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礼拜贞师有教无类
民国元年六月初八日记
问、何以要尊师重道。
答、尊师非尊其人。是尊其道。因他道德清高。学问超群。为天民之先知先觉者。故称之曰先生。先生二字。即师位之体也。既师因道尊。尊师即重道也。道者是我之良知良能。欲保全此良知良能。必先求师指示。故重道尊师。即是尊重我自己。尊师者、良心上之尊崇也。有敬畏心。有爱慕心。又恐我之因循。非严师长常常谆谆教诲。不能克去****之私。失却道德。致等於禽兽。若得师之教。切实奉行。一旦贯通。还我本来面。即是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师道岂不大哉。师位岂不尊哉。学大学之道。必要知两重父母。生我养我者父母。教我成我者亦父母。故师徒如父子。受师之教。修齐治平。荣耀一身。光宗耀祖。成仙作圣。馨香万世。皆师之力。若忘师叛道。即是不知道。不知道即是不知有身。甚至杀身亡家。受奇祸奇穷。永堕轮回。尊师重道之关系。岂浅鲜哉。(问谈录)
问、何谓真儒。
答、君子儒也。
问、人有言曰。君子实行大学。学以致其道。大学之道也。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上帝代表也。岂特儒云哉。有谓孔子非儒者。以君子而行儒也。君子行释行道。下学上达也。故君子者。三教合源之子。万教归儒之倚。
答、君子者、大道之行也。一慎独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问、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不但达於人。天地万物。靡不达之。譬如树焉。其根曰仁。其枝干曰勇。其花叶曰智。智之见於干者。曰皮曰文。仁之见於干者。曰枝曰叶。勇之见於根叶者。曰生曰成。故智者活也。仁者死也。勇者直也。无仁故不能生。无生机则仁不动。无生机则干不上直。生机者、智也。故君子用智焉。
答、上帝之为道也。一智而已矣。故君子明明德於天下。代天行道。所以行之者一也。
问、四子六经者。国文之泉源。道德之模式。今部中废之。殆以其古奥深幽。不适於高小学乎。
答、六经者、圣人之性道也。性道在躬行。非以文章华外也。昔以文章取士。读之也固宜。今不重其文。又不行其道。废之也亦宜。子之不解於怀者。存羊爱礼之意耳。有何益哉。
问、何谓圣人之性道。
答、即子所谓道德之模式是也。成己成人之实功。修齐治平之实事。
问、治平之道。今则宜於时矣。
答、有宜之时也。无宜之人也。
问、诸君子非其人乎。以先觉觉后觉。当然之责也。
答、此伦礼会之所以设也乎。
问、伦礼二字。即足以治国平天下耶。
答、伦为人道之经。礼乃人道之行。有圣人者出。吾知其必议礼於其上。是明其伦於上。道天下以德也。必齐天下以礼。是使小民亲於其下。有教无类也。
问、由是言之。伦礼二字。不但治国平天下。且使世界大同也。
答、然、礼运一篇。言之详矣。非天子不议礼一句。其亦可悟矣。(刍谈录)
第十九礼拜唯女子与小人
民国元年六月十五日记
问、尊师重道。如此其严乎。
答、师道立。而善人多。若人不得师。万难成好人。
问、仅守一师之教。方算尊师重道耶。
答、凡从师。总在尊他的德行。不拘拘以一人为师。亦不拘拘以多人为师。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即如孔子幼师项橐。后又问礼於老聃。问乐於苌弘。问官於剡子。子贡云、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德无常师。主善为师。昔黄帝访道於广成子。成曰汝曾拜师否。帝曰。已拜七十二师。曰何师有道。曰师师有道。曰既知师师有道。即得道矣。师愈多则智识愈高。但又非从师多。而智识即高也。若见异思迁。喜新厌故。纵遇千师万师。终必一无所成。若己不知道。不明道。遇真师而不知受教。非真师反从而师之。虽谨守一师之教。亦不得谓之尊师重道。
问、贵会规条上所列的谨言慎行何谓也。
答、谨言是不失言。但又非教人不言。要知己方对知己言。不失人亦不失言。即是谨言。凡言语之间。其关系非小。有因一言而伤天地之太和。失国失家失身者。有因一言而造福无疆。利己利人利物者。故言不可不慎。是以子张学干禄。孔子云、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盖谨言之人。方能慎行。不谨言。必不能慎行。慎行者、先知终然后始。即是慎行之实功。如诸葛之谨慎。凡事小心翼翼。而今人能言不能行。希图大言欺人。不量力而言。故教人先谨言。谨言之中。必要加慎行。慎者审之又审。思之又思。然后向几而行。不然言之易。为之难。故此条谨言慎行。即是学道人之首要。凡人能成事。不能成事。与可以载道。不可以载道。俱可於言行中定之。(问谈录)
