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败血不散,流入阴中而作寒热者,宜决津煎、殿胞煎。若血实气壅者,宜夺命丹。陈无择曰:败血流闭诸阴则寒,流闭诸阳则热,宜五积散。若有外感者,宜从前产后发热调治。
蓐劳(五一)
蓐,草荐也。产妇坐草艰难,以致过劳心力,故曰蓐劳,此即产后劳倦也。其证则或为寒热如疟,或头疼自汗,或眩晕昏沉,或百节疼痛,或倦怠喘促,饮食不甘,形体虚羸之类,皆其候也,悉当以培补元气为主。若初产后蓐劳困倦,惟猪腰汤为妙,或用黄雌鸡汤、白茯苓散。若蓐劳虚汗不止,宜母鸡汤。若兼脏寒者,宜羊肉汤。若气血俱虚者,宜五福饮、十全大补汤。若兼外邪发热者,宜补阴益气煎、补中益气汤。若兼外邪发热而中寒背恶寒者,宜理阴煎,详加减法治之。若兼阳虚内寒者,宜******煎,或理阴煎。若阳盛阴虚兼内热者,宜五福饮加芍药、黄芩、地骨皮之类,随宜用之。
产后喘促(五二)
产后喘急有二,乃一以阴虚之极,一以寒邪在肺。盖产后既以大虚,焉得气实而喘?若肺无寒邪而见喘促者,此以血去阴虚,孤阳无主,故气穷短促而浮脱于上,此实肝肾不接,无根将脱之兆,最为危候。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正此类也。惟贞元饮为治此之神剂。若气虚兼寒者,宜大补丸煎,或理阴煎。若风寒外感,邪气入肺而喘急者,此必气粗胸胀,或多咳嗽,自与气短似喘上下不接者不同,治当以疏散兼补为主,宜金水六君煎,或六君子汤。若单以寒邪入肺,气实气壅而本无虚者,宜六安煎,或二陈汤加苏叶之类主之。
产后喘促(五二)
二母散(妇八六 血热喘嗽) 二物参苏饮(妇八四 瘀血入肺喘嗽)
产后恶露不止(五三)
产后恶露不止,若因血热者,宜保阴煎、清化饮。有伤冲任之络而不止者,宜固阴煎加减用之。若肝脾气虚,不能收摄而血不止者,宜寿脾煎,或补中益气汤。若气血俱虚而淡血津津不已者,宜大补丸煎,或十全大补汤。若怒火伤肝而血不藏者,宜加味四物汤。若风热在肝而血下泄者,宜一味防风散。
一、止血方:用蒲黄二两,水煎,顿服。
产后恶露不止(五三)
人参当归汤(妇百十四) 佛手散(妇四一 血多烦晕)
产后发痉(五四)
产后发痉,乃阴血大亏证也。其证则腰背反张,戴眼直视,或四肢强劲,身体抽搐。在伤寒家虽有刚痉、柔痉之辨,然总之则无非血燥血枯之病,而实惟足太阳与少阴主之。盖膀胱与肾为表里,肾主精血,而太阳之脉络于头目项背,所以为病若此。若其所致之由,则凡如伤寒误为大汗以亡液,大下以亡阴,或溃疡、脓血、大泄之后,乃有此证。故在产后,亦惟去血过多,或大汗大泻而然,其为元气亏极、血液枯败也可知。凡遇此证,速当察其阴阳,大补气血,用大补丸煎,或理阴煎,及十全大补汤之类,庶保其生。若认为风痰,而用发散消导等剂,则死无丸矣。
产后大便秘涩(五五)
产后大便秘涩,以其失血亡阴,津液不足而然,宜济川煎加减主之,及后立斋法俱妙。
立斋曰:前证若计其日期,饮食已多,即用药通之,祸在反掌之间矣。必待其腹满觉胀,欲去不能者,此乃结在大肠,宜用猪胆汁润之。若服苦寒疏通,反伤中气,通而不止,或成他证。若去血过多,用十全大补汤。血虚火燥,用加味四物汤。气血俱虚,用八珍汤。虽数日不通,饮食如常,腹中如故,仍用八珍加桃仁、杏仁治之。若泥其日期饮食之多而通之,则误矣。
产后杂证方(五六)
