问、今时之人。渐有大同思想。敢问大同之目。子将奚先。
答、在禁炮。
问、方今各国扩张海陆军队。讲习战术。研究空中飞战艇。发明快枪利炮军事电等。诸有益於战争之具。靡不罄其国帑。急力提倡。是从事战争之心。方兴未艾。禁炮之举。不亦难乎。答、战争者。国家之义力。为小康世升平世所不可少。(所谓贯彻主张)自炮兴而天下无义战。(战争以快枪利炮。则不能制梃对垒。故直者不能必胜。屈者不能必败。是非颠倒。天理沦亡。所谓有强权无公理。故曰无义战。)实足以伤天德。干天和。乖人道而已。夫人不欲大同则已。如欲大同。首必胜残去杀。弃绝战争也。禁炮云乎哉。(按炮不禁。则残杀莫已。世界何由大同。以因果论之。我杀人於今世。人必杀我於来生。天道好还。世世寻刃。阴阳为之不理。世界为之不平。故今人有见他人不相识认。而一见如故。一见如仇者何也。因果关系也。有仁人君子提倡禁之。则残杀者之世世冤仇。从此减少断消。是有功於万世。有德於万人。阴阳为之燮理。世界由此和平。衡以功德。则无量矣。虽佛氏之慈悲。耶稣之博爱。莫过於此。即为之树铜象立生祠。名留千载。馨香百代。无愧怍也。)其残杀莫过於炮矣。机关之敏。开花之攻。绿烟之毒。所谓佳兵也。(发明佳兵者。祸害人世也。与其作俑无后。永堕地狱。何若移此聪明发明有功於世之物。生而名利双收。死而德配上帝。久登天堂。故孟子云。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择术不可不慎也。为政府者。与其耗材伤民。何若节用而爱人。或博施济众。或移作民生事业。)佳兵不祥。物或恶之。(道德经云。有道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君子不得已而用之。)盖兵凶战危。国家不得已而用之。非嗜杀也。嗜杀者。不容於大同之世。故向戍弭兵。春秋建义於数千年前。海牙和平。俄皇导机於数千年后。(俄皇古拉二世。於千八百九十八年。就海牙万国和平会。复引伸圣彼得堡之宣言。提议弭兵之案。)虽时机未熟。不免战争。而战争禁炮。在所必行。炮禁则节用厚生。对垒则兵校尽职。始足见国家之义勇智仁。今各国之发明枪炮。研求飞艇者。势成骑虎也。甲有备。乙有防。爱国自卫者。谁能徒手仁义。而枪炮之偶毙性命。荼毒私人。非不知为无益痛苦。死有馀恨也。(战争乃国家与国家之战争。非国家与私人之战争。人民何辜。涂脑疆场。舍炮以战。亦可以贯彻主张达其战争目的。何以炮为。矧误死於枪林弹雨之中。有勇莫展。有义莫张。即死有馀恨。)特人道主义尚未昌明。自人道之说出。三宣言书之禁行。(一千八百九十九年。海牙万国和平会议。俄皇尼古拉二世。提出三宣言书。一禁止自轻气球上。投下投射物。爆烈物。二不得以毒瓦斯。施之敌人。三不得使用达牟弹丸。时加入盟者。凡二十四国。惟英美稍存异议云。)人道昌明。战争禁炮。意中事也。一案通过。何难之有。
问、人道昌明。世界不难大同也。岂只禁炮。然世界大同。必先治国。敢问治国之道。子将奚先。
答、为政在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夫政也者蒲卢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故曰有治人无治法。)
问、为政在人。是非造就人材不可。造就人材。是非创学堂不可。然欤否欤。
答、子之言然。
问、今日学堂林立。人材济济。均非子之所谓人材耶。
答、才难。或知今而不知古。知中而不知外。知人而不知天。贞人才非易言也。
问、知古今中外。天人之学者。诚不多觏。敢问造就若是之人材。其学堂如何办法。
答、即本孔子入孝出弟。谨信爱众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时中之道。办之则获矣。
