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一般要经历传统经济阶段(农业居主导地位)、工业化阶段(工业居主导地位)和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居主导地位)。自18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已有200余年的发展历程,期间许多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继开始并实现了工业化,目前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但还有包括我国在内的相当多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但一些地区已经处在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过渡过程中。为兼顾我国各省的发展差异,我们选取了简单的几个指标,但能明显代表各区域的发展程度,以便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一、工业化进程的测度方法
(一)工业化测度的指标体系
工业化内涵丰富,为客观、全面、准确反映其实现程度,笔者本着全面性原则、重点性原则、指标间相对独立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选取了测度工业化实现程度的四项指标。(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地区工业化带来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高低。(2)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之比,反映是否实现了农业化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第二产业的主体是工业),尤其在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决定了我国广大农村人口是否实现了向工业的转移。(3)工业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我国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建立起了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但很多工业企业随着制度变迁自己消亡,具有自主生存的工业企业开始建立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化经历了战略上的转变,逐渐建立起了具有自生能力的工业体系。(4)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的比值,随着现代产业技术革命,许多国家的主导产业已经转移为电信、计算机、金融等服务行业,第三产业的产值已经远超过第二产业。
(二)工业化指标的实现值
工业化是一个渐变的连续过程,达到何种程度才算实现了工业化,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笔者参照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工业化时达到的水平,国内学者研究相关问题时得出的结论,尤其是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工业化指标的实现值。工业化完成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应在25000元人民币约合3000美元左右,该标准相当于初步现代化的水平。关于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之比,目前世界上人均3000美元的国家多在1.5~2.3之间,如波兰为1.97、巴西为1.86、土耳其为1.45,考虑到我国农业劳动力基数大,劳动生产率低等原因,确定工业化完成时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之比应达到1.9.目前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平均为0.45,其中发达国家为0.6、发展中国家为0.3,实现中度工业化时至少应为0.45.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世界平均为1.10,其中发达国家为1.58,工业化基本实现时应达到1.3.
(三)工业化指标的计分方法
由于指标分值采用工业化实现时的绝对标准,我国大多数省份的得分在[0,1]的封闭区间,但由于上海等省市工业化发展较快,某项指标提前达到或超过了1分,应被视为逐渐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低于实现值时按上述公式计算其分值。由于所选取的4项指标具有相对独立性,故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工业化指数。权重由层次分析法(AHP)求得,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0.375,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0.201,工业产值比重和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值分别为0.212.
(四)我国工业化进程分析
按照工业化指数大小,可将工业化进程分为4个阶段,即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化指数0.45)、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指数0.45~0.7)、工业化高级阶段(工业化指数0.7~0.95)、工业化实现阶段(工业化指数≥0.95)。依据上述方法,笔者计算了近些年我国工业化单项指标得分及综合指数。
从我国工业化的进程看,目前已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个别省市如上海、北京已进入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工业化指数以年均2.94%的速度增长,按此速度发展,预计再用15年左右的时间,即到2015年前后可完成工业化的任务。从分指标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工业结构转换程度已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指标分值多在0.5以上,个别指标(制造业占工业产值比重)已接近工业化实现阶段的水平,但我国高工业化产值的指数也经历了先高后低的过程,主要原因是一开始的工业化是国家主导的工业化,企业不具备自生能力,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工业化则是由于企业自生能力的增强。但我国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远大于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造成这一项的指标值普遍偏低,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表明我国工业化战略在开始时忽略了农业、农村的工业化过程,实际上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化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制约。我国第三产业与我国曾长期实行的重视工业牺牲农业忽视第三产业的政策有直接关系。因此,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膨胀第三产业规模,强化深加工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工业化的主要途径。
二、我国省际工业化进程比较
为综合判定我国省际工业化进程,笔者测算我国31个省域的工业化指数,如表7-5所示。
依据工业化指数,我国31个省份处于工业化的四个阶段:北京、上海2个直辖市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天津、广东、江苏、浙江4个省市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福建、山东、辽宁、吉林、重庆、陕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山西、黑龙江、海南、等13省市区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河南、广西、甘肃、安徽、贵州、宁夏、江西、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等11省区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三、工业化进程差异程度大,多数省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
各省中,既有已完成工业化的省,也有刚刚跨入工业化门槛的省,北京、上海的工业化指数已超过1.0,而青海的工业化指数刚刚超过0.3,表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省际差异程度较大。从各省所处的阶段看,我国现阶段13个省市区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实现工业化或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依然繁重。
(一)城市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工业化实现程度高
我国4个直辖市区平均工业化指数为1.05,只有重庆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其中北京、上海已完成工业化任务。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近些年发展有所缓慢,虽然其工业化的实现程度仍然较高,但很多产业都是国家主导下的工业产业,不具有自生能力,3省份中,只有辽宁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吉林、黑龙江处于中级阶段。与此相应,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和边远地区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11个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省份有4个属于民族自治区,5个属于少数民族集聚区的省份。我国9个沿边省区中,除东北三省外,其余6省均处于工业化中初级阶段。
(二)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工业化的先导地区
环渤海 5省市(京、津、冀、辽、鲁)平均工业化指数为0.74,其中1个省份已实现工业化,2个省份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2个省份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长江三角洲3省市(沪、苏、浙)平均工业化指数为0.78,其中上海已实现工业化,江苏、浙江也跨入工业化高级阶段。珠江三角洲(广东省)工业化指数为0.69,已接近工业化高级阶段。上述三地区工业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