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山海经校注
35830200000004

第4章 西山经(2)

2 郭璞云:“碧亦玉类也。”珂案:说文一云:“碧,石之青美者。”此碧所以称青碧也。

3 郭璞云:“音经。”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1,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2,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3。

1 吴任臣云:“本草:『黑石脂一名石墨,一名石涅,南人谓之画眉石。』杨慎补注曰:『石涅可以染黑色;论语“涅而不淄”,即此物也。又可以书字,谓之石墨。』”

2 郭璞云:“翟似雉而大,长尾。或作(乐鸟);(乐鸟),雕属也。”珂案:文选东京赋薛综注引此经翟作鹤,五采作五色。

3 郭璞云:“旧说鸾似鸡,瑞鸟也,周成王时西戎献之。”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1,其中多美玉。

1 珂案:宋本、毛扆校本东南流上有而字。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牛乍)牛、羬羊、白豪1。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2,见则有兵。

1 郭璞云:“豪,貆猪也。”珂案:豪即豪彘,已见上文竹山;以其毛白,故称白豪。

2 郝懿行云:“北堂书钞一百三十卷引此经面作首,鸣作名,盖形声之讹。”

西南二百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磬石,其阴多檀楮1,其中多女床2。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1 郭璞云:“楮即榖木。”珂案:榖木已见南山经首招摇之山,即构树。

2 郭璞云:“未详。”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1。

1 郭璞云:“一作见则有兵起焉,一作见则为兵。”郝懿行云:“北堂书钞一百十三卷、太平御览三百二十九卷引此经并作见则有兵。”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1,其阴多碧,其兽多(牛乍)牛、¤羊。

1 郭璞云:“垩似土色,甚白;音恶。”郝懿行云:“中山经:『葱聋之山,多白垩,黑、青、黄垩。』明垩色非一,不独白者名垩也。”

又西四百里,曰熏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四百里,曰厎1阳之山,其木多稷2、柟、豫章3,其兽多犀、兕、虎、(犬勺)4、(牛乍)牛。

1 郭璞云:“音旨。”珂案:经文厎,王念孙、毕沅、郝懿行并校作厎。

2 郭璞云:“稷似松,有刺,细理;音即。”

3 郭璞云:“豫章,大木,似楸,叶冬夏青,生七年而后可知也。”

4 郭璞云:“(犬勺),音之药反。”郝懿行云:“玉篇云:『(犬勺),兽,豹文。』音与郭同。”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王雩)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1。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1 吴任臣云:“苏颂云:『阶州山中,雄黄有青黑色而坚者,名曰熏黄。』青雄黄意即此也。”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1。

1 郭璞云:“彤棠之属也。蕙或作羔。”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1鹿、(牛乍)牛。

1 郭璞云:“麋大如小牛,鹿属也。”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1,是食人。

1 郭璞云:“罗罗之鸟,所未详也。”郝懿行云:“海外北经有青兽,状如虎,名曰罗罗,此鸟与之同名。”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1,白菅为席。其十辈2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3;毛采4。

1 郭璞云:“羊猪为少牢也。”

2 郝懿行云:“辈犹类也。”

3 郭璞云:“钤,所用祭器名,所未详也。或作思训祈不糈,祠不以米。”郝懿行云:“钤疑祈之声转耳,经文祈而不糈,即祠不以米之义;思训未详。”

4 郭璞云:“言用杂色鸡也。”珂案:此言祠此人面马身之十辈神,毛物但用一杂色雄鸡,而不以米也。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1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2,南望瑶(去王)3之泽,西望帝之搏4兽之丘5,东望(虫焉)6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7,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8,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9而善投,名曰举父10。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11,见则天下大水。

1 郝懿行云:“博物志及史记封禅书索隐引此经并作崇丘;博物志又作参嵎。”

2 郭璞云:“山名。”

3 郭璞云:“音遥。”

4 郭璞云:“搏或作簿。”

5 珂案:经文丘,邵恩多校本、何焯校本、毕沅校本、百子全书本并作山。

6 郭璞云:“音于然反。”

