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景岳全书
36361200000152

第152章

饮食(三十八)

痘疮终始皆以脾胃为主,但能饮食,则气血充实,而凡起发灌浆收靥,无不赖之。故能食者,虽痘疮稠密,亦自无害;不能食者,虽痘疮稀少,亦为可虞,此脾胃之调,所当先也。然证有不同,最须详审施治。

一、痘有毒瓦斯正盛而不食者,当痘疮正出之时,虽不欲食,但得痘色真正,不为害也。盖热毒未解,于将出未出之际,多有不欲食者,待毒瓦斯尽出自能食矣。其有痘已尽出而仍不欲食者,当徐用四物汤加神曲、砂仁、陈皮,一、二剂必能食矣,一、痘见灰白,别无大热停滞等证,而食少或不食者,必脾胃虚也,宜五味异功散,或四君子汤。若胃中阳气不足,不能运化而食少者,此处而且寒也,宜温胃饮、养中煎,或六气煎主之。

一、凡命门元畅不足,则中焦胃气不暖,故多痞满不食,下焦肾气不化,故多二阴不调,此必用理阴煎加减治之,自见神效,勿谓小儿无阴虚证也。

一、凡泄泻,或见恶心,或呕吐而不食者,尤属胃气虚寒也,轻则理中汤、六气煎;甚则陈氏十二味异功散,或用六气煎合二仙散主之。

一、凡脾气不虚,但胃口寒滞,或痛或呕而不食者,宜益黄散。

一、凡停食多食而不食者,宜大小和中饮以清宿滞,或五味异功散加山查、麦茅、神曲、砂仁,或合匀气散治之。

一、凡口疮不能进食,或咽喉疼痛而不能食者,但清其咽,痛止自会矣,宜廿桔汤,或加味甘桔汤。

一、凡外感风寒,邪入胃口则不能食,须表散寒邪,邪散自能食矣,宜加减参苏饮,或柴陈煎,或五味异功散加柴胡。

一、痘后别无他证而饮食不进者,此惟脾气不足,宜五味异功散,或温胃饮、养中煎之类主之。

程氏曰:凡水谷不能运化而饮食不进者,只用保元汤加陈皮、麦茅、神曲、砂仁、扁豆、生姜,呕者加真藿香。

徐氏曰:痘疮不乳食者,有虚实二证:或吐或利,面目青白或青黑色者为虚寒,宜温之补之;若大小二便干涩,面赤而气壅,或渴或热,或目睛黄赤,气粗中满者为实热,宜清之利之。

咽喉口齿(三十九)

咽喉司呼吸之升降,乃一身之橐 也。毒瓦斯不能舒散,则壅聚于此,肿痛闭塞,水浆难入,则死生系之,深可畏也。首尾俱宜甘桔汤加麦门冬、牛蒡子、玄参、杏仁,或加味甘桔汤,及《拔萃》甘桔汤俱可用。热甚痛甚者,宜东垣凉膈散加牛蒡子,或以甘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石膏、木通、牛蒡子、山豆根、射干,并外用玉钥匙点之。咽痛便秘者,宜四顺清凉饮下之。以上证治,必其能食肉热者,方可用此寒凉之剂。若上焦虽热而下焦不热,或不喜饮食者,只用加味甘桔汤,徐徐咽服,不必用牛蒡子,恐其性凉伤脾也。

一、咽喉肿痛,凡痘疮多有是证,但七日前见者为逆,七日后见者无虑。盖起发灌脓之时,内外之痘俱大,以致气道壅肿而然,此痘也,非喉痹之毒也。待外痘既靥,则内证自除矣,不必治之。

徐氏曰:凡咽喉肿痛不能饮食者,内服加味甘桔汤。外看身上有痘之最大者,此其毒瓦斯相连,宜用香油灯草燃而淬之,一淬即愈。或用手捻破,以痘疔散涂之。

陈氏曰:凡身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皆疮毒未尽,宜用四味射干鼠粘子汤。如不应,宜七味白术散。

一、痘疮弄舌吐舌者,脾之热也,轻者导赤散,甚者泻黄散。

一、唇口与五内相通,故热毒内发,口舌必先受伤,毒甚则口舌或紫或白或黑,舌或肿大,此皆实热之证,宜内服黄连解毒汤加石膏、牛蒡子、木通、生地,或东垣凉膈散。若大便干结者,宜《局方》凉膈散,外用玉钥匙点之。若口舌生疳者,以吹口丹,或阴阳散敷之。

一、牙龈肿烂成疳者,此阳明热毒内攻也,杀人甚速,宜甘露饮主之,外用老茶叶、菲菜根煎浓汤洗之,仍用翎毛刷去腐肉,洗见鲜血,乃以神授丹,或搽牙散敷之,日三次,或绵茧散亦可。若烂至喉中者,用小竹管将绵茧散吹入,虽遍口牙齿烂落、口唇穿破者,皆可敷药而愈。然必有黄白脓水者方可治,若色如干酱,其肉臭烂,日烂一分者俱不治。

