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路高升
36200400000136

第136章 用兵

戚继光的忧虑没有持续太久,他一直想找倭寇主力决战的时机终于来到了!不过,这个功劳还得归到锦衣卫千户陆剑的头上,他本来是奉了指挥使大人的命令前往浙江保护杨振安全的,因此对杨振周围的一举一动都保持着非常高的警惕心,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派出了锦衣卫的探子往台州附近进行打探敌情,竟然被他探知了倭寇将要大举偷袭台州的情报!

陆剑急忙把这一消息报告给了杨振,杨振不敢怠慢,立刻前去找戚继光商讨应对之策。戚继光听了又惊又喜,惊的是倭寇即将来袭,他手下的探子竟然没有得到丝毫的消息,反而由杨振这个监军来告诉他后才知道,丢脸是小,却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戚家军的情报工作没有做到位啊!他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在这方面加强,并且向杨振请教经验。喜的是他练兵已经小有成效,一直想找倭寇检验下实际成果,却不见倭寇踪迹,如今倭寇主动送上门来,正是绝佳的机会,怎么不叫他欣喜若狂呢?不过,他还是不太相信杨振怎么会得到这样的情报,于是,开口问道:

“监军大人,此等军情,非同小可,你怎么会知道的呢?”

杨振看到戚继光的神色就知道他并不十分相信自己的话,为了取得他的信任,他不得不把陆剑的身份告诉了戚继光,自己的另一个身份也随即被他知道了。戚继光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站在他眼前的杨振竟然如此的不简单。

“监军大人,请恕我眼拙,刚才多有冒犯了。”

“不知者不罪,况且这是我有意隐瞒的,怎能怪戚将军呢?不过,还请戚将军不要将此事告诉第三者。”

“一定,一定,监军大人请放心吧。”

虽然戚继光口头上这样说着,但杨振看得出来他对倭寇的情报还是不太放心,他一想心下也就释然了,戚继光追求的是战无不胜、百战不殆,如果因为自己情报的不准确,而让他吃了败仗,或者说赢得一般,那就折损了他的威名了。于是说道:“戚将军,现在台州周围势力最大的倭寇是谁?”

戚继光自然对这方面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说道:“那应该是姓武田的了,这股倭寇是以萨摩人为主的,战斗力在所有的倭寇中是最为强悍的,而且他们还和当地的山贼勾结,对台州周围的地理情形很熟悉,是个不好对付的敌手,以往我军在他们手下吃过不少亏,不过,这样也好,我正一直想找他们,既然他们这回主动送上门来,那一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戚继光坚毅的目光看向杨振,在等待着他的说话,而杨振也被他的神情所感染了,他说道:“按照我们得到的情报,这股倭寇将在三日后的黄昏首先要对台州的花街展开攻击,如果进展顺利,我想他们的下一步目标毫无疑问就是台州。他们这次既然敢有恃无恐的上门来挑衅,必定对台州城的军事布置及兵力配置打探清楚了,否则,以倭寇的狡猾和谨慎,绝不会这么做的。戚将军,你有何良策?”

“花街?”戚继光口中念叨着这个地名,他沉思了片刻,说道,“监军大人,请问这次前来花街侵袭的倭寇有多少人?”

“大概有一万余人。”杨振报了个数字,然后观察着戚继光的反应,一万余人的倭寇是他们出动的比较大的数目了,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以几百人,至多千余人的小股部队出动的,看来这次倭寇对台州是志在必得,也许还有对几次对败在戚继光手下的报复之心吧。

戚继光听了这个数字,低下了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杨振不禁问道:“敢问戚将军,我军官兵大概有多少人?”

“只有不到四千人。”戚继光淡淡的回答。

杨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怪不得他刚才一报数字戚继光就沉默了呢,敌我数字相差如此悬殊,而且对方又是最能战的一支倭寇部队,即使戚家军也不敢对它小觑。要知道,同样两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部队遭遇,一支要想歼灭另一支,如果没有数量上的巨大优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戚家军竟然连对方的一半人马都不到,这仗还有胜算吗?

虽然明知道戚继光和倭寇交战,从未打过败仗,但历史已经因为自己而有了改变,而且看眼前的情形,也不是那么的乐观,戚继光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会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军人数还不到倭寇的一半,戚将军有何应对之策?”杨振将信将疑的望着戚继光,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应该不会被这点难题困住吧。

果然,戚继光很快就抬头说道:“监军大人不必担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战场上取得胜负的决定因素不全是兵力上的多寡,如果能够掌握倭寇的行动规律,正确用好战术,同时再用鸳鸯阵对敌,倭寇人数再多也不可怕!”

杨振看到戚继光坚毅的眼神,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才是应有的大将风度嘛,如果戚继光一听倭寇人多就乱了阵脚,那这仗还没打就输了一半了。他面露赞许之色,道:“如此看来戚将军心中一定有了取胜之策了?”

戚继光没有直接回答杨振的问题,而是反问道:“监军大人,既然锦衣卫探子能够知道这次倭寇来袭的情报,那么想必他们也知道倭寇的具体进攻路线和时间吧?”

