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
36158900000009

第9章 权力边缘

在兵营是克雷默尔,在哈佛是埃利奥特。1955年,基辛格生活中出现了第三个伯乐——他远比前面两位显赫——这就是纳尔逊·洛克菲勒,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的儿子。

不像基辛格,纳尔逊·洛克菲勒在这个世界上有牢靠的地位,能对那些向他挑战的人处之泰然。

“他具有二流的才智,一流的识别人的直觉。”基辛格曾这样评价洛克菲勒,“而我的才智是一流的,但对人的直觉判断力却是三流的。”

1956年,32岁的基辛格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研究小组计划的主持人,指挥一个上百号人参加的班子和众多的顾问小组。纳尔逊·洛克菲勒1960年竞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基辛格提出的一系列建议构成前者竞选的基础。他因此更深一层地进入外交政策精英集团中权势人物的关系网里。

从1957年开始,哈佛终于接受基辛格为正式教师,随后经过一番努力,基辛格成为哈佛的终生教授。

有了固定的教授工资和洛克菲勒给他的顾问费,他才决定要孩子。他和安妮先后有了女儿伊丽莎白和儿子戴维。

安妮是个不知疲倦的家庭主妇。以德国式的效率料理着一日三餐,并把家里弄得一尘不染。她认为,随着基辛格的地位提高,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

安妮在有些客人面前会感到不知所措,她常把厨房当做庇护所,一个教授回忆说:“她站在吃饭间门口聆听着,好像害怕走进来。”基辛格是个典型的德国丈夫,只把她当做家庭妇女来对待,对她在饭桌旁讲的任何话都不加理会。

但安妮很为丈夫的工作感到自豪,常把她丈夫的文章剪贴在本子里收藏。

不过,这俩人在自己各自的道路上愈走愈远。基辛格在他们的车库上面建了一个私人书房躲起来。有时候他带一个朋友到自己书房坐坐,安妮壮着胆子跟进来喝杯咖啡,基辛格粗鲁地赶她走,因为这是他的房间。他们的朋友把这个书房看作是他逐步抛弃安妮的一个标志。

安妮是一位谦逊又很成熟的女性。她喜欢音乐和艺术,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很健谈。可是,随着基辛格步入令人炫目的权势圈,家庭妇女型的妻子似乎已拿不出手,而安妮也觉得他不是一个能在一起过日子的人。1964年8月他俩正式离婚,结束了17年的婚姻。

这场婚姻的破裂虽然令人伤感,但在双方的心目中没有留下多少怨恨。他们仍旧友好往来,常常谈论孩子们,有时候,安妮还会请亨利吃一顿饭。他出名后,她极力维护他的名声,甚至安排他跟她所属的圈子里的人对话。后来,她嫁给了一位心地善良、很有名气的化学教授。

这段时间里,基辛格从事其事业中为时最长的一段学术研究工作。1960年,肯尼迪当选总统后几个星期,基辛格出版了《选择的必要》,他在此书中提倡的“灵活反应”战略被肯尼迪政府接受为现行战略,肯尼迪一度邀请他为白宫顾问,后因他的作风不合肯尼迪的胃口而中断合作。基辛格从这件事中吸取了一个教训:总统不需要别人告诉他什么事不能做,最好是告诉他什么事能做,或至少提供他愿意接受的选择。

60年代前后,他发表了有关欧洲防务的大量文章。1964年,他把这些论文收集成册,以书名为《麻烦的伙伴关系》出版。这本书反映了他在核问题上对欧洲盟国的深深的不信任。

基辛格仅仅是一个副教授、一个中级政府顾问的时候就已能得心应手地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重要人物。他还熟练地掌握了明争暗斗、奉承吹牛的技巧,一方面急于为白宫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很圆滑地与政府中的熟人周旋。

在同事中间,他有媚上欺下的名声。

随着肯尼迪政府的结束,基辛格在华盛顿再度受到欢迎。1965年、1967年约翰逊政府派他和学术界知名人士去越南考察,旨在争取他们对战争的支持。谁知《华盛顿邮报》报道了他认为越南政府不得人心、打不赢战争的观点。约翰逊政府恼怒异常,声称基辛格的越南之行与政府无关,并不再启用他为顾问。基辛格终于了解了政府官员是如何操纵新闻界的,又是如何不考虑调查报告作者的,后来他把这两个教训运用到自己的官场生涯中。

从1957年到1968年为止,他一直在权力的边缘上徘徊,就像一个把鼻子紧贴在玻璃窗上朝里看的外人。

§§第四章 一对阴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