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秘文化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36362700000009

第9章 神奇的远古帝王(4)

来库古出国期间,斯巴达人民很怀念他,认为他具有使大家服从的天才,因而盼望他回国。国王认为来库古回国可以使他们不再受到人民的轻侮,在众望听归的形势下,来库占回到了斯巴达,决定实行改革,确立新法。他先去特尔裴神庙祈求了神谕。神谕说:神已允许他乞求的美好的法律,一个将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法律,于是他率领30名武士奋然打进斯巴达人集会中心——市场,然后实行了改革,确定新法。

最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元老院。它由28个长老加上两个国王,共30人组成,公民大会只拥有表决权。

来库古第二项立法是消除贫富不均,重新分配土地。将斯巴达城的土地分为9000块相等的份地,分配给斯巴达的9000个公民。公民的份地由希洛人(奴隶)耕种,把其余的拉哥尼亚的土地划分为3万份,分给了庇星河西人(边区居民,无公民权而人身自由的小生产者)。为了防止一切不均和不平等,来库古还取消了金币和银币的流通,规定只用值低量重的铁钱。他又严格禁止斯巴达人经营手工业和商业。

第三项的立法是打击奢侈和消弭对于财富的欲望,实行公共会食的制度。按此制度斯巴达成年男子15人为一组,每人每月出一麦斗的面粉和一定数量的酒、酪、果品以及少数的准备买肉鱼的钱,参加集体会食。这种会食的质量并不很好。

除上述三项立法之外,来库古还建立了一套尚武的教育。制度和斯巴达成年男子皆兵的军事制度。

来库古实行新法后,又踏上旅途,离开斯巴达,远走他国,他这一去竟成永别。据说他是绝食而死的,来库古虽然死了,但在以后斯巴达500年治世中,来库古的立法却没有变更。另据普鲁塔克在《阿基斯传》中的记载,到公元前3世纪时,斯巴达人内部发生了严重的财产分化,当政的斯巴达国王阿基斯四世企图再次平分土地,以恢复来库古的旧制,结果未成功。

普鲁塔克虽然对来库古的生平事迹做了上述记载,但他本人也认为这些记载并不完全可靠。他在《来库古传》一开头就明确地说:“关于立法者来库古的故事,大概没有一件可以说是没有争论的,因为,对于他的出生、游历、死亡,以及尤为重要的作为一个立法家和政治家所作的事业,都有着不同的记载。”事实确如普鲁塔克所说,古代作家对来库古的事迹说法不一。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来库古立法发生于第一届奥林匹克赛会期间(即公元前776年),而希罗多德等人则认为远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赛会之前。关于来库古死亡地点,各家说法也有出入,有的说他死在伊利斯,有的说他死在克里特。至于对来库古立法细节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有的古代作家认为有过两个来库古,由于其中一个声望较大,结果两人的功绩全归到一人身上了,在古代对来库古立法持否定态度的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散文史家赫拉尼库斯,他认为斯巴达的国家体制是由建国之王攸利斯提尼和普罗克勒斯确定的。

关于来库古这个人物本身及其事迹,在古代众说不一难以定论,到近现代也不能说已经完满解决。有的研究者认为来库古纯属虚构的人物,是斯巴达上古正义理想的象征,来库古实为一个被崇奉的神祗的名称。英国史学家指出:土地财产不平等在斯巴达一直存在,所谓来库古平分土地一事,系公元前3世纪阿基斯时代的历史虚构,晚近的一些学者如琼斯主张不仅来库古之分配土地为平等份地,而且斯巴达公民份地之不可转让,都是后来公元前4世纪提出来的假说。苏联史学家塞尔格叶夫对来库古立法未持断然否定的观点。他认为来库古的事迹尽管隐于传说的迷雾之中,这里仍然可以看出这位立法者的若干现实性的特点。在氏族制度解体,国家形成的时代,象来库古这样的人物出现在历史上,是大有可能的。

对于来库古其人其事,从古至今学者们争论不休,成为古希腊史研究中老大难问题之一。

腓力二世被刺的内幕

稍学过一点世界史的人们都会知道有个伟大的亚历山大,由于他一生所创建的丰功伟绩而引起了古今众多学者的兴趣,产生了许多专门著述。而相形之下,他的父亲腓力二世,虽然也有不凡的功业,却没能引起人们如此的关注,而他的死亡(被刺)真相至今尚未揭秘。