问、孔子云、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何轻蔑女子耶。
答、女中有君子乎。曰有。有小人乎。曰女中小人。尤甚於男子也。曰既知如此。则近不逊。而远怨者。有其事乎。曰有。曰孔子之言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者。自是女中小人也。何轻蔑之有。女生曰、吾疑释矣。出、客有曰。女子性质近於小人者夥矣。孔子之言。阅人多矣。曰然。
问、曰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如之何。
答、与其不逊也宁怨。
问、如不可远者。将如之何。
答、临之以智。
问、莫如化之以德。
答、德者本也。智者、用也。舜其大智也与。无智则德无所施矣。
问、若可远者宁怨乎。
答、否、有智则怨与不逊俱无矣。
问、然则孔子之立斯言也。教人以智。非示人修德乎。
答、有德者必有智。用智即用德矣。
问、敢问何以谓之德。
答、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问、智仁勇三字。而智字在前。有智斯有仁。有仁斯有勇乎。
答、然。
问、然则智者不惑。而后仁者不忧。勇者乃不惧乎。
答、子其可与言道矣。
问、小人何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也。
答、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况小人乎。小人以一己之识。辄断君子之行也。
问、小人之所以不逊。而出怨者。不知君子之性道耶。
答、然。
问、何不教之。
答、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问、中人以下。不可语上。即庄子所谓夏虫莫言冰。蟪蛄莫言秋。曲士不可语於道乎。
答、然。下愚之不移者。以根种限也。
问、如此惟临之以智也。
答、一不智於前。百智不足挽其后。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慎独。固无怨与不逊之事。即有之。三尸亦化为北斗。必释怨为爱慕之心。化不逊为敬仰之行。(刍谈录)
第二十礼拜凡事先责己
民国元年六月廿二日记
问、我有满腹冤情。无人与我解释。今特来听讲。可以解我被人欺压之疑团否。
答、君实来得恰好。今天正要讲凡事责己的规条。可将被人欺压的情形。略说一二。
问、我满腹的冤情。万言难尽。今述其大略。请先生指教。我们弟兄分家。前娘后母。我父二样心。这是伦常中之事。实在难言。惟我相交一朋友。他家富贵。我事事帮他的忙。嗣后我用他一点钱。未还与他。就伤感情。就打官司。起初县知事断我多少还些。因我无钱。他又追案。知事将我拘留。受多少凌辱。正是人善被人欺。据我想来。我对兄弟朋友。毫无有不是。如先生只讲凡事责己。恐怕不合人情罢。
答、天地间之事。非事多也。由人自好多事。故凡事要责己。况理无他人全不是。亦无自己全是。即如父子兄弟不和者。亦非父不是。亦非子不是。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手足之情不可伤。伤则阋墙衅生。而骨肉之道苦矣。孔子删诗。存常棣一篇。正为后世为弟兄者戒。凡亲莫过骨肉。其中有不和睦者。或不明大义。彼此相欺。或因小故而失感情。或有私心想占便宜。於是日积月累而成仇。皆由不知责己。倘能以我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之心。反躬自责。顺其事而为之。即是顺天命而行。自能安然无事。例如舜之父顽、母、弟傲。纯是逆境。而他事事归罪於己。克谐以孝。卒致瞽叟底豫。倘非舜能自责。又焉得如此。君因分家产不平。致伤父子弟兄之感情。君说家人欺压尔。家人亦说尔欺压他。从此遂无天伦之乐。不知古来多少英雄豪杰。有未受父母一点田园。赤手成家。留名后世者。亦有得父母之家财万贯。转瞬一贫如洗者。故谚云、好儿不受遗田地。好女不穿嫁时衣。虽是俗言。其中甚有至理。况人各有福命。能载福者。终能载福。不能载福者。纵用机谋所得。亦必旋得旋失。由是观之。父母之钱财。弟兄所得多寡有何紧要。且阴骘文有云。家富提携亲戚。岁饥拯济邻朋。何况弟兄乎。须知因前生有缘。今生才能结为手足。故谚云、人生只有一世的弟兄。君如能凡事责己。则弟兄必能和好如初。至於朋友有无固应相通。而财帛必要分明。凡事准乎义则得也。君所交之友。依尔说来。你与他有无相济。又与他患难相扶。这就是良友。何至於犯冲突、伤感情。并且闹官司。吾听来虽他不是。其中恐怕尔亦有不是之处。不然借钱之时。尔就用了手段。或尔帮他忙之时。尔就用了机心。又不然尔借钱之时手续不清。交接不明。以后无钱还他之时。又不能委曲求全。才有银钱官司。久打不休。当官断尔多少还些。已足了此事。尔当时无钱。也应讲几句人情话。况实是欠他的钱。若能设法还他。也免拖来生债。总之君能自责。万事可了。谁能欺压。否则不知自责。实自欺也。(问谈录)
