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牛酥五斤,熔三遍,凝取当出醍醐,含服一合即瘥。
(《良方》)黄 散 治嗽久劳嗽唾血。
黄 (蜜炙) 糯米(炒) 阿胶(炒,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拔萃》)五味黄 散 治咳嗽咯血成劳,眼睛疼痛,四肢困倦,脚膝无力。
五味子 人参 芍药 甘草(各五分) 黄 桔梗(各钱半) 熟地 麦冬(各一钱)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温服。
黄 益损汤 治男妇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百节疼痛,盗汗惊惕,咽燥唇焦,憔瘦少力,咳嗽多痰,咯吐衄血,寒热往来,颊赤昏倦少食,服热药则热烦躁满,服寒药则膈满腹痛,及大病后荣卫不调,或妇人产后血气未足,俱宜服此。
人参 黄 当归 熟地黄 白术 川芎 芍药 麦冬 甘草 茯苓 山药 五味子木香 石斛 肉桂 丹皮(等分)上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姜五片,枣二枚,小麦五十粒,乌梅一个,煎七分,食前服。
(《元戎》)地黄散 治衄血往来久不愈。
生地黄 熟地黄 地骨皮 枸杞子上等分,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蜜汤调下,不拘时。
(《良方》)柔脾汤 治虚热吐血、衄血、汗出。
甘草(炒) 白芍药(炒) 黄 (炒,各半两) 熟地黄(两半)上每服五、七钱,水煎服。世治吐血并用竹茹、地黄、藕汁、童便,此亦不可拘泥。如阳乘于阴,血得热则流散,经水沸溢,理宜凉解,以大黄、犀角之类;如阴乘于阳,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须当温散,宜干姜、肉桂,或理中汤之类。
(东垣)麦门冬饮子 治吐血久不愈者。
麦门冬 黄 (各一钱) 人参 归身 生地(各五分) 五味子(十粒)上 咀。水煎服。
(《拔萃》)麦门冬饮子 治脾胃虚,气促气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气虚不能摄血者。
麦冬 当归 芍药 紫菀(各一钱) 人参 黄 (各八分) 甘草(五分) 五味子(九粒)水二钟,煎一钟,食后服。
(《家抄》)麦门冬饮 方在寒阵。
治虚火咳嗽,阴虚劳损。
麦门冬汤 方在寒阵。
治肺热咳嗽见血。
(万氏)麦门冬汤 方在痘疹。
治表邪内热咳嗽。
麦门冬散 治鼻衄。
麦门冬 生地(各一钱) 白芍药 蒲黄(各二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旋神饮 治劳瘵憎寒壮热,口干咽燥,自汗烦躁,咳嗽唾血,瘦剧困倦。
人参 白术 黄 当归 熟地黄 麦门冬 白芍药 茯神 白茯苓 莲肉 五味子炙甘草 桔梗 半夏曲(各五分)水一钟半,红枣一枚,乌梅一个,煎七分,食远服。如嗽,加阿胶;胸满,加木香,以湿纸包,炮用,或加沉香亦可;如不思饮食,加扁豆炒用。
(《医统》)养心汤 治体质素弱,或病后思虑过多,心虚惊悸不寐。
归身 生地 熟地 茯神(各一钱) 人参(钱半) 麦冬(钱半) 枣仁 柏子仁(各八分) 炙甘草(四分) 五味子(十五粒)加灯心、莲子,水煎八分服。
(钱氏)养心汤 方在小儿。治心虚惊痫。
正心汤 治七情五志久逆,心风妄言妄笑,不知所苦。
人参 当归(酒洗) 生地黄 茯神(各一钱) 羚羊角(镑为末) 枣仁(炒,研) 甘草(炙)远志(制,各八分)水一钟半,莲子七枚,煎七分,入羚羊角末、麝香半分,和匀,食后临卧服。
开心散 治好忘。后定志丸稍胜于此(百十六)。
人参 远志(各二钱半) 石菖蒲(一两) 白茯苓(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下。
(《局方》)茯苓补心汤 治心虑过多,心神溃乱,烦躁不寐。