一、牙疳臭烂,气粗热甚,舌白至唇,口臭如烂肉,大便泻脓血,肚腹胀痛,此胃虚毒瓦斯内攻,胃烂之证。苦山根发红点者,此疳毒内攻,故见于山根,亦胃烂之证,俱不治。

一、痘疹退后,若有牙龈腐烂,鼻血横流者,并为失血之证,宜《局方》犀角地黄汤加山栀、木通、玄参、黄芩之类以利小便,使热毒下行,外用神授丹治之,不可缓也。若疳疮色白者,为胃烂,此不治之证。

痘疮中论列方(四十)

保元汤(痘一) 调元汤(痘二) 五味异功散(补四) 四君子汤(补一)五福饮(新补六) 九味异功(煎因二三) 四物汤(补八) 五物煎(新因二)十二味异功散(痘二二) 二阴煎(新补十) 六物煎(新因二十) 十一味木香散(痘二一)二仙散(痘二十) 六气煎(痘二五八)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十宣散(痘十四)八珍汤(补十九)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温胃饮(新热五) 理中汤(热一) 七味白术散(小七) 养中煎(新热四)理阴煎(新热三) 七味安神丸(小七三) 益黄散(和十九) 胃爱散(痘十九)莫能助黄建中汤(补二七) 芎归汤(痘十五) 托里散(痘四) 参 内托散(痘七)惺惺散(小二三) 酸枣仁汤(补八四) 人参固肌汤(痘十二) 柴陈煎(新散九)柴葛煎(新因十八) 人参透肌散(痘十三) 柴归饮(新因十五) 苏葛汤(痘二七) 升麻葛根汤(痘二六) 疏邪饮(新因十六) 小柴胡汤(散十九) 柴葛桂枝汤(痘三六)参苏饮(散三四) 柴胡饮子(痘四二) 加减参苏饮(痘三四) 五积散(散三九)五柴胡欲(新散五) 桂枝葛银渴(痘三七) 双解散(痘四一) 羌活散(痘三八)麻黄甘草汤(痘三五) 益元散(寒百十二) 搜毒煎(新因十九) 柴胡麦门冬散(痘二四)天水散(寒百十二) 败毒散(痘三一 又三二) 荆防败毒散(痘三一) 六一散(寒百十二)解毒汤(痘五一) 黄连解毒汤(寒一)甘露饮(寒十) 消毒散(痘四七)托里消毒散(痘六) 五苓散(和一八二) 泻黄散(寒五七) 解毒内托散(痘五)四苓散(和一八七) 退火丹(痘八四) 实表解毒汤(痘五四) 导赤散(寒一二二)苦参丸(痘九九) 四味消毒欲(痘四八) 当归丸(痘九五) 大和中饮(新和七)六味消毒饮(痘四九) 三黄丸(攻六八) 小和中饮(新和八) 毒防风汤(痘五六) 承气汤(攻一) 肉豆蔻丸(小五六) 消风化毒汤(痘五八) 通关散(痘八五) 橘皮汤(痘九二) 凉血化毒汤(痘五九) 独圣散(痘七八) 匀气散(痘九三) 普济消毒饮(寒十三) 蝉退膏(痘四六) 化痰丸(小九九) 消毒化斑汤(痘五十) 无价散(痘七九) 三酥饼(痘八十) 养血化斑汤(痘十八) 败草散(痘一二六) 抱能丸(小八五) 凉血养营煎(新因十七)胡荽酒(痘百十八) 保婴丹(痘百五) 玄参地黄汤(痘八六)水杨汤(痘百二十)大连翘饮(寒七八) 速翘升麻汤(痘二八) 胭脂汁(痘一二五) 犀角散(痘六三)犀角地黄汤(寒七九) 猪髓膏(痘一二二) 快斑汤(痘七三) 快斑越婢汤(痘七四)荞麦散(痘一二四) 鼠粘子汤(痘七六) 射干鼠粘子汤(痘七七) 茶叶方(痘一二一)紫草欲子(痘六七) 柴草木通汤(痘七十) 白龙粉(痘一二七) 紫草饮(痘六六)紫草木香汤(痘六九) 神授丸(因一五六) 紫草散(痘六五) 柴草快斑汤(痘六八)绵茧散(痘一三四) 如圣汤(痘十一) 加味甘桔汤(痘九十) 痘疔散(痘百十四)甘桔汤(因一七五) 《拔萃》甘桔汤(因一七六) 阴阳散(外一三三) 四圣丹(痘百十五)参四圣散(痘八) 吹口丹(痘一三六) 玉钥匙(因一九三) 加味四圣散(痘十) 搽牙散(痘一三五) 辟邪丹(痘百三十) 万氏四圣散(痘百十六) 茵陈薰法(痘百十九) 人参白虎汤(寒三) 四顺清凉饮(攻二五) 《局方》凉隔散(痘十九) 东垣凉膈散(痘八三) 前胡枳壳汤(痘九四) 万氏夺命丹(痘八二) 神应夺命丹(痘八一) 救苦灭瘢散(痘一二八) 万氏牛黄清心丸(小九四) 神效当归膏(外三一四) 太乙膏(外三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