问、其详可得闻欤。
答、久矣吾已具定总章。名曰中和学堂。分内圣之道。与外王之学。
问、内圣之道维何。
答、即孔子性与天道。一贯之传也。
问、外王之学维何。
答、即修齐治平之实功。成己成人之实事也。
问、现今新学盛行。治国尚且不易。然则平治天下也。别有学乎。
答、中和学堂者。聚古今中外新旧诸学。一炉而冶之者也。故总章之设成科也。有四焉。一曰德行。二曰言语。三曰政事。四曰文学。
问、其冶之之法也。可得闻欤。
答、设授教室一所。为内圣授教之地。大讲堂三所。为内圣讲道之区。
问、敢问第一讲堂。讲何道也。
答、为堂外之众人演说。俾知圣道切近平常之功用。
问、第二讲堂。讲何道也。
答、为堂内之同人讲说。俾知内圣外王之概略。
问、第三讲堂。讲何道也。
答、为受有内圣之传者。讲性与天道。俾知圣道之发育悠久。
问、三大讲堂之不时讲道者。何义也。
答、有如时雨化之也。
问、三大讲堂之分别讲道者。何义也。
答、循循善诱。道之以德也。(引人入圣之意)
问、外王之四科。聚中外新旧学者。何其多也。
答、博之以文也。
问、内圣之一授教室。发而三讲堂。何其少也。
答、约之以礼也。
问、既分内圣外王矣。何以内圣治外王。
答、内圣曰中。外王曰和。和为中达。内而圣者外而王。
问、中和学堂之分科。固为内圣外王。而内圣外王之化而一者。其效果何如。
答、能造成民国人材。大同人材。万世人材。俾五洲之人。无分乎东西。无分乎种族。人人不欺不诈。不争不夺。相亲相爱相扶持。四海之内。如兄如弟。天下由此一家。万世由此太平。
问、内圣外王之能化而一者。究以如何方法也。
答、以新旧合一。古今合一。故能造成民国人材。以中外合一。万教归儒。故能造成大同人材。以内外合一。天人合一。三教合源。故能造成万世人材。
问、然则中和学堂之造就人材也。不啻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所谓有治人。有治法。天下不难大同也。
答、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俱由是而出矣。
问、今立中和学堂。是为天地立心。万物立命。跻世界於大同。开万世之太平矣。
答、以人情言。则吾岂敢。以大道论。今世界环通。人心向道。(中外推尊孔子。天下鼓吹大同。)我虽不敏。抑尝闻君子之道。明师之教。不得不实行人道主义。而尽其以道救世之责耳。
问、子言大同。必先禁炮。治国平天下之标。中和学堂。乃其治国平天下之本欤。
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本立而道生。天下不劳而治矣。
问、所言中和学堂。尽善尽美。徵诸实行。恐难办到。
答、善哉问也。美哉问也。夫人未欲大同也。如欲大同。舍此中和大道。又将何为哉。(中和学堂为大同治本之学。果有大同教育。斯有大同人材。自有大同世界。岂不易欤。若欧洲之万国平和协会。大陆学会。英国仲裁裁判之万国和平会。各国国际法学等会。所研究变教育方针。废除死刑。与决斗解除元首之宣战权。联络各国议员。不赞成扩张军队费用。及海牙平和所议决之平和处理方法。强制仲裁裁判。不得违反三宣言书。海战适用赤十字条约。俄皇尼古拉二世。於千八百九十八年。提议弭兵之三件等会。均为大同治标之举。岂不难欤。果能本末兼治。何患不成大同。)当今之世。在位为政者。果明中和大道。而实行人道贞义。则世界大同。天下太平。何难之有。(中和学堂。为人道教育。大同世界。为人道现象。果崇人道。乐大同。欢忻不暇。何难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