白茯苓 白茯神 麦门冬 生地黄 当归 半夏曲 陈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上加竹叶、灯心,同煎服。
酸枣仁汤 治病后气血俱虚,内亡津液,烦热,诸虚不眠者。
枣仁(微炒) 人参(各一钱) 麦冬(三钱) 竹茹(一钱)加龙眼肉五枚,煎服,无时。
(《秘传》)酸枣仁汤 治心肾水火不交,精血虚耗,痰饮内蓄,怔忡恍惚,夜卧不安。
枣仁(炒) 远志 黄 白茯苓 莲肉(去心) 当归 人参 茯神(各一钱) 陈皮 炙甘草(各五分)水一钟半,加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日一服,临卧一服。
(仲景)酸枣仁汤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 茯苓 川芎(各二两) (《深师方》仍有生姜二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再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钱氏)酸枣仁汤 方在小儿。
治心肺虚热烦躁。
远志汤 治心虚烦热,夜卧不宁,及病后虚烦。
远志(黑豆、甘草同煮) 黄 当归 麦冬 枣仁(炒) 石斛(各钱半) 人参 茯神(各七分) 甘草(五分)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烦甚者,加竹叶、知母。
远志饮子 治心劳虚寒,梦寐惊悸。
远志肉 茯神 人参 当归(酒浸) 枣仁 黄 肉桂(各一两) 炙甘草(五钱)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姜五片煎服,无时。
(东垣)圣愈汤 治血虚心烦,睡卧不宁,或五心烦热。
人参 川芎 当归 熟地黄(酒拌蒸) 生地黄(酒拌) 黄 (炙,各一钱)上水煎服。
益荣汤 治思虑过度,心血耗伤,怔忡恍惚不寐。
人参(一钱) 芍药 枣仁 柏子仁(各五分) 当归 黄 茯神(各一钱) 紫石英(五分) 远志甘草 木香(各三分)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服。
(《元戎》)逍遥散 治肝脾血虚,及郁怒伤肝,少血目暗,发热胁痛等证。
当归 芍药 白术 茯神 甘草 柴胡(各等分)上姜、水煎服。
(薛氏)加味逍遥散 治肝脾血虚,发热,小水不利。
即前逍遥散加丹皮、栀子各七分。
生姜汁煎 治噎食不下,咽喉闭塞,胸膈烦闷。
生姜汁 白蜜 牛酥(各五两) 人参 百合(各二两)上入铜铫中,以慢火熬膏,每用一二匙,用人参百合汤调下,或咽下。
(《局方》)胃风汤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肉桂(等分)上为粗散,每服二钱,入粟米数粒同煎,食前服。
此方名为治风而实非治风,乃补血和血,益胃气之药,下血痢而挟虚者,实可倚仗,出太阳桂苓汤例药也。
(《选要》)十宝汤 治冷痢虚甚,下物如鱼脑,三服愈。
黄 (炙,四钱) 熟地黄 人参 白术 白芍药 当归 茯苓 半夏 五味子 肉桂(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水一钟,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七分,食远服。
《良方》当归黄 汤 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涩。
当归(炒) 黄 (各一两) 糯米(一合)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局方》)大防风汤 治足三阴亏损,寒湿外邪乘虚内侵,患鹤膝、附骨等疽,不问已溃未溃,宜先用此。及治痢后脚膝软痛,不能动履,名曰痢后风。此药祛风顺气,活血壮筋骨,行履如故。
人参 白术 防风 羌活(各二钱) 黄 (一钱) 熟地 杜仲(各二钱) 官桂 甘草(炙,各五分) 白芍 牛膝 附子(各一钱) 川芎(钱半)水煎服。一方有当归,无官桂,加姜七片。
