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丁香散 治反胃呕逆,粥食不下。
大附子(一枚,坐于砖石上,四面着火,渐渐逼热,淬入生姜汁中,浸少时,如法再淬,约尽姜汁半碗许为度,去皮焙干为末) 丁香(二钱,研)二味匀和,每服二钱,水一钟,粟米同煎七分服。
(杨氏)丁香茯苓汤 治脾胃虚寒,宿食留滞,痞塞疼痛,气不升降,以致呕吐涎沫,或呕酸水,不思饮食。
半夏(制) 橘红 茯苓(各一两半) 丁香 附子(制) 肉桂 砂仁(各五钱) 干姜(炮) 木香(各一两)每服四钱,水一钟半,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良方》丁香柿蒂散 治吐利,或病后胃中虚寒呃逆。凡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难治。
丁香 柿蒂 炙甘草 良姜(各五分) 人参 半夏 陈皮 茯苓(各一钱) 生姜(二钱)水二钟,煎热服。
《宝鉴》丁香柿蒂散 治呃逆呕吐。
丁香 柿蒂 青皮 陈皮(各等分)水一钟半,姜五片,煎服。
(严氏)柿蒂汤 治胸满呃逆不止。
柿蒂 丁香(各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家珍》方有人参一味。
《百一》安脾散 治胃气先逆,饮食过伤,忧思蓄怨,宿食癖积,冷冻饮料寒痰,动扰脾胃,不能消磨,致成斯疾。女人由血气虚损,男子皆由下元虚惫。有食罢即吐,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酸黄臭水,皆是脾败,惟当速治,迟则发烦渴,大便秘,水饮不得入口而危矣。
南木香(磨汁) 橘红 人参 白术 草果(面煨) 茯苓 甘草(炙) 丁香 胡椒(各两半)高良姜(一两,用陈壁土三合,以水二碗同煮干,切片)上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半,入盐少许,煎七分,食远温服。或为细末,每服五钱,用盐米汤调下。
《三因》补脾汤 治脾胃虚寒,泄泻腹满,气逆呕吐,饮食不消。
人参 白术 茯苓 浓朴(炒) 陈皮(各一钱) 干姜(炒) 甘草(炙) 草果 麦芽(炒,各八分)水一钟半,煎七分,空心温服。
《三因》养胃汤 治脾胃虚寒,呕逆恶心,腹胁胀疼,肠鸣泄泻。
藿香 浓朴(炒) 半夏(制) 茯苓(各钱半) 草果 陈皮 人参 白术(炒,各一钱) 附子(制,八分) 甘草(炙,五分)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食远服。
胃爱散 治脾胃久虚,中焦气滞,或冷涎上壅,呕吐恶心,或胸膈疼痛,不思饮食,或泄泻不止。
人参(一两) 白术 茯苓 黄 (炙,各三钱) 丁香 甘草(炙,各二钱) 肉果(三个,煨)干姜(炒,半两)上用白米炒熟四两,同研为末。每服二、三钱,用姜汤或人参汤调服。或为 咀,每药五、七钱,加炒米一两,煎服亦可。
(东垣)藿香安胃散 治脾胃虚弱,不能进食,呕吐吞酸,腹痛不能腐熟。
藿香 人参 陈皮(各一钱) 丁香(五分) 生姜(十片)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
《良方》七味人参丸 治胃冷兼虚,呕逆不食,服许仁则半夏丸不效,可服此药。方见和阵。
人参 白术(炒,各五两) 浓朴(姜制) 北细辛(各四两) 生姜 橘皮(各三两) 桂心(二两)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米饮下十丸,渐加至二十丸。
甘露汤 治反胃呕吐不止,饮食减少。常服之,快利胸膈,调养脾胃,进饮食。徐东皋曰:常州一富人病反胃,往京口甘露寺设水陆,泊舟岸下,梦一僧持汤一碗与之,饮罢犹记其香味,便觉胸膈少快,早入寺,知客供汤,乃是梦中所饮者,胸膈尤快,遂求其方,合数十服后,疾遂瘥,名曰观音应梦散。予得之,常以待宾,易名曰甘露汤。又在临汀疗一人愈,甚勿忽之。
干饧糟(头柞者,用六分) 生姜(用四分)上和匀捣烂作饼,或焙或晒干,每十两入炙甘草二两,同研为末。每服二钱,用沸汤入盐少许调,不拘时服。
《金匮》茯苓泽泻汤 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外台》治消渴脉绝反胃者。
茯苓(半斤) 泽泻 生姜(各四两) 甘草 桂枝(各二两) 白术(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仲景)茯苓甘草汤 治水饮停蓄心下,甚者作悸作利。
茯苓 桂枝(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三两)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草豆蔻汤 和中调气,治呕吐。
草豆蔻 藿香(各五分) 陈皮 枳壳(各七分) 白术 山药(各一钱) 桂心 丁香(各二分)水一钟半,姜五片,枣二枚,粟米少许,煎七分,食前温服。
大顺散 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以致寒湿伤脾,阴阳气逆,霍乱吐泻,脏腑不调等证。
干姜 肉桂 杏仁(各四两) 甘草(三两)上先将甘草微炒黄,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又入杏仁同炒,令杏仁不作声为度,却同肉桂研罗一处。每用二、三钱,以水一钟,煎数滚,温服。如烦躁者,以井花水调服,不拘时。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大顺散。
