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鲸浑浊的眼睛突然变得清澈无比,看着阿继缓缓点头,“好一个有节有色有香,看来你的书读得不错。今日你也可放出去了。”正在收拾东西的方孔炤脸色一变,看着阿继的侧影。
阿继低头道:“学生不敢,还愿在此读书。”
叶梦鲸也不多说摆摆手让他回去,接着方孔炤行礼告辞,开了学门出去。直到这时,刚才在门边站着的迟到少年才上了堂来,那少年一边上堂,一边朝着左光先狠狠地盯了一眼,然后在先生面前作了一揖,“学生阮大钦姗姗来迟,请先生处罚。”
叶梦鲸淡淡道:“先授三下戒尺,再抄大学三十遍,明日交来。”
阮大钦也不说啥,伸手受罚,“啪啪啪”三下下来,阿继眼见着他的左手肿了起来,疼得阮大钦龇牙咧嘴。
叶梦鲸接下来考大家背书,都是昨日交代下来的。叶梦鲸相当严格,哪怕错了句读停顿都要打一下板子。特别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是昨日点了对子出去的,但他的书背不好,却授了四下板子。
原来如此!阿继顿时对先生有了不同的看法。叶梦鲸还真有点意思,他用对对子训练孩子们音律急才,而且对对子有乐趣,可以在一大早活跃学堂气氛;所谓放出去读书,是应了小孩子心性,在学堂坐着读书枯燥,效果未必好,但既然出去了就要把布置的作业做好才行,否则还背不出来还要受更重的处罚。如此种种,完全不是死板的私塾教育,倒是十分的灵活变通。
这位叶先生很有点意思。
等所有人背完,叶梦鲸将阿继招过来道:“你背一段增广贤文,从因风吹火,用力不多背到信了赌,卖了屋。”
这有何难,阿继把这一段开始背了起来,只是背到信了赌,卖了屋,先生还没叫停,闭着眼睛仿佛睡着了似的,阿继只得继续背下去,一直到“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叶梦鲸才叫停,又让他背一首千家诗中杜甫的“与朱山人”,阿继清清嗓子“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等他背完,叶梦鲸指了指少年那边道:“行了,从今日开始,你也可学四书了。”
背完书就开始讲书,他也是分门别类,少年组又分成两组,小一点的讲一段大学,大一点的讲一段论语,连带朱熹注释一并讲解,这些就是明日背诵的功课。
儿童组,也分成两段,大的讲一段增广贤文,小的讲一段三字经。诸如此类。
阿继只是稍微背诵过孟子,还没开始系统学习四书五经。因此也老老实实听先生讲课。古代学问重点之一就在句读,所谓句读就是断句,因为孔孟经典印在书上没有一个标点符号。虽然阿继前辈子也能读过几句四书五经,只是那都是不求甚解。现在他的确需要一个先生给他结合着各家注释进行讲解。这是这个时代成为儒生的必修课,阿继清楚自己占着脑瘤带来的天赋,背诵很容易,但理解古文却不能省略偷懒。
今日赶巧,阿继正好碰上“大学”开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先讲句读,阿继拿过笔,听着先生缓慢地阅读,然后在停顿的地方点上一点。接下来是朱释,就是朱熹的注解,这在明朝那就是经典正宗,只有朱熹解释的义理才能成为考试的标准答案,所以必须要讲。
只听叶先生道:“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此即朱子之三纲也。事有二:一曰明明德,一曰亲民。二者皆当至于至善,故合而为三。明明德,犹《论语学而》之旨;亲民,犹《论语为证》之旨也。止于至善:以至善终不可至故,人之进取亦没有穷尽。明明德,自我的修行;亲民,安他人。大学之道者,自我修行好了安他人之道。”
讲完一边,抬头一扫,大多数人茫茫然,唯有新来的阿继瞪大眼睛仔细听着。叶先生道:“不明白?”
有的人下意识答应着,还引来一阵哂笑,叶先生点点头:“不明白就对了。”又是一阵笑声,但叶先生一点也没有禁止的样子,而是继续讲下去。
只听叶先生道:“那些之乎者也,你们听着头大,我也讲得难受。这么说罢,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乃实现大学之道的三条纲领。
明德指我们为人本性之德,它是上天赋予、善良恭让,本乃光明所在,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如果你修它就有,不修就没有,那是生灭法,就不是明德了。但我们的明德被后天的秉性和习性遮蔽了,象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样不明了,比如阮大钦本来应该天性勤勉,可他偏偏懒惰,上学迟到,上课睡觉。”
所有人的眼睛一起投射到趴在桌上正在打瞌睡的迟到者身上,又是轰然一笑,那阮大钦这才擦擦嘴边口水不好意思地醒来。
叶先生又道:“该怎么办呢?把镜子上面的灰尘擦掉,让本有的明德放出光明,就是明明德,佛家称之为“明心见性”。”
这个叶先生讲起课来可不拘束什么儒教经法,甚至把佛家理论结合进来。那些没接触过佛家经典的小孩子们懵懵懂懂,但阿继两世为人,对佛教理论多少有涉猎,听叶先生一说,顿时反过来明白了他要说的意思。
叶先生接着道:“明明德是彻底搞明白了,仅仅明白道理没有用,一定要去做,要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才能受用,所以明明德之后紧接着就要亲民。亲民就是爱你的同类、爱众生、爱世间万物,就是圣人所言‘大孝孝于天下’。第三步则是‘止于至善,至善是慈悲已极、是不讲任何条件的博爱,这是亲民的圆满果报,是实行出来的,不是坐在家里求出来的。”
阿继不傻,这话里充满了王阳明心学理论,所谓明白道理没用,一定要去做,不就是“知行合一”吗。这位先生果然厉害,儒释道兼修,又是明朝妖孽式存在的文宗巨擎阳明公的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