7 珂案:柎,花萼房也,音附。

8 郝懿行云:“说文云:『枳,木,似橘。』考工记云:『橘逾淮而北,为枳。』”

9 吴任臣云:“字有误。”珂案:经文虎,疑是尾字之误。

10郭璞云:“或作夸父。”珂案:郝懿行云:“尔雅云:『豦,迅头。』郭注云:『今建平山中有豦,大如狗,似猕猴,黄黑色,多髯鬣,好奋迅其头,能举石擿人,玃类也。』如郭所说,惟能举石擿人,故经曰善投,因亦名举父。举、豦声同,故古字通用;与夸声近,故或作夸父。”则夸父者,猿类之兽也。东山经柟山有兽,“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北次二经梁渠之山有鸟,“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均形似猿猴之怪鸟兽也。而神之多力奋迅者,亦或以夸父名矣。参见海经新释卷三“夸父与日逐走”节注1。

11郭璞云:“比翼鸟也,色青赤,不比不能飞,尔雅作鹣鹣鸟也。”珂案:参见海经新释卷一“比翼鸟”节注1。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1。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2,无草木,多青雄黄。

1 郝懿行云:“穆天子传云:『送天子至于长沙之山。』即此。”

2 郭璞云:“音黝,水色黑也。”珂案:即下文云“东望泑泽”是也。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1。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2。爰有嘉果,其实如桃3,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4。

1 郭璞云:“此山形有缺不周?处,因名云。西北不周风自此山出。”珂案:郭注“山形有缺”,乃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之所致也;参见海经新释卷三“共工之臣相柳氏”节注1及卷十一“不周负子山”节注1。

2 郭璞云:“浑浑泡泡,水濆涌之声也;咆二音。”

3 珂案:汉武故事“西王母种桃三千岁一着子”云云,说盖本此也。

4 郝懿行云:“劳,忧也。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四卷引此经作其实如桃李、其华食之不饥,与今本异。”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1,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2,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3,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4。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5,而投之钟山之阳6。瑾瑜之玉为良7,坚粟精密8,浊泽有而光9。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10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11,其闲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1 郭璞云:“音密。”郝懿行云:“郭注穆天子传及李善注南都赋、天台山赋引此经俱作密山,盖峚、密古字通也。”

2 郭璞云:“后稷神所凭,因名云。”珂案:关于后稷,参见海经新释卷十一“西周国”节注2。

3 郭璞云:“玉膏涌出之貌也。河图玉版曰:『少室山,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亦此类也。沸音拂。”

4 郭璞云:“言玉膏中又出黑玉也。”

5 郭璞云:“谓玉华也。”

6 郭璞云:“以为玉种。”

7 郭璞云:“言最善也。或作食。觐臾两音。”珂案:此段通篇多系韵语,作食则于韵不协,疑郭所见别本已讹。

8 郭璞云:“说玉理也。”郝懿行云:“王引之说经文粟当为栗。”珂案:王念孙(引之父)校正作栗。

9 郭璞云:“浊谓润厚。”珂案:经文泽,邵恩多校宋本、吴慈培临黄荛圃校宋本、吴宽抄本均作黑,于义为长。又经文有而,唯吴任臣本同,汪绂本、毕沅校本、百子全书本并作而有,应乙正。

10珂案:服,佩带也。

11郝懿行云:“下又云四百二十里。”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1人面而龙身2,是与钦(丕鸟)3杀葆江于昆仑之阳4,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瑶(王改山)崖5,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6,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鵔7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8,见则其邑大旱。

1 珂案:经文如字,王念孙校衍,是也。

2 郭璞云:“此亦神名,名之为钟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启筮曰:『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亦似此状也。”珂案:经文“钟山,其子曰鼓”者,谓钟山山神之子曰鼓也。海外北经云:“钟山之神,名曰烛阴(烛龙),其为物人面蛇身。”正与鼓之状合,是知鼓即钟山山神烛阴(烛龙)之子耳,参见海经新释卷三“钟山之神烛阴”节注1。又郭注“其类皆见归藏启筮”者,谓诸山水神之子之状皆见归藏启筮也。所举丽山之子之状,即其一例。又文选鹦鹉赋注引归藏启筮云:“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是生百鸟。”亦其一例。