四顺附子汤 治霍乱转筋吐泻,手足逆冷,六脉沉绝,气少不语,身冷汗出。
附子(生) 白干姜(炮)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上 咀。每服四、五钱,水钟半,煎七分,食远服。
《医林》附子粳米汤 治霍乱四逆,多呕少吐者。
中附子(一枚,制) 半夏(制,两半) 干姜(炒) 甘草(炙,各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五合)上 咀。每服八钱,水钟半,煎米熟,去 服。
冷香饮子 治伤暑 ,霍乱腹痛烦躁,脉沉微或伏。
附子(炮) 陈皮(各一钱) 草果 甘草(炙,各钱半)水一钟半,姜十片,煎八分,井水炖冷服。
《集成》冷香汤 治夏秋水湿,恣食生冷,阴阳相干,遂成霍乱,脐腹刺痛,胁肋胀满,烦躁引饮无度,或感瘴虚热,胸膈不利,或呕或泄并宜。
良姜 白檀香 草豆蔻(面包煨) 附子(制) 炙甘草(各一钱) 丁香(七粒)水一钟半,煎七分,用井水浸冷,于呕吐时服之效。或为细末,水调生面糊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新汲水磨下亦可。
《直指》木瓜汤 治吐泻不已,转筋扰乱。
木瓜(一两) 茴香(微炒,二钱半) 吴茱萸(半两,汤泡) 炙甘草(二钱)上 咀,分二服。加姜五片,紫苏十叶,空腹急煎服之。《良方》有生姜二钱五分,无茴香、甘草,名木瓜煎。
《三因》诃子散 治老幼霍乱,一服即效。
诃子(炮,去核) 炙甘草 浓朴(姜制) 干姜(炮) 神曲(炒) 良姜(炒) 茯苓 麦芽(炒) 陈皮 草豆蔻(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当病发不可忍时,用水煎,入盐少许服之。
霍乱三方 治霍乱泻利不止,转筋入腹欲死者。
用生姜三两,捣烂,入酒一升,煮三、四沸,顿服。
一方:凡霍乱吐泻不能服药,急用胡椒四十粒,以饮吞之。
一方:凡霍乱吐泻不止,用艾一把,水三升,煮一升,顿服之。
《千金》霍乱方 治霍乱干呕不止。
以薤叶煎一升,服三次立愈。
干霍乱二方 凡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呕恶不止者,谓之干霍乱。
一方:用盐一两,生姜半两,捣,同炒令色变,以水一碗煎,热服。
一方:用丁香十四粒为末,以热汤一盏调服。
《金匮》苓桂术甘汤 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各三两) 甘草(二两)上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小便即利。
姜术汤 治心下停饮怔忡。
白姜 白术 白茯苓 半夏曲(各一钱) 官桂(三分) 甘草(五分)水一钟半,枣三枚,煎服。
韩氏温中汤 凡病患两手脉沉迟或紧,是皆胃中寒也;若寸脉短少及力少于关尺者,此阴盛阳虚也,或胸膈满闷,腹中胀满,身体拘急,手足厥冷,急宜温之。
丁皮 丁香(各五分) 浓朴 干姜 陈皮 白术(各一钱)水钟半,加葱白、荆芥穗同煎。
(东垣)浓朴温中汤 治脾胃寒滞,心腹胀满,或见疼痛。
浓朴(姜炒) 橘红 干姜(各一钱) 茯苓 草豆蔻 木香 甘草(各五分)水煎,温服。
大正气散 方在和阵。治风寒湿气伤脾,心腹胀闷,有妨饮食。
强中汤 治生冷寒浆有伤脾胃,遂成胀满,有妨饮食,甚则腹痛。
人参 橘红 青皮 丁香(各二钱) 白术(钱半) 附子(炮,去皮脐) 草豆蔻 干姜(炮,各一钱) 浓朴(姜汁炒) 甘草(炙,各五分)水钟半,姜三片,红枣二枚,煎七分,不拘时服。呕,加半夏;若伤面食,加莱菔子一钱。
《三因》强中丸 治胃脘虚寒,痰饮留滞,痞塞不通,气不升降。《局方》温中化痰丸,即此方不用半夏。
高良姜 干姜(炮) 陈皮 青皮(各一两) 半夏(制,二两)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三生饮 此治中风,乃行经治痰之剂,斩关夺门之将,必用人参驱驾其邪而补助真气,乃可用之,否则恐反为害。
生南星(一两) 生川乌(去皮,半两) 生附子(去皮,半两) 木香(二钱)每用一两,加人参一两,同煎服。
(严氏)三生丸 治痰厥头痛。
南星 半夏 白附子(等分)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丸,小豆大。每服四十丸,食后姜汤下。
五生丸 治风痫。
川乌头 附子(各生用,去皮脐) 南星(生) 半夏(生) 干姜(生,各半两)上为细末,醋煮大豆汁作面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五丸,冷酒送下,不拘时。
《局方》温中化痰丸 治停痰留饮。
陈皮 青皮 良姜 干姜(等分)上为细末,醋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宝鉴》温胃化痰丸 治膈内有寒,脾胃伤饮,胸膈不快,痰涎不已。
半夏(制,三两) 白术 陈皮 干姜(炮,各一两)上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姜汤下二十丸。
《局方》倍术丸 治五饮吞酸等证。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 饮,水在两胁;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五曰流饮,水在胁间,沥沥有声,皆由饮水过多,或饮冷酒所致。