腓力二世(前382—前336年),是马其顿王国的国王。早年曾人质于底比斯,因而受到良好的希腊文化教育及希腊民主思想的影响。他在位以后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马其顿由一个落后的王国一跃成为威震全希腊的强国。公元前352年起向希腊扩张,到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一战最后打败希腊各邦的联军。次年,腓力二世主持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只有斯巴达未参加)。会议达成多项协议,而且,在“向波斯复仇”的烟幕之下,会议决定由腓力为希腊同盟军的总指挥,统领以马其顿为首的希腊联军对波斯开战。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远征波斯计划准备就绪。但就在这年夏天,一次庆祝他女儿结婚的宴会上,腓力二世突然被刺身亡。关于腓力二世被刺是何原因,史学上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意见认为,刺杀腓力二世的是马其顿氏族贵族的密谋者,因为腓力的改革措施损害了他们的权益;另一种意见认为,刺杀腓力是其离异的妻子奥林匹娅斯的报复行为,因为他们的离婚使得其子亚历山大的王位继承权受到威胁。

腓力二世被刺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事发时的情形是这样的:腓力之女克罗巴特拉的结婚典礼非常盛大,在王国的旧都伯拉举行,她将嫁给自己的舅舅、伊庇鲁斯的国王。婚礼奢华而又热闹。腓力二世身穿节日的白袍,没有携带武器,喜气洋洋地在一群喜庆的宾客的簇拥下走向礼堂。就在腓力经过礼堂入口处时,一个士兵打扮的人出乎意料地突然冲了出来,并拨出短剑向腓力的胸前刺去,国王未及躲避随即就倒在血泊之中。这一突发事件造成了极大的混乱,而凶手则跃上早就备好的马匹逃跑,后因马腿为野藤绊住,凶手从马上被摔了下来,于是被迫赶上来的人当场杀死。

凶手叫鲍舍尼亚斯,是位年青的贵族。传说他曾受到贵族阿塔拉斯的侮辱,他向国王腓力投诉,但由于阿塔拉斯是当时的国舅,因而腓力对鲍舍尼亚斯的状告未予理会,于是愤怒的鲍舍尼亚斯决心刺杀腓力。当然这一传说只是事情的表面现象,它的背景怎样?真相如何?对这些问题,一些史学家有所披露。

妻奥林匹娅斯有很大嫌疑。由于阿塔拉斯的侄女有惊人的美色,腓力才决心舍奥林匹娅斯而立新王后,这也就影响到亚历山大的继承权,从而引起了一场严重的家庭纠纷,“因此照情形来判断,奥林匹娅斯有很大的嫌疑。不过她是否为主使者还是难以断定的。”杜兰,威尔在其著作中也认为:腓力二世的命运并非系于他在战场的胜否,而系于与妻子相处的成败上,他在书中提到“有人怀疑奥林匹娅斯怂恿鲍舍尼亚斯暗杀腓力”,另外还有不少吏家倾向于这一说法。