《良方》黄龙汤(妇八五 产后外感) 《良方》交加散(妇百 产后中风) 海藏愈风汤(和二一七 失血筋急搐搦) 交加散(和二五二 产后类风不省人事) 七珍汤(妇七九 产后不语) 补脬饮(妇八一 产后脬破淋沥) 《良方》人参汤(妇七七 产后诸虚) 麻黄根汤(妇八三 产后虚汗) 趁痛散(妇八十 产后发热 骨节疼痛) 加味小柴胡汤(散二十 乳母肝火发热)
产后类论列总方(五七)
四君子汤(补一) ******煎(新热六) 金水六君煎(新和一) 六君子汤(补五) 大补丸煎(新补一)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四物汤(补八) 五物煎(新因三)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大营煎(新补十四) 小营煎(新补十五) 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 五福饮(新补六) 八珍汤(补十九) 当归六黄汤(寒六五) 温胃饮(新热五) 胃关煎(新热九) 加味四物汤(补九)寿脾煎(新热十六) 理阴煎(新热三) 增损四物汤(妇百十) 三阴煎(新补十一) 一阴煎(新补八) 加减一阴煎(新补九) 五阴煎(新补十三) 贞元饮(新补十九) 人参当归汤(妇百十四) 保阴煎(新寒一) 固阴煎(新因二) 一味防风散(妇百十五) 右归饮(新补三)蟠葱散(热百十) 当归补血汤(补四四) 羊肉汤(妇七十、七一) 猪腰汤(妇七四) 黄雌鸡汤(妇七二) 母鸡汤(妇七三) 决津煎(新因二) 殿胞煎(新因十) 通瘀煎(新因五) 济川煎(新补二一) 清化饮(新因十三) 失笑散(妇百四) 夺命丹(妇六五) 四神散(妇七五)二陈汤(和一) 六安煎(新和二) 五积散(散三九) 抽新饮(新寒三) 徙薪饮(新寒四) 延胡索散(妇九八) 白茯苓散(妇七八) 正柴胡饮(新散六) 一柴胡饮(新散一) 三柴胡饮(新散三) 四柴胡饮(新散四) 五柴胡饮(新散五) 九蜜煎(新因十二) 大岩蜜汤(妇七六)回生丹(妇六六) 排气饮(新和六) 大和中饮(新和七)
人集·妇人规(下)带浊遗淋类
带下(五八)
凡妇人淋带,虽分微甚,而实为同类,盖带其微而淋其甚者也。总由命门不固,而不固之病,其因有六:盖一以心旌之摇之也。心旌摇则命门应,命门应则失其所守,此由于不遂者也。一以多欲之滑之也,****无度,纵肆不节,则精道滑而命门不禁,此由于太遂者也。
一以房室之逆之也。凡男女相临,迟速有异,此际权由男子,而妇人情兴多致中道而止,止则逆,逆则为浊为淋,此由于遂而不遂,乃女子之最多而最不肯言者也。以上三证,凡带浊之由乎此者,十居八九,而三者之治,必得各清其源,庶可取效。然源未必清,而且旋触旋发,故药饵之功,必不能与情窦争胜,此带浊之所以不易治也。此三者之外,则尚有湿热下流者,有虚寒不固者,有脾肾亏陷而不能收摄者,当各因其证而治之。
一、心旌摇,心火不静而带下者,先当清火,宜朱砂安神丸、清心莲子饮、《直指》固精丸之类主之。若无邪火而但见心虚带下者,宜秘丸煎、人参丸、心虚白浊歌、茯兔丸之类。
一、欲事过度、滑泄不固而带下者,宜秘丸煎、寿脾煎、固阴煎、苓术菟丝丸、《济生》固精丸、锁精丸、金锁思仙丹之类主之。
一、人事不畅,精道逆而为浊为带者,初宜六味地黄汤,或威喜丸之属以利之;久不止者,宜固阴煎、苓术菟丝丸之属以固之。
一、湿热下流而为带浊,脉必滑数,色见红赤,证有烦渴而多热者,宜保阴煎、加味逍遥散,或经验猪肚丸亦佳。若热甚兼淋而赤者,宜龙胆泻肝汤。