白术(炒,二两) 桂心 干姜(炒,各一两)上为末,蜜丸。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加至三、五十丸,食前服。
《发明》丁香半夏丸 治心下停饮冷痰。
丁香 半夏(制,各一两) 人参 干姜(炮) 细辛(各五钱) 槟榔(三钱)上为细末,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局方》丁香五套丸 治胃气虚弱,三焦痞塞,不能宣行水谷,故痰饮聚结,呕吐恶心,胀满不食。
丁香 木香 青皮 橘红(各半两) 白术 茯苓 良姜 干姜(各一两) 南星(制) 半夏(制,各二两)上为末,汤浸蒸饼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温汤下。
《三因》复元丹 治脾肾虚寒,发为水肿,四肢虚浮,心腹坚胀,小便不通,两目下肿。
附子(炮,二两)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出汗) 浓朴(制) 独活 白术(炒)橘红 吴茱萸(炒) 桂心(各一两) 泽泻(一两半) 肉豆蔻(煨) 槟榔(各半两)上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苏汤不拘时送下。
(薛氏)加减金匮肾气丸 方在补阵。治脾肾阳虚,不能制水,为肿为胀。
《济生》实脾散 治****发肿,宜先实脾土。
附子(制) 炮干姜 浓朴 木香 大腹皮 草果仁 木瓜(各钱半) 甘草(炙,五分)水二钟,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服。
(严氏)实脾散即前方加白术、茯苓。
《简易》腹胀方凡肚腹胀满不能用药者,以独蒜煨熟去皮,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又治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亦用上法,气立通。又方:用生姜如指大一块,煨熟,以绵裹乘热纳下部中,冷即易之。
丁香止痛散 治心痛不可忍。
丁香(半两) 良姜(二两) 茴香(炒) 甘草(各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沸汤点服。
胜金散 治卒心痛。
桂枝 玄胡索(炒) 五灵脂 当归(各半两)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陈皮汤送下。
《良方》铁刷散 治心脾积痛,妇人血气刺痛,酒病恶心,肠滑泄泻。
良姜(炒,二两) 茴香(炒七钱) 苍术(制) 甘草(炙,各二两八钱)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姜、盐汤调下。
《局方》蟠葱散 治男妇脾胃虚冷,滞气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膀胱小肠寒疝气疝,及妇人血气刺痛。
苍术(米泔浸,切) 炙甘草(各八钱) 三棱(煨) 蓬术(煨) 茯苓 青皮(各六钱) 丁皮砂仁(去壳) 槟榔(各四钱) 延胡索(三钱) 干姜(炒) 肉桂(各二钱)上每服五钱,水一盏,入连根葱白一茎,煎七分,空心热服;或为末,用葱汤调服二、三钱。
《宝鉴》沉香桂附丸 治中气虚寒,饮食不美,阴盛阳虚,脏腑积冷,心腹疼痛,胁肋膨胀,腹中雷鸣,便利无度,面色不泽,手足厥冷,及下焦阳虚,疝气疼痛不可忍,腰屈不能伸,喜热熨稍缓等证。
附子(炮,去皮脐) 川乌(制同) 沉香 肉桂 干姜(炮) 良姜(炮) 茴香(炒) 吴茱萸(泡,各一两)上为末,醋煮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饮下,日二服。忌生冷。
椒附丸 治小肠虚冷,小腹痛,小便频而清白。
椒红(炒) 附子(炮) 龙骨 桑螵蛸(炙) 山茱萸 鹿茸(酒蒸,焙,各等分)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盐汤下。
大沉香丸 治寒气攻冲,心腹刺痛,亦治卒暴心痛。
沉香 干姜(炮) 姜黄 桂心 檀香(各二两) 甘松(洗,焙) 白芷 天台乌药 甘草(各半斤) 香附(一斤) 白豆蔻(三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生姜汤下,不拘时。
《辨疑》桂附二陈汤 治寒疟寒多热少,腰足厥冷。
附子(炮) 肉桂 半夏(制) 白茯苓 陈皮 炙甘草上 咀。每服五、六钱,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扶阳助胃汤 罗谦甫治崔运使长男云卿,年二十五,体肥养浓,常食凉物寒药,以致秋间疟发,复用水吞砒石等药,反增吐泻,中气愈虚,延至次年四月,复因劳怒,前证大作。
诊其脉得弦细而微,手足稍冷,面色青黄,食少痞闷呕酸,气促汗出。予思《内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 。又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则卒然而痛。非大热之剂不能愈,遂制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