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企业界而言,人才所需要的老板就是伯乐。
用人不能求全责备
俗语云,瓜无滚圆,人无十全。用人不能求全责备,而要弃其所短,取其所长,这是用人的一大关键。启用人才要有胆略,如果因为美玉上有一点瑕疵就弃之荒野,实在可惜。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为了保证战争的绝对胜利,力求选拔没有缺点的人任北军的统帅。可事与愿违,他所选拔的这些几乎没有缺点的统帅在拥有众多人力物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一个个接连被南军将领打败,有一次几乎丢了华盛顿。林肯很受震动,经过分析,他发现南军将领都是有明显缺点同时又具有个人特长的人,李将军善用其长,所以能连连取胜。于是他毅然任命酒鬼格兰特为北军司令。人们都不理解,有人告诉林肯说格兰特是个酒鬼,难当此大任,林肯一笑置之,历史证明林肯是正确的。格兰特担任北军司令后,北军开始反败为胜。如果林肯认识不到人不可以求全责备,也许美国的历史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一个精干的老板的秘密在于集中精力发挥每一个人的优点,即他们的长处。不少人可能有多方面的才能,但就大多数人来说,通常只有某一方面是他的专长。要集中力量发挥他这方面的特长,不必顾及他的弱点。因为如果他是一个正常的人,弱点总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缺点,那么他也就没有什么优点可言了,只不过是个平庸的人。但重要的是他们都能创造成果,这是真正重要的方面。
能干的老板从来不把别人的个人考虑和弱点放在心上,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创造出成果。例如一个演出公司的老板,对本公司大受欢迎的首席明星一定是呵护有加,哪怕她脾气大,有时会摔东西骂人,这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这个明星有好的演出效果,可以为公司带来高额的回报。至于她是否能与人合得来,那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贡献。
长处和短处都是相对而言的,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两者又是会相互转化的。比如在举重、拔河等比赛时,胖子显然有优势,可是在跳高赛跑等比赛中,胖子却又明显处于劣势。所以说,老板者不能顽固或机械地认定某人有何长处或有何短处,不能绝对化。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发现并利用不同人的不同优点和长处。
老板贵人所长,忘其所短,便要做到公而忘私。这里的忘私,是指抛弃自己以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忘掉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平常心去看待自己的人才或其他人。
刘备恭谦爱人,为人仁义,对待手下将士备加关爱,善于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而不去计较他们的短处,才使得关羽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夫人,赵云在千军万马中救阿斗。刘备自谦无德,从不去指斥别人的缺陷,而是量才为用,因材施职。当然,其中也有刘备自身德高仁厚的感召力在发挥作用。
《老子》中有一句名言,知不知,尚矣。意思是说,明明知道,却又装作不知,这是很高明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曾说过难得糊涂,尽管其本意与人才现在理解的有些出人,但老板者又确实难得糊涂。
人才所说的忘其所短的忘也正是这样一层涵义。真正意义上的忘,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缺点一旦被人发现后,很难将它从记忆中抹去。人才说的忘也就是适当地装装糊涂。
国外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如果一个人刚一出生开始,便让周围的人说他笨,说他傻,时间久了,他长大以后就真的很笨、很傻。这说明一个人若总是被人指责这不是那不是,便会在精神上颓废、萎靡,失去自信,做起事来便会畏手畏脚,本应能做好的也会因为自卑而弄糟。所以说,老板者不要总是指责别人的缺点。
人才说装糊涂,绝非是袒护或包庇人才的短处,任其为所欲为。如果他的缺点无关大局,无伤大体,不会造成恶劣影响,那么,糊涂糊涂也无妨。但如果他的缺点性质恶劣,不仅将破坏大事,或者会造成极坏影响,则应遏制。但应注意方法,所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能举棒高喝,一棍子打死,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心平气和地与他谈,推心置腹,摆清利弊,使他明白孰是孰非,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井自己调整。
有的人才恃才傲物,仗着自己才高,目空一切,有时甚至玩世不恭,对谁都不在乎。因此,掌握这种人才的个性特点并学会与之和谐相处,是每个老板者都期望的。
