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传奇许家印
36259700000007

第7章 梦想,在远方

在家乡上学期间,许家印只去过一次太康县城,但正是这一次非凡的经历,令他尚显稚嫩的思想迅速起飞。

那年月,村子里如果有谁去过一趟太康县城,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那一次,是由当地的初中学校组织,他和同学们花了两天时间来往了一趟县城。兴奋自然是压抑不住的,他们一帮小孩子撒开脚丫子走了40多里地,累了,就歇一会儿,渴了,就随便在一家喝点水,饿了,就啃自己带的干粮。夜里,根本没有地方住,他们就在马路边躺下睡了一夜。说也奇怪,没有床,没有被子,但他们都睡得很香。

这次经历,让许家印看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他产生了一定要离开农村的想法,这是一个中学生最热切的人生理想,这理想一直支撑着许家印,直到他走出家乡,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走向成功。

许家印上高中期间,当时学校有半年时间学工学农,开始学习开拖拉机,以为可以凭这个本事“逃离”农村。他有着自己的朴素逻辑,驾驶是一门技术,有了技术,就有改变命运的可能。许家印知道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的事迹,就是因为她有这个技术,她才连续11次被为全国人大代表,有了无数荣誉,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成了第三套人民币1元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

为了得到拖拉机手这个岗位,许家印请过村长书记喝酒,想让他们“网开一面”,帮他实现愿望。

许家印的理想是到城里去工作,看到只干拖拉机手还是难以实现这个理想时,他又动起了脑筋。

他听说了一个邻居的舅舅在周口市公安局工作,就贸然给人家写了一封信,想请他帮忙,在城里找一个工作,临时工就行。在那个年代,临时工一个月能挣10到15块钱,是个让普通的农村青年可望不可即的美差。因为这个人当时是许家印心里是一个非常大的官。可以想见的是,这封信寄出之后,毫无消息。

一个大官,怎么会轻易给一个不认识的青年在城里找工作呢?如果真能这样的话,这工作也不金贵了!

说起写信,许家印只是写给一个公安局的干部,还是邻居的亲戚,结果如泥牛入海,毫无消息。如果说这是一种“疯狂”举动的话,其实更疯狂的还有。

1959年6月24日,当今名嘴王刚给毛泽东主席写了封信,这是一个孤独怕了的孩子对倾诉的渴望。说起写信的动机,王刚说:“主要是希望有个倾诉对象。当时就是一个孩子,觉得没有谁可以倾诉的了。”

这封信整整写了一页。信的内容是希望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还画了两张水彩画,一张是小白兔吃萝卜,一张是解放军叔叔保卫祖国。写完放到信封里粘好,然后写上:“北京毛主席收”;再粘上一张八分钱邮票。第二天王刚把信放进邮筒里,而且还在对面的马路边等着,一直到看见邮递员把邮筒里的信全都装进大帆布口袋里,才放心走开。

7月上旬的一天,学校通知家长,一定要让王刚到校。王刚觉得这是开除的最后决定。王刚忐忑不安地去了一趟学校,发现班主任一反常态地朝王刚笑,说到教导主任那里去一趟。教导主任也朝王刚笑,非常和蔼,王刚心想,坏了。王刚在电影里见过的那种,罪犯要被押赴刑场之前,给个笑脸,再给顿饱饭吃。教导主任见王刚就说:咱们一起到校长室去一趟。

到了校长室,校长一见王刚也笑,最后拿出一个大牛皮纸信封。原来中共中央办公厅给王刚回信了。信的内容是:

王刚小朋友:

你6月24日寄给毛主席的信和图画、照片都收到了,谢谢你。今寄去毛主席相片一张,请留做纪念。希望你努力学习,注意锻炼身体,准备将来为祖国服务。

此复,并致敬礼。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秘书室

1959年7月3日

王刚给毛主席写信和回信这件事情改变了王刚的一生。王刚说:“当时我写这封信没有任何世俗的想法,总得有个人说话呀。”王刚真的转变了,不再淘气了,一有空就发奋读书。1961年的寒假,王刚看了两个月的书,把眼睛都看近视了。“你想一个十一岁的孩子,生啃哪,四大名著,那么小的孩子连《三言二拍》都看了。当时看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还有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选》,我当时记得不是从俄文翻译过来而是从英文转译过来的。”

许家印的求助愿望虽然没能实现,但实际上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城里找工作不成,无奈之下,许家印只得收拾起想飞的渴望,又待在农村干了两年农活。这两年里,他几乎做遍了所有的农村工种,开拖拉机,下地锄田,甚至在生产队里挖大粪。因为许家印的文化程度在生产队里是最高的,他被重用为生产队长助理。因为“掏大粪”这个活太没有技术含量,太脏,大家都畏而远之,许家印因为有助理的特殊身份,他就有责任做表率。

他还做过“大队自保员”,实际上相当于农村里的保安,起维护村里安宁、保卫农业生产的作用。自保员实行的是集体住宿制:年龄相仿的几十个人,夜里都住在大队部的房子里,在地上铺上草,弄个通铺,就在那睡。这让许家印不由想起学生时打通铺的岁月。想起来倒是值得回味。一到冬天的晚上,大队部里一派暖融融的景象,倒是与上学时的冷得人发抖有质的不同。

因为有“相同”的经历,直到现在,许家印也能从公司保安的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一样的青春勃发,一样的健步如飞,一样的富有责任感。不同的是,现在的保安条件比原来好得太多了。最直观的就是他们的那一身制服,率真、阳光、英气逼人。

从高中毕业,到1977年恢复高考,许家印“蛰伏”在村子里,怀揣着离开农村的梦想,像一个狙击手一样,耐心等待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