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海上升明月之1393
3593300000167

第167章 152、一路北上

美洲探险队向来没有忽略各基地码头的建设,特别是旧金山、洛杉矶、阿卡港、巴拿马、伊基克、布宜诺斯艾等物资港口。作为一个新型机械化码头,旧金山港的装卸能力相当强悍,伏波号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清空了煤仓,然后又装上了六十多吨黄金和无数的白银等物资。

“海子,这批黄金和白银是我们过去所有的产出,你老小子可千万要当心哈。”

“呵呵,老李,没想到你们的收益竟然如此丰厚,真让人垂涎三尺啊。”

“那是,这美洲最不缺的就是金银,此前老万你不也是收集了众多黄金白银和白金么。”

此前,万鑫通过贸易以及血腥的劫掠,他们在南美洲收获了不下二十吨黄金。再加上最近他们在安第斯山脉开采了许多金窝子,探险队收获的黄金白银那是直线上升。不过,考虑到这些贵重金属暂时并没有多少用途,探险队宁愿组织人员去开采硝石或鸟粪,而不是把有限的人力资源用于开采金银。因此,他们并没有象前世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那样,疯狂地掠夺美洲的金银资源。

“老李,不要过于注重金银的生产工作,毕竟那东东不能吃也不能喝,除了象征性的物资交易媒介,说起来它们并不具备多大的价值。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讲,它们并不比普通的钢铁贵重多少,根本没必要刻意去追逐它们。”

“呵呵,海子,说是那么说,不过,咱们也没必要过于看轻它们。毕竟作为货币,金银已经流通了数千年,咱们没必要把它们全盘否定掉。没听说存在就是合理的这句话吗?”

“老李,这事你看着办好了。反正美洲事务都交给你们了,你们拥有绝对的经营权。”

五月十五日,完成装卸任务的伏波号缓缓离开旧金山,沿着海岸驶向阿拉斯加湾。

两天后,伏波号抵达温哥华,开始和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联系上。自远古时期就居住在此地的印地安人,主要依靠打猎和捕鱼维生。一直以来,这些原居民在深山林野中过着自给自足的部落生活,满眼是葱郁的树林,青葱的草地……

“海湾众岛点缀,海岸绿树成荫,风景如画,这儿真是个极具特色的好地方。”

“呵呵,那是当然。这里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在后世多次被评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海旭阳笑道。

“可惜的是此地眼下仍然是一片荒原,即使是李帆他们,亦没有前进到此地。”

“此前,李帆他们曾经北上西雅图,那里距离温哥华可没多远。”

“嗯,是的,西雅图距离温哥华只有两百多公里,这两地的自然条件差不多。”

海旭阳一行并没有深入温哥华内陆,毕竟美洲事务已经交付给庞锦他们。眼下,众人不过是在考察航线罢了,并不准备在此多做停留。虽然如此,众人仍然在这片土地上接触到两个生活在这里的部落。据悉他们是阿尔衮琴人的一支,和此前探险队在旧金山遇到的那些印第安人是同族。因此,海旭阳他们和对方并没有什么语言障碍,彼此的交流相当融洽。

早在去年,大本营对伏波号重新进行了改造。此前,伏波号长期飘泊在大洋之上,大把的时间被众人浪费掉了。因此,黄鹏辉他们就在伏波号上建立起一个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各种鱼类罐头。自那之后,伏波号总是利用航程中的便利,用拖网捕捞鱼类,然后加工成罐头食品。此时,太平洋海域的鱼类资源那是极其丰富,每次伏波号都是满载抵港。

眼下,伏波号的收获同样不菲,船仓中屯积的鱼类不下千吨。因此,这批物资就成了海旭阳与温哥华印第安人之间最好的媒介,对方很快就打消了心头的疑虑,欣然接纳这批远方而来的客人。

毕竟海旭阳一行和当地印第安人一样都属于黄种人,心理上并没有太大的隔阂。因此,当海旭阳提出在此地建立定居点之时,以卡来旺为首的印第安土著欣然同意了对方的要求。此时,这些印第安土著并没有什么领土的概念,海旭阳他们倒是省了不少事情。

“老张,给李帆发报,通知他们派人过来接洽。”

“海子,老李不是已经派遣船队和我们一起北上的么,这里直接交给他们就是,没必要一定麻烦李帆本人吧?”