问、人有恒言。大同者。车同轨也。书同文也。行同伦也。三者有三世之义焉。车同轨、为大同世之据乱世。书同文、为大同世之升平世。行同伦、为大同世之太平世。各含广狭二义。故曰车同轨。为舟车所至。又为乘殷之辂。制度之目也。书同文、为文以载道。文以行道。考文之事也。行同伦、为达道之五伦。为洪范九畴之彝伦。议礼之事也。狭义、五伦及舟车载道等。为天道。自然发现於世界。广义、彝伦及乘殷辂行道等。为人道。须待其人而后行。信乎。
答、三者、君子之所以王天下也。苟不至德。至道不凝。故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明明德於天下也。(刍谈录)
第二十一礼拜国法与天律
民国元年六月二十九日记
问、规条上将心比心。何谓也。
答、将心比心。即是执两用中之功夫。知己知彼的法门。譬如人是一天秤。两手如盘。使各持一物。轻重不等。心岂有不知。比量之理。必至两手均平。而后心安。心安者。如权得中也。又如对人。凡事若不得其平。利己者。必有损於人。利人者。必有害於我。非人己相安之道也。故言行之际。心口如一。即是知己知彼的起点。又将我一人看作两人。彼是我。我是彼。而心当中者。即是知己知彼。佛家之慈悲。儒家之忠恕。此之谓也。人能有此心。即是人心死。道心生。纯是天良作事。现出本来面目。扩而充之。即天下为公之心也。
问、谨守法规何也。答、法规有国法天律之区别。国法或有可逃。犯天律则万无可逭。盖国法不过仅能诛身。天律则能诛及其心。诛身不过身死。诛心则心死。灵魂种子。永堕三涂苦道。万劫难复矣。故君子怀刑。所以谨守国法。保身体自由之乐。其畏天命。所以谨天律。保良心。自由之乐。果能存心行事。谨守天律。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则国法虽严。断不能加诸无罪之人。是谨天律。又即所以守国法也。(问谈录)
问、至诚何以如神。
答、至诚可以受天之命也。受命者。代天宣化。是谓天口。圣也。非神也。其言行皆成事实。有似神也。故曰如神。(刍谈录)
第二十二礼拜尊神即尊己
民国元年七月初六日记
问、敬礼神明何也。
答、敬礼神明一条。在圣道发源上。俱已解明。而敬礼二字。非仅尊重神明。即是尊重自己之良心。此神字。非指泥塑木雕之神。指的是无声无臭。无为无所不为之真上帝。即是己身之灵魂真种子。敬礼之义。如儒家之存心养性。佛家之明心见性。道家之修真炼性。保全性灵。不生不灭。是谓敬礼神明的上乘法。若每日祷告虚空的明神。假十目十手。常自警惕。或七日来复礼拜。期於改过迁善。解厄消愆。是谓敬礼神明之中乘法。他如设寺观。拜偶像。一则以之为模范。二则崇报古人功德。三则望形生畏。使人不敢为恶。是谓敬礼神明之下乘法。世之烧香拜佛。专为邀福计者。实大背敬礼神明之本义也。
问、何谓爱人如己。济人利物。
答、爱人如己。即大学亲民之功夫。原人皆由上帝所生。均属一本而来。人我一体。故爱人即是爱己。爱己必须爱人。此条圣道发源中。业已说明。要之人仅知爱己。不知爱人。必是己之私心未化。故颜子问仁。孔子告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盖人能爱人。即是仁人之心。亦即天地之心。人即是己。己即是人。济人利物者。即是孟子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意。如成人之美。助人之善。救人之急。悉属济人的行为。利物者。即是体天地好生之德。盖凡物不论大小。皆是天地所生。以天地之心为心。焉得不爱。如佛家之戒杀。孔子之不纲。不射宿。孟子所谓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池。皆出於利物之仁心。而中庸所谓参赞化育。发育万物。则利物之极致矣。(问谈录)
问、当今之世。尚平权。重自由。风靡一世。君不君矣。民皆主矣。新者、日流而忘返。旧者、日庸而詈新。审判不公平。议论皆党羽。国际视强权。民间无清议。男装女。女装男。女在外而无归。男若女而无分。真所谓阴阳颠倒。乾坤昏乱。君子为中流砥柱。将何策以转移。
答、此伦礼会之所以设也乎。
问、区区一会。何足扭转乾坤。
答、素位而行。吾愿学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