一、元气虚弱而带下者,宜寿脾煎、固阴煎、菟丝煎、七福饮、十全大补汤、九龙丸之属。若阳气虚寒,脉见微涩,色白清冷,腹痛多寒者,宜加姜附,或用家韭子丸。
一、脾肾气虚下陷而多带者,宜用寿脾煎、固阴煎、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之属。
立斋曰:前证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饱房劳,或因膏粱浓味,或服燥剂所伤,或亏损阳气下陷,或湿痰下注蕴积而成,故言带也。凡此皆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证之药。若色青者属肝,用小柴胡加山栀;或湿热壅滞,小便赤涩,龙胆泻肝汤。色赤者属心,用小柴胡加黄连、山栀、当归;思虑过伤,用妙香散等药。色白者属肺,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色黄者属脾,用六君子加山栀、柴胡;不应,归脾汤。色黑者属肾,用六味地黄丸。若气血俱虚,八珍汤。阳气陷下,补中益气汤。湿痰下注,前汤加茯苓、半夏、苍术、黄柏。气虚痰饮下注,四七汤送肾气丸。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而以燥湿泻火之药轻治之也。
带下(五八)
醋附丸(妇百七 气滞带浊,腹中急痛) 金樱膏(补百 虚劳带浊) 克应丸(妇一二八虚滑带浊) 固元丹(固三一 赤白带) 白芷散(妇一二六 下元虚滑) 益母丸(妇****带浊诸病) 白芍药散(妇一二七 带浊疼痛)
白浊遗淋(五九)
淫浊与带下之不同者,盖白带出于胞宫,精之余也;淫浊出于膀胱,水之浊也。虽膀胱与肾为表里,故带浊之源,无非皆出于阴分,然带由脾肾之虚滑者多,淫浊由膀胱之湿热者多,此其所以有辨也。若淫浊初起而见热涩者,宜大厘清饮。若初起无火而但有窒塞者,宜小厘清饮,或五苓散。若肝经怒火下流,宜加味逍遥散。若肝火盛而见痛涩者,宜龙胆泻肝汤。若服寒凉利药太过,以致下焦虚寒不固者,宜萆 厘清饮。若元气虚寒下陷者,宜寿脾煎、补中益气汤。若脾湿下流者,宜归脾汤、六君子汤。若久而不愈,肝肾虚滑下陷者,宜寿脾煎、秘丸煎、家韭子丸。
白浊遗淋(五九)
滑石散(妇一二九 热淋) 牛膝膏(和三四六 死血作淋) 三味牛膝汤(寒一二六 血热淋痛)
妇人梦与鬼交(六十)
人禀五行正气以生,气正则正,气邪则邪,气强则神旺,气衰则鬼生,如《刺法论》曰:神失守位,则邪鬼外干,即此类也。然妇人之梦与邪交,其证有二:一则由欲念邪思,牵扰意志而为梦者,此鬼生于心,而无所外干也;一则由禀赋非纯,邪得以入,故妖魅敢于相犯,此邪之自外至者亦有之矣。病因有内外,则证亦有不同。病由内生者,外无形迹,不过于梦寐间常有所遇,以致遗失,及为恍惚带浊等证,亦如男子之梦遗,其机一也,但在女子多不肯言耳。至若外有邪犯者,其证则异。或言笑不常,如有对晤,或喜幽寂,不欲见人;或无故悲泣,而面色不变;或面带桃花,其脉息则乍疏乍数,三五不调,或伏沉,或促结,或弦细,或代易不常,是皆妖邪之候。凡此二者,若失于调理,久之不愈,则精血日败,真阴日损,乃致潮热发热,神疲体倦,饮食日减,经水日枯,肌肉消削,渐成劳损,脉见紧数,多致不救矣。凡治此者,所因虽有不同,而伤精败血,其病则一。故凡病生于心者,当先以静心为主,然后因其病而药之,神动者安其神、定其志;精滑者固其精、养其阴,尤当以培补脾肾,要约门户,以助生气为主。若为妖魅所侵,则内当调补正气,如归神汤之类;外宜速灸鬼哭穴以驱邪气,则自当渐愈。其穴以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炷于爪甲角骑缝灸之,务令两甲连肉四处着火方效,或七壮,或二七壮。两足大指,亦名足鬼眼。