(河间)地黄饮子 治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谓少阴气厥不至,急当温之,名曰痱证。凡阴虚有二,有阴中之水虚,有阴中之火虚,此治火虚之剂。
熟地 巴戟(去心) 山茱萸 肉苁蓉(酒浸) 附子 石斛 五味 石菖蒲 茯苓 远志官桂 麦门冬上等分,每服五钱,入薄荷少许,姜、枣煎服。
金樱膏 治虚劳遗精、白浊最效。
金樱子(经霜后采红熟者,撞去刺,切开去核,捣碎煮之,滤榨净汁用,熬成膏) 人参桑螵蛸(新瓦焙燥) 山药(各二两) 杜仲(姜汁炒) 益智仁(各一两) 薏仁 山茱萸 芡实枸杞(各四两) 青盐(三钱)上咀。用水同熬二次,去渣,熬成膏,将金樱膏对半和匀,空心白汤下三、四匙。
心虚白浊歌白浊皆因心气虚,不应只作肾虚医。
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劫劳汤 方在妇人。治虚劳咳嗽,盗汗发热。
益气补肾汤 治气虚眩晕。
人参 黄 (各一钱二分) 白术(二钱) 白茯苓(一钱) 山药 山茱萸(各钱半) 炙甘草(五分)水二钟,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元戎》)当归酒 治血虚头痛欲裂。
当归(一两)好酒(一升),煮取六合服之。
人参丸 宁心益智,安神固精。
人参 茯苓 茯神 枣仁 远志 益智 牡蛎(各五钱) 朱砂(二钱半)为末,枣肉丸服。
(《千金》)人参固本丸 治脾虚烦热,金水不足,及肺气燥热,作渴作嗽,或小便短少赤色,涩滞如淋,大便燥结,此阴虚有火之圣药也。
人参(二两) 天冬(炒) 麦冬(炒) 生地黄 熟地黄(各四两)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温酒或淡盐汤下。
中寒之人不可服。如欲作膏,俟煎成,外加白蜜四两。
团参丸 治吐血咳嗽服凉药不得者。团参散方在小儿。
人参 黄 飞罗面(各一两)上为细末,滴水和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茅根汤下。
天王补心丹 宁心保神,固精益血,壮力强志,令人不忘,去烦热,除惊悸,清三焦,解干渴,育养心气。此方之传,未考所自。《道藏》偈云:昔志公和尚日夜讲经,邓天王悯其劳者也,锡之此方,因以名焉。
生地黄(四两,洗净) 人参 玄参(炒) 丹参(炒) 远志(炒) 桔梗(各五钱) 白茯苓(五钱)五味(炒) 当归(酒洗) 麦冬(炒) 天冬(炒) 柏子仁(炒) 酸枣仁(炒,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分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枣汤化下,食远临卧服。或作小丸亦可。
《类方》:如前方,内多黄连二两(酒炒)。
《医统》方:此较前多百部、菖蒲、杜仲三味。
生地黄(二两,用砂仁五钱、茯苓一两同煮,去砂仁不用) 人参 玄参 丹参 远志 柏子仁(炒) 枣仁(炒) 白茯神 杜仲(制) 百部(各一两) 归身(一两六钱) 天冬 麦冬(各一两二钱) 桔梗(八钱) 五味 石菖蒲(各五钱)《得效》方用熟地,不用生地,余如《医统》,又外加茯苓、炙甘草,共一十八味,分两俱各等分。
按:上方惟前十三味者,乃《道藏经》本方。此外各有不同,亦惟随宜择用可也。
《百一》补心神效丸黄 (蜜炙) 茯神 人参(各四两) 远志(制,二两) 熟地黄(三两) 枣仁(炒) 柏子仁(另研) 五味子(各二两) 朱砂(一两,另研)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温酒任下。盗汗不止,麦麸汤下;梦遗失精,人参龙骨汤下;卒暴心痛,乳香汤下;虚烦发热,麦门冬汤下;吐血,人参汤下;大便下血,地榆汤下;小便出血,茯苓车前子汤下;中风不语,薄荷生姜汤下;风痫痰气,防风汤下。
(《局方》)平补镇心丹 治心血不足,时或怔忡,夜多乱梦,如堕岸谷。常服安心肾,益荣卫。