杨振见戚继光神情严肃,双眉紧锁,猜想他必定在思考着对付倭寇的良机,因此也不敢怠慢,急忙派人去把陆剑找了过来,由他当面向戚继光介绍敌情,这是最稳妥的方法了。

不一会儿,陆剑就匆匆跑了进来,他知道事关重大,因此得到命令后,就快步赶了过来,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向戚继光行过礼。杨振也顾不得让他再歇口气了,就把叫他来的的意思说了下。陆剑略微思索下,就把了解的情报一一说给了戚继光听。

原来这股倭寇正如戚继光猜想的那样,的确是武田信雄的主力,武田在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是最大的倭寇势力,而且作战极其凶狠,纪律也很严格,因此战斗力很是可怕,他们最使人害怕的地方就是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一人不留,对当地百姓城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军民提起他们的名字都是谈虎色变,闻风而逃。

戚继光早就想和武田军决一死战,但武田却忌讳戚家军的威名,一直避开着他,这次武田主动寻上门来,却是自以为摸清了戚继光的底细,抱着必胜的把握要给戚家军以沉痛的打击。他们这次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台州城,但要到达台州,却必须经过花街,所以倭寇的第一步就是先拿下花街,因此他们集中了大半兵力来完成这一任务,为了保险起见,倭寇还选择黄昏发动进攻,因为这时人们正是要吃晚饭,是最为松懈的时候。

杨振听了暗想,倭寇即使以一半人马来进攻花街,那人数也有五千了,对于戚家军来说也稍占优势,戚继光又该如何来应敌呢?

戚继光异常镇定的说道:“如果倭寇以一万人马来进攻花街的话,我还稍有忌惮,但他们却以为抓住了我军的弱点,而且肯定知道台州有难,周边守军只会虚张声势,而不会真心来救,妄想击败我军,给我军以沉重打击,不过,他们的如意算盘这回就打错了,谁让他们碰上的是我戚继光呢,我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杨振惊喜的问道:“请戚将军详细说说你的部署,让我也学习下你的用兵之道。”

“监军大人抬举戚某了,戚某感到惶恐啊。”戚继光谦虚了一下,然后说道,“如果我军正面与倭寇交锋的话,恐怕战斗会非常的激烈,到时即使取胜,我军也会受到重大损失,而且倭寇的凶残大家都是知道的,时间拖得越长,他们的后备援军就会快速赶过来,我军将有被歼灭的危险。因此,根据敌情,我决定对倭寇实行奇袭战术,要在他们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彻底击溃他们的斗志,只要他们阵脚一乱,感到了害怕,那我军就胜券在握了。”

“太妙了,听戚将军这样一分析,我心里就有了底,不过我也有一个建议,不知道戚将军想不想听听。”杨振心中也想到了一个好注意。

“哦,监军大人有更好的歼敌策略吗?”戚继光一愣,继而问道,神色中却隐约闪现疑惑。

杨振知道戚继光误会了他的意思,连忙说道:“戚将军,您多虑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您刚才说的策略非常的好,我只想在这基础上再补充一下。据我所知,倭寇在来花街的路上必须经过一个名为‘葫芦谷’的地方,顾名思义,这地方的形状正如一个葫芦,本来倭寇的警觉性是非常高的,但这次他们却以为已经稳操胜券,所以必定会放松戒备,如果我们在此设伏,首先可以打击倭寇的士气,其次歼灭他们的有生力量,到时候倭寇再反扑,我军在气势上也胜过他们,胜算不就又大了不少吗?”

“不错,不错!”戚继光拍手赞道,他看着杨振的眼神中都流露出了异样的神色,也许在他看来,杨振这个监军只是朝廷派来走走过场的,并无多少真材实学,他早就打听过杨振的底细了,除了文采不错,运气好一点外,又从没上过战场,能想出什么好的谋略来呢?当初他在京城通过公主的门路将兵书交给杨振,也只是看在他和皇上、首辅大人关系比较近的缘故,不料,今日听他几句话,果然有不凡的见地啊!

“好,就按监军大人说的去做!我相信这一次我们一定可以打一个彻底的漂亮仗!”戚继光兴奋的说道,他满脸通红,猛的一掌击在案桌上,几乎把茶杯震得跳起来,显然他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了。

杨振听到戚继光同意了他的建议,也感到很惊讶,他本以为戚继光会再三犹豫的呢,或者对自己无法完全相信,他自然也有自知之明,不敢奢求戚继光立刻答应。但情况恰恰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欣喜的说道:“那就多谢戚将军了,不过我还有个不情之请,望戚将军答应。”

“这个嘛?”戚继光不禁犹豫了,杨振好歹也是朝廷派来的监军,名义上是来协助自己的,但实质上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他万一有个闪失,自己可就万死莫辞了,纵然有再大的功劳那也是枉然。他迟疑了片刻说道,“监军大人,这可万万使不得,战场上刀剑无眼,您又久在朝堂之上,怎能应付得了如此场面呢?万一伤了您分毫,戚某如何向朝廷交代呢?”

杨振呵呵笑道:“戚将军,那您就小瞧我了,您别看我是从翰林院出来的,但我也从小习武,而且也读了许多兵书呢,正想到战场上检验一下自己,如今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眼前,我怎可就这样放弃呢?您大可放心,到了战场上,我会照顾自己的,再说有陆千户在我身边,我想,倭寇伤不了我分毫的!”

戚继光看看杨振,又看看陆剑,终于下了决心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监军大人到了战场上要小心行事了,我会派人多加保护大人的,另外还请陆千户寸步也不能离开监军大人,如果出了事,我一定会找你负责的。”

陆剑自然连连应承,然后戚继光又将二人留下,说要仔细商讨详细的军事部署。据他所说,任何的细节问题都会关系到整个的战局,所以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杨振二人不敢怠慢,只好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