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十六大以来理论成果(上)
36245500000007

第7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4)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使命,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当前爱国主义的主题。为实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历史使命,每一个爱国主义者都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化为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实际行动,爱国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把爱国主义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民族。祖国要统一,民族要团结,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必须团结起来,揭露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祖国的图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尽心尽力,这是一切真诚的爱国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为:

第一,热爱祖国。热爱祖国首先表现为对于祖国这块国土的热爱;表现为人们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第二,建设祖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的实践目标,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做贡献上来,为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异常艰巨的,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创业精神,都不涣散奋斗意志,积极创造无愧于前辈、无愧于后人的业绩。

第三,保卫祖国。抗击侵略、保卫国土,是爱国主义的突出表现。要把保卫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爱国主义实践的基本内容。提高全民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不断提高国防和军事实力,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进行。

第四,富强祖国。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最高目标。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当代爱国主义最根本的使命。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第一,知我中华,培育爱国情操。爱我中华,必先知我中华。爱国志士秋瑾说: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也。学习历史,知我中华,是升华爱国情感的基础。要学习中华民族建设祖国家园、创造灿烂文明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扞卫国家主权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对民族分离、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更要学习和了解当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学习历史,就会为祖国的今天而骄傲,为祖国的明天而奋进。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必将更加美好。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国力强盛。跨进21世纪的中国正如醒狮雄起、巨龙腾飞,生机勃勃。只要我们同心同德、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必将在本世纪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知我中华,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全面地、辩证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国情。既要从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中激发热爱之情,也要从认识我国自然条件的一些不足之处增强忧患意识;既要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也要为中国近代以来的落伍而伤痛,从而转化为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第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刻苦学习,锤炼自己,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国和时代的需要和呼唤,要科学地确立成才的目标和方向,做祖国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及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遵纪守法,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二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学成果挑战,敢于向未知的新领域进军,勇敢地去实践,去探讨。因为,当代青年是否具有强烈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科学的兴衰。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对国家、对人民有强烈的爱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待人生,积极奋发,不消极颓废,不得过且过;对学习,对工作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勤奋刻苦,有创新精神,有自信心;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对他人情操高洁,易于合作,有团队精神。四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人才成功的关键。只有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从事紧张的、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才能攀登事业的高峰。健康的体魄在人才成长与成功的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每一个立志成才者,对这一因素决不可忽视。不仅要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还要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公民道德核心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决议的形式,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提了出来,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着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对道德建设的一种新的科学认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形成了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形成了中国人民思想道德信仰的基础和我们整个人生观价值观念体系的总纲。在当代中国,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思想境界和道德追求。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又决定了它必然要把这一思想和道德努力推向社会,成为整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道德。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马克思主义一经创立,就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历史使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道德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历史观基础上,必然要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这些基本规定,必然要求在整个社会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道德。从政治制度上看,社会主义社会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共同前进的关系。这样一种社会所要求的道德必然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因此,为人民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所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为社会主义服务同为人民服务,是完全一致的。离开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从根本上脱离了人民,违背了人民的最高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核心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也不管能力大小,都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为人民服务。人人都是服务的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人人都是权利的主体,人人又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因此,要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总之,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不联系为人民服务就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本质和精神实质。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就为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并一以贯之地落实到行动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上都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实践表明,只有对人民群众充满深厚的感情,真正做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一目标,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净化权力意识。党政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并且运用政治权力为社会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因此,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净化权力意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人,是权力的所有者,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包括领导干部都是受人民委托行使公共权力的,只能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为人民服务,而绝不能用来谋取私利。

第三,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摆正公仆位置。这就要求党政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摆正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位置,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即当官要为民服务,而不能做官老爷。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绝不能高居群众之上,而要始终置身群众之中,时刻心系群众。树立公仆意识,摆正公仆位置,牢记领导就是服务,职位就是责任;把职位作为为党和人民创造政绩的舞台,始终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真正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共产党人的执政意志。

第四,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视个人名利淡如水,视人民利益重如山。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正确对待名和利,不利用权力和地位获得额外的利益和名声,要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金钱、物质、美色的考验,不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不做物欲主义的奴隶,真正过好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和人情关。

为此,任何一个党员干部要在头脑中时刻铭记:共产党人的名,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奉献之名;共产党人的利,是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

科学既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即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它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