人参 龙齿(各二两五钱) 白茯苓 茯神 麦冬 五味(各一两二钱半) 车前子 远志(制)天冬 山药(姜汁炒) 熟地(酒蒸,各一两半) 朱砂(两半,为衣) 枣仁(炒,三钱)炼蜜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早晚米饮或温酒下。一方有肉桂一两二钱五分。一方有当归、柏子仁、石菖蒲。
(《集验》)柏子养心丸 治心劳太过,神不守舍,合眼则梦,遗泄不常。
柏子仁(鲜白不油者,以纸包槌去油) 白茯神 酸枣仁 生地黄 当归身(各二两) 五味子辰砂(细研) 犀角(镑) 甘草(各半两)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午后临卧各津嚼一丸。
(古庵)心肾丸 治水火不济,心下怔忡,夜多盗汗,便赤梦遗。
牛膝(酒浸) 苁蓉(酒浸) 熟地黄(各二两) 菟丝子(酒煮,三两) 人参 黄 (蜜炙) 当归(酒浸) 山药(炒) 鹿茸(酥炙) 附子(炮去皮脐) 茯神 五味子 龙骨( ) 远志(甘草汤浸剥,姜汁炒,各一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枣汤或清汤送下。
(《济生》)远志丸 治心神恍惚不宁,梦泄遗精。
人参 茯神 白茯苓 龙齿 远志(姜汤浸炒) 石菖蒲(各二两)蜜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盐汤下。
宁志丸 治怔忡惊悸癫痫。(《得效》)宁志丸,方在和阵,与此稍同。
人参 枣仁(酒浸) 茯苓 柏子仁 当归 远志(酒浸) 茯神 石菖蒲 琥珀(各五钱)乳香 朱砂(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枣汤下。
宁志膏 治因惊失志。
人参 枣仁(泡去皮,纸炒) 朱砂(各半两) 滴乳香(一钱,另研)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定志丸 治心气不足,惊悸恐怯,或语鬼神,喜笑,及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乃阳气不足也,宜此方主之。此方与前开心散小异。
人参 茯苓(各二两) 菖蒲 远志(制,各一两)炼蜜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十丸,米饮下。
(《拔萃》)八物定志丸 补心神,安魂魄,去热除痰。
人参(一两半) 石菖蒲 茯神 远志(制,各一两) 麦门冬 白术(各五钱) 朱砂(一钱) 牛黄(二钱,另研)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米饮下。一方有茯苓一两。
十四友丸 治惊悸怔忡。
人参 黄 当归 生地黄 远志 茯神 茯苓 枣仁(泡去皮,隔纸炒) 阿胶(炒)龙齿 紫石英 薄荷 朱砂(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临卧枣汤下。
(《秘验》)琥珀多寐丸 治健忘恍惚,神虚不寐。
真琥珀 真羚羊角(细镑) 人参 白茯神 远志(制) 甘草(等分)上为细末,猪心血和炼蜜丸,芡实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汤嚼下。
(《金匮》)六味地黄丸 即《金匮》肾气丸,亦名地黄丸。治肾水亏损,小便淋闭,头目眩晕,腰腿酸软,阴虚发热,自汗盗汗,憔悴瘦弱,精神疲困,失血失音,水泛为痰,病为肿胀,壮水制火之剂也。
熟地黄(八两,蒸捣) 山茱萸 山药(炒,各四两) 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上为细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白汤,或淡盐汤任下。此方用水煎汤,即名六味地黄汤,下八味丸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