恃才傲物者自以为本事大,有一种至高无上的优越感。总以为自己了不起,别人都不如自己,常常说话硬中带刺,做事我行我素,自信和自负心强,对别人的态度则表现为不屑一顾。
恃才傲物者大多自命不凡,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自己做不来,别人做的又瞧不起。所以,做什么事都感到浅薄。不值得去做。
恃才傲物的人往往性格孤僻,喜欢自我欣赏,听不进也不愿听别人的意见。凡事都认为自己做得对,对别人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
与这种人才相处,老板者必须有的放矢,科学地采取措施和办法。
要用其所长,切忌压制打击。恃才傲物的人,大都怀有一技之长。否则,无本可恃,更无傲之本,所以,老板者在与这种人才相处时,要有耐心,要视其所长而用之。绝不能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为了压其傲气,将其撂在一边不予重用。
须知,这样做不仅不能使人才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相反,会使其产生一种越压越不服气的逆反心理,说不定从此便会与你结下难解之仇,在工作上有意给你拆台,故意让你出丑。
要有意用短,善于挫其傲气。恃才傲物者并非万事皆通,样样能于,充其量只是在某些方面或某个领域里才能出众、出类拔革,他们在其它方面可能就不如别人。
因此,老板欲消除恃才傲物者的傲气,就要设法让他们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最好是在无他人的场合下,背地里给他安排一两件使他做起来比较吃力,而且比较陌生的工作让他去做,并且要求限时完成任务。人才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即使勉强完成了任务,也会深感做好一件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是相当艰难的。
要敢担担子,以大度容傲才。这种人于什么工作都掉以轻心,即使再重要、再紧迫的事情,在他们面前也会表现得漫不经心、微不足道,所以,常常会因其疏忽大意而误事。作为老板切不可落井下石,一推了之,要勇敢站出来替部下担担子,使他感到大祸即将临头,老板一言解危。日后,他在你面前不会傲慢无礼,甚至对你感恩不尽、言听计从。
使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把各有所长、性格迥异的人才放在一个特定位置,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专业分工较为细密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怎样把各有所长、性格迥异的人才放在一个特定位置,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促进企业整体效率的提高,便是一个大学问了。如果将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安排到公关部门,他多半会痛苦不堪,因为他不习惯那样的生活作风,既难以和同事搞好关系,也难以和消费者和企业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说,在现在的社会里,能看出一个人有能力,还说不上是伯乐;要既能够判断其有无能力,又能够恰到好处地任其所长,这才是真正的伯乐。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在用人时,必须考虑人才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此才能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这也是人事管理上的金科玉律。一般所说的量才施用就是将一个人适当地安置在最合理的位置上,以使他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要更进一层分析,每个人都有着长处和短处,所以若要取长补短,就要在分工合作时考虑双方的优点和缺点,切磋鼓励,同心协力地谋求事情的发展。
一个人是否人才,有时恰恰取决于你给他安排的位置。放在不恰当的位置,用非所长,使其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有时人才说,一个人能否受重用,用人单位是否录用一个人,往往并不单单只看重其学历及成绩,而看他有没有特色,即特长。一个人可能口齿木讷,但他可能很有策划能力;一个人可能不善于理财,但他可能非常善于团结人才;一个人可能性格胆小,但他做账精细,善于理财。那么,这些人都算是人才。相反,那些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精,不能独当一面的,公司里可能恰好就没有他的位置。
