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生物资源丰富。一是品种数量多。全区有生物资源9个系列、836种。其中粮食作物18种,经济作物8种,蔬菜作物27种,饲草作物26种,药材100多种,果树11种。家畜禽17种。二是产量数额大。全区农副土特产品年产量较大的有五大类、二十五个品种。(1)粮食类:小麦年产34.49万吨,玉米14.2万吨,高粱2.13万吨,洋芋4.75万吨。(2)油料类:胡麻2.67万吨,向日葵772.3吨。(3)经济作物类:大麻755吨,烟叶5.57万担,药材781.6吨。(4)菜果类:蔬菜10.7万吨,苹果1.08万吨,杏子5393吨,梨3641吨,柿子1492吨,桃子1172吨,核桃1285吨,花椒249吨,瓜类2.77万吨。(5)肉食类:肉猪37.61万头,肉牛3.63万头,肉羊8.29万头,肉鸡980吨,禽蛋8309吨,羊奶271.4吨,绵羊毛483吨。三是土特产品质好。胡麻油品,色泽鲜亮,味道清香,无芥酸,是食品、涂料、油漆、机械油的佳品;大麻纤维长,弹性好,是造纸、布料、麻纺的上好工业原料;贝母、天麻等药材和苹果、杏子、桃、花椒、向日葵等农林产品种,也有一定优势。
第三,初级加工业已有一定基础。从加工业的总体规漠和加工能力看,全区以县(市)城镇为重点,建成“一大、七小”的八大类初级加工企业210个,年产值(90年不变价)2.24亿元,创利税420.3万元。“一大”:食品制造业规模较大。全区食品制造企业90个,年实现利润292万元;年加工面粉8.87万吨,植物油5600万吨,糕点1600万吨,酱醋1.62万吨,淀粉1100吨;猪、牛、羊肉制品4000吨。“七小”:一是饮料制造业有11户企业,年生产白酒1400吨,无酒精饮料74.3吨。二是饲料工业有8户企业。年加工饲料6900吨。三是纺织业有30户企业,年加工纱760吨,布304万米/240万平方米,针棉织品折纱线量400吨。四是皮革、毛皮及制品业有12户企业,年加工皮革9.81万张,皮鞋11.52万双。五是造纸及纸制品业有20户企业,年生产机制纸及纸板1.32万吨。六是医药工业有二户,药品年产值700万元。七是地毯制造业有38户企业,年加工地毯11.42万平方米。另外,有冷库5座,库容3500吨。从加工业的层次和技术装备看,初级半成品加工份额大,精深层加工的范围和比重小;机械加工设备多,现代电子程控设备少;传统加工工艺多,现代高科技工艺少。
第四,商品流通条件优越。一是市场条件改善。全区建立城乡集贸市场141个,其中城镇34个,农村107个;年成交额1.49亿元。二是交通条件改善。全区131个乡镇和76%的村修通了公路,公路平均密度23平方公里,已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为纽带,联络千家万户的商品流通网络。
从发展前景看,开发生产加工基地的潜力很大。一是自然资源潜力大。无论是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二是产品资源利用潜力大。目前加工水平,绝大部分只是浅层形态的改变,许多名优特产品资源未能得到深层开发利用。三是劳动力潜力大。全区现有农村社会劳动力83.1万人,其中常年剩余劳动力占1/3。四是能源前景广阔。H煤田开发和H120万千瓦火电厂的开建,可为生产加工业提供动力保证。五是市场前景广阔。除本区广大农村市场外,宝中铁路开通后,西将经新疆、内蒙、宁夏,与欧亚大陆桥相接,直通中亚和欧洲市场;东南经陕西、河南、四川省,与沿海城市和港口相接。
二、开发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和布局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开发生产加工基地的总的指导方针是:立足区域自然和资源优势,发挥区域商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骨干作用,联系农户家庭种养和初加工,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以农副产品的规模生产和精深加工为重点,开发区域最佳优势,达到资源最佳利用,产品最佳增值的目标。生产加工基地的产量、收入、产值、利税四大指标,在1990年的基础上到2000年翻两番。
开发目标