带浊类论列总方(六一)
人参丸(补百五) 八珍汤(补十九) 朱砂安神丸(寒一四二) 归脾汤(补三二) 六君子汤(补五) 清心莲子饮(寒三二) 妙香散(固十五、十六) 九龙丸(固四二)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寿脾煎(新热十六) 秘丸煎(新固一) 加味逍遥散(补九三) 菟丝煎(新固三)固阴煎(新固二) 心虚白浊歌(补百一) 威喜丸(固四五) 茯菟丸(固三八)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锁金丸(固二六) 保阴煎(新寒一) 《济生》固精丸(固二九) 四七汤(和九七)五苓散(和一八二) 金锁思仙丹(固十九) 归神汤(妇一二五) 肾气丸(补一二一) 六味地黄汤(补百二十) 七福饮(新补七) 家韭子丸(固三四) 小厘清饮(新和十) 《直指》固精丸(固三十) 小柴胡汤(散十九) 大厘清饮(新寒五) 苓术菟丝丸(新固五) 萆 厘清饮(热一六五) 经验猪肚丸(固四十) 龙胆泻肝汤(寒六三)
人集·妇人规(下)乳病类
乳少(六二)
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之不足,而犹或无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治当补化源而兼通利,宜猪蹄汤。若乳将至而未得通畅者,宜涌泉散。
产妇乳汁不来,其原有二:盖一因气血不足,故乳汁不来,宜用猪蹄汤,是即虚者补之也。一因肥胖妇人痰气壅盛,乳滞不来者,宜用漏芦汤之类,是壅者行之也。
乳出(六三)
产后乳自出,乃阳明胃气之不固,当分有火无火而治之。无火而泄不止,由气虚也,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若阳明血热而溢者,宜保阴煎,或四君子汤加栀子。若肝经怒火上冲,乳胀而溢者,宜加减一阴煎。若乳多胀痛而溢者,宜温帛熨而散之。若未产而乳自出者,以胎元薄弱,滋溉不全而然,谓之乳泣,生子多不育。
吹乳妒乳(****)
产后吹乳,因儿饮乳,为口气所吹,致令乳汁不通,壅结肿痛,不急治之,多成痈肿。
速服栝蒌散,外以南星末敷之,更以手揉散之。势甚者,惟连翘金贝煎最妙。
产后妒乳,因无儿饮乳,或儿未能饮,余乳蓄结作胀,或妇人血气方盛,乳房作胀,以致肿痛,憎寒发热,不吮通之,必致成痈。若肿不消,用麦芽二三两炒熟,水煎服,立消。
一方:用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
一方:治吹乳、乳痈肿痛,用萱草根擂酒服之,以滓罨患处。
《袖珍方》用猪牙皂角去皮,蜜炙为末,酒服一钱。又诗云:妇人吹奶法如何?皂角烧灰蛤粉和,热酒一杯调八字,管教时刻笑呵呵。
乳痈乳岩(六五)
肿痛势甚,热毒有余者,宜以连翘金贝煎先治之,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