3 郭璞云:“音邳。”郝懿行云:“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此经作钦駓,庄子大宗师篇作堪坏,云:『堪坏得之,以袭昆仑。』释文云:『崔作邳。』司马云:『堪坏神名,人面兽形。』淮南子作钦负。是钦堪、坏负并声类之字。”

4 郭璞云:“葆或作祖。”珂案:文选思玄赋云:“过钟山而中休,瞰瑶溪之赤岸,吊祖江之见刘。”李善注引此经作祖江。又陶潜读山海经诗亦作祖江。

5 珂案:经文瑶(王改山)崖,王念孙云:“张衡传注、御览妖异三作瑶岸。”郝懿行亦校瑶岸。

6 郭璞云:“晨鹄,鹗属,犹云晨凫耳。”

7 郭璞云:“音俊。”

8 郝懿行云:“说文云:『鹄,鸿鹄也。』”珂案:黄帝戮鼓与钦囗,亦犹黄帝梏贰负与危之类是也;参见海经新释卷六“危与贰负杀窫窳”节注3。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1,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2,状如鲤鱼3,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4西海,游于东海5,以夜飞。其音如鸾鸡6,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7。

1 珂案:经文观水,吕氏春秋本味篇作雚水,高诱注:“雚水在西极。”文选吴都赋及曹植七启李善注引此经均作濩水。

2 郭璞云:“音遥。”珂案:吕氏春秋本味篇云:“味之美者,雚水之鱼,名曰鳐。”吴都赋及曹植七启注引此经止作鳐鱼,无文字。

3 珂案:经文鲤鱼,王念孙校衍鱼字。

4 珂案:经文常行,吕氏春秋本味篇及初学记卷三十均作常从。

5 珂案:经文游于东海,文选吴都赋及曹植七启注引游上均有而字。

6 郭璞云:“鸾鸡,鸟名,未详也;或作栾。”郝懿行云:“鸾或作栾,古字假借,鸾鸡疑即鸾也。初学记三十卷引此经无鸡字。”

7 郭璞云:“丰穰收熟也。韩子曰:『穰岁之秋。』”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母1,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2,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3。实惟帝之平圃4,神英招司之5,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6于四海,其音如榴7。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8。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9;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10。北望诸毗11,槐鬼离仑居之12,鹰鹯13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14,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15。爰有淫水,其清洛洛16。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17,见则其邑有兵。

1 郭璞云:“即螺也。”珂案:经文蠃,音螺;郭注螺,中次三经青要之山作仆累。

2 郭璞云:“琅玕,石似珠者;藏犹隐也。郎干二音。”郝懿行云:“藏,古字作臧,臧,善也:此言琅玕黄金玉之最善者。”

3 郝懿行云:“采谓金银之有符采者。”

4 郭璞云:“即玄圃也。”珂案:玄圃,穆天子传、淮南子墬形篇作县圃,玄、县声同,古字通用。

5 郭璞云:“司,主也。招音韶。”

6 郭璞云:“徇谓周行也。”

7 郭璞云:“音留,或作籀;此所未详也。”

8 郭璞云:“皆光气炎盛相焜耀之貌。”

9 郭璞云:“后稷生而灵知,及其终,化形遯此泽而为之神,亦犹傅说骑箕尾也。”毕沅云:“即稷泽,稷所葬也。”珂案:稷葬所参见海经新释卷六“后稷之葬”节注1。

10郭璞云:“榣木,大木也;言其上复生若木。大木之奇灵者为若,见尸子。”

11郭璞云:“山名。”珂案:诸毗亦水名,见南次二经浮玉山。

12郭璞云:“离仑其神名。”

13郭璞云:“鹯亦鸱属也。”

14郭璞云:“成亦重也。”郝懿行云:“文选注长笛赋引此经作桓山四成。”珂案:王念孙校同郝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