生产基地开发目标:在基本稳定面积的同时,利用杂交优势和遗传工程技术,加大四个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建成小麦、胡麻、洋芋、苹果、蔬菜、肉牛、肉猪、药材、烤烟、大麻十大品种的“高产、优质、多抗”型的土特产商品生产基地,到2000年,基地总面积达到326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2.9%,综合产量达到145.76万吨,收入达到13.48亿元。
加工基地开发目标:坚持改造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并重的开发原则,实施以“保鲜-浓缩-液化-精制”为主的技术攻关方针,开发全区六县(市)城区的加工基地,到2000年建成以精深加工为主体,保鲜、储藏、加工相配套的“六大”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基地,年产值达到8.96亿元,年均递增“14.8%;创利税1.19亿元,年均递增39.7%。
开发布局
生产基地布局:开发四个区域的十个生产基地。一是商品粮基地。对以H五县(市)31个川原区乡镇为主的商品粮基地,兴修梯条田水利工程,完善渠系配套;改造中低产田,增施磷肥和有机肥,复套种绿肥,改良培肥地力;推广“三抗一丰”(抗旱、抗菌、抗锈、丰产)良种,扩大机械深耕和播种面积,到2000年面积稳定在170万亩,年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总产量达到68万吨。二是胡麻基地。对H三县(市)的41个干旱山区乡镇的胡麻基地,以扩大氮磷配施量为突破口,推广陇亚、63-89、84抗病高产良种,扩大机播面积,到2000年面积达到5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总产7.5万吨。三是药材基地。对H三县的11个阴湿山区乡镇的药材基地扩大名贵药种生产,普及科学栽培技术,到2000年面积稳定在6万亩,总产达到3500吨。四是洋芋基地。对H三县(市)的26个浅山区乡镇的洋芋基地,以脱毒种薯为突破口,扩大有机肥深施面积,减少化肥施用量,到2000年面积稳定20万亩,总产达到20万吨。五是大麻基地。对H县的6个河谷川区乡镇的大麻基地,扩大机播和机收面积,增大化肥投入,到2000年面积稳定3万亩,总产达到3000吨。六是蔬菜基地。对H三县(市)城郊的10个村蔬菜基地,以大棚覆盖为突破口,增大有机肥施用面积,消除化肥农药种植,推广优质,抗毒、抗虫良种,到2000年面积稳定在3万亩,总产达到5万吨。七是肉牛基地。对七县(市)沿关山区域49个乡镇的肉牛基地,以畜种改良为突破口,以冻配为主体,推广秦川和西门达尔高产品种,扩大配合饲料喂养量,到2000年,年饲养量达到50万头,出栏量20万头。八是瘦肉型猪基地。对在H六县(市)的89个乡镇的肉猪基地,以饲养瘦肉型品种为突破口,推广汉普夏、杜洛克等瘦肉型良种,全面实施配合饲料喂养工程,到2000年饲养量80万头,出栏量75万头。九是果品基地。对在H六县(市)24个川区乡镇的果品基地,采取集中连片区域种植,引进富士、北斗等良种,推广幼树地膜覆盖、果园土壤复草制、密植果园复效唑和以花定果等综合技术,到2000年面积稳定在40万亩,亩均实现“双千”目标(亩产1000果、收入1000元),年产达到20万吨。十是烤烟基地。对在H四县(市)45个川原乡(镇)的烤烟基地,采取培训农民技术员,实施“三优”(品种良种化、规范化、科技区域化)工程,到2000年面积稳定在34万亩,干烟总产达到82.2万担。
加工基地布局:按照“双向带动”(以城带乡、以大带小)、“三级辐射”(地区辐射七县(市),七县(市)辐射131个乡镇)、相互吸引、复合渗透的原则,开发一个精深加工基地和五个初级加工基地,一个精深加工基地。即以H城区为主体,在东至四十铺镇、西至安国镇的区域内,采用高新技术,建立农副土特产品加工的新优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引进试验、加工储藏工艺研制的精深加工基地,形成“保鲜、浓缩、液化、精制”配套的加工贮藏体系。辐射全区五个初级加工基地发展。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到2000年加工糕点1万吨,糖果1000吨,白酒5000吨,酱油5000吨,食醋5万吨,皮革50万张,造纸25000吨,毛纺织品100万条。
