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一路清风
357700000030

第30章 土牛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桥涵的下部结构包括桥基、桥墩、桥台陆续施工完毕,进入了上部结构,也就是桥梁的施工。主线桥和匝道桥都立起了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碗扣式支架,支架上铺上了模板,再向上堆放沙袋进行预压。等到预压完成,就可以铺设钢筋、浇筑桥梁混凝土了。

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人们按照各自的分工劳动作业,工地上忙得热火朝天。文青忙完了自己的工作,有时就站在工地的一角,观赏工地上的景象。他想,人是社会的动物,一点不假。你看看这些忙碌的人们,和那些忙碌的蚂蚁、蜜蜂有什么不同?劳动创造了生活,劳动和劳动者是最美的。

离立交桥稍远处(约三公里)有一座设计的三孔大桥,桥不很高,有5至6米高,但是桥面很宽,达到五十多米。目前,柱式墩台已经完工,准备现浇整体式空心桥梁。是否采用支架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假如采用支架方案,技术上当然没有问题,只是当前支架短缺,如果利用立交桥周转下来的支架,则要等几个月的时间,工期太紧等不起;如果购买支架,由于资金紧张,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的现金;如果租用支架,从长远来看,租赁还不如购买,买了就成自己的了,今后几年工程多,以后还能用,况且租赁市场十分紧张,不一定能租到优质的支架。看来采用支架方案面临一系列的难题。

怎么办?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案?杨队长思索了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放弃支架方案,采用传统的技术——土牛胎。

土牛胎这项技术,搞过工程的老技术员都知道。采用这项技术修建桥梁,以前是广泛应用的,特别是修筑拱桥应用最多。

但是当时的形势不提倡采用这项传统技术。因为按照此项工程管理部门某某领导的说法,就是这项工程要采用先进的现代代技术,像土牛胎这样的秦始皇老祖宗用过的陈旧落后的老法子,现代化社会怎么能用?还不让人笑掉了大牙?

老办法有时候最管用,老技术不一定落后。只要能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缩短工期、减少投资,什么技术都可以用。杨队长同几个技术骨干商量已定,积极向上级汇报请示。最终,上级勉强同意了三队采用土牛胎施工,但仅限于这一座桥梁。

杨队长大喜,因为整个工程也只有这一座桥梁最适合土牛胎。桥不太高、不太长,但很宽,土牛胎的施工技术容易控制;并且所需要的土方量较大,桥的两端都是长长的路基,土牛胎使用后的土方正好用于桥两端的路基填方,一点也不浪费,只是耗费了一点挖运费,但这点费用和购买租用支架相比,还是要大大的节省了。

而且这座桥梁并不在立交桥处,位置偏离国省干道,来来往往的人并不会注意到这儿还有座大桥,采用土牛胎这项原始技术不会丢了谁的脸。想来,这还真有点沙漠里造原子弹的意思,虽然这是两码事根本扯不上边。

方案已定,施工开始了。一辆辆自卸运输车川流不息,源源不断的运来土方,土牛胎一层一层的填筑、整平、压实,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土牛胎填筑完成。在平整坚实的土牛胎上打底模、支模板、扎钢筋,进行各种施工作业,与在高高的支架上相比,一切都是那么地稳固、安全、便捷、高效。一些自称有恐高症的工友站在土牛胎上手舞足蹈,即兴创作顺口溜:“土牛土牛你最牛,坚实平整如公路,走在上面最稳固,得了恐高症也不愁!”

支模板、扎钢筋等浇筑混凝土前的各项工程都已完成,准备工作已就绪,浇筑混凝土马上就要开始了。按照杨队长的安排,所有技术员、施工员不得休息,一直盯靠在施工现场,直到施工完成。工人等具体劳动作业人员8小时一班,三班倒。开工前进行了战前动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所有施工人员都像打了鸡血,斗志高昂,蓄势待发。

第一辆混凝土运输车到了现场,随后几辆正在途中,杨队长一声令下:“开工!”桥梁浇筑开始了。混凝土泵送车轰鸣着,就象一头巨象,用长长的鼻子将混凝土灵活自如地喷到土牛胎上的模板里。随着一层一层的浇筑、振实,混凝土逐渐地升高,最终淹没了钢筋,达到了目标高度,随着最后几道整平和收尾工作的完成,整个桥梁浇筑作业顺利完工。

杨队长交待好了桥梁养护工作后,一声命令:“任务完成,收队!”

文青和工友们回到了驻地,算算时间,桥梁浇筑作业进行了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工地上的兴奋劲头很快被疲惫和困倦代替,片刻间全都睡着了。

桥梁养护期过后,按照计划,土牛胎被挖除并填筑在桥梁两端的路基上,实现了重复利用。后来,经检验,整个桥梁工程达到了质量目标。

杨队长处理问题把握的原则让文青十分敬佩。“要注重实际效果,不要拘泥于形式。”杨队长说的话,文青反复思量,内心十分赞同。他对杨队长的话进行了提炼,总结为“实事求是”,最后又浓缩为两个字“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