另外,古代史家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名人传》中则怀疑这一暗杀阴谋与亚历山大直接关联。他列举了许多有趣的事例。一次,在腓力和阿塔拉斯的侄女的婚礼上,阿塔拉斯祝酒希望新妇将生一个真正马其顿血统的继承人,亚历山大听后大怒:“难道我不是合法继承人?”说罢就将酒杯掷向阿塔拉斯。腓力见状,站起来拔剑冲向亚历山大,却不意跌了一跤。为此,亚历山大嘲笑、侮辱他的父亲,“看哪!”他说,“这个准备越出欧洲到亚洲去的将军!他从一个座位走到另一个座位就四脚朝天了!”在这之后,亚历山大同他母亲就走了。奥林匹娅斯回伊庇鲁斯的娘家,而亚历山大则去了伊利里亚。另一次,卡里亚的波斯总督派人为腓力之子、亚历山大的兄弟阿里迪乌斯说亲。亚历山大在其母亲的影响下,以为腓力缔结这样高贵的婚姻,是有意将王位传给其兄弟,于是就派人去卡里亚,劝说那位总督放弃与阿里迪乌斯的联姻,说他兄弟是庶出的王子,智力上有缺陷,并请求总督与亚历山大自己结盟。此事令腓力大为恼火,并当众训斥了亚历山大。而此后不久,腓力二世就在女儿的婚宴上遇刺了。普鲁塔克指出:刺杀腓力的罪行最主要的应归咎于奥林匹娅斯,而直接受到怀疑的应该是亚历山大本人。据说,当鲍舍尼亚斯受到侮辱来向他抱怨时,亚历山大曾朗读《米狄亚》中的诗句来暗示、鼓励他。一位日本学者在《亚历山大》一书中也指出:“阿塔拉斯爱好男色,造成鲍舍尼亚斯暗杀腓力,这仅是表面上的理由”。而实际上,阴谋的主使是谁,大家都心照不宣,一猜便知。用当代希腊历史学家布鲁塔斯的话说,“幕后的主使人,谁都心里明白。嫌疑最大的当然是奥林匹娅斯,她不但王妃地位被废,并且她一向寄望甚深的儿子在王位继承上遭到了很大的阻碍。还有,当亚历山大就位后,奥林匹娅斯还在鲍舍尼亚斯的尸体上放置一顶黄金的冠冕,予以厚葬”。“她这么做是颇具苦心的,是为了转移众人对亚历山大的怀疑,将人们的眼光引到自己身上来。难道,亚历山大和这件谋杀案会完全无关吗?每个人心里都很明白”。他还指出,“亚历山大即位后,他马上宣布这件谋杀案完全是出自波斯的国际阴谋,是为了阻止马其顿的东征而使出的手段。不过,这种冠冕堂皇的解释却不为人们所接受。还有一个可能,阿塔拉斯的丑·闻,完全是亚历山大捏造出来的,目的是掩饰他的真正动机”。持类似看法的还有美国学者赫·乔·韦尔斯等。

然而,尽管人们对此有各种揣测、怀疑,但始终未发现确凿证据。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希腊北部发现了腓力二世的墓葬,但也未能找到涉及他被刺事件的任何材料。随着考古的进一步发掘以及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腓力二世被刺的真相,终有可能大白于天下的。

古罗马之谜

(1)亚历山大大帝

古代世界显赫一时、叱咤风云的亚历山大大帝曾率领马其顿希腊联军发动将近10年时间的对波斯帝国的远征,征服了东方广大地区,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但是,公元前323年夏,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然患病逝世了。其病因始终是一个未解的疑团。亚历山大大帝(前356—323年)生于马其顿都城伯拉,出身在新兴的王族家庭里,是腓力二世之子。少时,受教于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受过良好的希腊文化教育。从16岁起就随父出征学得不少军事知识。公元前336年即位后,先后平定宫廷内乱、制服北方诸族反叛,镇压希腊各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公元前334年春,率马其顿希腊联军,越过赫勒斯湾海峡发动对波斯的远征。公元前333年,在小亚细亚伊苏城附近首战波斯车,大败大流士三世,并俘其母、妻和两个女儿。公元前332年,南侵叙利亚,占领排尼基许多城市。接着,进军埃及,在拜谒阿蒙神庙时被奉为“阿蒙之子”,成为埃及法老的继承人。公元前331年,进至两河流域,在尼尼微附近高加米拉村再败波斯军,大流土三世狼狈逃往米堤亚。而后,继续东进先后占领巴比伦、苏萨、波斯波利斯,夺得无数金银财宝,并将王宫付之一炬。公元前329年,进兵中亚,侵入帕提亚、巴克特利亚、索格第安那,遭到当地人民顽强抵抗。公元前327年夏,利用印度诸国之间的矛盾,占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后因遭土著人民抵抗、战士厌战、酷暑暴雨及瘟疫袭击,被迫撤军。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军队分海陆两路回师巴比伦。至此,历经将近十年的远征告一段落。

公元前323年夏,正当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积极筹划一次新的远征时,突然患病逝世了。关于亚历山大究竟死于何种疾病,古今史学家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前苏联学者塞尔格叶夫在《古希腊史》中提出:“亚历山大死于恶性疟疾。”美国学者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和菲利普·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也写道:“公元前323年,他身染巴比伦疟疾,死时年32岁。”另一位美国学者富勒将军在《亚历山大新传》中进一步认为:“可能是因为他长期在沼泽地区与野蛮人作战染上了恶性疟疾,于6月13日日落时,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既未留下遗嘱,也未指定继承人……”我国史学家吴于教授等也持同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