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运用投入产出技术来分析中国经济转型问题已经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但是运用该技术进行中国省际区域经济的转型特征和空间联系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笔者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工作。艾萨德(Walter Isard,1951)首开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区域经济空间联系的先河。在此之前的经济研究中,一个广泛的假定就是一个国家没有地域空间的差别。然而实际情况则是,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动往往是不同的,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往往会影响另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一定存在着广泛的经济联系。因此省际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Isard关注了区域经济研究中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每个地区内的经济活动结构,另一个是各地区间的经济空间联系状况。艾萨德在他的开创性的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inter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IRIO Model)中,通过以地区间的投入产出表投入系数分块矩阵主对角线矩阵来反映地区内经济结构,以非主对角线矩阵来反映地区间经济联系的方式刻画省际区域经济研究的这两个主要特点。很显然,如果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很弱或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那么这一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就不适用;然而,如果区域间经济联系很强,这种空间联系分析技术就成为经济分析框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根据省际区域经济空间联系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包括通过投入产出矩阵测度区域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运用连接指数(linkage in-dices)测度一个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对相关的指标进行测度来完成的,主要有后向联系与前向联系,以及直接联系与完全联系两个类。
后向联系(backward linkages)主要测度一个部门的发展是如何依赖其他部门作为原材料的供给者为其提供中间投入的、有直接后向联系与完全后向联系两个测度指标。直接后向联系测度一个部门增加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其他部门为其提供的中间投入,用投入系数(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列向和进行测度;完全后向联系测度一个部门增加单位最终产品而完全引发所有部门总产出的增加量,用列昂惕夫(Leontief)逆矩阵的列向量和进行测度,完全后向联系是通过传统的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测度的,该模型从本质上说是需求驱动的,因而,后向联系测度指标的经济含义明确,并为学者广泛采用。
与后向联系相对应,前向联系(Forward Linkages)则主要测度一个部门作为中间产品(原材料)的提供者,其产出值的变动如何影响其他部门产出值的变化,也有直接前向联系与完全前向联系两个测度指标。直接前向联系测度一个部门的单位产出中分配给所有部门的中间产品,用产出系数(直接分配系数)矩阵的行向和进行测度。与完全后向联系不同的是,关于完全前向联系的测度则经过了一个漫长而热烈的讨论过程。在中国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早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中国区域经济空间联系的基本特征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对区外的联系最小,而西北地区对区外的联系最大。中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以及北部都有着相对较高的后向联系,但前向联系相对较小,即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大程度的依赖区外产品对它们的投入,但它们对区外购买其产品的依赖程度较低;北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有着相对较高的前向联系,但后向联系相对较小,即这两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大程度地依赖着区外对其产品的购买,而对区外产品的投入依赖程度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