“超宇,这支探险小队将陪着我们继续北上阿拉斯加,他们不可能驻扎在温哥华这里。再说了,李帆具体会如何安排这里还未知,咱们总不能学那庞锦,强加在他的头上。”

“呵呵,好吧,老船长,我这就给他发报。”

在得知李帆已经组织人员北上温哥华之后,海旭阳一行就告别卡来旺酋长,离开此地前往夏洛特皇后群岛。在后世,此地的土著一直都说是元人的后裔,眼下正好去考察一番。

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蹂躏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军民迎战,惨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天,日本人成功地阻止了元军的推进。弹尽粮绝的元军无力继续守住阵地,他们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风暴袭击,上万人淹死在大海中。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文永之役。

公元1281年,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由江浙和朝鲜两地同时出发。此次出征的军容十分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万,其中汉人大半为新附军(收编的南宋军),远征军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

不过,此次征战遭到日本人顽强的抵抗,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无法取得进展。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然而更大的厄运随之而来。

八月一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风暴持续四天,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结果,只有部分官兵得以逃离日本,近十万失去补给与退路的元军成为了等宰的羔羊,成就了日本人的弘安之役。

“我们的祖先就是元军的后裔,一百多年前征战日本时,他们被飓风吹到了大海深处,然后顺着海流飘到了此地。由于战船都是仓促建造的,质量很差,结果那些幸存下来的船只大部分沉没在航程中,军士溺死无数。据前人流传下来的信息,最终抵达此岛的元军只有六百来人,随后近半人员又死在疾病、饥饿与征战之中。

由于自身实力比较弱小,先人们就一直生活在这片岛屿之上,并没有深入东侧的大陆。在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些后人已经繁衍了近千人口,大家对于当前的生活环境早已习惯了。一直以来,大家都是以渔猎为生,先人们的种植技术大多已经失传了。”

看地出这批元人的后裔应当是范文虎所部的南宋新附军的后代,因为他说话的口音带着浓厚的南方语言特色,并不是北方汉人抑或是蒙古人、色目人的说话习惯。

和海旭阳一行交流的这个头头自称姓沈,据说已经六十多岁了,是众人之间最长寿的存在。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能够记下一百多年前的那段历史。由于这些人并不懂地造纸术,而且大部分人并不识字,所以,前人的信息都是口口相传。

据老沈所言,其太爷爷辈原本生活在苏州一带,宋王室避难广东之后,他们就归附了元朝。元军征伐日本时,他们就被强制性地组织起来,投入这个遥远的战场。结果,十万之众只有三人逃了回来。

“沈万三他们家族好象就是苏州一带的人,不知道和这个沈意云有没有关系。”

“呵呵,这天下姓沈的人多的是,他们之间可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据说沈万三死在朱元璋的手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老万,这是清王朝污蔑大明的说法,并不是事实。其实沈万三是元朝人,早在明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去逝了。说什么沈万三出资修建南京城根本就是妄言,这个事情我想海子应当更加清楚。”

“嗯,是的,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沈万三至少已经死了十二个年头了,死人既不会从坟墓里爬出来替他修城墙,也不必再担心被他抄家流放。实际上沈万三的后人一直都存在,他们就是苏州一带著名的大海商沈家。此前我们和他们打过多次交道,对其先人沈万三的事情还算比较了解。”

“不过,这沈家确实非常有钱,自元朝时他们就是苏州一带著名的海商,其家族拥有的商船多达八十多艘,最远甚至曾经抵达印度半岛。元末明朝之际,局势动荡不堪,这沈家的船队自然而然就受到了影响,贸易量是直线下降。特别是明王朝明确海禁之后,沈家的势力更是迭遭打击。要不是此前的老底子比较雄厚,在东南亚以及南洋一带建有多个商贸基地,估计这沈家现在也要泯然众人也喽。”东方辰补充道。

“与国家这个庞然大物相比,民众的势力实在过于渺小了。明王朝的这个海禁政策,不但束缚了海商了脚步,同时亦束缚了国人的冒险精神,真是个悲剧。”

“呵呵,也不尽然,朱棣上台之后,郑和不就七下西洋了么。”

PS:晚上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