五个初级加工基地:一是在H城区建立以粮食、果品、烤烟为主体的初级加工基地,吸引本区和庆阳、泾源、宁县、西峰和陕西省长武县资源,年加工中等级面粉10万吨,罐头1200吨,饮料2500吨,啤酒1万吨,果露酒2000吨。二是在H县城区,建立以“肉牛、肉羊”为主体的肉食品加工基地,吸引陕西麟游、彬县和长武的资源,年加工肉食2万吨。三是在H县城区,建立以“大麻、药材、核桃”为主体的加工基地,吸引天水张家川的资源,年加工大麻脱胶1000吨。四是在H县城区,建立以胡麻、肉猪、肉鸡、地毯为主体的加工基地,吸引H和天水甘谷、定西会宁、宁夏西吉县的资源,年加工油品2万吨,瘦肉食品5万吨,地毯20万平方米。五是在H县城区,建立以洋芋、草辫为主体的加工基地,吸引天水甘谷、秦安、宁夏隆德、泾源县的资源,年加工淀粉1.5万吨,粉丝、粉条1.5万吨。
加工基地开发重点是:
1.改造和新建结合,形成规模优势
对现有210个加工企业,分类改造、扩建。其中,对150户设备比较先进、生产质量较好的饮料(白酒、啤酒)、饲料(配合饲料)、调料(酱醋)、纺织、皮革、造纸企业,重点引进高新加工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加工能力;对60户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的食品、饮料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同时,在H精加工区,引进高新技术,新建食品、饮料、饲料、皮革、纺织5个系列的企业群体。
2.引进和开发结合,形成产品优势
发挥小麦、胡麻、洋芋、肉类、果品、蔬菜六大基地土特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十一个系列的新优产品36项。(1)专用面粉。开发特二粉,面包粉、饼干粉、挂面粉4个产品。(2)油脂。开发氢化油、色拉油和工业专用油3个产品。(3)淀粉。开发变性淀粉和淀粉糖2个产品。(4)肉食,开发分割肉、冷冻小包装、精制肉食和肉介制4个产品。(5)乳制品。开发奶粉、奶酪和奶油3个产品。(6)豆制品。开发豆粉丝、发酵豆制品2个产品。(7)果品蔬菜。开发果汁,果浆、果脯和食用菌4个产品。(8)调味品。开发平和米醋和“深色酱油、低盐酱油3个产品。(9)饮料。开发果蔬饮料、矿泉饮料和碳酸饮料3个产品。(10)食品。开发婴儿系列食品、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和功能食品4个产品。(11)酿酒。开发黄酒、果汁黄酒、果汁啤酒和深色啤酒4个产品。
3.加工与储运结合,形成购销优势
按一个精加工基地区和五个初级加工基地区的布局,开发防空地道、闲置厂房和郊区滩涂资源,建立与加工类型相配套的原料收储、产品保鲜贮藏、运输、销售等基础设施。
到2000年,加工基地经过以上综合开发,形成具有H地方特色的五个外向型的“拳头产品”加工系列。一是食品加工系列。扩建H市副食厂,以H市面粉厂、副食厂为龙头,以六县(市)面粉、榨油厂为基础,带动全区粮油、糕点、食品行业发展,利用区内外丰富的粮油、果菜、肉蛋资源,形成名优特粮油,食品产品加工系列。以地区肉联厂为龙头,H肉食厂等骨干企业为基础,形成牛、猪、羊、兔肉食产品加工系列。以H市柳湖春酒厂为龙头,H啤酒厂、糖酒厂、H市副食厂为骨干,形成白酒、果酒、啤酒、食醋、酱油等名优酿造产品系列。二是革制品加工系列。以H地区友谊革制品厂为龙头,地区制革厂、H市峡门制革厂为骨干,以提高质量、开发新品、增加花色为重点,吸收陕、甘、宁邻区的皮张资源,形成皮服装、箱包、旅游鞋等革制产品加工系列。三是地毯加工系列。以H地毯厂为龙头,H四个县地毯厂为骨干,利用毛、麻、棉资源,发挥剩余劳力优势,提高技术工艺操作水平,形成技术、劳动密集的地毯出口创汇产品加工系列。四是纸制品加工系列。以H市造纸厂为龙头,以白水、威戎造纸厂为骨干,充分利用丰富的麦草资源,提高工艺水平,形成以卷筒、餐巾为主的出口创汇纸品加工系列。五是出口土特产品加工系列。以地区外贸公司为龙头,以七县(市)外贸公司为基地,发挥莜麦、荞麦、扁豆、绿豆、荏、蕨莱、贝母、天麻、川芎、甘草、刺五加、苹果、杏、核桃、蜂蜜、牛、驴、甲鱼、兔等动植物资源,扩大种养生产规模,提高加工包装工艺水平,形成出口创汇土特产品加工系列。