在企业管理中,就需要适才适所,量才器使,扬长避短,以形成性格专长互补的较完美的组合。比如说:性格刚直的人,可以由他订立法规,但最好不要他去执行,以免酿成冲突;个性温和的人,处理问题往往太重感情,放不下面子,最好让他处理日常例行事务,不让他去决策或代表公司谈判;精明谨慎的人,不要让他去开疆拓土,他最适合做好继业守成的工作;剽悍暴烈型的人,敢作敢当,这种人可以派他完成忍辱负重,充满艰险的任务,而不要让他处理日常例行事务,他坐不住;凌厉劲直的人,意志坚定,不为所动,可以派他执行已经明确无误的任务,而不能让他带领盲目的群众或者处理矛盾;博学善辩的人,最好让他担任学术性研究工作,太实际的日常事务不要让他亲自去做,因为他容易浮华不实;喜欢结交朋友,个性豪爽的人不适合执法,可以担当公关重任;个性躬直的人,嫉恶如仇,不喜欢滥交朋友,不宜担任协调、交际的工作,适合干固定事务;好出风头,不安现状的人,可以让他去开拓市场,别让他做基础性事务;性格沉静的人,做事反省推敲,优柔寡断,不宜担任决策主管,不过可做参谋;纯朴坦率的人,胸无城府,不喜欢勾心斗角,不适合做保密工作,可以派出担任讲求信义的任务,容易使对方相信;满腹机谋的人,凡事思前想后,适合担任提报优良事迹的任务,不宜查处违法乱纪。
许多老板都埋怨人才不灵活,办事不得力。一般说来,这也是合理的现象。因为老板是多年媳妇熬成婆,从普通人才一步步登上高位,对于人才所作的那一套驾轻就熟,而且深请个中三味,即使是难事也视若等闲。而人才则缺乏经验与历练,故而难免有差错。
老板对待人才不要求全责备,而要用其所长。
每个人都是有其长处的,老板要为人才发挥这些特长创造条件。
有的老板不仅在薪金、工作满足感、前途推举等方面对人才照顾,还给人才一个得体的头衔。比如一名处理来往信件。传送文件的人才,美其名曰写字楼助理,会让他产生荣耀的感觉,工作会更卖力,也会更认真负责。
要发现人才的特长,还必须给予他一定的自由度,如果总是吩咐得十分具体,人才只能成为老板的傀儡,而无法显示出他自己处理事务的办法与能力。
举例说,某一件业务,老板只须交代某日之前与对方联系好即可,至于他如何调度工作,是通过电话联络,还是自己亲自登门,完全由人才自行安排。这样可以让他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脑筋,积累经验。
人才可以委以重用,是老板的福份。
克服嫉贤妒能的心理
作为一名老板,要想做到乐于用比自己强的人,就必须克服嫉贤妒能的心理。有些老板人之所以不乐意用比自己强的人,除了怕这些人难以驾驭,担心彼此之间容易发生意见分歧,工作会受到影响外,主要还是嫉贤妒能的心理在作怪,总以为自己是老板,自然应该是佼佼者,各方面都应该比别人高上一筹。因此,遇上比自己能力强、本领大的人时,就萌生妒意,采取种种办法压制他们。的事嫉贤妒能,是抑制和扼杀人才的一种腐朽、落后的意识,对于你的事业妨碍极大。
因此,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才能够各尽其才,各尽其能,为你的事业而奋斗,就必须敢于起用他们,让他们的才华,铸就你事业的辉煌。
建安五年春,袁绍厉兵秣马,准备率十万大军攻伐曹操。
袁绍的谋臣田丰认为此举不足取,便对袁绍说,现在徐州已破,曹操军队锐气大增,不可轻敌,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后可动也。
袁绍头脑发昏,哪里肯听!
田丰再谏,袁绍发怒了,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
田丰仍在劝戒袁绍,若不听臣良言相劝,出师不利。
袁绍大怒,将田丰投入大狱,率军出征。结果,官渡一战,袁绍被曹操杀得人仰马翻,大败而归。
这时,狱吏来见田丰说,与君贺喜!
田丰说,何喜可贺?
狱吏说,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
田丰很了解袁绍的为人,他笑着说,吾今死矣。
狱吏很吃惊,人皆为君喜,君何言死也?
田丰说,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袁绍回来,果然以谣言惑众的罪名将田丰杀了。
英国有个政治学家叫帕金森。他写了一本名叫《官场病》的书。其中谈到,官场上有一种通病,自上而下奉行的是能级递减,一流的找二流的当部属,二流的找三流的做员工,愚蠢的员工多多益善,精明的对手往往被拒之门外。后来,这种病就被叫作帕金森病。为什么要找比自己差的人呢?因为这样的员工往往有一大优点,那就是听话。当然,也有不患这种病的老板。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在洛阳的庆功宴上就曾说过这样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大杰也。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拎擒也。
刘邦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不是全才,在很多方面不如自己的员工。他之所以能打败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是因为重用了一些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刘邦表现出了一个统帅最值得称道的品格和能力。
打天下如此,搞其他事业也莫不如此。
被誉为美国钢铁工业之王的卡内基说过,你可以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几年后,我仍将是钢铁大王。
卡内基的话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老板在管理思想上的一种反省,即他们认识到,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卡内基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这样一首短诗:
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